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標準股民調查:近五成股民總體虧損

[複製鏈接]

2140

主題

2399

帖子

324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2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經歷剛剛過去一年的漫漫「熊」途后,2012年新年伊始,本報聯合申銀萬國,進行了專門針對股市個人投資者的調查。搜集樣本788例,調查範圍覆蓋全國多家營業部。從投資者的身份特點、投資行為、市場觀點等進行全面訪談,力圖為讀者帶來中國股民最為真實的原生態。

個人投資者,很多時候被稱為股民或散戶,是中國資本市場數量最為龐大的參與者。他們時而被稱為追漲殺跌的「投機客」,時而又被看做跟風炒作的「羊群」。關於他們的投資業績,不乏一夜暴富的傳奇故事,但更多是「一贏兩平七虧」的普遍生存狀態。他們就如同空氣一般,無所不在,不可取代,卻又讓人無法描摹出其真實的模樣。

來自萬千股民的一分一厘,匯聚成A股市場的汪洋大海。當股指蓬勃向上時,股民們興奮的表情與K線相互映襯。而在寒冬來臨之際,每個營業廳中傳出的沉重嘆息又能使資本市場的空氣為之凝結。

我們的調查首先呈現,股民的身份特點和他們對於市場的看法。

七成股民資金50萬以下

通過本報的調查,大致可以這樣來描述中國標準股民自畫像:

男性,年齡在20至40歲之間,大專及本科文憑,年收入8萬至20萬,股齡5年左右,當前入市資金在10萬左右(資金規模會隨市場牛熊狀況增減)。

絕大多數股民表示,自己是因為目睹牛市啟動或是受到周圍炒股賺錢的親友影響初涉股海,入市之後才知股市並非「遍地黃金」。

一位成都股民侯先生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自己第一次入市是在1997年,因為家人聽人介紹買股票賺了很多錢,也想投資賺點小錢為家庭改善生活。此後便「股海」一入「難回頭」,入市資金從最初幾萬元到如今總計已投入了近百萬元。

回首十多年的股海沉浮,侯先生頗多感慨,中國股市成就了無數富豪,但他卻是虧損累累。「總的來說,我炒股虧多賺少。分時間看,前幾年不停的交學費,這兩年學費算是交夠了,才開始賺一點錢。」

本次調查同時顯示,目前A股個人投資者年齡主要集中在20歲至30歲、30歲至40歲這兩個年齡段,分別佔總數的36.9%和24.7%。這些投資者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佔總數81.2%,其中70.7%為大專及大學本科學歷。

在個人收入方面,接受調查的個人投資者年收入大多在20萬元以下,其中以5至10萬元之間最為常見,佔總數的37.9%。年收入1至5萬元及10萬至20萬的股民則分別佔24.4%及25.1%。

在入市資金上,規模在50萬以下的投資者佔據了普通股民的主流,大約在七成左右。入市1至5萬、5至20萬、20至50萬的投資者各占其三分之一。另外有12.9%的投資在股市投入資金達到了50至100萬,而投入超過500萬的大戶比例則為3.8%。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儘管投資者收入情況不盡相同,但無論年收入多寡,大多數投資者的入市規模都接近於其一至兩年的年收入。

熊市「打擊」信心

2011年的熊市對股民的信心和入市意願「打擊」很大。今年30歲的股民小劉就表示,儘管家中有一定的閑錢,但如果要追加在股市的投資,仍感到風險太大。在他看來,入市倉位的比例應該以「勝固可喜,敗亦欣然」的程度,才是對家庭負責的態度。

「現在通貨膨脹速度快過銀行利率,我當然也想投資保值,但是中國股市風險還是太高,我看那些基金經理都經常跑輸定期存款利息,不要說我們這種天天要上班的散戶了。」小劉說,「我雖然在證券賬戶里放了一點錢,不過平時也不怎麼大動。」

小劉的觀點在股民中頗有市場,另一項調查顯示,逾半數A股投資者在股市中的投入少於個人資產的30%。其中,投入資金在10%以內的佔總數的17%,投入10%至30%則佔總數的37%。

一位在申銀萬國上海新昌路營業部開戶,賬戶凈值在50萬元左右的老股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近年來A股一直處於震蕩向下的格局,自己沒有理由滿倉操作。而2011年全年大盤更是幾乎一路向下,自己的持倉一直在一半以下。「每天看盤權當是娛樂,如果有機會就小打小鬧一下。」

一位券商營業部的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在經歷了A股多年摸爬滾打之後,大多數10年以上股齡的老股民已經飽受「風霜磨礪」。除了分析方法日漸成熟之外,面對股市起落的心態也淡定了很多。尤其是07年以來,大盤牛熊轉換劇烈,更讓股民的心理承受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得堅硬起來。

「08年大跌的時候,我這裡的不少客戶會在大廳里一起敲桌子表達不滿。去年雖然不少人全程滿倉,輸得很慘,可是大家的情緒還是很穩定的。」這位負責人說。

股市依然是首選投資渠道

不過,總體看,中國股民在資產配置中,股市投資佔有重要地位。

調查顯示,有六成投資者在證券賬戶中的資產,占包括存款、現金、保險在內各類金融資產的50%以上。其中,有30%的投資者在證券賬戶中的配置高達90%。


由此可見,儘管股民近年來受傷不輕,但對超過半數的股民來說,A股仍然是各類金融產品中最受投資者青睞的渠道。

一位職業股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2011年他將70%的資產配置於股市,全年虧損17%,雖然相對收益跑贏了大盤,但對於以投資收益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他來說,這樣的結果則很難令人舒心。

「我現在在考慮逐步將資金從股市中移出,轉向股指期貨。後者畢竟只要方向判斷準確就能盈利,前者還需要研究個股,即使在牛市也很難跑贏大盤。」這位投資者表示,「中國股市還是牛短熊長,普通股民如果在資產配置上就踩錯,就容易出大問題。」

近五成股民總體虧損

本次調查顯示,在入市以來的投資業績上,有17%的股民表示持平,48%的股民表示自己總體虧損。僅有35%的表示自己盈利,而且,盈利利潤率超過30%僅有12%,大多數盈利股民的盈利率低於30%。 這顯示股民的投資回報略高於「一贏、兩平、七虧」的市場諺語。

同時,去年全年一整年的熊市也錘鍊了股民們的抗跌心態。在調查中,有12%的股民的認為自己能在未來六個月能承受超過50%以上的下跌,21%的股民認為可承受的下跌幅度在25%至50%之間。

有投資者笑稱,經歷過多年來的殘酷洗禮,一個較為成功的A股投資者如果參與海外市場,一定能創造非凡成就。

話雖如此,但股民參與股市並不是為了「練功」。不能提供合理投資回報的市場不是一個好市場,而A股股民目前的收益率在年化之後,與定期存款仍然無法相提並論。這顯然無法令股民滿意。

股民譚先生這樣抱怨:「現在的A股可以說只有融資功能,缺乏投資功能。有句話叫 富一人虧千萬人 ,這並非是笑話。」

調查顯示,股民對當前A股市場的不滿主要集中在新股發行體制上。有51%的投資者認為,新股發行節奏過快是目前股市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有86%的股民認為當前新股發行節奏對股市的負面影響「非常大」或「比較大」。

具體來看,認為新股定價方式「不合理」或「非常不合理」的股民達到了總數的58%,而認為新股定價方式「合理」或「基本合理」則僅有不足19%。

「不滿意」中小投資者保護力度

同時,投資者也對A股市場上存在的一些違規行為深惡痛絕,有59%的股民對目前查處內幕交易、「老鼠倉」等行為的力度感到「不大滿意」或「不滿意」,有48%的股民則認為目前中小投資者權益基本得不到保護。

「我們散戶和產業資本的博弈地位完全是不對等的,一隻股票從50元跌到20元,大小非還有20倍的利潤,而散戶卻要承擔60%的虧損,這還怎麼玩?」深圳股民華先生憤憤地說,「如果這種博弈格局不改變,那隻會有越來越多人看清楚這個現實,每一次反彈都是出貨離場的機會。」

儘管對A股市場的一些現狀頗多不滿,但還是有相當數量的股民對新任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新政報以熱切的期待。

調查數據顯示,有45%的股民表示「同意」或「比較同意」目前正在推行的股市監管政策將有利於股市發展,30%表示「不太同意」或「不同意」,25%的股民則持觀望態度。

「郭主席就任后,出台了打擊內幕交易、強制分紅、新股改革等有助市場公正公平的制度,如果這些制度能夠完全落實,就能重振股民信心。我還是相信,未來A股會逐漸好起來的。」青島股民喬女士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僅三成股民樂觀看後市

對於後市,接受調查的投資者顯得有些信心不足。

有29%的股民表示對未來6個月股市趨勢持樂觀判斷,18%表示沒有信心,22%表示悲觀,21%認為難以判斷。此外,還有10%的股民表示在半年內不再關心A股走勢。

一位券商營業部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2011年的最後幾個月中,自己營業部里有不少股民多次判斷當時點位是「鐵底」,大舉殺入補倉,繼而又被深套,繼續參與A股的信心和能力飽受重創。

「去年的行情和2008年不同,08那年急速下跌,散戶索性不看,也不過如此。而去年指數跌得雖然沒有2008年厲害,個股套起來還是很深的。我的有些客戶下狠心割肉出去,抄底又套,再割肉再套,幾輪下來相當慘。」回想去年市況,這位資深營業部經理也心有戚然。

同時,也有一些樂觀的投資者認為,A股階段性的底部已經到來,已準備「越跌越賣」,一位許姓股民就表示,未來個股下跌20%已是極限,如果下跌30%,「即使變賣家產也要抄底。」

更多投資者則判斷,雖然底部區域已基本確認,但真要拿出真金白銀來「抄底」,資金和信心都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當被問及如果有一筆閑散資金,是否打算繼續投資股市時,有24%的股民認為自己會增加投資,57%的股民表示將暫時觀望,16%則選擇「不投入反而撤離」。

一位股民在接受採訪時頗為無奈地表示,未來股民既要技術好,又要懂經濟,還要心態好,才能從中分到一杯羹。

「2132點很可能是階段底部,周一的放量長陽確立反彈趨勢,未來會有一波稍微像樣的反彈,至少到2400點。這樣,股民就可以少虧一點,如果還懂得運用T+0,也許還能賺點。」在這位投資者眼中,要在A股賺錢顯得如此困難。

重倉者更悲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調查發現,越是重倉投入股市的股民,往往對後市越為悲觀。


數據顯示,在倉位在10%以內的股民中,樂觀者與悲觀者各佔34.3%及38.4%,彼此相差不多。而當倉位上升至80%至100%時,樂觀者的比例下降至22.7%,持悲觀態度的股民則達到42.4%,兩者相差近一倍。

同時,儘管有65%的股民認為國際板推出短期將利空A股,但不少投資者表示,一旦國際板出台,會優先考慮購買國際板股票。

來自上海的方先生就表示,相信國際知名企業將優先在國際板上市,這些企業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中運行已久,相信在信息披露、財務規範等方面都會比較出色,作為投資標的更有保障。

「優質海外公司進入中國股市,也會對中國本土的上市公司產生激勵帶動作用,推動國內上市公司的治理向更健全成熟的方向發展。」方先生這樣期待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7: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