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喬姆斯基:西方通過媒體操縱公眾的十項戰略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2-2-2 17: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     2012-01-28  


  【「古巴討論」網站文章】題:媒體操縱的10項戰略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在其著作《平靜戰爭的無聲武器》中,列出了西方國家通過媒體操縱公眾的十項戰略:

  1.分散注意力戰略

  社會控制的首要因素是分散注意力戰略,製造大量而持續的娛樂和無關緊要的信息,將公眾的注意力從重要問題和政治與經濟精英決定的變革中移開。轉移注意力戰略在阻止公眾關心科學、經濟、心理學、生物神經學和控制學等領域的基礎知識方面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保持公眾的注意力分散,遠離真正的社會問題,被沒有真正意義的問題所困。

  2.製造問題,然後提出解決辦法

  這一手段也被稱作「問題反應一解決」。製造一個問題,一種會引起公眾某種反應的可預見「形勢」,使公眾主動要求政府去採取某些原本準備施加於大眾身上的措施。例如,引發或加劇城市暴力,或者組織血腥的恐怖襲擊,促使公眾自願提議有損公民自由的政策。或者製造一場經濟危機,令社會權利倒退以及破壞公共服務。

  3.漸進戰略

  要想使一項不可接受的措施被接受,只要持續多年循序漸進地執行這項措施就足夠了。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新自由主義等全新的社會經濟條件就是這樣被推行的。包括政府最小化、私有化、緊縮、靈活性、大規模失業等,這些變化如果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會引發革命。

  4.延遲戰略

  讓某項不得人心的決定獲得接受的另一種方式是將其解釋為「痛苦的和必要的」,暫時獲得公眾的接受,以便未來實施。接受未來的犧牲比馬上犧牲要容易得多。首先,因為這項努力不用馬上付出。其次,因為公眾總是傾向於天真地以為「明天一切都會好的」,所要求的犧牲也許可以避免。這就使公眾有更多的時間去習慣於變革的思想,並在那一刻到來的時候忍痛接受。

  5.將公眾當作三歲孩童

  針對公眾的大部分廣告宣傳都利用一些孩子氣的說法、論據、人物和語調,很多時候更接近於弱勢,好像觀眾是幼小的孩童或有心理缺陷的人。越想欺騙觀眾,就越傾向於採取孩子氣的語調。為什麼?如果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話的時候就好像對方只有12歲或更小,那麼在催眠暗示的作用下,對方很可能會傾向於給出不合情理的回答或反應,就像一個12歲或更小的孩子一樣。
  
  6. 利用情緒多於思考利用情緒因素是造成理性分析短路,並最終造成邏輯喪失的傳統方法。另一方面,利用情緒也有助於打開下意識之門,以便植入一些思想、願望、恐懼和強制,或誘導一些行為。

  7.使公眾保持無知和平庸的狀態使公眾沒有能力理解用來控制和奴役他們的技術和方法。提供給社會下層的教育質量應該是最可憐的,儘可能平庸,讓底層和上層之間的無知距離對於底層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8.誘導公眾因平庸而喜悅

  誘導公眾相信,愚蠢、粗俗和沒文化是一種時尚。

  9.加強自責感

  讓人相信只有自己才是自身不幸的罪魁禍首,因為自己不夠聰明,沒有能力,不夠努力。這樣,他們就不會起來反抗經濟制度,而是自怨自艾,造成一種抑鬱的狀態,而行動抑制就是後果之一。沒有行動就沒有革命。

  10.比人們更了解他們自己

  過去50年科學的飛速發展使公眾的知識和統治精英擁有和使用的知識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有了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應用心理學之後,「體制」掌握了關於人類的先進知識。體制對普通人的了解勝過他們對自己的了解。這就意味著,在大多數情況下,體制能夠對個體行使更大的控制和更大的權力,超過個體對自己的控制和權力。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3: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