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圓宇妙心網友

[複製鏈接]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1-7 01: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2-1-6 16:59 編輯

悲智的文章, 很多是錯誤的。

其所引用的經文, 從字面上看, 是沒問題的, 但是, 一旦結合整個經文, 或者上下文, 就會發現其實是錯誤的。

比如:

首先,「滅盡定」不是無漏,與是否無漏成阿羅漢毫無關係。「滅盡定」只是暫時令心心所的功能處於無功用的狀態,並不能真正的斷煩惱得解脫。這種狀態只是與涅槃相似而已,卻並不是佛教所謂的涅槃解脫境界。譬如,在《楞嚴經》中說:「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可見,雖然成了九次第定也不一定能得漏盡成阿羅漢的。


這是典型的斷章取義的例子。 結合楞嚴經上下文, 此處佛說的「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是指大阿羅漢, 乃指佛果也!

何以故?

看上下文: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如是十方微塵國土,一時開現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國,合掌承聽。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凈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

《上面經文強調聲聞緣覺(含四果阿羅漢)不得聖果 - 無上菩提, 隨後, 佛又再次說明下文的目的: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 菩薩道》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由此可見, 「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實際上指, 行者儘管「成九次第定」, 證小乘極果, 但是, 仍然無法做到究竟無漏而入菩薩道, 並非凈空法師所說的聲聞四果阿羅漢。

也就是說, 此處佛祖說的行者只是得我無我漏盡, 但是尚未得法無我漏盡

《正脈疏》有云:
 前文普判眾生誤認科雲。一切眾生生死相續。皆由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自判后。即乃備破三迷。破迷已畢。故此仍以結歸前判以原其文也。世間諸修學人。即前一切眾生。非但指於界內。如此經以三賢四加尚名世間。詳下文。正指凡外小乘。而意該於權教菩薩。九次第定。謂四禪。四空。加滅受想。小乘法中。前八凡位所成。第九無漏聖位所成。今雲不得漏盡成羅漢者。當知彼所謂無漏聖位。皆一時權許誘進而已。法華破雲。汝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既非真涅槃。豈名真漏盡乎。故長水謂十地為漏盡羅漢。無可疑也。極理而言。權教之佛亦非。以尚在圓之二行而已。皆由下二句。正歸判辭。即前用妄想而有輪轉也。由是知前生死必兼變易。輪轉亦帶涅槃也。末歸阿難。意猶可見。蓋小教許四果皆聖。阿難已登初果。而謂非聖。豈破初而獨存於四乎。決定以十地方為分證之聖果矣。此即破第五界外取證心也。斥破所執妄心。以開奢摩他路已竟。


經文不是隨隨便便引的, 引用之前, 要把本經, 本段落的意趣搞搞清楚。

悲智在其文章中, 犯了太多類似的錯誤。 此乃不求甚解,為反對而反對, 全然不顧經文之內意所致。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沙發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7 08: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圓宇妙心 於 2012-1-7 11:45 編輯

回復 真源湛寂 樓 的帖子

字面上沒問題?那實在是外行話了。悲智老師依法依l律批駁邪說是以佛法為依據的。
1.禪定的滅盡定和解脫的漏盡定是兩回事,不要弄錯啊
一些所謂的「離欲外道」當然也是離欲的,他們修心修得都很好,他們甚至有很高的禪定力,乃至可以修到三界的最高處,只是因為沒有聽到正法,因此根本無法見道得果。當這些色界天人或者離欲外道,在遇到餓鬼、凡夫或初果聖者講法時,只要聽法時能夠見諦,當下所證聖果就至少是三果。
2.在《楞嚴經》中說:「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可見,雖然成了九次第定也不一定能得漏盡成阿羅漢

下文中: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這裡是指一切眾生和諸修行人!而不是聲聞緣覺(含四果阿羅漢)!賢友不會顛倒如此吧

聲聞緣覺(含四果阿羅漢)都可以稱為聖者啊,四雙八輩,人間的福田,怎麼說不得聖果呢,賢友在好好看看經文!

3 「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這裡經文明明寫的漏盡成阿羅漢,很簡單的意思啊,九次第定不是漏盡定的必要條件!漏盡阿羅漢斷盡一切愛欲等思惑煩惱!不僅斷了我執還有法執。賢友可以參看下面《金剛經》中的經文:就會明了什麼是破了法執。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在此,佛陀所問的「如來有所說法耶」,是破除眾生對法相的執著。而須菩提的回答也很明確:「無有定法。如來可說。」首先,不能說佛陀無所說,而佛陀所說的三法印、四聖諦等法,只是渡過生死苦海的「筏子」和指示「月亮」所在的「手指」,都是緣生緣滅的幻法,並非確定、真實、恆常之法,因而可以說「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其次,無形無相的「道」,既不能確定其具體的現象與性質,又不可用有相的語言描述,因而,同樣是「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漏盡比丘(阿羅漢),不可能行怖畏道」(《阿含經》)
  「漏盡阿羅漢終不恐懼。」(《阿含經》)
  「其心無所依(執),他莫能恐怖。」(《阿含經》)
  「不執著故,無有恐怖。無有恐怖故,唯獨般涅槃。」(《阿含經》)
  「佛在阿耨達泉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斯是羅漢。三達、六通神足自在。心無所畏。」(《阿含經》)
  「一切有漏盡,世間之第一。不動無所畏,不復受後身。」(《律》)
  「是故(佛)以種種問難怖之。若不怖者。是愛盡比丘(阿羅漢)。如霹靂著身。亦無恐怖。若有恐怖。則非阿羅漢。若不恐怖。一毛不豎。如師子王。」(《律》)
  「世尊告諸比丘。世間有此二人。若見雷電霹靂。無有恐怖。云何為二人。獸王師子.漏盡阿羅漢。是謂。比丘。有此二人在於世間。若見雷電霹靂。不懷恐怖。是故。諸比丘。當學漏盡阿羅漢。」(《阿含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3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1-7 09: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2-1-6 20:49 編輯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6 19:35
回復 真源湛寂 樓 的帖子

字面上沒問題?那實在是外行話了。悲智老師依法依靠批駁邪說是以佛法為依據的。
...


呵呵, 看不懂您在說什麼, 估計您也看不懂我的

什麼時候您真心想了解的時候, 再說吧。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4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7 10:4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真源湛寂 3樓 的帖子

呵呵,等您什麼時候 能看懂佛經在探討吧,因為一切必須依法依律,否則實在無法交談,就像您說的,您看不懂,那沒辦法了,強烈建議賢友深入經藏,入佛知見,否則徒造口業而不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5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7 22:20 | 只看該作者
我認為這是「楞嚴經」由梵文翻譯成中文個中字眼,引致眾多誤會的問題。

原文:----「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


關鍵的字眼是在於「雖成」兩個字,應該改為「雖修」

「九次第定」是四禪,四空(人空,我空,法空,空空),再加上一個「滅受想定」,
滅受想定者,即是滅了五陰中受,想兩陰,這樣已出了三界,而得無漏的阿羅漢果,
所以佛陀接著對阿難說:--為何世間諸修行人雖修九次第定卻不得漏盡成阿羅漢,
皆因:----帶出了下面一大段文章-------

所以有時梵文翻譯成英文有時還比翻譯成中文表達得更意貼的緣故。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6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1-7 22:4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2-1-7 09:58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7 09:20
我認為這是「楞嚴經」由梵文翻譯成中文個中字眼,引致眾多誤會的問題。

原文:----「現前雖成九次第定。 ...


此處的雖成是正確的, 精準的。

意思是說, 儘管行者有出三界的智慧, 修成了滅盡定, 成為具解脫阿羅漢, 但是, 還是有漏。 -- 這個有漏, 是指相對於無上菩提而言。

相對大乘極果而言, 四果羅漢依然是有漏之果。
佛在此處是以無上菩提, 以及無生法忍為標準的。 並非是以小乘極果為標準的。

請參閱原經文: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紅字部分是把四果羅漢歸於有漏, 乃至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之列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紅字部分是經文的目的


所以說, 楞嚴的此段經文, 是講的菩薩道, 無上菩提。並非講述的小乘極果。

悲智先生只管抄書, 看錯此處的語境和角度, 犯了錯誤還渾然不知。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7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7 23: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真源湛寂 6樓 的帖子

這裡似乎帶出兩個問題:--

(1)邏輯性的問題:--「行者有出三界智慧」與「已出三界」可否畫上等號?

(2),大乘極果可以去到法身佛,大日如來或阿彌陀佛之五方禪佛,這個楞嚴經是只
字沒有提的,,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8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7 23: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真源湛寂 6樓 的帖子

這裡似乎帶出兩個問題:--

(1)邏輯性的問題:--「行者有出三界智慧」與「已出三界」可否畫上等號?

(2),大乘極果可以去到法身佛,大日如來或阿彌陀佛之五方禪佛,這個楞嚴經是只
字沒有提的,,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9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1-8 08: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2-1-7 19:34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7 10:53
回復 真源湛寂 6樓 的帖子

這裡似乎帶出兩個問題:--


(1)邏輯性的問題:--「行者有出三界智慧」與「已出三界」可否畫上等號?

視角度而定。
如上所說的慧解脫行者, 以慧力角度, 是出三界。
但是, 以入涅盤角度, 卻是尚未。 因為未入滅盡定, 需重新修定, 方可。(或者等死之後)


(2),大乘極果可以去到法身佛,大日如來或阿彌陀佛之五方禪佛,這個楞嚴經是只
字沒有提的,,

提到。 只不過提的是「無上菩提」。 BTW, 阿彌陀佛非法身佛。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0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8 09: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真源湛寂 6樓 的帖子

阿羅漢是無漏的,因為只有無漏才能成為阿羅漢,才能解脫。三乘其實同為一乘,在法上無別,如果有區別,那就是發心和智慧的不同,這點一定要搞清楚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11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1-8 10:44 | 只看該作者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7 20:42
回復 真源湛寂 6樓 的帖子

阿羅漢是無漏的,因為只有無漏才能成為阿羅漢,才能解脫。三乘其實同為一乘,在 ...

這是相對三界惑, 是無漏。 而對楞嚴的究竟境界, 呵呵, 漏得一塌糊塗

說次第的時候, 別扯上什麼一乘。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2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8 14: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真源湛寂 11樓 的帖子

看來您對什麼是一真法界一無所知啊,讓凈空大邪師洗腦的太深啊

凈空邪師誹謗諸佛菩薩是沒有見性的惡道眾生


  凈空邪師說:「這個惡道不是指三途、三善道,連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道,都是惡道。為什麼?沒有明心見性,沒有契入一真法界,只有一真法界是正道、是善道,十法界都是惡道。」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拋開三善道以及聲聞、緣覺、菩薩暫且不論,十法界裡面的佛道畢竟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了吧,怎麼也是惡道呢?
  什麼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呀!

http://www.tianjian.org/jingkongxs/jk1.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3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9 05:4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2-1-8 17:25 編輯

回復 真源湛寂 9樓 的帖子

如要深入無上菩提可看「大日經」但我仍然認為楞嚴經里的無漏阿羅漢並非相對於仁
兄所說的「無上菩提,這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同.

楞嚴經的緣起是由於阿難受摩登加女所誘惑而佛陀說出這部經,而他的初果也是靠
佛陀的神力才得到,更加談不上甚麼二果三果四果,所以邏輯上講佛陀是沒有可能
把無上菩提相對於無漏阿羅漢果來教導阿難的,這就好比一個博士生把自己的博士研究資料去教一個中學生一樣,如果仁兄堅持你的看法是對的話而又不是翻譯上問題的話那只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楞嚴經作者在佛陀對阿難的說
話中加上自己不正確的意識----那麼,這是造孽啊!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14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1-9 22: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2-1-9 12:14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8 16:47
回復 真源湛寂 9樓 的帖子

如要深入無上菩提可看「大日經」但我仍然認為楞嚴經里的無漏阿羅漢並非相對於仁兄所說的「無上菩提,這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同.

楞嚴經的緣起是由於阿難受摩登加女所誘惑而佛陀說出這部經,而他的初果也是靠佛陀的神力才得到,更加談不上甚麼二果三果四果,所以邏輯上講佛陀是沒有可能把無上菩提相對於無漏阿羅漢果來教導阿難的,這就好比一個博士生把自己的博士研究資料去教一個中學生一樣,如果仁兄堅持你的看法是對的話而又不是翻譯上問題的話那只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楞嚴經作者在佛陀對阿難的說話中加上自己不正確的意識----那麼,這是造孽啊!


建議您認真, 反覆, 逐字逐句鑽研這段楞嚴經。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歷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
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凈妙凈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雖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哀愍窮露,發妙明心,開我道眼。

即時如來,從胸卐字,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塵,普佛世界,一時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寶剎諸如來頂。旋至阿難,及諸大眾。告阿難言:吾今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眾生,獲妙微密,性凈明心,得清凈眼。


並帶著這個問題去參訪善知識。

在下不願多說, 僅僅照抄一段楞嚴經經文給您, 以示首楞嚴之趣乃以證無上菩提為目的也!:

世尊。若人已入聲聞辟支佛位。永失是首楞嚴三昧。世尊。寧作五逆重罪。得聞說是首楞嚴三昧。不入法位作漏盡阿羅漢。所以者何。五逆罪人聞是首楞嚴三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雖本罪緣墮在地獄。聞是三昧善根因緣還得作佛。世尊。漏盡阿羅漢猶如破器。永不堪任受是三昧。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15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1-9 22: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2-1-9 09:44 編輯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8 01:17
回復 真源湛寂 11樓 的帖子

看來您對什麼是一真法界一無所知啊,讓凈空大邪師洗腦的太深啊


您跑題了。

我們在討論的關鍵點是:

1 行者修成滅盡定, 是否一定可證四果阿羅漢;
2 四果阿羅漢相對於佛, 是否是有漏;

另外, 我不是凈空法師弟子。 凈空法師的某些觀點, 言論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但是凈空法師也不是什麼邪師。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6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0 03: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2-1-9 14:31 編輯

回復 真源湛寂 14樓 的帖子

世尊。若人已入聲聞辟支佛位。永失是首楞嚴三昧。世尊。人寧作五逆重罪。得聞說
是首楞嚴三昧。不入法位作漏盡阿羅漢。所以者何。五逆罪人聞是首楞嚴三昧。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雖本罪緣墮在地獄。聞是三昧善根因緣還得作佛。世尊。
漏盡阿羅漢猶如破器。永不堪任受是三昧。


請問這段是出自「楞嚴經」那一卷?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7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0 03: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真源湛寂 15樓 的帖子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歷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
    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凈妙凈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你引述以上那一段是佛陀反問阿難要他自己找出真心所在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18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1-10 03:4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2-1-9 15:12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9 14:13
回復 真源湛寂 14樓 的帖子

世尊。若人已入聲聞辟支佛位。永失是首楞嚴三昧。世尊。人寧作五逆重罪。得聞說
是首楞嚴三昧。不入法位作漏盡阿羅漢。所以者何。五逆罪人聞是首楞嚴三昧。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雖本罪緣墮在地獄。聞是三昧善根因緣還得作佛。世尊。
漏盡阿羅漢猶如破器。永不堪任受是三昧。

請問這段是出自「楞嚴經」那一卷?


自己先去查查經文。 找不到再回來問。 -- 對不起, 上面寫的經文名字易誤解, 全名應該是「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假如造成誤會, 請見諒。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19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1-10 03: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2-1-9 15:07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9 14:42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歷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
    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凈妙凈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你引述以上那一段是佛陀反問阿難要他自己找出真心所在


要清楚這一段, 您得去好好把「無生法忍」 的概念, 以及小乘羅漢果, 大乘菩薩道, 小乘之無生法忍, 大乘之無生法忍的概念搞搞清楚。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20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0 08: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真源湛寂 19樓 的帖子

所謂的大小乘是對佛法的分裂,三乘在法上是無別的,差別是智慧和發心的不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4: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