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香港中文大學周保松:港人"反蝗"風波 港府的責任最大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彩貝一一 發表於 2012-2-7 15: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唱蝗團 :香港人不滿內地新移民佔取港人福利,以「蝗蟲」暗喻內地人「吃光」香港的說法。有香港網民組成」唱蝗團「,在鬧市對內地遊客唱自編歌曲《蝗蟲天下》。

「 雙非人 」 : 夫妻雙方都非香港居民而赴港產子的內地孕婦被稱為「雙非孕婦」,他們的子女被稱為「雙非嬰兒」。

「反蝗」情緒不再限於網路,在社會有普及之勢

網易新聞: 「蝗蟲」指的是哪一群人?

周保松:「蝗蟲」的說法,從去年就開始流行。那時港府派發六千塊時,社會上就有人說新移民不應該拿這六千塊,因為他們沒資格,他們像蝗蟲一樣,沒有貢獻,卻得到許多福利。最近所謂的「蝗蟲」,往往特指那些「雙非「孕婦及嬰兒,港人覺得她們不是香港人,卻跑來佔用香港的醫療資源。 但網上也有不少人稱來港的自由行旅客,也是蝗蟲的一部份。

網易新聞:現在香港網路上的反蝗情緒什麼樣的?

周保松:有各種各樣的言論,有些相當激烈。許多圖片和視像也在網上流傳。我感覺這種情緒漸漸不再限於網路,而是在社會也有普及之勢。

網易新聞:在港內地人對「 反蝗運動 」的反應是什麼?

周保松:有不少內地來的同學和我說,看到這些海報和網上的許多言論,令他們感到很不安,覺得香港有部份人對他們很不友善。也有內地同學公開發表文章,對於這種歧視表示不滿。另一個我觀察到的現象,是這類說法不斷強化后,有些本地同學不太敢公開駁斥這種觀點,甚至不太意識到這種排外情緒其實很有問題。

網易新聞:您此前說內地遊客不是 「 蝗蟲 」,港人對您有什麼反應?

周保松:反應有兩種。一種是贊成我的說法,認為 「 蝗蟲 」及相關的許多言論,有 相當明顯的歧視排外意味,不應該這樣下去;另外一種是很不滿,認為我誤解了他們,甚至表示他們根本沒有歧視。這幾天網上有很多對我的批評攻擊,甚至連我二十多年前是新移民的事也被翻出來, 說我其實 也是 「 蝗蟲 」 ,甚至說我是 「 五毛黨 」 等等。你想象得到的,可能都有。

」雙非「嬰兒 問題,香港政府責任最大

網易新聞:唱蝗團所反對的 「 雙非 」 孕婦,在現實中帶來了哪些矛盾?

周保松:自由行之前,大部分移民來香港的,都是以家屬團聚為由申請單程證來港,每天有150個名額。自由行以後,大陸孕婦來香港很方便,同時香港政府的政策,某程度上也是鼓勵她們來香港生小孩,只是當初沒預料到數量會這麼多。香港私家醫院只提供10%左右的住院服務,床位不夠,自然會將住院費用大大提高,同時迫使部份孕婦轉去公立醫院。這樣一來,本地孕婦自然感到權益受到影響,覺得公立醫院的經費來自香港的納稅人,卻被外來人佔用了,於是覺得很不合理。

網易新聞:港府最初為何鼓勵大陸產婦去香港生小孩?

周保松:政府一方面覺得香港出生率很低,另一方面覺得這樣能夠促進香港經濟,所以提出 「 醫療產業化 」 ,希望將醫療變成一個用來賺錢的行業。

網易新聞:出現問題后,香港政府有沒有出台政策解決問題?(相關新聞)

周保松:有。例如由今年開始,實行配額制,規定每年全港最多只接受3.5萬內地人來港生子。第二是政府是提出一些行政措施,確保那些沒有預約來港分娩的孕婦不能入境等。

網易新聞:這些政策解決問題了嗎?

周保松:有一些效果。因為配額是政府定的,它既然設了上限,自然會令來港生子的數目減少。但現在也會有一些沒有在配額之內,卻在產前一刻闖到公立醫院急症室的,雖然為數不多,卻會影響醫院的急症服務。但部份香港市民有個錯覺,以為雙非孕婦是不請自來,擠爆香港的醫院,從而搶走香港人的資源。實情不是這樣。實情是香港政府不僅容許,甚至主動鼓勵國內孕婦來港產子,並將這個作為它的人口政策和醫療產業化的一部份。其實只要港府願意,它完全可以用配額來限制來港孕婦的數目。而現在的醫療資源嚴重不足夠,責任也在政府身上,因為目前的政策就是它制訂的。所以,現在香港的民情,將責任全都推向孕婦,稱她們為蝗蟲,其實很不公平,因為實際上這不是她們的錯。她們絕大部份都是跟 著 政府程序,合法來港產子。

網易新聞: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最大責任在港府?

周保松:政府當然有最大的責任。現在吵得最多的雙非嬰兒問題,根本就是政府的規劃的一部份。既然它容許每年有數萬名非本地嬰孩在香港出生,那麼它至少要有相應的醫療和教育計劃,例如確保本地人原來享有的服務和福利不要受損等。現在的情況,是一下子太多人湧進來,卻僧多粥少,同時市民又覺得政府這樣做根本不合理,於是才有了那麼大的不滿。

「唱蝗團 」 覺得政府幫不了他們,很自然把矛頭指向內地遊客

網易新聞:面對現在這種情況,港人為什麼不向政府表達訴求,卻將矛頭指向內地人?

周保松:這幾年香港人對政府的不滿一直上升,有各種各樣的抗議。比如過去這幾年香港有所謂 「 80后抗爭 」 ,很多198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站出來表達他們的不滿。但當市民在生活中實實在在感受到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而政府又無能力或不願意去解決時,很自然就將矛頭指向內地遊客、 「 雙非 」 孕婦、或者大陸 「 新移民 」 。他們覺得,是這些內地人導致他們的生活變壞。再加上某些媒體的喧染誇大,問題就很易激化。

網易新聞:為何現在香港社會認為港府解決不了港人的訴求?

周保松:比如政治層面,許多港人不能接受香港去年的政改方案。 在社會 財富 分配及機會平等上,情況也愈來愈差。香港這幾年很流行一個說法,叫 「 地產霸權 」, 就是認為香港的經濟都給地產商控制了。這樣的說法,得到許多人的認同。

網易新聞:這兩天香港政府全面嚴查 「 雙非 」 事件,這能解決問題嗎?(相關新聞)

周保松:這要看所謂解決問題是什麼意思。我前面說了,香港政府現時根本就容許每 年35000名的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她們來港生子完全合法。政府所謂嚴查,最多是那些沒有取得《預約分娩服務確認書》的孕婦。就目前來看,這類人仍然不多。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誤會,」雙非「的」非「,不是非法的意思,而是父母均非香港永久居民的意思。

網易新聞: 有沒有港人建議雙非的香港身份今後取消?

周保松:有人這樣建議,例如通過修改基本法第二十四條,使得雙非身份所生的子女,即使在香港出生,也不能自動取得居留權。但到目前為止,中央政府似乎並不建議應該修改基本法。如果不修改,就只剩下兩條路。要麼是釋法,由人大給二十四條一個新的解釋,要麼是用行政手段,控制來港人數。香港政府目前是用後者。但這能否見效,仍然有待觀察。

沒有人把孔慶東 「 香港人是狗 」 的言論真的當回事

網易新聞:最近內地教授孔慶東 「 香港人是狗 」 的言論也引起很大爭議,港人對這個行為持什麼態度?

周保松:孔慶東的事很多人關心,但我想在香港,雖然大家都不滿他這樣說,但也不會太當真,更不會認為孔慶東的話代表內地所有人。

網易新聞:再往前還有港鐵進食風波。

周保松:港鐵風波其實不是什麼大事情,只是在媒體曝光后,好像變得很嚴重。這類衝突當然會有,但只要多些提示旅客,同時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乘客便行。香港目前一年有二千八百萬內地遊客,由於生活習慣的不同,有些人會不太守規矩,或有一些所謂不太文明的行為,是正常的事。香港人去外地旅行有時也會吧。有些人說,內地人的素質就是低港人一等,我覺得是偏見。我教那麼多從國內來的學生,許多都勤奮好學,尊師重道。我不覺得和香港學生有什麼大的分別。

網易新聞:這類衝突還有別的表現嗎?

周保松:比如很多人不滿有些家長容許小孩在地鐵或街上大小便。這當然不對。但很多人未必知道,香港的地鐵站是沒有公共廁所的。這其實很離譜,香港人也爭取了許多年,但它就是不建。只要地鐵公司多建廁所,多做宣傳,然後加強勸止這種行為,問題就可以解決。

網易新聞:這一系列的事情為什麼都放大了,產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您覺得是什麼?

周保松: 香港的社會矛盾越來越大,例如貧富差距已十分嚴重。香港現在有700萬人口,卻有超過100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下,生活得很艱難。而近年的房價,也因為內地資金的流入被炒得很高。香港人開始覺得,這些問題都和內地有關。

普通港人感覺不到自由行帶來的利益

網易新聞:有文章提到了自由行對香港有很大影響,現在的不滿情緒跟自由行有沒有關係?

周保松:自由行當然為香港帶來很多利益,但對於一般市民,不一定感覺到這個利益跟他們有什麼關係。他們反而會覺得,一下子來了那麼多遊客,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例如早前的爭奶粉事件,樓價被炒得比天高,周圍都是人山人海的遊客等。香港政府的確要好好想想,面對那麼多旅客,如何令他們感到賓至如歸,同時又不過於影響本地人的生活。

網易新聞:現在香港人對自由行的態度是什麼?

周保松:我不覺得香港有很多人真的反自由行,也未聽過人說,最好國內人不要來香港旅遊。事實上,每年都那麼多人過來,但真正的大衝突,真的很少。現在許多人要求的,也只是希望旅客能入鄉隨俗,盡量守秩序。我覺得這要求合理,而且也不是特別針對內地人。

兩地人不應把具體問題發展為族群衝突

網易新聞:您認為接下來這種衝突會更普遍和嚴重嗎?

周保松: 我1985年移民來香港,在香港住了這麼多年,雖然以前香港人也會對大陸人有不好的評價,或者看不起 「 新移民 」 ,但從來沒有現在這樣子。比如對著大陸的 「 新移民 」 ,或者國內遊客,公開叫他們是 「 蝗蟲 」 ,這樣的仇外排外的怨氣的確愈來愈重。

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令彼此愈來愈不信任 。比如雙非的問題,既然問題出在政府和私立醫院,那麼大家就應將注意力集中在此,促使政府面對,而不是將情緒發泄在這些父母身上。

網易新聞:您擔憂它演變成族群矛盾?

周保松:對。我很擔心香港人和內地人之間,會有愈來愈多的敵意。大陸人完全不理解香港人為什麼會有這個態度,來到被人罵 「 蝗蟲 」 當然會憤怒。香港很多人也不了解大陸的情況,不知道內地人對香港人,其實也很有想法。當彼此的誤解不滿愈來愈多,再經網路迅速傳播,就會很易將一些個別的事件,上升到族群矛盾的層次,那是很不幸的事。現在兩地交往愈來愈多,有衝突少不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具體問題具體處理,就變得特別重要。

網易新聞: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對立情緒,要緩和這種情緒,第一件事應該怎麼做?

周保松:當然是政府要採取行動,比如 「 雙非 」 的問題,政府便應該儘快拿出讓公眾安心的方案,並將現在的輿論拉回到具體的政策討論。事實上,現在許多問題,都和族群沒有什麼關係,而是和政府的資源分配,福利政策等相關。將這些問題處理好了,許多不滿就會緩和或者得到解決。

香港令人又愛又恨

網易新聞: 香港人和大陸人之間的不理解,據您所知,是一直存在,還是這些年加深了?

周保松: 這個問題真的不易答。照道理,現在有了自由行,大家多了機會接觸相處,彼此的認同和了解,應該增加才對。但從目前看來,無論是內地人看香港人,還是香港人看內地人,都有相當大的偏差。這一兩年許多事件發生后,甚至感覺開始有些裂痕。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裂痕?這值得大家深思。

網易新聞:您移民到香港20多年了,就個人生活經歷而言,您對這點的感受是什麼?

周保松:有點一言難盡。香港是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地方。我想來過香港的人,都會同意它是一個自由安全、有秩序有效率的地方,但同時又有點過於現實計算和冷漠。我在香港這麼多年,早習慣了,也當這裡是自己的家。雖然我是 「 新移民 」 ,但這些年來,並沒受到什麼歧視。香港人不一定很親切,但大家都會尊重各自的自由和權利,人與人之間一般也有一份基本的尊重。

最近這些事,鬧得不是太愉快,我真希望事情不要變壞下去。香港是個開放的城市,和內地交往又愈來愈密切,如何加強彼此的理解,然後以良性互動的方式促進兩地一起進步,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努力的方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1: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