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際環境在變 中國外交如何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25 18: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1-25 08:45:42   來源  CHN強國論壇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在《中國評論》月刊一月號發表專文《變化中的國際環境與中國外交》。作者指出:「由於外部環境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特別是較集中地發生一些不利於中國的變化,2011年的中國外交工作經歷了進入21世紀以來最複雜的局面。可以預料,這一狀況還將延續一段時間。同時,2011年的事實還表明,由於國際形勢對中國更加有利,更由於中國堅持全面、冷靜地認識、把握外部環境的變化,堅持善用中國的實力,所以2011年的中國外交工作有效地化解了新矛盾,做出了新貢獻。這為未來時期中國外交工作應對新的複雜局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經驗。」文章內容如下:

  2011年,是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第一年,也是中國戰略機遇期後半階段開始的第一年。這一年中,世界範圍的國際形勢和中國的國際環境,都發生了進入21世紀以來最集中、最重要的變化。發生的變化受到了普遍重視,也引起了廣泛議論。這很正常,也很重要。只有正確認識和把握國際形勢與中國國際環境的新變化,才能對於2011年的中國外交工作做出正確評價,並為未來時期的中國外交工作提供重要經驗。

  國際形勢發生集中而重要的新變化

  2011年世界集中地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阿拉伯世界全局發生持續而劇烈的動蕩,從2011年初開始,至今還在繼續發展。

  2011年,西方國家的經濟、社會困境更加突出。歐盟、美國、日本繼續陷於難以擺脫的經濟困難之中,並且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動蕩。

  2011年,新興國家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國際地位和作用明顯擴大,在成為世界經濟復甦主要帶動者的基礎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重要國際經濟組織中的話語權進一步加強。

      這些發生於不同地區、國家的重大事件,各有不同的原因和影響,都受到了人們的重視。但尤其值得重視的是,這些事件集中地在2011年的出現,重大事件在世界範圍如此集中地發生,只是在1989年出現過類似的情況。雖然1989年的事態與2011年的事態有著重要差異,即1989年發生的都是重大的政治事件,並引發了世界格局的轉折變化;而2011年發生的,除阿拉伯世界的激烈動蕩外,都是重大的經濟事件。但是,從一系列重大事件集中發生的模式看,特別是從事件發生的原因與過程看,1989年和2011年的事態其實在深層次上有著重要的相通之處:1989年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主要是在長時期冷戰中積累的矛盾,在上一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蘇聯快速衰落的激發下爆發的結果;2011年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則主要是上一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進程積累的矛盾,在國際金融危機激發下的結果。所以,無論1989年的事態還是2011年的事態,都不是偶然發生的,都是長期積累的矛盾,在某一重大事件的激發下,集中爆發的結果。歷史已經表明,1989年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是1991年底世界兩極格局崩潰的前兆。2011年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當然不會引起世界的格局性變化,但卻將推動世界格局變化的完成。

  實際上,1991年底,世界兩極格局的崩潰,並沒有同時就形成新的世界格局。長時期內人們一直在爭論世界是「單極」格局,還是「一超多強」格局,就反映了新格局還沒有形成或正在形成中局面。歷史將表明,2011年很可能是新格局形成進程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因為正是2011年中發生的重大經濟事件表明,世界主要國家及國家集團的經濟實力均衡化正在加快形成,而這將是多極化的世界新格局必須的基礎。

  2011年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毫無疑問地將給世界的不同方面帶來不可低估的影響。阿拉伯世界的劇烈動蕩,不僅將促使阿拉伯國家政治、社會的重大改變,而且將對中東地區的穩定,以及對中東地區在世界政治、安全、經濟的地位,都產生重要影響;西方發達國家的嚴重經濟、社會困難,以及新興國家國際地位和作用的上升,不僅將促使這些國家經濟、社會和政治的重要變革,而且將大為加快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實力均衡化,並將進一步推進世界格局多極化進程。顯然,這些重大事件的集中發生和它們的重大影響,不僅沒有改變,反而大為加強了世界格局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以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的潮流。認識這一點,是對2011年國際形勢及其變化,最基本、最重要的判斷和把握。從最宏觀的層次上看,1978年以來中國持續、較快的發展,正是認識、把握了三十多年來的國際形勢發展變化大趨勢。所以,2011年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將繼續,甚至更加有利於中國的持續、較快發展。

      中國國際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有新表現

  2011年國際環境中,對中國有利的因素和不利的因素都有新表現。特別是,對中國不利的因素還有較集中的新表現,因而引起普遍關注,甚至疑慮。關注是必然的,而疑慮則是沒有根據的。主要是,對於2011年的中國國際環境及其變化,有全面、冷靜、客觀的判斷。

  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的變化,是2011年中國國際環境變化的主體。2010年年底,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儘管這一變化的必然發生,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但一旦發生,在國際社會仍然引起了震撼。實際上,2007年以來,中國GDP總量的世界排名每年都是提升一位,直到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說,引起國際社會震撼的,不僅是中國GDP總量,而是由此顯示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帶動者。儘管2010年中國人均GDP僅為世界第一百零五位,但國際社會只重視中國GDP總量世界第二位這一事實。正是因為這一事實,2011年中國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這是中國國際環境最重要、最深刻的變化,給中國國際環境帶來了全面的重大影響,導致了對中國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新表現。首先,對中國有利的因素主要是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進一步增強,包括: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得到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更加重視各自與中國的合作、對中國的借重等等。其次,對中國不利的因素主要是一些國家對中國的疑慮和限制有所增加,包括:「中國威脅論」和「中國責任論」等,在國際社會再度泛起;一些國家與中國的糾紛、摩擦有增多的趨勢;一些國家對中國的畏懼、戒備加強等等。

  中美關係歷來是中國國際環境的重點內容,而中美關係的重大改變,則是直接導致中國國際環境明顯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011年中,中美關係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其中既有有利於中國的變化,也有不利於中國的變化。對中國有利的變化主要是,2011年美國對中國的借重明顯增強,因而對中國和中美關係更加重視,包括:美國更加積極地爭取得到中國財政支持;美國希望和中國有更廣泛、更有效的經濟合作;美國繼續希望在防止核擴散等重大問題上得到中國的配合和支持,等等。其次,對中國不利的變化主要是,2011年,美國以「重返亞太」戰略為核心的對中國的牽制有明顯地增強,包括:開始積極構建美國主導的亞太經濟、安全合作機制,例如TPP;加強或建立與亞太國家的雙邊政治、安全合作,不僅涉及傳統的盟國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等,而且涉及歷來雙邊關係緊張的越南、緬甸等國;美國比較明顯地進行亞太地區軍事部署調整,提出「空海一體戰」軍事戰略等等。中美關係對中國有利或不利的變化,在2011年都客觀存在,但實際上人們更關注那些對中國不利的變化。所以,越來越多人認為,2011年中美關係趨於惡化,並且對中國的國際環境帶來全面的不利影響,例如直接導致了中國周邊環境的惡化。但全面、冷靜的分析表明,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2011年的中美關係及其變化中,有利於中國和不利於中國的部分都存在,甚至不利於中國的變化還更明顯,但這並沒有,也不可能導致中美關係的全面惡化。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25 18: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2-1-25 18:23 編輯

      周邊環境歷來是中國國際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直接導致中國國際環境的變化。上一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周邊環境一直處於明顯有利於中國的局面。但是,2011年中國的周邊環境出現了一些對中國不利的狀況,從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疑慮。主要的狀況有:周邊國家日本、越南、菲律賓等與中國一再發生海域和島礁歸屬爭議、摩擦;一些周邊國家如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強化了與美國的軍事同盟,而印度、越南等則加強了與美國較廣泛的雙邊合作,等等。這些狀況比較集中地出現,是過去二十年中沒有的,自然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疑慮。但由於另外一些狀況的出現,又促使中國的周邊環境仍然得以基本保持,過去二十年來的對中國有利的總體局面。主要是:中國與俄國以及與其他上合組織國家的雙邊關係、多邊合作,在2011年進一步強化;中國與東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2011年更加鞏固、深化;中國與印度、日本的雙邊關係,在2011年中也有新的發展等等。所以,中國的周邊環境沒有,也不可能因為2011年出現的一些不利於中國的狀況,而發生重大的、不利於中國的改變,2011年的中國周邊環境,仍然在總體上保持著有利於中國的局面。

  事實表明,以中國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元為標識,中國實力以及國際地位和影響的增強,在導致中美關係和中國周邊環境變化的同時,還在深層次上決定了中國國際環境,包括中美關係和中國周邊環境變化的性質,以及這些變化對中國的影響。2011年,中美關係和中國周邊環境的變化中,確實出現了對中國不利的狀況,而且還有較集中的表現,這正是引起人們疑慮的原因。但十分明確的是,這些對中國不利狀況的較集中的出現,與相關國家對中國實力、國際地位和影響明顯增強的負面反應,即與它們對中國發展、強大的疑慮,甚至畏懼直接相關。而同樣明確的是,由於中國實力、國際地位和影響的增強,主要是中國經濟實力的迅速增強,以及中國堅持的和平發展的道路,因此中國對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並促使它們更加期望借重中國。而且,事實上這種吸引力和借重明顯超過了相關國家對中國的疑慮、畏懼。所以,相關國家在處理各自與中國關係時的兩面性,在2011年有格外明顯的表現,既對中國有所疑慮、畏懼,因而加強對中國的防範,又強烈希望借重於中國,因而繼續保持、發展與中國的合作。特別值得重視的是,無論美國還是周邊國家,希望借重中國,保持並發展與中國合作的一面,仍然是它們與中國關係的主導方面。這決定了,儘管2011年,中國國際環境中,對中國有力的因素和不利的因素都有新的表現,而且不利因素的新表現還受到更多關注,但總體上中國的國際環境仍然明顯有利,而中國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對此功不可沒。

      卓有成效的中國外交

  雖然2011年世界的國際形勢和中國的國際環境,都發生了進入21世紀以來最集中的新變化,形成了複雜的態勢,但2011年的中國外交工作繼續穩步推進,在不斷化解新矛盾的過程中,為鞏固和延續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做出了重要的新貢獻。2011年,中國外交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冷靜、清醒地認識、把握國際形勢和中國國際環境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堅定地維護中國的根本利益,堅持並強化了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在有效保持中國周邊環境和平穩定的同時,堅定地維護國家主權,冷靜處理與某些周邊國家的關於海域和島嶼歸屬的爭端、摩擦;繼續積極推進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新型大國關係,清醒、冷靜地認識和處理中美關係,在努力保持中美關係穩定、促進中美合作進一步發展的同時,有效應對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調整;積極參與世界和地區廣泛的國際合作,在建立適應世界和地區新形勢、新變化的國際政治、經濟、安全體系與規則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爭取有利地位。全面、冷靜地認識、把握中國的外部環境及其變化,以及善用中國持續、較快增強的實力,是中國外交工作在2011年的新形勢、新環境中,得以卓有成效地化解新矛盾、做出新貢獻的主要原因。同時,這兩點也將是未來很長時期中,中國外交工作為保持、延續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進一步做出貢獻的主要支持。

  全面、冷靜地認識、把握中國的外部環境及其變化,包括國際形勢和中國的國際環境的變化,歷來是能否卓有成效地推進中國外交工作的基本前提,因而有著重大的,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上一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冷戰結束前後的一段時期中,在冷戰結束、兩極格局瓦解的外部環境巨大變化中,中國卓有成效地推進外交工作,贏得發展必須得到的有利外部環境,就是全面、冷靜地認識、把握外部環境及其變化的典範。2011年中國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進入21世紀以來最集中的新變化,特別是其中出現一些對中國不利的變化。中國的外交工作再次面臨能否全面、冷靜認識外部環境及其變化的重要考驗。對於世界的國際形勢及其變化的認識、把握,就是對國際形勢發展變化的認識、把握,就是對國際形勢發展大趨勢的戰略判斷。如前所述,2011年世界的國際形勢發生的新變化,沒有改變,反而更加強化了上一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的世界格局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以及和平、發展、合作的世界浪潮。所以,中國不僅無需修正已堅持二十年和平發展道路,而且還應進一步強化、完善這一道路。對於中國國際環境及其變化的認識、把握,是對中國外部環境及其變化最直接的認識、把握,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也具有重要戰術和策略意義。如前所述,無論中美關係還是中國的周邊環境,2011年都既出現有利於中國的變化,也出現不利於中國的變化。關鍵在於,如何評估這兩方面變化的影響孰大孰小。首先,這兩方面變化都是其他國家對中國持續、較快發展的反應,所以至少在一段時間內,都還不會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美國雖然視中國為「挑戰者」,但實際並沒有認為中國已是美國戰略對手;其次,美國及其它與中國爭端、摩擦增多的國家,處理與中國關係時兩面性更為突出,表明中國持續、較快發展對它們的吸引力,它們借重中國的期望,實際上明顯超過它們對中國的疑慮、畏懼,所以它們與中國的爭議、摩擦是可控的;第三,美國和其他與中國爭端、摩擦增多的國家,都各有自身的利益和困難,既難以單獨將與中國的爭端、摩擦升級、擴大,也難以形成真正有效的聯手對付中國的機制。

      總之,雖然2011年國際環境較集中地出現了不利於中國的新變化,但沒有,也不可能導致中國戰略機遇期所需的有利的國際環境發生重大改變。

  善用中國持續、較快增強的實力,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主要是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國外交工作面臨的一個重大的新問題。這一問題在2011年,已成為對中國外交工作有全局性影響的問題。如前所述,中美關係,以及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中,有利於中國的變化和不利於中國的變化的出現,都與中國實力的增強直接相關。中國實力持續、較快增強,並且對中國的國際環境產生有利或不利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善用中國實力,就是在正視這些事實的基礎上,實現中國外交工作更有效的避害趨利。2011年的中國外交工作,基本實現了善用中國實力。

  第一,中國正視、重視中國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仍然在世界第一百位之後的事實,充分認識到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發展經濟始終是中國首要的戰略目標,而為發展經濟爭取、保持有利的國際環境,也將始終是中國外交工作不可動搖的基本目標。

  第二,面對中國外部環境出現的有利和不利變化,既充分運用增強的實力,爭取擴大有利變化的積極影響,減小不利變化的消極影響,又不因實力增強,對於變化,特別是對於不利的變化,產生急躁情緒和行動,不動搖地堅持冷靜觀察,沉著應付,穩住陣腳,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戰略方針,堅決不把世界的矛頭引向中國,不成為世界矛盾的焦點。

  第三,更主動、急急地參與全球和區域的國際事務,努力在各層次的國際合作中發揮更重要作用,但堅持只承擔力所能及的義務。

  第四,堅持通過平等協商,以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摩擦和衝突。顯然,善用中國實力,是在中國實力持續、較快增強,同時又存在明顯不足的形勢下,保持和延續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在外部環境發生新變化的形勢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

  事實表明,由於外部環境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特別是較集中地發生一些不利於中國的變化,2011年的中國外交工作經歷了進入21世紀以來最複雜的局面。可以預料,這一狀況還將延續一段時間。同時,2011年的事實還表明,由於國際形勢對中國更加有利,更由於中國堅持全面、冷靜地認識、把握外部環境的變化,堅持善用中國的實力,所以2011年的中國外交工作有效地化解了新矛盾,做出了新貢獻。這為未來時期中國外交工作應對新的複雜局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經驗。可以肯定,儘管還會出現新的複雜局面,但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不斷穩步推進中國的外交,為實現中國的和平發展做出新貢獻。
    
  (本文作者郭震遠是《中國評論》月刊學術顧問)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3: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