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華人家長嘆息:孩子上大學,家長最艱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1-16 0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論壇總編輯 於 2012-1-16 07:27 編輯

海外華人遭遇他鄉升學難 高校門難叩

【多維新聞】中國高中生升大學要經過統一的高考,但由於試題統一,又是一錘定終身,許多中國國內的高中生也因此嚮往美國的無高考教育制度。可人們真到了美國才會意識到沒有高考的難處。美國各層次學校招生的路數不盡相同,也讓許多新移民無所適從,舉棋不定。人在他鄉升學,難在沒有高考。

綜合媒體6月12日報道,隨著申請美國大學的人數增加,競爭便日趨激烈,大學錄取的情況也越來越複雜。學習成績、社會活動、領導才能、義工活動、比賽成績、申請短文、推薦信、簡歷、申請表……到底哪一樣更重要?還是樣樣都重要?它們的比例又各佔多少?即使是自己從名牌學校畢業的父母,也不一定能搞清楚。這反而讓人重新想起中國的高考——雖然常被人說成是「獨木橋」,可相對來說總比沒有統一模式可借鑒的「自由」升學體制容易些。

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鄺國強表示,很多人認為,美國的孩子可以自由發展,其實,不少美國青年的成功人生,均是其父母和升學顧問精心策劃的結果,甚至很多孩子從7年級就開始了規劃。

鄺國強介紹,在美國,僅靠單純的高分數,或SAT成績、大學選修課AP的成績並不能決定前途。不少成績優異的學生被名校拒絕,但也有成績平平的學生被「常春藤」盟校錄取。當然,也有進入名校的學生由於不適應競爭而被迫退學的。因此,美國孩子的升學規劃,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及愛好,沒有一個標準的模式。

在美國,升學顧問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及愛好,量身定做種種規劃,而這種規劃從8年級即開始了,有的甚至更早。升學顧問可從孩子上初中時即向他們建議選課重點和選修方向,擬定參加課外活動的清單,制定參加何種學術比賽等。如果孩子喜歡社會學方面的專業,也可以設計讓孩子選擇如何參加義工,獲取企業、社會實踐的經驗等。學生在聘請或諮詢升學顧問前,要自我評估,甚至可以作出長期人生規劃設計。聘請升學顧問為即將升學的學生進行包裝,往往是必要的。

包裝升學路 家長最艱辛

美國高校錄取的標準在上升,想擠進名校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人們常說,現在上名校如「爬藤」,即想進「常春藤」大學,一定要提前練就「18般武藝」。

家住聖馬利諾的一位孫姓9年級高中生,除日常的課程外,他每天要彈鋼琴、周末上中文學校、參加學校的「領袖培訓」計劃、辯論隊、鼓隊的訓練以及星期天的教會活動。到了春假及暑假,還要上「學分班」,即通過選修學分值為5分的大學預科課程來提高學業總分。

住在哈崗的高中生家長陳太太分析,上高中的孩子很忙,家長也跟著忙碌著,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 她眼看著越來越多的華裔家長抱著「望子成龍」思想,從9年級一開始就要督促著孩子積極準備,給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課後班及才藝班,還為孩子安排各種的假期體驗生活,按照大學升學的要求,點點滴滴地「包裝」孩子的未來,自己一步也不敢拉下。

陳太太說,因為家裡只有一個女兒,從小身體孱弱,擔心體育不好,從4年級開始,還專門請來的體育教練,從游泳、跑步到健身,全方位地訓練了4年。9年級開始,家長就瞄準了升學,一步一個腳印地扶著孩子走,從社區義工到「出國考察」,家長都「全程護送」。

明年孩子就要申請大學了,但他心裡還是放不下,目前正在準備聘請一個專門的「升學顧問」,為寶貝女兒包裝,以增加獲勝的幾率。

「爬藤」路艱險 可高薪聘「扶手」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孩子們之間的競爭已經走向了「國際化」。特別是美國的大學,網羅了世界各國的優秀學生,作為美國本土的學生,幾乎沒有什麼優勢可言。想要擠入「常春藤」大學,可利用美國一種很成熟的職業——大學錄取顧問,或升學顧問。「爬藤」不小心會掉下來,用這種比喻來說明升入名牌大學道路的艱辛很形象、生動。為了避免升學道路上的不測,不少學生家長不惜重金聘用升學顧問,專門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升學諮詢服務。

根據美國教育部統計,2003年美國公立學校高中學生與升學顧問的比例為407比1。美國大學升學顧問協會在2003到2004年度報告中指出,實際上學生與升學顧問的比例大約相當於1,000比1。

獨立升學顧問身價10年前就火起來了。2001年9月17日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中一篇關於美國最佳大學的報道,而文章開篇就提到了紐約升學顧問凱瑟琳·科恩。她的收費雖然高達每人2.9萬美元,但也像大學招生一樣,她整年的「招生」名額已滿,無法再「錄取」客戶。一個叫「常春藤秘密」的大學申請顧問服務公司,明碼標價每位學生的顧問費用為3.2995萬。

上社區大學 走「曲線救國」路

談起社區大學,許多人有偏見,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父母,以為社區大學等同於中國的大專或中專,教學質量低、出路不佳。

在社區大學任教的魏瑞琴教授說,社區大學是美國的教育特色之一。社區學院與加州大學系統、加州州立大學系統共同構成加州的三級教育體系。社區大學首先是學費低廉;其次是招生門檻低較低;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有靈活的轉校機制,完成本校的兩年課程后,可以轉學到四年制大學,繼續完成後兩年的課程,從而獲得學士學位。大約60%的美國本地學生會選擇在社區學院進行前兩年的學習,修讀完畢后直接到社會工作或者憑所修學分轉到其他大學繼續學習。加州每年就有近200萬人在社區大學就讀。

魏瑞琴介紹,依加州大學分校法規,規定每年每個分校可錄取社區學院學生最多4%,有些學校如柏克萊分校、洛杉磯分校維持在2%到3%的錄取率。也就是說,社區大學的學生也可以有很好的機會。因此,社區大學是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

頂尖高校門 叩開有秘訣

拿到頂尖大學加州理工學院錄取通知書的女孩黃奕瑋(Vivian Huang)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寬鬆的家庭教育為黃奕瑋提供一個自由發展的天地,而最終能成功申請到加州理工的關鍵,是黃奕瑋自己的「獨門」經驗。她表示,申請名校,學習成績當然很重要,但她能做的就是理解課堂內所學,完成課外作業,此外不會為此長時間大強度地補習做題,更不要說熬夜。她說,GPA固然重要,但畢竟不等於一切。所以她在高中期間練小提琴、學西班牙文還參加一些社團組織,而且都不是「玩票」性質,她都想盡量做好。小提琴和西班牙文都實實在在地學了四年,社團活動也都積極投入,並展現出「領導才能」。

在談到大家都很關心的SAT考試時,她說自己2280分的成績並不算很高,不過她透露了幾個「神秘數字」:214、2250和750。這三個數字分別指的是PSAT、SAT和SAT學科考試的成績。她說,只要超過這些數字,招生機構就會認為你已經「足夠好」了,隨後考慮的就是其他方面了。學生就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在PS(Personal Statement,個人陳述)等其它方面的準備上,不必為了考滿分而重考一次。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0: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