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老金入市 雙贏的重要一步?

[複製鏈接]

349

主題

930

帖子

1190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1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如雷貫頭 發表於 2012-2-1 14: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筆者:養老金入市是2012年股市最重大的主題,亦或成為2012年股市最重大的利好,投資者應該人人關心,此篇社評寫得深入淺出,大家不妨細讀一下!)
《中國證券報》頭版社評——
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去年底關於養老金入市的建議,引發各方熱烈討論。養老金多元化投資,無論是對實現自身保值增值,讓老百姓「老有所養」,還是促進資本市場制度完善,都大有益處。
從目前的情況看,可以說,我國養老金中一部分資金實際已入市。養老保險可大致分為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商業保險和個人儲蓄。其中,企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從2004年頒布《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后開始大發展,目前在股票和債券市場均有投資。
在基本養老保險中,由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部分資金也在資本市場投資。主要是13個試點省份,將做實個人賬戶中央財政補助的那一部分資金,委託給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資產配置中也包括股票和債券。在基本養老保險中,由各地政府負責管理的養老保險基金,是目前討論最多的沒有「入市」部分,其規模是養老金中最大的。
儘快「做厚家底」是各類養老金重要任務。截至2009年底,美國養老資產規模達16.1萬億美元。相比之下,我國養老資產就單薄得多。據人社部統計,截至2011年底,我國養老保險累計結餘1.92萬億元人民幣。截至2010年底,社保基金資產總額8567億元,企業年金3000多億元。
數據顯示,全國社保基金進入資本市場以來,2000-2010年,通過股市獲得的年均投資收益率為9.17%。地方養老金只能存銀行和買國債,收益率低得多,年均不到2%。在通貨膨脹預期背景下,繼續存銀行的做法,實際上是使養老金處於隱性虧損和不斷貶值狀態。
從發達國家歷史經驗看,養老金入市已成為一種通例。多數發達國家的養老保險基金,無論是政府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還是企業私營保險基金,相當比例投放到資本市場中去。以美國為例,截至2010年底,在參與美國「401K」養老計劃的投資者中,有約60%的投資者將他們賬戶中超過80%的資金投向股市。
對資本市場而言,養老金入市是治市而非托市、救市,能從多個層面促進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和變革。
首先,養老金入市能夠改善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擴大機構投資者規模,提高機構投資者持股比重。這有助於抑制市場中不重基本面、聞風炒作、追漲殺跌等現象,從短期看有利於提振股市信心,從中長期看更是熨平波動、有效止跌的堅強市場後盾。在目前市場中,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持股合計只佔總市值的15.6%,還不足以發揮穩定器作用,需養老金等其他長期資金入市共同發揮基石作用。
其次,養老金入市意味著大量銀行儲蓄轉入資本市場,這將極大促進直接融資發展,尤其是推動債券市場發展。養老金入市除投資股票外,將更多投資於固定收益類產品和低風險產品,有利於促進資本市場推出更多公司債、地方債、市政債等多樣化金融產品,以多層次產品推動市場多層次發展,以產品的豐富化促進市場創新。
此外,養老金等長期資金注入,會間接促使監管部門加快治理股市制度積弊,推動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和變革。
有觀點認為,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不夠完善,市場波動大,養老金應該等市場成熟之後再入市。然而更多人認為,我國資本市場之所以不夠成熟,正是因為缺乏養老金這樣的長期投資者。養老金入市這一問題陷入了「『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怪圈中。
從美國經驗看,資本市場的成熟壯大與養老金制度的發展幾乎是同步的,二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係。養老制度改革離不開穩定發展的資本市場及其良好的投資環境,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又需養老體系支持和配合。美國很多家庭首次接觸資本市場就是從養老金投資開始的,在這一過程中,養老計劃參與者對股權文化、信託文化的認識不斷加深,中小投資者對美國股市中長期發展充滿信心,反過來刺激養老金計劃自身的發展。
目前,在我國資本市場上,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參與投資,儘管比起市場其他參與主體已較為明顯地貫徹長期穩定的投資理念,但仍然難免受到目前市場短期化、重套利、輕分紅等一些慣有的弊端影響,很多時候較為被動,難以真正實現長期化的運營思路。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規模有限,還不足以重塑整個市場的投資理念、投資文化和投資習慣。聽任發展,可能會陷入惡性循環之中。所以,可以期待,養老金入市是邁出「做厚家底」的第一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