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蔣介石敗北,從大陸帶走多少財寶

[複製鏈接]

1264

主題

3083

帖子

7985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79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籽棠 發表於 2012-1-29 2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民國三十八年四月,時任財政部長的徐堪在給蔣介石的去函中曾寫道:目前中央銀行庫存情形,依據央行本月二十四日編製各地金銀存量表,計:黃金3,829,174.73市兩,白銀25,215,751.24市兩,銀元3,165,020.94元;其次為外匯,截止本月止計有:美金12,012,268元,英鎊2,650,707元,港幣13,916,688元,印幣14,466,177羅比。但是,有相當部分必須用于軍事戰備的支出,因此也所剩無幾。民國三十八年間擔任國府軍費總監、聯勤總司令部預算財務署中將署長吳嵩慶之子吳興鏞在《黃金檔案:國府黃金運台1949》中指出,國府從大陸搶運到台灣的黃金總數量是三百五十萬兩。而金銀鈔票總數是多少?按照吳興鏞在書中的統計數字,則極為龐大:如以純黃金計,運台約有四百萬兩。另有約各相當二百萬兩金子的純銀及美金(當時的美金的匯率為35元/1兩黃金),加起來就接近八百萬兩黃金。而這筆黃金,相當於當時中國15年開採黃金的數量總額。

但這個數字也引起了許多爭議,曾任大陸解放前海關總稅務司的李度在談話中說道,民國三十七年末,國府用海關緝私艦裝運八十多噸黃金與一百二十多噸白銀到台灣。而擔任吳嵩慶的機要秘書詹特芳則透露,運走台灣的金鈔數目為美金八千萬元、黃金九十二萬四千兩、銀元三千萬元。

無論哪種說法,這批金鈔數額都是十分驚人,並且對台灣貢獻巨大。從徐堪給蔣介石的統計清單中顯示,從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四日到民國三十八年八月底,國府一共從大陸和美國運送了2,949,970.279市兩純金到台灣。並先後撥付總計1,026,000兩的純金給台灣銀行,主要作為新台幣發行的準備基金。也一併撥付了十二萬五千兩黃金給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共撥付給台灣一百一十五萬一千兩純金。可以肯定的是,這筆資金促使了台灣金融、財政從戰火廢墟及艱難困苦的歲月中獲得復興和崛起。

帶走多少文物?

事實上,從戰事潰敗的那天起,蔣介石對故宮文物早已虎視眈眈,並早已下達明確的指示。自民國三十七年底起,暫存到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中央博物院,分批搶運到台灣。而抗戰時期遷運到四川重慶的河南博物館文物,則來不及運去台灣,時任教育部長的杭立武急電並隨後覲見蔣介石,要求派空軍專機到重慶,運走河南博物館的精華文物,獲得首肯。於是在民國三十八年十月間,也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兩架民國專機在重慶南岸搶運走三十八箱珍貴文物,皆是珍稀之寶。

經過協商,國民政府成立由杭立武任國寶搬遷主導者的國民黨文物聯運機構,秘密多次商議究竟要運多少文物到台灣,其搶運的標準以精品為原則,以先運走故宮博物館八百箱為目標,並以當時參加英國倫敦藝術展的八十箱文物為主,其餘單位各自挑選最精要的文物和檔案帶走。

據杭立武本人回憶和記載,運走台灣的第一批文物中,故宮博物院有三百二十箱,中央博物院二百一十二箱,中央圖書館六十箱,中央研究院一百二十箱,外交部六十箱,共計七百多箱。在民國三十八年一月三日,杭立武找來商船經過兩天日以繼夜的裝載,第二批文物全部裝上船隻運往台灣。第二批的文物中,故宮博物院有一千六百八十箱,中央博物院四百六十箱,中央圖書館四百六十二箱,北平圖書館十八箱,中央研究院八百五十六箱,共計三千五百多箱。一月九日,經各單位代表商議,第三批文物又開始運往台灣,其中:故宮博物院有九百七十二箱,中央博物院一百五十四箱,中央圖書館一百二十二箱,共計一千二百多箱。

綜上,國民黨從大陸運往台灣的文物總計為:五千四百九十六箱。而且這些文物,都是自古以來最貴重的最有特色的精品。

407

主題

1250

帖子

345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不知所謂。

Rank: 4

積分
3452
沙發
坐看雲起時 發表於 2012-1-30 05:29 | 只看該作者
蔣介石當年帶走了多少黃金?(一)
蔣介石逃台帶走的黃金及對兩岸的影響
新中國建國之開始,國庫緣何空虛?人所共知的原因是老蔣去台灣時帶走了大陸幾乎所有的黃金白銀外匯儲備。這筆錢有多少呢?大約三百多萬兩黃金及兩億美元外幣(帶走的大量的機器設備和海外資產、人才、技術沒有算在內)。按當時價格計算,摺合十億多美元。二戰後重建歐洲,美國提供了五十億美元。帶來了西歐戰後的繁榮。西歐的人口大約是台灣人口的十五倍。也就是說,按人頭算,台灣重建的資金是西歐國家的三倍。比較一下就可知道這是一筆多麼巨大的資金。這筆錢是屬於全體中國人的。用五點四億中國人的錢來養活一千萬台灣省人,台灣的日子當然容易過了。
這筆錢現在的價值應是多少呢?在美國,五十年前一分錢就能寄一封信,現在要三十五(至今天止是四十三)分。五十年前值一萬的房子現在要賣三十多萬。當然,這些只是個例,不能作為一般的演算法。比較簡單的演算法是假定道瓊斯指數能代表一般的投資回報。那麼,五十年前用十億美元平均投入道瓊斯各股,現在的價值是二千多億美元。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想請大家注意以下四個要點:
一、國內黃金行業使用的計量標準不是一千克等於十兩,而是一千克等於三十二兩,每兩摺合國際制單位為三十一點二五克;一盎司等於二十八點三五克,一噸約合三萬五千二百七十三盎司;
二、截至二零零七年中國的官方公布黃金儲備數據為黃金六百噸。
三、一九四九年台灣人口為六百餘萬人,至一九五二年全島人口為八百餘萬人。
四、一九四九年中國大陸地區人口為五億四千萬。
一、蔣逃台到底帶走了多少物資!
以下資料來源《中國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編(一九一九至一九四九)第五章國家壟斷資本第五節官僚資本的崩潰:
自一九四七年二月,國民政府實行緊急措施方案后,即出現資金逃流海外現象。隨著軍事上的慘敗,逃資更加劇。據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五日聯合社報道,「國民政府的金銀外匯儲備二點七五億美元,在上海保管者不過三份之一,約零點七三億美元的儲備已運台灣,余均存國外。上海解放前夕,蔣介石兩次下令用輪船從上海運走國庫黃金二百七十七萬五千三百五十八兩、銀元一千五百二十萬枚、美元一千五百三十七萬元、珠寶以及大量外匯,總價值約五億美元。」(可以說,二百七十七萬五千三百五十八兩的黃金數目確實是當時中國國庫的絕大部分儲備。據後來中國國家檔案館的資料顯示,當新中國成立時,在國庫中只接收了六千多兩的庫存黃金。)
當然還有「在上海解放前的幾個月里,蔣介石動用軍艦將大批機器設備、布匹等物質向台灣轉移,僅從上海一地就裝走了一千五百多船。蔣介石還逼迫國民黨資源委員會委員長孫越崎將一些重要的工廠拆遷運台,將珍藏在南京故宮博物院的原北京故宮所藏曆代古玩字畫精品,包括銅器、瓷器、玉器、字畫等一千四百二十四箱,圖片畫冊一千三百三十四箱,歷史檔案二百零四箱,合計文物二十三萬多件全部搶運到台灣。」
另據最近一些資料表明,蔣逃台後繼續鼓吹「繼承中山先生衣缽」等等,以及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共產黨的妖魔化宣傳,使很多海外華人對共產黨缺乏了解,大量捐款獻金給蔣和台灣當局,這一筆資金在當時當時已經累計達十億美元,還有國民黨官員包括蔣、宋等人在大陸搜刮的財產也有數十億美元,這些構成了當時台灣的經濟底子,為了闡述我的觀點,我取這些財產的價值為十億美元。現在看一下大陸有多少黃金呢?據《我國黃金市場改革的基本歷程》等文史資料記載當時「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的黃金儲備只有六千多兩,摺合零點一八七五餘噸,這是大陸的經濟底子。
說到這裡還要引申一個資料,這個資料網路上廣為流傳。即「武力」所寫的論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的貨幣統一》,他說以廣東省為例,一九五零年一年共收兌黃金七百四十五點五萬兩。如果按照一千克等於三十二兩計算我們得出將近二百三十三噸黃金的重量,對比我國二零零七年六百噸的黃金儲備來講,一九五零年一個省就有二百三十三噸的儲量這個數字太過驚人,所以這個數據是錯誤的。
現在我們在看蔣帶走的黃金二百七十七萬五千三百五十八兩,也有人說這不多,蔣某人帶走的是黃金,不是還有金礦么。那我們看看建國十五年來的黃金產量:
中國曆年黃金產量(單位:千克):
年份               年產量              增減(百份之)             累計產量
一九四九年四月     七十三              負四                       零點七三
一九五零年六月     五百零八            五九點七八                 一萬零五百八十一
一九五一年六月     八百二十一          四點八一                   一萬七千四百零二
一九五二年六月     四百五十二          負五點四一                 二萬三千八百五十四
一九五三年五月     四百四十            負十五點六九               二萬九千二百九十四
一九五四年四月     八百一十二          負十一點五四               三萬四千一百零六
一九五五年四月     七百二十一          負一點八九                 三萬八千八百二十七
一九五六年五月     五百一十一          十六點七三                 四萬四千三百三十八
一九五七年五月     五百四十一          零點五四                   四萬九千八百七十九
一九五八年六月     八百八十五          二十四點二六               五萬六千七百六十四
一九五九年六月     五百九十            負四點二八                 六萬三千三百五十四
一九六零年六月     四百九十八          負一點四                   六萬九千八百五十二
一九六一年三月     六百五十三          負四十三點七八             七萬三千五百零五
一九六二年三月     六百五十三          零點零零                   七萬七千一百五十八
一九六三年五月     二十四              三十七點五三               八萬二千一百八十二
一九六四年五月     八百六十八          十六點八                   八萬八千零五十
到這裡至一九六四年,中國大陸才生產黃金八萬八千零五十千克合二百八十一萬七千六百兩,剛剛超過運到台灣的黃金數量。換句話說就是國民黨拿走了中國大陸十五年開採的黃金總量。這還是我國基本安定的十五年,開發技術和能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才能得到這個產量。由此可以看出蔣帶走的黃金二百七十七萬五千三百五十八兩,是何等驚人的數字。所以說「國民黨運走的黃金不算什麼」的人,是極為不負責任的人。
根據國際貨幣金本位制度,貨幣的發行,要有一定的準備金,而我國五十年代貨幣幣值不穩定,這對我國的經濟影響極大,究其根本就是黃金儲備量少。而新中國人民政府成立後為了減輕百姓的損失,回收已經成為廢紙的國民黨政府貨幣,這極大的加重了政府的經濟負擔,但體現了一個大國政府的負責。而與之相對的是蔣介石作廢金元卷、法幣等貨幣。在這裡我想對那些對此說三道四的人說一句「閉嘴」。
揣著糊塗裝明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7

主題

1250

帖子

345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不知所謂。

Rank: 4

積分
3452
3
坐看雲起時 發表於 2012-1-30 05:29 | 只看該作者
接下來要說的是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
我們看一下《中國統計年鑒》給出的歷年外匯儲備表
年份                             外匯儲備(億美元)
一九五零年                       一點五七
一九五一年                       零點四五
一九五二年                       一點零八
一九五三年                       零點九
一九五四年                       零點八八
一九五五年                       一點八
一九五六年                       一點一七
一九五七年                       一點二三
一九五八年                       零點七
一九五九年                       一點零五
一九六零年                       零點四六
一九六一年                       零點八九
一九六二年                       零點八一
一九六三年                       一點一九
一九六四年                       一點六六
一九六五年                       一點零五
一九六六年                       二點一一
一九六八年                       二點四六
一九六九年                       四點八三
一九七零年                       零點八八
一九七一年                       零點三七
一九七二年                       二點三六
一九七三年                       負零點八一
一九七四年                       零點零零
一九七五年                       一點八三
一九七六年                       五點八一
一九七七年                       九點五二
到了一九七七年年也就是建國二十八年以後,我國才有將近十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一九四九新中國建國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破爛不堪的中國,輕重工業有如白紙一張。這時中國對內要搞發展,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可是沒有錢。對外貿易,當時中國是農業大國,出口主要是靠農產品和少量的礦產資源,就這還要受到美國的封鎖。現在的人已經很難想象當時的困境。即沒錢買原料生產,又沒有可以大量出口創匯的物品。所以新中國政府不得不尋求蘇聯的幫助,有了蘇聯的援助和中國百姓辛勤勞動,我國才一點點的又煥發了生機。
老蔣在大陸所謂的「黃金十年」農業長期停滯不前,工業每年增長百份之六左右,最高的三十六年才百份之六點七,十年工業一共才增長百份之八十。到四九年,同四九年前的最高年份一九三六年比,輕工業下降百份之三十,重工業下降百份之七十,工業整體下降將近百份之四十,近代工業只佔工農業生產總值的百份之十。老蔣的所謂黃金十年的可憐成績被老蔣基本敗光。
中國一九四九年時的國民總產值一百二十三億多美圓,人口五點四億多,人均二十三美圓。這樣,中國當時人均國民總產值只有緬甸的百份之五十五!!!菲律賓的百份之十四!!!一九四九年,中國大陸的經濟底子實在太差!
二、新台幣的發行及美國金援
新台幣的前身為台幣,又稱為舊台幣,在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二日開始發行。當初台幣被定位為一種過渡時期的貨幣,日據政府的台幣與國民政府的台幣一比一兌換。由於當時中國大陸戰後金融狀況不穩定,因此台灣未使用當時通行於中國大陸的法幣、金圓券,另外再發行台幣。但由於一九四八年上海爆發金融危機,連帶也使舊台幣幣值大幅貶值,造成台灣物價水準急劇上揚。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台灣省政府頒布《台灣省幣制改革方案》和《新台幣發行辦法》,規定:(一)新台幣指定由台灣銀行發行;(二)發行總額以二億元為限;(三)新台幣與美元匯率為五比一;(四)規定四萬元舊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限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兌換;(五)新台幣以黃金、白銀及外匯為十足準備發行。台灣省政府從大陸過來的黃金中撥出八十萬兩作為新台幣準備金,另撥一千萬美元作為進出口貿易運用基金,使新台幣得以維持幣值。台幣改革使通貨膨脹得到緩和,物價上漲有所控制,初步穩住了台灣的貨幣金融體系。
可見蔣介石運往台灣的黃金在一九五零年代之後發揮了關鍵性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如某些人眼裡、嘴裡的剛夠給幾百萬逃台軍公教人員發工資,給兩百萬逃台軍公教人員發工資,用的是新發行的紙幣,新台幣。),在這些黃金的支持下,一個已經失掉了信譽的政府重新建立了政府信用,可以說,正是這些黃金還有外匯給台灣垂死的經濟注入一針強心劑,台灣的通貨膨脹率一九五零年為百份之四百,一九五一年降至百份之六十六,一九五二年降至百份之二十三,一九五三年降至百份之八點八,一九五四年降至百份之二點四。台灣的國民黨政府也依仗這些黃金作為準備金,發行了新台幣、完成了台灣的經濟轉型,可以說,正是這些從大陸運往台灣的黃金,讓國民黨起死回生,又有機會殘喘。
除了蔣介石從大陸掠奪走的大量黃金、美元、工業設備之外,台灣還有下面這個:日本為侵略中國,二十年代將台灣定為一個南進重要基地,從二十年代對台灣大量投資,新建了大批機械,化學工業,食品加工、製糖工業也有了迅猛發展。而二戰時期,台灣經濟基本未受戰爭摧毀。一九五零年台灣國民總產值為十二多億美圓,人口八百三十萬,人均國民總產值一百五十多美圓(是大陸人均國民總產值二十三美圓的六點五倍多)!擁有科技人員三萬多人,和大陸的科技人員數相當。資料來源:美國耶魯大學亞洲經濟研究中心出版叢書之《台灣經濟發展》。
朝鮮戰爭后,美國為遏制新中國勢力的向外擴張,煞費苦心,對台灣的經濟援助自五零至六七年就達四十一億多美圓:資料來源: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專門報告,第六十三頁,《美國對台灣核准援助贈與、貸款,一九五零年六月至一九六七年六月》。單位:百萬美圓。
美國對台援助    五零至五二年    五三至五七年    五八至六二年    六三至六七年    總計
經援總額        四百六十七點八  五百二十九點五  五百零二點三    二百六十八點九  一千七百六十八點五
無償贈與        四百六十七點四  四百六十九點五  三百四十一點三  一百零一        一千三百七十九點五
低息貸款        零              六十            一百六十八      三百八十九
軍援總額        四十八       一千一百七十八點九 七百二十點四    四百三十六點九  二千三百八十四點二
無償贈與        四十八       一千一百七十八點九 七百二十點四    四百三十六      二千三百八十三點三
信貸            零              零              零              零點九          零點九
經援軍援總額  五百一十五點八 一千七百零八點四 一千二百二十二點七 七百零五點八   四千一百五十二點七
(上面還不包括一九六一年美國為處理存貨過多而額外增加無償贈與的四億二千二百六十萬美圓物質)。
一九六八至一九七八年,美國又委託國際金融組織向台灣貸款六十五億多美圓。
這些就是推動台灣經濟起飛真正的關鍵原因。
三、人民幣的發行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四日,南京政府公布關於幣制改革法令,以中央、中國、交通三銀行為「法幣」一元合英鎊一先令二便士半,由中央、中國、交通三銀行無限制的買賣外匯。後來法幣在市場流通是不兌現的,南京政府從此把濫發紙幣當成聚斂財政最簡易辦法。結果一九四八年物價已為一九三七年六月的六百餘萬倍。
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日,又以金元券為本位制,「法幣」以及其他地方紙幣停止流通,法幣三百元兌換金元券一元,同時加強經濟管制,凍結物價,限定全國物品及勞務價格、按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日各地價格,摺合金元券出售。金元券發行同樣對人民財富的一場掠奪,據中央銀行統計,至十月底,南京政府收兌黃金一百六十五萬兩、白銀九百餘萬兩、銀元五千三百餘萬枚以及美鈔港市數千萬元,合計當時值兩億美元。
金元券只不過是改了名稱的「法幣」,它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貶值,更加不得人心。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日四川地區出現了二十八億元金元券兌換一元銀幣的情況。一九四八年後發行金圓券,一元摺合法幣三百元。新疆省銀行還發行過面值六十億元的巨額紙幣,這些惡性通貨膨脹的紙幣急劇貶值,幾同廢紙。
中央銀行發行的面值一百萬的金圓券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為了對敵鬥爭、鞏固政權,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就開始發行獨立自主、穩定的貨幣。如陝甘寧邊區銀行,晉察冀邊區銀行,晉綏邊區西北農業銀行,華中地區銀行發行的貨幣、淮南和淮北地方銀行,以及浙東幣等,一般多稱為「抗幣」。解放戰爭時期,各解放區貨幣漸趨統一,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一日發行人民幣,陸續收回原來各種銀行發行貨幣,進一步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貨幣,禁止金銀、外幣在市場上流通,從而使人民幣成為全國流通的統一貨幣。
一九四九年一月,北平解放,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遷到北京。全國解放后,各大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人民銀行相繼成立。一九五一年底,除西藏自治區和台灣省外,全國範圍內貨幣已經統一,人民幣成為我國唯一的合法貨幣。到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人民幣發行券別有一元券、五元券、十元券、二十元券、五十元券、一百元券、二百元券、五百元券、一千元券、五千元券、一萬元券、五萬元券等十二種;版別共六十二種。其中,一元券二種、五元券四種、十元券四種、二十元券七種、五十元券七種、一百元券十種、二百元券五種、五百元券六種、一千元券六種、五千元券五種、一萬元券種、五萬元券二種。
統一發行人民幣,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的通貨膨脹和中國近百年外幣、金銀在市場流通、買賣的歷史,促進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在建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民幣對穩定經濟的重大意義關係到新中國的存亡。為此,人民幣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設準備金,不和黃金白銀掛鉤,也不和美元、英鎊掛鉤,是具有獨立自主性的貨幣體系,對人民老百姓都具有很實在的好處,使我們建立起了自成一體的經濟體系。
(按:如按照國民黨現任中常委,不分區「立委」第三名洪秀柱洪「委員」所作統計,國民黨潰逃時席捲的各種財富摺合黃金四千八百八十餘萬兩。阿彌陀佛!因此,請閉上你們的狗咀,別在我們面前賣弄你們的狗屁台灣經驗!更別在我們面前兜售唯恐「友邦驚詫」的毫無自尊的比狗屁還不如的所謂「民主」!國民黨欠大陸人民的債,是要一筆一筆算清楚的,跑得了和尚,莫非能連廟也燒掉?)
揣著糊塗裝明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779

帖子

278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83
4
HappyUSANA 發表於 2012-1-30 11:24 | 只看該作者
在網上看到過,當時負責轉移黃金白銀的那位長官的兒子寫過很長的文章,比較可信,他說有義務讓國人知道真相,他在美國。數目 應該是富可敵國,讓台灣一省獨享,所以老蔣在那裡能夠安頓幾十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779

帖子

278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83
5
HappyUSANA 發表於 2012-1-30 11: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坐看雲起時 3樓 的帖子

很全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

主題

84

帖子

26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6
6
BaoBuPing 發表於 2012-1-30 12:27 | 只看該作者
蔣介石運往台灣的黃金怎麼這麼少
2010-05-04  顏昌海


關 於中國貧窮的原因,大陸政治教科書在各個時期告訴人民:1949-1955,窮的原因是我們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搞建設的;但在1956-1958,卻說 中國正在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已經不落後了;1959-1962,窮的原因是中國正在遭受自然災害,並且美帝封鎖,蘇修卡中國脖子;1963-1965,窮 的原因是剛遭受完自然災害,中國處於國民經濟恢復階段;而1966-1976,中國又不窮了,中國人在世界上是最幸福的人民,要支援亞非拉國家的人民的反 帝獨立運動,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受苦受難的人在等待中國人去解放;1977-1979,中國的國民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原因是「四人幫」造成 的;1980-1989,窮的原因是人口太多了,得進行計劃生育;1990-1993,窮的原因是「動亂」;1994-1997,窮的原因是蔣介石跑到台 灣時帶走了大批的黃金,所以台灣至今仍富,而大陸仍窮。1998-2003,和發達國家有差距,其原因是人家建國時間比中國長的多,比如美國建國200多 年,而中國才幾十年;2004-2006,中國進入小康了,又不窮了;而個別地區窮,是因為計生工作沒搞好,當地人越生越窮,越窮越生;……。

按照上述邏輯,以後的展望應該是:2020-2030,中國仍窮,是因為以前的一胎化政策,導致目前勞動力太少,而社會上的老人所佔比例太大,社會負擔太重;2040-2050,中國仍窮,因為人口太少,導致社會需求嚴重不足,所以開工不足,國民經濟滑坡;……。

關於中國貧窮的原因,大陸政治教科書歸咎於蔣介石運往台灣的黃金太多,也促使不少大陸人對蔣介石憤恨。而且,也有不少人以為,台灣的經濟騰飛,主要是依靠當年蔣介石從大陸搶運到台灣的黃金。

那麼,蔣介石到底搶運了多少黃金去台灣?最近海外有文章介紹。資料來源於仇恨、敵視國民黨和蔣介石的民進黨。

民 進黨籍的陳師孟於2000年5月出任中央銀行副總裁后,去過位於新店山洞的「金庫」查看。陳師孟說,當年蔣介石帶去的黃金,估計只有三百多萬兩,迄今仍有 不少儲放在架子上,它們形狀不一,多為當年用金圓券從民間換來,且成色不足,很多只有92%,根本達不到99.99%的可用標準。陳師孟認為,如果說那些 金條對台灣最初的經濟穩定起到了作用,那也多半是心理上的,而並不是在實際經濟活動中。他曾建議把那些黃金運到瑞士等地成色加工,但被高層否決,擔心泛藍 炒作,演變成政治風暴。而陳師孟得發現,也與在大陸的相關資料相對應。據《中國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編(1919-1949)「第五章 國家壟斷資本,第五節 官僚資本的崩潰」介紹:自1947年2月,國民政府實行緊急措施方案后,即出現資金逃流海外現象。隨著軍事上的慘敗,逃資更加劇。據1949年3月25日 聯合社報道,國民政府的金銀外匯儲備2.75億美元,在上海保管者不過1/3,約0.73億美元的儲備已運台灣,余均存國外。上海解放前夕,蔣介石兩次下 令用輪船從上海運走國庫黃金2775358兩、銀元1520萬枚、美元1537萬元、珠寶以及大量外匯,總價值約5億美元。

對比以上兩種 資料,民進黨的說法為三百多萬兩,大陸《中國通史》的說法為277萬兩,差距並不大。而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調查統計委員會1951年5月的《1950年廣東 綜合統計》刊載,1950年3月物價趨於穩定以後,國家收兌的金銀數量大增;廣東省1950年一年共收兌黃金745.5萬兩,銀元101.2萬枚,純銀 5323.6萬兩。從以上數據可知,僅1950年一年,在廣東省收兌的黃金就有745.5萬兩,兩倍於蔣介石從大陸帶走的黃金。當時的廣東並非最發達地 區,而全國收兌黃金的時間也不止這一年。

蔣介石搶運去台灣總價值約為5億美元的黃金白銀,對於全中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天文數字。說少不 少,說多也不多。提供兩組數據作參考:(1)為了抗美援朝,中國大陸欠下蘇聯的外債為40億美元;(2)截至1978年,中國大陸對越南的援助總額為 200億美元左右(按當時國際市場價格計算),其中,無償援助佔93.3%,無息貸款佔6.7%。也就是說,蔣介石帶到台灣去的金銀,僅僅相當於抗美援朝 中國大陸欠蘇聯外債的八分之一,是大陸支援越南的四十分之一。

如果不是有歷史記錄,中國大陸的政治,就能徹底顛覆歷史,改寫歷史。

近 年來,隨著台海局勢的緩和,不斷珍貴的歷史資料被披露,讓人民得以知道歷史真相。所以,1949以前的黑暗、腐朽、墮落、恐怖、民不聊生等等邪惡辭彙堆砌 而成的中華民國之印象,也逐漸被還其真面目,大陸的教育、教科書、媒體宣傳等等灌輸的意識,也逐漸被剝離開人們的腦海。

1920年11 月,上海的「火柴大王」劉鴻生創辦「鴻生火柴公司」。工廠技術人員經過半年多的試驗研究,採用高強度的膠粘劑,解決了火柴頭受潮脫落的難題;併購置磨磷 機,提高了赤磷面的質量。此後,他們又對生產技術進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進,火柴質量一再提高,鴻生成為眾口一詞的名牌產品,不但在國內成了搶手貨,還打 入了南洋市場。1935年7月,劉鴻生首先邀集國產火柴製造同業成立聯合辦事處,繼而以此名義與美商火柴公司達成協定,成立了華中地區火柴產銷管理委員 會,並制定了相應的火柴生產、銷售限制辦法。最後,劉鴻生又以中華火柴同業聯合會首席代表名義,與日商在華火柴同業會進行談判。日商迫於華商聯合會與華中 管理委員會的一致行動,不得不加入中華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社。

留學海外的侯德榜,帶來了在美國設計好的圖紙,與工程技術人員一道,測試各種 機器,經過調整改進,終於揭開了蘇爾維制鹼法的秘密,解決了大規模製鹼的一系列技術難題。1926年,永利鹼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質量已經超過了英國卜 內門公司的洋鹼。這年秋天在美國建國 150周年國際博覽會上,紅三角牌純鹼榮獲金質獎,使中國人揚眉吐氣。

1906年周學熙籌建「 啟新洋灰公司」;由於產品質量好,所以銷路很暢。啟新水泥很快被全國重大的建築工程改採用,津浦鐵路上的淮河鐵路橋、黃河大橋,京漢鐵路上的洛河鐵橋,北 寧鐵路上的渭水鐵橋,以及青島、煙台、廈門、威海等地的海壩、碼頭,用的都是啟新生產的馬牌水泥;北京圖書館、輔仁大學、燕京大學、大陸銀行、交通銀行、 河北體育館、上海郵政總局等當時的有名建築,也都是用馬牌水泥建造的。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建築大部分仍然完好無損,與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並肩挺立。 外國商人、特別是日本商人為了爭奪中國水泥市場,與啟新公司展開了一場殊死的競爭大戰。日本商人為了擠垮啟新公司,孤注一擲,拚命壓低價格。他們的水泥在 日本的銷售價是每袋 2.97兩白銀,運來中國的運費合到每袋2.5兩白銀,但他們卻以每袋3兩白銀的價格出售,也就是說每賣出一袋就要虧損白銀2.47兩。這是一場不見刀光 血影、沒有吶喊衝殺的戰爭。啟新公司也及時採取了應付措施,將原來每桶的售價2.25兩白銀降到1.55兩白銀,袋裝水泥從每包1兩白銀降到0.7兩白 銀。啟新公司的水泥生產在產量和質量上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並且多次在國際賽會、博覽會及國內展覽會上獲得獎章和獎狀,所以日本商人那種自殺式的傾 銷,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啟新公司壟斷中國的水泥市場達14年之久,銷量達到全國水泥總銷量的92%以上,不僅為中國民族工業爭了光,也為中國人 在國際上贏得了寶貴的榮譽。

1929年開始,天津永明漆廠經過3年多的苦戰、幾百次的試驗,研製出了物美價廉的油漆新配方,「永明漆 」不但風行國內,而且美、英、日、荷、德等國的150多家廠商都和永明公司建立了業務聯繫。1945 年,醇酸樹脂漆在永明漆廠投產成功,取名「三寶漆」成為中國油漆工業中又一個超越西方的名牌產品。

很多資料上說「解放后」中國才能制 造萬噸輪,可是上海江南造船廠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國訂貨,製造四艘同一類型的萬噸貨輪,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機型貨船。分別命名為「官府號 」、「天朝號」、「東方號」、「震旦號」。船長135米,寬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噸。其中第一艘「官府號」於 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經美國運輸部驗收,工程堅固、配置精良,美國政府對其建造質量十分滿意。

現在,上海世博會正在召開,試問新中國成立60多年了,有多少在世界領先的科技能壓倒歐美和日本?1910年代馬牌水泥建造的上海郵政總局迄今不倒,可是上海新樓卻倒了。

大 陸政治教科書說魯迅有骨氣,其實民國時候,文人有骨氣成為了風尚。比如蔡元培,就遠比魯迅有骨氣。蔡元培一生辭職無數次,其中僅在北大校長任上就先後多次 辭職。如1917年7月3日向總統提出辭職,抗議張勳復辟;1918年5月22日,為抗議「中日防敵軍事協定」,又向總統提出辭呈;1919年五四運動爆 發后,為抗議逮捕學生,於5月8日提交辭呈,9日悄然離京;1923年1月17日,蔡元培再度辭職,並在《晨報》刊發辭去北大校長職務的聲明:為保持人格 起見,不能與主張干涉司法獨立、人權之教育當局再生關係,業已呈請總統辭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之職,自本日起,不再到校辦事,特此聲明。

蔡 元培的幾次辭職,誕生了兩篇傑出的宣言:《關於不合作宣言》和《不願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前者為了正義,後者為了自由。1919年6月15日發布的 《不願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擲地有聲:我絕對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鬼鬼祟祟,想藉著強權來干涉。於是教育部 來干涉了,國務院來干涉了,甚而什麼參議院也來干涉了,世界有這種不自由的大學么?還要我去充這種大學的校長么?

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抗戰期間擔任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兼中央大學經濟系主任,多次在公開演講中指責孔祥熙大發國難財,「這種豬狗不如的『上上等人』就是孔祥熙和宋子文之流……必須把孔祥熙、宋子文撤職,把他們不義的家財拿出來充作抗戰經費」!

馬 寅初連續發表文章與演講,揭露國民黨的腐敗,痛斥孔宋之流的無恥,使國民黨政府大為頭疼,也遭到很多權貴的忌恨。宋靄齡、宋美齡等人向蔣介石施加影響,要 求對馬寅初進行嚴厲處置。一天,蔣介石召見重慶大學校長葉元龍,訓斥他,「你真糊塗,怎麼可以請馬寅初當院長?你知道他在外邊罵行政院長孔祥熙嗎?他罵的 話全是無稽之談!他罵孔祥熙就是罵我。」末了,蔣介石說:「下星期四你陪他到我這兒來,我要當面跟他談談。他是長輩,又是同鄉,總要以大局為重!」校長怕 碰釘子,讓侄子去向馬寅初轉達蔣介石的意思。馬寅初一聽,火冒三丈地說:「叫我去見他,我不去!讓憲兵來陪我去吧!」又說:「從前我給他講過課,他是我的 學生,學生應當來看老師,哪有老師去看學生的道理!他如果有話說,就叫他來看我!」 蔣介石知道后無計可施,只好對校長說:「我是想同他談談經濟問題。你回去告訴他,以後有時間,隨時都可以來找我。」但馬寅初始終置之不理。孔祥熙為了拉攏 馬寅初,想請他出任財政部長,也遭到他了的嚴詞拒絕。

1940年3月蔡元培病逝,中央研究院院長職位空缺,需要補選。胡適、翁文灝、 朱家驊三人被學界目為主要候選人,其中又以胡適呼聲最高。但胡適此時正擔任駐美大使,力促美國對日作戰,不少人想取而代之,權勢炙人的孔祥熙更是覬覦已 久;由於孔氏一家向為學界所鄙薄厭惡,所以,孔氏圖謀一經披露,便引起學界公憤。不少人雖然希望胡適回國領導中研院,但又不願讓孔氏得逞,便不擬投胡適的 票。此時蔣介石也想對選舉施加影響,在選舉前親自下條子要「舉顧孟余出來。」 此舉觸怒了學界,學者們就此對權貴進行了堅決的抵制。選舉前夕,擔任評議員的學者聚會,陳寅恪大談學術自由主義,「我們總不能單舉幾個蔣先生的秘書。」學 界的態度為蔣介石所知,卻又無可奈何。最終,評議會正式選舉的結果是:翁文灝、朱家驊各二十四票,胡適二十票,顧孟余只得一票。顧氏慘敗,反映了學界對權 勢的漠視、對學術自由的珍視及維護這種自由的風骨與勇氣。

今天,有幾個文人敢說自己有骨氣?甚至又有幾個敢說自己能算「文人」?

從上述這些歷史記述來看,主政大陸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的確有不少建樹,並非教科書描述的那麼黑暗、腐朽、墮落、恐怖;當時的人物也都個個豐滿有型,也不像如今這麼平面與猥瑣。

英 國作家奧威爾在1948年寫過一部小說《一九八四》,預言位於倫敦的英社(英國社會主義黨)領導下大洋國的未來政治生活。「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 即力量。」主角溫斯頓的工作就是按照英社老大哥的指示修改歷史上的舊報紙的錯誤。「不論哪一天的《泰晤士報》,凡是需要更正的材料收齊核對以後,那一天的 報紙就要重印,原來的報紙就要銷毀,把改正後的報紙存檔。這種不斷修改的工作不僅適用於報紙,也適用於書籍、期刊、小冊子、招貼畫、傳單、電影、錄音帶、 漫畫、照片……凡是可能具有政治意義或思想意義的一切文獻書籍都統統適用。每天,每時,每刻,都把過去作了修改,使之符合當前情況。這樣,黨的每一個預言 都有文獻證明是正確的。凡是與當前需要不符的任何新聞或任何意見,都不許保留在紀錄上。全部歷史都像一張不斷刮乾淨重寫的羊皮紙。這一工作完成以後,無論 如何都無法證明曾經發生過偽造歷史的事。」(《一九八四》,36頁)

溫斯頓還要改正過去報紙上的統計數字,「事實上這連偽造都談不上。這 不過是用一個謊話來代替另一個謊話,你所處理的大部分材料與實際世界里的任何東西都沒有關係,甚至連赤裸裸的謊言中所具備的那種關係也沒有。原來的統計數 字固然荒誕不經,改正以後也同樣荒誕不經。很多時候都是要你憑空瞎編出來的。每個季度在紙面上都生產了天文數字的鞋子,但是大洋國里卻有近一半的人口打赤 腳。每種事實的記錄都是這樣,不論大小。一切都消隱在一個影子世界里,最後甚至連今年是哪一年都弄不清了。」(《一九八四》,37頁)

「 不過說到底,記錄司本身不過是真理部的一個部門,而真理部的主要任務不是改寫過去的歷史,而是為大洋國的公民提供報紙、電影、教科書、電視節目、戲劇、小 說——凡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一切情報、教育或娛樂,從一個塑像到一個口號,從一首抒情詩到一篇生物學論文,從一本學童拼字書到一本新話辭典。真理部不僅要滿 足黨的五花八門的需要,而且也要全部另搞一套低級的東西供無產階級享用,因此另設一系列不同的部門,負責無產階級文學、戲劇、音樂和一般的娛樂,出版除了 體育運動、兇殺犯罪、天文星象以外沒有任何其他內容的無聊報紙,廉價的刺激小說,色情電影、靡靡之音,後者這種歌曲完全是用一種叫做譜曲器的特殊機器用機 械的方法譜寫出來的。甚至有一科——新話叫色科——專門負責生產最紙級的色情文學,密封發出,除了有關工作人員外,任何黨員都不得偷看。」(《一九八 四》,38頁)

《一九八四》雖然是文學杜撰,但卻在敲著中國人的警鐘。歷史應該怎麼寫?歷史應該怎麼樣讀?對歷史有什麼樣的記錄和解讀,決定著中華民族未來的道路,但願我們民族的未來道路越來越通達順暢,上面的行人也都豐滿而矯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

主題

84

帖子

26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6
7
BaoBuPing 發表於 2012-1-30 12:37 | 只看該作者
資料表明,當年國民黨前腳剛把幾百萬兩黃金弄走,共產黨後腳緊跟著就從中國民間收兌了大量黃金白銀珠寶和外鈔。數量比老蔣帶走的要多得多。網友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的貨幣統一》一書的數據說,單單廣東一省在1950年一年裡收兌的黃金就達七百四十多萬兩,相當於老蔣帶走的黃金數量的兩倍半。中國人民真好啊,攢著金銀財寶偏不給蔣介石,就等著解放后交給政府支援社會主義建設了。全國其他省份的收兌情況,有的可能比廣東好,有的會比廣東差。平均算起來應該和廣東差不多。就算差一些,無非再多收兌一年。到1951年,各省就都能得到比老蔣帶走的多一兩倍甚至三四倍的黃金白銀和珠寶了。

雖然中國大陸內地經濟比較落後,但東部沿海各省在1949年時富裕程度與台灣差不多。廣東肯定不輸台灣。當年政府把從民間收兌到的好幾倍多的黃金白銀什麼的都投入建設,大陸沿海經濟發展速度應該比台灣快很多。至少不應該比台灣慢。特別是廣東,本來就比較開放發達,本省人民勤勞智慧,華僑眾多,田地肥沃,物產豐富,氣候優越等等。加上有兩三倍多的黃金打基礎,更應當如虎添翼把台灣遠遠甩在後面。解放幾年、十幾年後富裕程度達到台灣的兩倍或更高,也是合情合理的。

奇怪的是,直到現在廣東不但沒能比台灣富,甚至都還沒能接近台灣。目前廣東人均GDP不到台灣的四分之一。台灣於1968年就實行了9年義務教育,2003年後實行12年義務教育。而廣東直到去年才開始進行9年義務教育的「試點」。全面推開可能要到2010年前後。這就整整比台灣晚40年。台灣全民都享受健康醫療保障。廣東還有一半人連最低醫保都沒有。小病靠硬扛,大病等只能等死。估計廣東在今後10年裡達到台灣富裕程度的希望仍然渺茫。

這就是廣東在解放初即得到了好幾倍的「老蔣帶走黃金」,其後又獲得蘇聯大老哥的無私援助,又在1980年代後接受了港澳和海外成百億美元投資,台灣人成百億美元的投資,日本政府成億美元的優惠貸款,世銀、IMF、亞銀等數十億美元的開發資金,聯合國以及很多國家的無償援助等等等等之後達到的現狀?

不說別的,光是那數倍多的黃金,好像連一半該起的作用都沒起到。這是怎麼搞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7

主題

1250

帖子

345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不知所謂。

Rank: 4

積分
3452
8
坐看雲起時 發表於 2012-1-31 04:4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HappyUSANA 5樓 的帖子

請看新帖"蔣介石當年帶走了多少黃金"。
揣著糊塗裝明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779

帖子

278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83
9
HappyUSANA 發表於 2012-1-31 05: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BaoBuPing 7樓 的帖子

民間的你收了是要給人家等量物品的,即成本,不是沒收.而蔣帶走的是沒有成本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8: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