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李彥宏日本最後一戰?

[複製鏈接]

2726

主題

2980

帖子

416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1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豬快跑 發表於 2012-1-16 2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12月13日,百度終於再度出手收購了日本下載量最高的智能手機日語輸入系統「Simeji」。雖然有消息顯示百度此次的收購費用在數億日元以上,然而對於已經在日本市場折戟沉沙的李彥宏來說,利用下載量超過180萬的「Simeji」進軍移動互聯領域已經是最後的機會。
  
  百度第三季度財報中,總營收達到了41.7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5.1%,中國市場份額也高達77.7%。然而,百度從2008年東渡日本以來,4年累計虧損近7億元人民幣,目前也還未從海外市場獲利。而Google每年有近52%的收入來自海外。
  
  當年,李彥宏之所以雄心萬丈地把日本選為「百度出海」的第一站,很大程度上看重的是日本缺乏有影響力的本土搜索引擎。在李彥宏看來,百度在中國的成功並非來自與監管機構保持的良好關係,而是依靠為本土用戶「量身定做」服務的商業模式。加之日語和中文在基礎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只要能把自己的模式移植到日本,百度將比雅虎、谷歌更具優勢。
  
  事實上,李彥宏的確在日本堅定地奉行著自己的「本土化」戰略。自從成立以來,百度日本基本上實現了獨立化運營,百度日本的管理層也幾乎都是日本人。2008年,百度還高薪挖來了有「日本搜索第一人」之稱的井上俊一擔任百度日本的總裁。然而,李彥宏顯然低估了異地「本土化」的難度,這並非是聘請幾位日本高管和單純「粘貼複製」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百度」這個單詞在日語發音中是「臨時工」的意思,很多日本人在電視新聞里聽到這個詞時都會產生一種「不正規」的感覺。僅從這一點上看,在進入日本前,百度並沒有仔細地分析過日本市場。
  
  井上俊一擔任百度日本總裁期間,不僅沒有給百度帶來流量增長或產品突破,反而由於文化和管理上的衝突引發了當地中國員工的不滿。這直接導致百度日本曾經在1年的時間裡,有20餘員工離職,佔總員工數的30%左右。此外,由於文化和體制上的差異,百度在功能設置上也受到了諸多限制。如今,很多日本音樂迷時常會跳轉到百度中國來下載MP3音樂。然而,這個功能卻嚴重違反了日本的版權保護政策,在百度日本中就沒有這項功能。
  
  缺乏了這些殺手鐧,百度要單純在日文搜索上與對手硬碰硬顯然沒有任何優勢。百度進入前,日本的搜索引擎市場已經是雅虎和Google的天下,二者佔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且,日本用戶的忠誠度極高,百度這個後來者幾乎無法撬動。因此,近年來百度一直想通過收購一些海外小型搜索公司和尋找合作夥伴來拓展自己在海外的業務。
  
  在收購「Simeji」之前,百度還與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達成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其中百度持股80%,業務是提供移動增值服務和各種類別的數字內容。日本是全球最成熟的無線應用市場之一,大量的日本網民習慣於用手機上網。藉助與NTT的合作和 「Simeji」積累的用戶,百度試圖突破海外無營收的尷尬。
  
  不過兩年前,李彥宏曾雄心勃勃地表示在2012年要實現與Google「划洋(太平洋)而治」,並提出到2025年,70%的收入要來自海外市場,這個美好的願景在今天看來很難如期實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1: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