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之夢的當代哲學表達
袁進華:當代藝術中的中國水墨創作
馬欽忠:從「被西方定義」到「自主定義」的中國當代藝術
藝術三十年
Thirty Years』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亞洲文化學院、美國國家民俗中心、美國海軍學院
共同舉辦學術演講會
應美國亞洲文化學院、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館、美國國家民俗中心、美國海軍學院等機構的共同邀請,中國當代山水畫家、浙江畫院人物畫工作室主任、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袁進華博士;中國著名美術評論家、批評家、中國美術學院馬欽忠教授等一行四人將於二零零九年十月十四日至二十五日訪問華盛頓,並於十月十九日中午十二時至十三時在華盛頓美國國會圖書館Jefferson大廈亞洲館共同主講 「 袁進華:當代藝術中的中國水墨創作」。馬欽忠:從「被西方定義」到「自主定義」的中國當代藝術。
袁進華,1964年出生於浙江。1988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2005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博士生,現任浙江畫院人物畫工作室主任。袁進華從一位傳統浙派水墨山水畫家走向當代藝術創作,並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界中一位引人矚目的創新藝術家。
山水畫作為中國古老繪畫中最主流的繪畫類型,是中國《易經》中「生生不已」 、「天人合一」生命觀的圖像敘述。將人融解循逸於自然之中,彷彿宿命般的文化之夢揮之不去。今天山水之夢已越來越遠離中國人的精神理想生活。雖然近百年來,對於山水畫的文化討論在中國持續進行著,但基本上不涉及圖像學上有時代特徵的拓展,依舊是山水細節和局部技巧趣味的細緻化和精緻化。它的指向性和現實的批判作用從來就沒有在山水創作中進入主流視野,更與當代藝術的社會學與文化學的思考無關,不過是一場傳統演出,是一幕關於山水與你、我、他的筆墨自娛性「文化秀」。在袁進華看來,向這樣的歷史告別,正是他創作的積極意義所在。袁進華的「擁抱」系列代表作充分運用了中國水墨元素的表現方式,同時又以消解經典的樣式組成當代人日常生活中戲謔式的山水情境,笑著向歷史告別。正是他的這種以虛擬的山水圖示和幽默調侃的遊戲隊列式組合,導演出一幕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山水人文」價值新取向,以輕鬆詼諧的筆觸,上演出山水人文的一幕嶄新的顛覆性喜劇。
馬欽忠是近30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歷程的重要參與者與見證人。從風起雲湧的1985年前後的中國現代美術思潮的策動與實踐,到進入21世紀之際中國現代藝術的國際化對話,馬欽忠一直以敏銳的藝術嗅覺,富於哲學理性的視覺評論,勇於突破習慣的審美和批判,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功績。他的藝術評論特徵及思想是我們識別和認知近三十多年來中國藝術文化的價值走向和知識分子人文立場的寶貴資源之一。
在華盛頓訪問期間,袁進華、馬欽忠以及隨同訪美的著名雕塑家-------上海易典藝術機構藝術總監林靖先生,除了在國會圖書館舉辦演講會之外,還應邀在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美國國家民俗中心(American Folklife Center)、美國亞洲文化學院藝術中心(Center for the Arts, UACA)和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舉辦展覽、演講、收藏、訪談記錄及交流,並與美國藝術家、評論家、批評家、收藏家及藝術同行共同交流世界關注的當代中國藝術。
美國亞洲文化保存委員會、美國亞洲文化學院基金會、馬里蘭大學美術學院、華盛頓中國美術家協會和國際中國文化出版社等機構共同協辦本次學術活動。
國會圖書館的演講活動將向公眾開放.
時間:Monday, Oct 19, 2009 12:00—1:00pm
地址:Asian Division Reading Room, LJ-150 , Jefferson Building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101 Independence Ave, SE, Washington DC 20540 US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