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大選又拿中國說事 應適時反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30 18: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1-30 09:18:41    來源  CHN強國論壇



     (作者 喬新生)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自己的第一個任期內發表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國情咨文),五次批評中國。第一次在談到美國就業問題的時候,認為和中國做生意的代價越來越高。在談到中美兩國貿易關係的時候,把批准實施有關針對中國的貿易法案作為自己的政績。為了證明自己的貿易法案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他洋洋得意地說,美國的反傾銷反補貼法「阻止了蜂擁而來的中國輪胎,使1000多名美國人得以有工作」。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他宣布將建立一個貿易執法部門,專門負責調查所謂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在談到清潔能源政策的時候,他更是直言不諱,認為不會將風能、太陽能或者電池行業拱手讓給中國或者德國。在這位美國總統的眼裡,中國是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一個阻礙美國經濟發展的挑戰者。

  針對美國總統的這份政府工作報告,國內一些學者認為,這是美國政治人物的一貫作風,是出於政治選舉的需要。之所以把中國作為假想敵,是因為中國不能參與美國選舉投票。言外之意,美國總統只不過是說說而已,一旦競選連任,一定會按照既定的方針,繼續發展與中國的關係。

  坦率地說,這樣的分析缺乏邏輯性。美國的貿易夥伴很多,為什麼把中國作為斥責對象呢?出於政治選舉的考慮,美國總統完全可以把其他國家作為假想敵,而不是針對中國。長期以來,中國之所以成為美國政治選舉的犧牲品,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在處理對美事務方面出現了戰略性的錯誤。中國希望通過加強與美國的貿易往來,改變美國政府乃至美國國會的立場,但事實正好相反,正是因為中美之間貿易關係越來越密切,才導致中美兩國在傳統的政治分歧之外,不間斷地出現貿易風波。

    中國和美國經濟分別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中美兩國的貿易觀念和貿易目的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因此,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發展,必然會對中美兩國政治關係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從世界各國貿易發展的歷史來看,西方國家大體上經過了重商主義、重視金融主義、文化主義三個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服務貿易特別是金融服務和知識產權貿易已經成為美國對外貿易的主力軍。進入本世紀之後,美國奉行文化主義的貿易觀念,把文化輸出作為貿易的表現形式,以文化的輸出提升整個國家的實力。

  中國的貿易觀念仍然停留在重商主義和重視金融主義階段,中國貿易的目的是為了賺取外匯,在缺乏金融市場話語權的情況下,中國在華爾街投資銀行的裹脅之下,貿然將中國最重要的國有企業交給西方的金融家。現在中國不僅要面臨西方貿易保護主義所帶來的強大壓力,而且還面臨西方國家文化輸出所帶來的巨大衝擊。

  中國在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同時,卻不得不面對美國政客的無理指責。無論是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還是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中國都處於守勢。不僅如此,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中,中國接受了「轉型國家」安排,而沒有爭取到所有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都天然擁有的市場經濟地位,這就導致中國在與美國發生貿易關係的時候,時時處處受制於人。

      正是這種奇特的貿易結構,使得美國朝野在批評中國的時候有恃無恐。一方面中國無法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因為中國尚未爭取到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另一方面中國要想改變自己的處境,還有求於美國,這就使得美國抓住中國的軟肋,在政治選舉過程中不斷地敲打中國。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貿易關係。正是這種特殊貿易關係,使得美國政客們在政治選舉的過程中,把中國作為批判的對象卻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和美國政府經常玩弄的針對中國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立法遊戲,只不過是美國政治選舉的「前戲」,美國總統選舉期間針對中國設置的各種政治議題,充分反映出美國朝野在打擊中國方面存在普遍共識。如果把美國總統和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批評中國的講話看作是一種政治表演,而沒有看到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次問題,那麼,就無法從根本上採取措施徹底解決中美兩國之間所面臨的問題。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正是由於中美兩國這種奇特的貿易結構,使得美國政客在批評中國方面有恃無恐。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過程中,徹底放棄了自己的利益。儘管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中,明確規定中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日起,15年之內自動取得市場經濟地位,但是,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美國政客可以毫無顧忌地把中國作為批評的對象,因為這樣做他們不需要承擔任何政治風險。
  
      所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中美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問題,一方面要充分注意到中美兩國之間業已存在的政治分歧,另一方面要充分意識到,只有改變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結構,才能徹底消除美國政治選舉中不斷傷害中國的政治議題。

  筆者反對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簡單的比喻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美兩國之間的裂痕是無法徹底修復的。美國派駐華裔美國大使,實際上是想在中美兩國的爭吵中爭取更多的利益,因為中國政府必須投鼠忌器,在處理中美兩國關係方面考慮到華裔美國大使的身份,採取更加隱忍的態度。中國的退讓換來的不是美國的尊重,而是美國的變本加厲。每當美國進入大選季節,中國問題都將會成為共和黨和民主黨競相炒作的話題,中國就像一個無辜的孩子,雖然飽受委屈,但是卻無處訴說。

  改變這種狀況的最好辦法是,在美國政治選舉期間主動設置議題。一方面針對美國國內多元化的狀態,有步驟地發起反傾銷反補貼的指控,讓一部分堅定反對中國的政治人士感受到來自大洋彼岸的壓力,另一方面,應當在國際社會積極發揮自己的影響力,通過國際組織制定更加公平的貿易規則,動搖美國歧視和壓制中國的根基。

      美國政治選舉中有關中國的討論令人作嘔。無論是來自美國教育界的學者,還是來自美國華盛頓的政客,在批評中國方面毫無顧忌。在一個文明的社會,出現這樣的政治景象讓人難以忍受。中國朝野各界應當奮起反擊。中國不應當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中國的貿易政策也不應該成為美國指責和批評的對象。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正在逐步地實現經濟轉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不能承擔與其自身的發展不相適應的國際義務。現在美國人把對待日本等一些佔領國家的做法強加到中國的頭上,這是完全無法接受的。中國政府應當旗幟鮮明地捍衛自己的立場。除了由政府出面發布中國的貿易政策白皮書之外,還應當針對美國政客的無恥讕言作出積極的回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澄清事實真相,也只有這樣才能把中美兩國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中國國內一些人對中美兩國之間的對抗心存恐懼,認為清者自清,等到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中美關係仍然會回到正常的軌道。這是一種典型的綏靖主義。尊重和信任從來都是相互的。既然美國政客們不尊重中國,也不信任中國的對美貿易政策,那麼,中國政府必須「以直抱怨」,而不能以德報怨。在維護中國國家利益方面,中國已經沒有退路。如果不儘快改變美國政壇的這種奇特局面,那麼,中國的利益將會遭受重大損失,中美兩國就難以保持正常的政治經濟和外交關係。我們不能指望美國總統在自己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讚美中國,但是,我們也不能容許美國總統在自己的工作報告中無端指責中國。中美兩國關係的正常發展,有賴於中美兩國政治人物的共同努力。如果為了國內的政治選舉,而撕破臉面公開指責中國,那麼,中國政府就應該針鋒相對。決不允許中美兩國關係出現類似於經濟危機的周期率。

  要想中美兩國關係徹底擺脫低潮,就必須明白無誤地告訴美國政客,中國不是他們爭取選票的批評對象,中國應該成為他們真誠的合作夥伴。在處理與美國關係方面,中國應當向以色列學習,通過抓住美國政客命門,讓他們不敢在有關中國問題上輕舉妄動。


(作者喬新生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教授 院長)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3: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