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網友親歷:打掃時竟發現 高中生女兒房間藏著套套

[複製鏈接]

2346

主題

2510

帖子

365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6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笨鳥后飛 發表於 2012-1-18 19: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論壇總編輯 於 2012-1-18 21:10 編輯


你好!我工作生活於江西某中等城市,平常愛上網,喜歡看您的文章,對您精闢的情感分析很佩服。最近家中出了很讓我難堪的事,弄得我好痛苦也好鬱悶。很想跟您說說,希望您能給我一些建議。

我結婚二十年來,就生育一個女兒,現在正讀高三,平常還算聽話。不想,兩個星期前的一天,我打掃衛生,偶然在女兒的房間(很隱蔽地方)發現有避孕套(沒有使用過的),當時我整個人都傻了,腦里一片空白。那時,可以說是當頭一棒,真的不知所措,甚至有一種很絕望的情緒,後來,我就在她床下找到了她的日記,她竟然還把她失身於男同學的事,記在了日記中,還說什麼「只要雙方自願,這種事就沒有什麼了不起」。難道是我們做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還是孩子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無論怎樣,這對我都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打擊。本以為,女兒可以順利地成長,考上大學,而後工作成嫁,過上平順安康的日子。怎想,會發生如此難堪之事。

這事發生后,我首先想到的是做父母的教育是否出了問題,想慢慢地來解決這件事。但面對孩子時,我還是控制不了自已的情緒,甚至推搡了她。問她是怎麼回事,讓她好好說。她說我都這麼大了,你也什麼都看見了,還能怎樣聽她這樣一說,我聲淚俱下,真是心酸又心痛!我忍不住把她的手機摔地上了。

真是恨得咬牙,真想上去給她幾個耳光,太不爭氣了。但是長期以來,我和她爸,都沒有對孩子動過粗,一直以來,認為孩子是聽話的,懂事的,不想會這樣,難道是我們寵愛過度了好像平常我們也沒有這方面的傾向。

看見我痛苦流淚的樣子。當時,女兒求我說,不要那樣,知道自己錯了,還叫我不要說給她爸爸知道,現在都二十多天了,我沒有和她說一句話,她也不叫我,以前一回家第一句就是媽媽,吃飯時也有說有笑。

我女兒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學習成績一般,本月22號是她滿18歲生日。她爸爸是公務員,我也沒將些事說給他聽。易老師我現在很鬱悶迷茫,不知怎樣面對她,更不知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我該怎樣教育她。希望您能幫幫我!

一位鬱悶的母親

專家回復:

你好。感謝你的信任。看過你的郵件,深知為人父母的難處和責任重大,非常理解你現在所面臨的困境和苦惱。但我想,事情已經出了,就得客觀冷靜地對待,關鍵是知道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從而找到防範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的辦法。

首先,要明白孩子失身了,但並沒有造成最壞的結果。因為孩子已經對男女之事,具有了安全防範意識,知道使用安全套。只是孩子還在讀書,尚不是發生這種事的時候,與其說對孩子的影響大,還不如說對父母的打擊大。

因為,作為父母來說,處理這件事的出發點,不必落腳在對孩子的懲罰問責上,而是要反過來,找到原因,對孩子的心靈成長多些關心,多給孩子一些愛,讓孩子珍重地走好人生之路,不再犯糊塗而走錯路,做錯事。從這層意義上講,父母對此事不必要傷心,而是要多想想今後的教育問題。

其次,要弄清發生這種事的內在原因,及時反省並修正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當代父母在孩子面前,常常會扮演幾種角色。一種是「生活導師」。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必須在充分理解孩子的想法、成長環境與心理因素的基礎上實施。能夠讓孩子自願接受的辦法才會是好辦法。訓斥、調教、懲罰等都不如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更好。一般的情況下,父母和孩子像朋友式的關係,往往很容易對孩子產生影響或誘導,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樹立社會觀、人生觀是非觀和價值觀,而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對不良事物的抗體需要來自內部才是最安全的。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對父母心理不設防,不設障,做到情感相通,孩子就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感受到父母對其的愛或善意。另一種角色,就是「是非裁判」和「行為懲罰者」。這種父母,以自己的標準和判斷來要求孩子遵循,如果孩子有違父母的意願,就對孩子輕則訓斥,重則打罵。

以前,有更多的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但現在做父母不忍對孩子下手,但簡單粗暴的方法依然還會存在。當然,還有的父母,只注重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對孩子的心靈成長不怎麼關心,也許是出於認知的局限。而對於現在孩子來說,大多是獨生子女,很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在家庭環境中,周圍都是大人,有了思想上的問題,不容易在家表現出來,大人也就難以發現。

再說,現在孩子通過人際交往、網路、文化產品等,能接觸到的信息太多太雜,孩子們受各種不良思潮的影響變得很容易。是很容易導致認知偏差甚至變形的。如果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方法上不對路,就很容易讓孩子覺出與父母之間有代溝,或是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從而阻斷了父母與孩子的內在交流。讓孩子的行為偏差越來越厲害。在第一種角色中,父母首先對孩子有尊重有理解,更能掌握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動態,往往能夠影響孩子。第二種角色,往往效果不好,過度了甚至讓父母的教育完全失敗。我想,你們對孩子心靈的成長,是否缺少關心,滿足於孩子還算聽話,所以就不怎麼管,才導致孩子出現這種事兒。因而,在想到要教育孩子時,更主要的是反省自己。

再次,針對目前的情況,暫不告訴她爸是正確的。但這不是出於息事寧人的目的。而是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出發。加之,不可影響孩子的高考。我想,可以提醒一下她父親,應當怎樣去多關心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互動,多和孩子談心,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學會和孩子溝通,學會見微知著。讓孩子知道事情為何不對,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樣的影響?在心平氣和的平等心態之下,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她們才會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知錯就改。

7

主題

47

帖子

28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6
沙發
cn86554 發表於 2012-2-1 17:17 | 只看該作者
知道「套套」,知道用「套套」是件天大的好事,有啥苦惱煩心的?現在可怕地是不知道有套套,不知道用套套。煩心得好沒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3: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