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伊對抗衝擊中國:「三巨頭」進退兩難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7 16: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1-7 13:16:42   來源  CHN強網論壇




中東動蕩還在蔓延,繼伊朗威脅封鎖石油咽喉霍爾木茲海峽后,各國陸續做出回應。據路透社1月5日報道,歐盟各國政府已經就禁止伊朗石油進入歐盟達成了初步協議。同一天,日本考慮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和與伊朗央行的交易,以贏得美國對伊朗制裁的豁免權。

美伊對抗下,中國的石油進口計劃也遭受衝擊,一連串連鎖反應后,中國的石油安全隱患也凸顯無遺。

1月4日,據路透社報道,中石化旗下的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聯合石化」)俄羅斯原油生產商Rosneft購買了兩船原油,每船貨運量為73萬桶,船期是2月13-16日。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此次購買的原油每桶支付的價格比迪拜價格還高出6.88美元,這也是Rosneft兩年來出口該等級原油的最高價,比其他煉油商提供的價格高出1美元。

為彌補伊朗原油供應缺口,高價進口俄羅斯石油的同時,中石化還首次向越南石油公司PetroVietnam旗下貿易公司PV Oil購買了40萬桶原油,溢價相比布蘭特原油價格也高出7.5美元。

事實上,去年年底,中石化與伊朗方面在合同條款上的分歧就已經初現端倪。消息人士稱,中石化與伊朗在合同支付期限條款上尚未達成統一意見,中石化要求90天的信用期限,而伊朗則希望前者能在60天內付款。這一分歧也導致中石化決定今年1月份從伊朗的原油採購量每日減少約28.5萬桶,相比去年每日55萬桶的進口量,這一決定也就意味著中石化從伊朗進口的原油將削減一半以上。

與此同時,另一家在伊朗耕耘多年的中國國營石油進口貿易公司——珠海振戎也將1月的伊朗原油進口量每日削減12萬桶,而根據其此前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署的2011年原油供應協議,供應數量為每日24萬桶。

本報記者致電中石化相關人士,對方以雙方商業關係,以及政治敏感性為由拒絕對此發表置評。但業內一名多次參與國際石油貿易業務的資深人士則向本報記者透露,伊朗局勢目前尚不明朗,作為中國第三大石油供應國,「中國必須未雨綢繆」。

「三巨頭」推遲伊朗項目

美伊對抗讓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卻進退兩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亞區域經濟研究專家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石油[9.96 1.63% 股吧 研報]公司在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投資金額遠超利比亞。目前,中國與伊朗簽署的油氣合同已經高達約1200億美元,美伊兩國的政治博弈無疑已將中資企業的在伊項目推向了「兩頭受擠」的境地。

「一方面中國和伊朗長期以來都保持著良好的能源合作關係,另一方面,如果美國對伊朗採取嚴厲制裁,此前的投入勢必會受到影響,而且投資金額還這麼大。」上述專家說。

本報記者了解到,自去年伊朗緊張局勢日益升級以來,中石油推遲了在伊朗南帕爾斯第二期天然氣田的鑽探工程,中海油撤走了駐北帕爾斯天然氣田的項目人員,此外,中石化也延遲了在伊朗亞德瓦蘭油田的動工日期。

2011年8月,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對外宣稱,若中石油對南帕爾斯氣田第11期項目的開發繼續拖延,將會對其發出最後通牒。同時,伊朗方面還表示,如果該項目的開發維持目前態勢,伊朗有可能會把整個項目轉讓給實力雄厚的國內承包商。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該項目的開採進度只完成了10%,而非計劃中的17%。

去年12月18日,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再次宣布,由於中石油國際公司在開發南帕爾斯氣田第11區塊上一再延誤,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將對其處以罰金。

同樣的遭遇中海油也未能倖免,去年10月,由於項目進展緩慢,中海油在海灣地區總額160億美元的天然氣田開發協議被伊朗方面叫停。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1: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