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式城市化只是「夾生飯」

[複製鏈接]

2726

主題

2980

帖子

41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1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豬快跑 發表於 2012-1-30 15: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城鎮人口比重首次超過農村人口,被認為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是從中國城市化的現狀來看,高城市化率真的是好事嗎?

  中國城市化速度喜人但深度不足,只是「半城市化」

  中國城市化進程一直保持高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化進程一直保持高速發展。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司長茲洛特尼克在《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發布會上說:「中國在過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極快,超過了其他國家。」

  該報告稱,1980年,中國只有51個城市人口超過50萬,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中國超過50萬人口的城市數量顯著增加。從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間,共有185個中國城市跨過50萬人口門檻。

  若以城市化率(城鎮常住人口佔總人口的比率)來衡量,1978年中國城市化率為17.9%;2009年底,城市化率達到46.6%;2010年,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中國城鎮人口比重為49.68%;至2011年,中國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取得里程碑式的成績。中國用3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城市化歷程。

  但中國式城市化只是一種半成品

  但高速發展的城市化卻伴隨著隱憂。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發布的《2008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中指出:我國城市化進程正遭遇「半城市化」的困擾。

  「半城市化」是指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過程中的一種不完整狀態,是相對於「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就是農村人口在城市的一種社會融合,是經濟活動與社會、制度和文化的相互嵌入。「半城市化」則表現為,農民已經離開鄉村到城市就業與生活,但他們在勞動報酬、子女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許多方面並不能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內心上也缺乏歸屬感。

  也就是說,中國式城市化在雖然在速度上喜人,但是在深度上卻只是半成品,因為農村流動人口僅僅從經濟系統上被接納,在其他系統中卻受到排斥,不能說是實現了城市化。

  「半城市化」現象源於戶籍制度對社會權利的桎梏

  多項社會權利皆與戶籍掛鉤,造成「半城市化」

  中國從1958年正式確立了城鄉二元制戶籍結構,農村戶口與城鎮戶口相分隔,在農村戶籍與城鎮戶籍之間構築了一座不能翻越的高牆。改革開放以前,持有農村戶口的農民不能進入城鎮工作;改革開放以來,持有農村戶口的農民可以進入城鎮非農產業部門工作,但是戶口不能隨著工作變動而遷移。所以,1億多早已進入鎮非農產業部門工作的農民工的戶口,仍然在他們的原籍農村。

  城鄉二元戶籍限制下,民眾的就業權、居住權、教育權、社會保障權、社會福利等都與戶籍掛鉤,進城務工農民因為不能把戶籍遷入工作所在地的城鎮,因而不能享受當地城鎮居民的各種權利,農民工仍然被關在城門外,只能稱「半」進城。

  「三農」問題學者李昌平認為,「農民進入城市而不能享受市民待遇,這樣的城市化率沒有意義。去除沒有享受市民待遇的人群,現在的城市化率估計只有40%。」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指出,調查研究顯示,城市中農民工及其家屬的社會保障覆蓋水平大約僅為城市戶籍人口的1/10。

  戶籍改革的進展遠遠落後於城市化進程

  相對於改革開放以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中國對於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改革是遠遠滯后的,直到1997年才出台具有實質意義的改革措施。中國於1997年開始推行「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規定「已有合法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已有穩定的生活來源,而且在有了合法固定的住所后居住已滿兩年的」可以辦理小城鎮常住戶口。但這只是放寬小城鎮的戶口限制,在吸納了眾多外來務工人員的大中城市,其戶籍准入限制仍然非常嚴格。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各大中城市所進行的戶籍制度改革其著眼點並不是城市化,而是對人才、投資、購房等方面的選擇性戶籍優惠,這類政策的確是知識經濟時代搶奪人才的一種策略,但卻會造成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對改變目前的城鄉二元戶籍結構也無甚助力。

  「半城市化」經濟已走到盡頭,亟待放開戶籍限制

  「民工荒」說明「半城市化」經濟模式已走到盡頭

  如上文所說,中國是城市化只是對於農村人口的吸納僅限於經濟活動的對接,對社會福利等其它系統是排斥的,這恰恰是於中國多年來依賴廉價勞動力的經濟增長模式相一致。但是屢次發生的「民工荒」現象顯示,中國這種低福利、低人力成本的「半城市化」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中國自2004年以來不斷出現「民工荒」,不僅僅是因為計劃生育制度下新增人口的減少,因為同時存在著大量的農業剩餘勞動力,據多名學者調查研究,中國農業剩餘勞動力的數量大致在1—2億人之間。

  在全國的勞動力市場上,農民工如同「候鳥」,哪個地區工資高一些,福利待遇好一些,農民工就奔向那裡。而隨著城市消費支出水平的不斷提高,福利待遇長期得不到改善,以及一系列農村政策對農村生存條件的改善,於是即使農村存在著相當數量的剩餘勞動力,還是有大量農民不願意外出打工,這是農民工的理性選擇。可以說,這一以農民支撐的「半城市化」經濟發展模式正在走向終結。

  亟待改革戶籍限制,令進城農民享受市民待遇

  可見,無論是從社會公平角度所,還是從經濟發展角度說,都必須改變這種「半城市化」現狀,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改革目前城鄉二元化的戶籍結構,淡化對於戶口遷移的限制,例如可以逐步實現就業、就學的非戶籍化等等。

  同時還應該通過對各個福利制度的改革與調整,剝離戶籍制度之上的社會福利,為徹底取消戶籍制度對人口遷移的限制創造條件,實現遷徙自由。

  結語:中國式城市化只是半成品,是城鄉二元戶籍限制下的「夾生飯」,它既不利於經濟發展,也不利於社會公平。亟待改革戶籍限制,實現徹底的城市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9: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