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秦檜跪像變站像 藝術家:現代社會要重視人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2 18: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2-1-2 15:23:00   來源  CHN強網論壇



      「秦檜坐起來了」——南京市江寧區博物館展出一尊秦檜坐像的消息連日來不脛而走。幾年前,一位藝術家以「跪了492年,我們想站起來喘口氣了」為名,將秦檜跪像改成站像,曾引起激烈爭議。如今,同樣的爭議被再度攪起。反對者義憤填膺,力挺者振振有詞,更多聞聲而怒的公眾甚至沒有耐性去分辨這兩件事,一股腦將其糾結起來清算。據某媒體最新報道,博物館方面日前終於迫於壓力撤去了坐像並將其「永久封存」。然而爭議與反思卻無法因此塵封。其實,無論昔日還是今天,無論站著、坐著還是封存,秦檜被藝術家從跪姿扶了起來是個事實,也是問題的焦點和爭議的癥結。

      在秦檜被扶起來的諸多理由中,藝術家曾聲稱:「為了呼籲現代社會要重視人權和女權。」似乎頗有道理,可為何扶不起公眾心中「跪著的秦檜」?

      其中的關鍵,恐怕源於人們對秦檜的認識。被「譽為」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一的秦檜,於國家危難之時,構陷殘害抗金名將岳飛,並竭民膏血成國之巨蠹。「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鑄像」既是藝術之舉,也是道德評價和構建。在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古代中國,以德治國、德主刑輔是維繫社會的重要手段。「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強調以道德來引導、用禮制去同化百姓,才會使之知廉恥而懂理法。在中國古代文化背景下,以「跪禮」來謝罪,作為人民群眾樸素的情感表達和倫理需求,具有當然的合理性,也影響了那時道德倫理的建設。

      也許最初秦檜跪像還有現實和個體的指向,帶有社會審判的意味,並不符合現代某些觀念。但是,對強調象徵性的雕塑藝術來說,凝瞬間而鑄永恆,「瞬間」限於當時,「永恆」延續至今。在經歷千百年後,該跪像早已成為一種超越個體對象的表達,一個民族倫理情感的普適性符號。其內涵就是,忠義愛國必流芳百世,貪腐賣國必遺臭萬年。

      用理法規約考量社會秩序、公民行為是文明社會應有的自覺意識,也是法制社會不可或缺的尺度。但是,用現代人權觀念去解讀傳統情感,用起源於西方的人權思想套用中國人文傳統,其生硬牽強也必然導致理論與情感缺陷。打著現代人權的旗號,把對傳統倫理道德的逆反和顛覆作為藝術的「創意」,無疑荒唐之至。秦檜跪像早已符號化為道德教化之反面典型,某些藝術家非要為已符號化之個體「招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很不適宜;不加區分地移置人權理論到藝術領域,無視藝術主要作用於人的感性心理、很難用理性衡量的特點,更不奏效。在羅丹創作的被譽為「丑得如此精美」的雕塑《歐米哀爾》中,老妓被刻畫成脊背佝僂、乳房乾癟、皮囊蹙皺、四肢枯殘,難道是對人權對女權的不尊重?以不適宜、不奏效之舉,去顛覆傳統道德中的正麵價值,其指向虛幻的創意豈止是「莫須有」。

      千百年來,人們對秦檜的鞭撻、聲討、譏諷幾乎沒有中斷,以此為題材的傳說以及各種藝術形式不計其數。明朝的「分屍檜」,以及後來演化為油條的「油炸檜」,都表達了民眾對這一奸臣的痛恨。時遷歲易,這種痛恨漸漸成為一種道德規約。這也是秦檜跪像依然存在的現實意義。書寫歷史是為昭告未來。試問,今天有什麼力量足以將這飽蘊民族價值取向、情感倫理與藝術內涵的一「跪」扶起?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沙發
韓冰 發表於 2012-1-3 19:57 | 只看該作者
現在的藝術磚家都是想的太超前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