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香港人與大陸人:相煎何太急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2-4 09: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02-02 第 1965 期
今日話題 摩擦的一些根由



香港人與內地人:相煎何太急2012年以來,香港人與內地人之間發生多起不和諧事件:服裝品牌D&G因內地旅客因素禁止港人公開場所拍照,內地旅客地鐵進食引發兩地人對罵,北大教授孔慶東煽風點火稱「某些香港人是狗」,等等,引發軒然大波。…[詳細]
而昨日,一則部分香港人集資在一家香港報紙上刊登的廣告,進一步刺激了內地人。在這則使用了歧視性圖案和語句的廣告中,他們用「香港人、忍夠了」的口號,表達了對一些內地人的不滿,尤其指向內地孕婦赴港產子擠占公共資源的行為。回歸十五年,聯繫更緊密的兩地民眾何以出現這種摩擦?


內地旅客言論曾震驚全香港
內地經濟崛起,引人心態變化

作為中國首個被不平等條約割去的殖民地,香港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著非常特別的地位。仰仗英國人建立的政治經濟制度、華人奮力的打拚、以及有利的地理位置與和平條件,在97年回歸以前,香港已經成長為一個相當發達的地區。與之相對,直到改革開放前,內地大部分地區一直處在愚昧、戰亂、運動之中。所以儘管84年中英簽訂了香港回歸的聯合聲明,兩者間巨大發展鴻溝讓香港人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直對內地人有著優越感——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無一不是香港對內地施加了巨大影響,回歸以後仍然如此。

但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邁入了快速通道,兩地之間的差距開始不斷縮小。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各方面影響力均已不遜香港。相反,由於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香港經濟放緩,內部出現政治困局,並且也缺乏長遠願景,導致不少港人陷入自怨自艾、自信心動搖、焦慮,看不到出路。很多人將此歸咎為內地人分享了本應屬於他們的資源,從而滋生對內地來港人士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助長了日益蔓延的反內地人情緒。
  

雙方視角不同

回歸談判時,港人怕失去香港的獨特地位,而當時中國政府卻嚮往香港,視為經濟發展與現代化生活方式的典範,所以強調一切不變。鄧小平曾指出要多建幾個「香港」,使香港成為先進的符號、國家的驕傲所在。港人談「一國兩制」,落腳點一般就在「兩制」上面。

然而,對於普通的內地民眾來說,談及香港,毫無疑問首先想到的是回歸,落腳點是「一國」。許多民眾由此產生了一種主人翁情結,這種主人翁情結遠勝於一個普通內陸省份居民對北京上海的感受。內地人踏上香港的土地,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這是我們的地盤」,其次才是香港的文明與發達。

而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和香港重要性的相對降低,這種主人翁情結慢慢變為對香港地位的質疑,「不過一個省級行政單位而已,為什麼香港就享有特殊地位?」…
  

對「誰養活誰」的錯誤理解

一個常見的論調就是,「香港是靠內地養活的」。在回歸以前,香港的蔬菜、淡水、活禽、活豬供應就離不開廣東省。在回歸以後,香港更是享受各種優惠——不用服兵役,不用交稅入國家財政,但國家卻派最精良的部隊來保護香港,並且,很多內地人相信,國家為了保持香港的經濟地位,在政策上也給了傾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一位內地旅客滯留香港機場,向記者抱怨服務態度不好,在採訪中拋下一句:「要不是中央政府照顧你們, 香港就完蛋了」,震驚全港,令很多港人對內地人開始有意見。

香港真的是靠內地養活,才成為「東方之珠」的嗎?這個說法毫無疑問是站不住腳的。內地一直向香港供應淡水、活禽、蔬菜,但這並非無償的,說到底只是買賣而已。如果當年內地不肯供應,香港並非就活不下去,無非就是調整本地產業結構,部分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罷了。何況,拒絕做這種「損人損己」的事情,談何恩惠呢?

而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央政府動用外匯儲備打跑索羅斯才保住香港經濟的地攤文學故事,也被很多大陸人津津樂道。香港以美元為儲備貨幣,當這種儲備貨幣存量大到足夠包括整個基礎貨幣,就可以實行貨幣局制度,也就是所謂完全的聯繫匯率,而港幣與美元在7.8上下一個極小的範圍內波動,香港有充足的外匯儲備(1997年香港擁有96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為這種聯繫匯率兜底,這是索羅斯攻擊港幣失敗的原因,因為不可能拿美元去攻擊美元。而98年8月,香港政府動用1000億港幣,買入恆指成分股拉高香港股市,才徹底打跑了索羅斯,這是香港政府動用自己外匯儲備的戰果,跟中國的經濟政策並無直接關係。

回歸以來,國家確實給了香港不少政策,但這多屬於兩地間的互利互惠。更不用說,在改革開放早期,香港對內地的發展是提供了相當多的支持的。今時今日,在金融、貿易等方面,香港同樣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價值體系尚未融和

殖民時代以來,香港漸漸樹立了完善的自治傳統,獨立、完備的立法、司法、行政體系,香港人自己決定自己的政治、經濟、教育、衛生等種種政策,是一個有著歷史價值和範本作用的獨特存在。在經濟實力相對衰落的今天,香港的「軟實力」,即自由、法治、文明、管治效率及政治包容等等,成為港人格外珍視的財產。

但不少內地人僅從「利」的角度看待內地與香港的關係,這讓他們無法認識到香港這種獨特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已經「一國」了15年之久,但「兩制」仍然成為兩地人之間的隔膜。…

內地孕婦赴港產子為何惹怒港人

一位內地孕婦闖入香港醫院急症室
今日交惡之因,緣於當年港人對內地人的友善

在所有引發港人不滿的內地人做法之中,「內地孕婦赴港產子」是爭議最大的一個。皆因赴港產子關乎「居港權」,享有「居港權」,即可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享有特區居民的一切福利。

按香港基本法規定,「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都享有「居港權」,但在基本法裡面沒有規定在香港出生的雙親皆非香港公民的小孩是否享有居港權。據後來的說法,按立法者的本意,這種「雙非」孩童是不應該享有居港權的,但即便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了司法解釋,在「庄豐源案」一案中,香港特區終審法院五位法官仍然一致根據基本法的明文裁定: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無論其父母是否香港人,都可根據《基本法》即時享有居港權。

這個裁定的原因之一是,當時在香港的「雙非兒童」並不多,香港人願意並且有能力接納這些在港出生的小孩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但內地孕婦赴港產子潮卻給香港帶來大難題

然而這個裁決卻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非香港居民的內地籍孕婦紛紛赴港生產,在2003年「自由行」開通以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據統計,2010年大陸婦女在香港生下的「雙非兒童」達3萬2653名,比2001年的620名增加逾50倍,在香港產子的內地孕婦約為4.4萬人,與香港孕婦的數目相若,對香港的醫療及產科服務造成極大負擔。

更讓香港人難以接受的是,由於公立醫院接納生產有配額,而私立醫院做生產手術價格太高,不少內地孕婦公然沖急症室產子。去年總共有1600個這樣的例子,比前年增加了兩倍。大大影響到急症室的其他病人。

這些內地孕婦和「雙非兒童」不僅給香港人造成了醫療壓力,由於兒童取得了居港權,對香港的福利支出也構成了很大壓力。因為特區居民享有的福利非常豐厚,在讀書、房屋、醫療等方面皆有保障,內地一些中介公司甚至以「在香港出生的孩子可享總值800萬港元的綜合福利」招徠內地孕婦赴港生產。這並不算誇張,香港法律曾經規定內地人移民香港必須在港投資650萬港幣(2010年10月上調至1000萬)於房市、股市等,才可獲得全家移民香港,而通過在香港生產可使孩子一出世就得到香港永久居留權,並可在孩子成年後申請父母移居香港,這不就已經價值好幾百萬了嗎?

然而,香港接納移民,給予移民福利,是希望移民能夠對香港做出貢獻,而非僅僅享用福利,而這些「雙非兒童」能否為香港做貢獻且不說,本身已經造成各種社會問題,在和家庭部分成員分開的情況下,能否順利健康成長都令社會廣泛擔憂。…
  

部分香港人的過激反應導致兩地矛盾一發不可收拾

在這種情況下,香港人對「內地孕婦赴港產子潮」有如此大的意見便不足為怪了,在當年判決這些「雙非兒童」擁有居港權的時候,大多數人是沒有預料到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的。在最近幾年,對於香港政府來說,這一直是一個非常棘手卻難以解決的問題。於是,越來越不滿的民眾便出現過激的行為了,在昨日的這則廣告上,如此寫到——

「因為明白你們受毒奶粉所害,所以容忍你們來搶購奶粉;因為明白你們沒有自由,所以招待你們來港『自由行』;因為明白你們教育落後,所以分享了教育資源給你們;因為了解你們看不懂正體字,所以下面用了殘體字:『來香港請尊重本地文化,要不是香港你們全完蛋了』。」

這些明顯帶有侮辱性的詞句,說明撰寫者是有多少怨氣,「完蛋了」一句,分明是對應當年內地旅客那句「要不是中央政府照顧你們, 香港就完蛋了」。

而隨著對內地旅客各種不文明行為愈發的看不過眼,原本一直對內地旅客還算客氣、對內地客刺激旅遊業表示歡迎的香港人便忍受不住了,所以出現了各種對罵事件,導致矛盾不斷升溫。

在香港最近的一次民意調查中,香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感降低,這充分說明了目前內地人和香港人矛盾確實存在而且是不容低估的。…
  

香港人與內地人的矛盾怎麼解決

香港節目炮轟內地遊客不文明行為
兩邊都應該冷靜下來,先反思自己

產生對罵等過激行為,自然不能完全歸咎於其中一方。如前所述,兩地人發生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不能簡單歸結為「內地人不文明」或「香港人太小氣」之類的。內地孕婦赴港生產,僅是很小一部分人而已,而且基於人趨利避害的本性,與其責怪人,不如怪制度有問題。當下首要做的,是雙方都冷靜下來,先反思自己。

目前香港媒體已經有所反思:「我們方才醒覺必須入鄉隨俗,相互尊重,但也要有一些時間學習和適應;早期在北京工作,也見過不少港人財大氣粗、旁若無人的醜陋形象,當地人也大表反感。推己及人,對於初見世面的同胞,我們應該保持禮讓,有容乃大,無需事事看不順眼,徒添戾氣。 」

內地旅客以及媒體、網友們,不妨也冷靜下來自我反思解決問題,而不是繼續火上澆油、煽風點火。…
  

香港的政策需要更務實

從政策面考慮,完全斷絕內地孕婦赴港產子,也並非香港人所希望的,最近20年來,香港生育率一直處於低位,遠遠達不到世代更替的水平,新增的人口基本上來自移民。在特首曾蔭權的施政綱領中,明確提到希望香港能達到1000萬人,來增強香港競爭力和活力。香港人也希望發展其醫療產業。所以並不希望禁止一切孕婦來港產子。許多香港人認為,要取消的是公立醫院收內地產婦的名額,以及禁絕沖急症室的現象。然後「篩選財力及學歷較高」的內地家庭,花費較高的代價去私立醫院產子。

這也符合人才流動的一般規律——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吸引投資移民,都是挑選財力、學歷較高的家庭。作為一個發達的國際自由港,香港採取這種「嫌貧愛富」的做法其實比較務實。
  
內地人:幸福、權利需要自我爭取

肯定有人認為,有錢人能跑去香港私立醫院產子,就獲得香港居留權,這公平嗎?在中國的大環境下,有錢人往往得來的是不義之財,這確實並不公平,但對於香港人來說,他們是不可能關心這點的,他們只會關心這些人是否能促進香港的發展。那窮人家庭是不是就不該沖香港急症室?從趨利的角度講無可厚非,但事實上這種做法只會令雙方關係趨於緊張,「沖急症室」這條路最終也會堵死。

對於大部分想為後代謀福利的家庭而言,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只有從自己身邊做起,團結起來,一點一滴為自己、為後代謀幸福、謀權利。…
  

不管怎樣,改不了的事實是,香港人、內地人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相煎別太急。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

主題

842

帖子

100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7
沙發
一針濺血 發表於 2012-2-4 11: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一針濺血 於 2012-2-4 14:41 編輯

相煎? 單煎吧!  香港人早已表明不願回歸, 保持現狀. 只是鄧小平霸王硬上弓.
沒有人能看到自己高度以上的東西
教育五毛  人人有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1

主題

3923

帖子

2565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65
3
好啊好啊1 發表於 2012-2-5 12: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好啊好啊1 於 2012-2-4 20:54 編輯

談到當年的金融危機,似乎不是那麼回事吧?

我們多年接受的教育均告訴我們:「香港以美元為儲備貨幣,當這種儲備貨幣存量大到足夠包括整個基礎貨幣,就可以實行貨幣局制度,也就是所謂完全的聯繫匯率,而港幣與美元在7.8上下一個極小的範圍內波動,香港有充足的外匯儲備(1997年香港擁有96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為這種聯繫匯率兜底」這部分是對的。
但是要是說道「這是索羅斯攻擊港幣失敗的原因,因為不可能拿美元去攻擊美元。而98年8月,香港政府動用1000億港幣,買入恆指成分股拉高香港股市,才徹底打跑了索羅斯,這是香港政府動用自己外匯儲備的戰果,跟中國的經濟政策並無直接關係。」這又是不明真相的群眾所言了。嘿嘿
當年香港的發鈔銀行有三家,渣打,滙豐,和中國銀行。其中中國銀行當年介入香港發鈔的歷史較短,發行的數量極為有限,也就是象徵性的一點兒。
而國際金融大鱷們為什麼要攻擊港幣呢?他們是利令智昏了?也同一般群眾那般不明真相?答案是否定的。國際金融大鱷們在攻擊種種貨幣時,一般均沒有太大的政治企圖,而就是資本主義這四個字的活生生的寫照,那就是為了掙錢。如果香港貨幣不存在缺陷,那些自私自利的金融大鱷們會毫無理由地去攻擊港幣?
而表面上理論中毫無缺陷的港幣和美元的匯率問題,那只是香港金融當局的一廂情願而已。而和美國人毫無關係。
金融大鱷們是什麼人,那可都是國際金融界精英的精英。他們不僅對國際金融經濟知識達到了精通的程度,還不斷地在創新著一些金融產品。也就是,他們對國際金融界的一切都清清楚楚。所以,他們深知港幣的死穴。那就是,滙豐和渣打這兩家發鈔銀行,在發行港幣時,向金管局存入的美元中存在著貓膩兒。這還是資本主義的體現,為了資本效益最大化的目的,這兩家發鈔銀行在每發行一港元的紙幣時,向金管局存入的美元有約1/3是貸款而來的,也就是說是虛的。這在平時毫無問題,但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時,周邊各國貨幣均大幅貶值的環境下,那就是大問題了。再有,那就是港幣的數量有限,在國際金融大鱷眼裡,那是沒問題的。第三,何況香港一直號稱是國際自由金融港,在那裡隨便是可以通過槓桿借貸到很多短期貸款來用於炒作的。第四,號稱是國際自由金融港的香港,會不會採取行政干涉,這存在著疑問,但是,這不是問題。而他們最大的擔心就是來自中國大陸政府是否會幹涉。
這些金融大鱷們在研究了長時間之後,還是決定出手了,因為他們發現了世界上竟然還有無論他們如何做都不會輸的情況。這是因為,由於香港的回歸的緣故,港股被炒到了相當高的價位。這樣,他們在介入貨幣賣出港幣攻擊港幣之前,他們事先在港股上做空了,這樣的話,即便是香港政府進行行政干涉,收緊銀根,攻擊港幣雖然不見得有盈利,可是巨額港股的空單的盈利同樣不小。
結果,就是出現了當年驚心動魄金融大戰,港府被迫被動應戰,正如金融大鱷們預料到的香港政府進行了行政上和技術上的干涉。在成功捍衛了港幣的匯率的同時,但是,恆生指數在之前的好啊好啊記憶中的14000多點下跌到了4000多點。這麼大的跌幅,持有空單者的金融大鱷們掙到了什麼程度就不言而喻了。而在大戰之後,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對媒體坦率地表示:是慘贏!而中國中央政府的態度和支持完全是在香港一邊的。好啊好啊有時候在想,如果沒有中國大陸中央政府的支持,國際金融大鱷們說不定會現在股市上掙得盆滿缽滿之後,還會借力發力最終將港幣擊倒。

為什麼到今天,還會有人說這和中國中央政府沒關係呢?

事實上,當年中國政府作出了負責任的言論和行動,犧牲了很大的出口為代價,力挽狂瀾沒有將人民幣貶值,撐起了亞洲金融的半邊天。甚至在隨後日元貶值到1美元對145日元時,中國政府隔空向美日喊話,要兩國負起責任來,促使得美日兩國央行對日元的貶值進行了干涉,從而最終結束了愈演愈烈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餘波。

嘿嘿,
好啊好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2-5 22:13 | 只看該作者
經濟問題轉變成社會問題
社會問題轉變成區域矛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2217

帖子

982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82
5
summit30c 發表於 2012-2-6 15:49 | 只看該作者
香港狗被轉給大陸以後,還無法一下子接受這個窮主人,自然會有矛盾拉!
愛國不等於愛中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