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放生儀軌與注意事項

[複製鏈接]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3 09: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放生問答
  問:什麼叫做放生?

  答: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異類眾生,被擒被抓被關被殺,驚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際,發慈悲心,買物救贖,予以解救釋放的一種行為!

  問:為什麼要放生?

  答:簡單地說,放生就是還債,還今生累世以來我們所欠無數的殺債。
  要知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有罪必報,有債必還。華嚴經云:『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今生我們所造的殺債已不可勝數,更何況累劫多生!所以我們要積極地放生,救贖生命,償還宿債,以期滅罪消愆,消除業障!

  問:放生有什麼功德?

  答:放生的功德無量無邊,不可勝數,簡單地舉其大要述說如下:

  (一)無刀兵劫,免除戰爭殺禍。
  (二)長壽、健康、少病。
  (三)免天災橫禍,無諸災難。
  (四)子孫代代昌盛,生生不息。
  (五)多子宜男,所求順遂!
  (六)官祿亨通,一帆風順!
  (七)喜氣吉祥,四季安寧。
  (八)解冤釋仇,諸惡消滅,無憂無慮。
  (九)合天心,順佛令,物類感恩、諸佛歡喜。
  (十)得生天上,享無極之福,若兼修凈土,直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問:放生后自己會有什麼改變?

  答:放生可以長養我們的慈悲心腸。在放生過程中讓我們體會到天地萬物率皆平等,皆有感覺,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使我們慈悲看待每一條生命並且尊重珍惜!從而在生活中戒殺茹素,護生助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慈悲心看待世界的一切。

  要知道佛心就是慈悲心,當我們長養慈悲,心與佛合,諸佛歡喜,自然容易與佛感應道交,學佛道業自然容易成就!

  問:有人說『吃素就是最徹底的放生』,他們告訴我吃素就已經足夠了,何必還要放生?

  答:這是一個大錯特錯的觀念,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很多,一定要趕快矯正過來,否則千千萬萬的人可能因此邪知以訛傳訛,永遠不去放生了,千千萬萬的物命更將因此魔見喪失了放生受救的機會。

  我們能夠吃素當然很好,但吃素只是消極地不再造新的殺業,不再積欠新的殺債而已。但累劫多生以來,我們所造的舊的殺業,所欠的舊的殺債早已不可勝數,還是要償還的,還是有因果報應的。而放生則是積極地還債,救贖生命,償還以前我們所欠無數的殺債。

  問:為什麼現在反對批評放生的人很多?

  答:放生最容易消業障,簡單易行,只要發心,隨時隨地,一人多人,錢多錢少,都可以放生。正因為放生如此殊勝,累劫多生以來,我們多少的冤家債主,邪魔外道都不願意我們如此簡單地便消除業障,成就道業,因而千方百計,增長無明,混淆視聽,蠱惑人心,阻撓人們放生。

  問:為什麼現代提倡放生甚難?

  答:這是因為末法時代眾生業障深重,沒有福報值遇善人放生受救的緣故,更是因為眾生愚昧,沒有智慧來分別善惡是非的緣故。

  因為放生的事情看起來雖然很簡單,但放生蘊含的道理卻十分深奧複雜,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就連放生的居士們若不能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也很容易被世俗偏見所阻礙,對放生失去了信心,放棄了自己消除殺業的契機!

  問:很奇怪,每次我一想到要放生或者提到放生,周遭就有無數阻撓批評的聲音四起,這是什麼道理?

  答:你說的這個現象是個十分普遍的現象,也是個絕對必然的現象,一點也不奇怪,簡單地說,這是因為我們業障深重的緣故。

  今生累世以來,我們早已積結了無數的血海深仇,我們生活周遭中,無數的冤親債主早已虎視耽耽,伺機報復。如果我們力行放生,救活了無數眾生的性命,業障消得愈多,冤親債主便愈沒有機會來報仇了,因此魔王邪眾便無所不用其極,顛倒是非,混淆視聽,增長無明,利用我們周遭的一切來阻撓我們放生。

  同時這也是物命業障深重的緣故,因為這些物命以前到處跟人家結冤讎,到處批評放生,阻撓人家放生,所造的罪業太深太重,所以一遇到善人想要救它們時,那些以前受害受難的冤親債主勢必百加報復阻撓,這是因果報應必然的道理。

  問:既然放生那麼好,為什麼那麼多有名望、有地位、有學問、有知識的人都質疑放生,甚至也批評放生?

  答: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深深看清楚,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邪知邪見,邪師邪說如恆河沙數,遍滿天下,非常可怕!學佛人務必睜亮眼睛,分別真假,明辨正邪,才不致錯亂顛倒,誤入歧途。

  大慈大悲的佛陀早已預見末法時代將是個正法飄搖,群魔亂舞的時代,在二千多年前便教導了我們對治之道—『依法不依人』。

  我們學佛是依靠佛陀,依靠佛陀的教法來修行,凡是與佛陀的教法有出入的,凡是背離佛陀教誨的,不管是當今多有名氣,多有聲望,多有學問的人所講的,我們也應當一律以佛陀的教法為最高指導準則。

  放生是佛陀金口教導我們要親身力行,既可消除業障又可長養慈悲的殊勝法門,歷代祖師無不奉為圭皋,親身實踐並廣為提倡,你不聽佛陀的教法,不聽歷代祖師放生的教誨,卻盲盲目目去聽其他人的邪言魔語,豈不顛倒愚痴!

  問:能不能更明白告訴我,『吃素』與『放生』究竟有什麼不同?

  答:就好比一個賭徒願意改邪歸正,首先必須要做的便是戒賭,不再造新的賭債(戒殺吃素),再來更要積極地還債,努力把以前所積欠的賭債一一還清(贖命放生),如此才能真正走上正途。

  吃素只是止惡,是消極地不再殺業,不再積欠新的殺債;而放生卻是揚善,是積極救贖生命,償還以前所欠的殺債。

  吃素而不放生,以前所欠的殺債還是有果報的;放生而不吃素,所賺得的功德又因為吃肉殺生都賠光了。所以放生與吃素是一體的二面,須要相輔相成,同時并行,效果才會顯著。

  問:能不能簡單地告訴我放生的道理?

  答:(一)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分毫不爽,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是亘古不變的真理。放生就是救人家的命,種了善因,必得善果,阻礙批評放生就是妨害人家救命,種了惡因,必得惡果。

  (二)天地萬物眾生,皆有靈性,皆知趨吉避凶,能會貪生怕死,皆有悲歡喜怒,今朝放生,物類皆知感恩圖報!

  (三)天地萬物眾生,皆本具佛性,與我相比無二無別,只是因為宿業深重,不幸淪為異類畜生,一旦業障消除,同樣可以證成佛果。今朝放生,等於救一未來佛!

  (四)天地萬物眾生與我,在無始以來的輪迴中,皆曾經互為手足親眷。今朝放生,等於救自己的親人!

  (五)天地萬物眾生與我,在過去的輪迴中,皆曾經互為冤家仇敵。今朝放生,正可解冤釋仇,不再冤冤相報!

  問:對於種種有關放生的質疑批評,我應該如何回答?

  答:很簡單,就一句話『將心比心』,把自己設身處地想成是異類眾生,你希望人家如何對待你。如果能以將心比心的慈悲去看待每一條生命,所有有關放生的質疑批評都將迎刃而解,所有有關放生的謾罵阻撓,都顯得過慮多疑,不夠慈悲!

  問:你們一邊放生,別人一邊捕殺,有什麼意思?

  答:天地萬事皆相對存在,有善必有惡,有忠必有奸,放生有放生的善報,捕殺有捕殺的惡果,我們放生的人作自己的功德,人家捕殺造自己的罪過!總不能因為有惡人捕殺之罪過,我們便放棄了放生之善行吧!

  就好像醫生醫治病人,總不能保證病人以後永遠健康;飢荒賑災救濟,也不能保證災民以後永遠不受饑寒;工匠蓋房子也不能保證房子以後永遠不會損壞!世間萬事皆是如此,為何獨於放生一事卻特別質疑呢?

  現在的人對於個人名利當前之事,則魯莽衝動,毫無顧慮,但對於行善放生,則千思萬慮,百般挑剔,求其弊端,無所不用其極,真是顛倒啊!

  問:我曾看過一隻海龜被放了又被抓,被抓了又被放,放放抓抓,有何意思!

  答:這真是一隻既罪業深重又福緣深厚的大海龜啊!因其罪業深重,所以被放生后又被抓入牢籠,因其福緣深厚,屢屢在被殺戮之際值遇善人搭救放生,逃過殺劫!

  試想放生善人於此海龜身上,屢次於其將被殺害之際,救贖放生,活龜性命,同時亦避免屠夫殺龜之罪,其功德何可計量!並且此種際遇之海龜亦為數少之又少,絕大部分放生的海龜,均得以悠遊自在,安享天年。

  捕者自捕,放者自放,放生有無上功德,捕者有無窮苦果,自當義無反顧,全力以赴,何必逡巡畏縮,推三阻四,斷自己增長福慧,救護性命的時機?

  問:很多人批評『放生就是放死』,這有什麼意義?

  答:(一)死亡只是其中的少數,絕大部分的放生物命均得以重拾生命,回歸自然。若非放生,百分之百的物命均將遭受宰殺,總不能因為少數物命死亡,而完全否定放生的善舉吧!如此豈不因噎廢食,愚蠢之至!

  (二)死亡的物類至少也死得其所,死於大自然的懷抱中,也千萬倍強於被割被炸,經過火燒水滾的酷刊而死吧!

  (三)對於放生存活的物命,我們滿心歡喜其重拾生機,對於不幸死亡的物命,我們更寄予無限的祝福!因為今朝在千載難逢的放生因緣中,已經皈依了佛門,今生報盡,永不再墮入三惡道中,並且已親聞『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必成道種,早日畜生報盡,早日轉世為人,早日念佛修行,早日成佛證果,早日再回娑婆度眾多苦難眾生!

  問:能不能告訴我放生物命死亡更深一層的意義?

  答:我們可以看看『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中,佛陀昔為流水長者子,不忍上萬條魚乾涸死亡,急遣二十集大象負水濟魚,活魚性命,並為上萬條魚說法念佛,上萬條魚得此功德,當日命終,眾魚屍體積聚池畔,神識往生忉利天,享無極之福!有經為證:『爾時其地,卒大震動,時十千魚,同日命終,既命終已,生忉利天。』

  其實最有大福報的是經過放生皈依念佛儀式后,當日死亡的生命,試問千千萬萬的眾生中有幾個在命終時能皈依佛門,又有法師及眾多居士為其懇切念佛,為其超渡,今日業報速盡,早日脫離三惡道,豈非福緣深厚?早日畜生報盡,早日轉生,早日念佛修行,早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豈非因緣殊勝?

  所以,放生居士們但發慈悲心救贖生命,並設身處地為每一個生命著想,物命萬一死亡,我們也問心無愧,同時也寄予無限的祝福與希望!

  問:放生的生物,有些都已損傷,放了也未必可活,何必浪費金錢?我看過有些放生的動物死在荒野,沒有什麼意義!

  答:任何一個有生命的個體,均好生怕死,自有其求生的本能。傷殘之人,落於荒郊野外,自有其求生之道,損傷的異類畜生亦然!

  你只看到少數不幸死在荒野上的,你可曾想過還有更多更多的生物,經由放生的善舉早已回歸自己的家園,悠遊自在,安享天年了!只是因為你沒有看到,便可以武斷地批評所有放生的生物皆死於荒野嗎?

  你想想看戰爭中受傷殘廢的人,是不是都努力掙扎,千方百計保全其性命,同伴們也都全力搶救,毫無一絲棄捨之心。損傷的畜生也是生命,放於野外自有其求生之道,若不幸死亡,也死得其所,回歸自然,遠勝於被宰殺煎烤而死吧!

  再換個角度想,如果你今天是受傷殘廢的物類,有人想救你,但卻一旁有人阻撓說救也未必會活,你怨恨不怨恨?說這種話的人要小心,阻撓人們放生就等於殺生,因果報應是逃不了的!

  問:禽獸畜生千千萬萬,我們放生怎麼放得完?

  答: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上天皆好生而惡殺,吾人力行放生,長養慈悲,己合天心且諸佛歡喜。要知道救一物命,如救一佛子,功德已無量無邊,更何況救眾多物命!

  至於千萬異類畜生放之不盡,這是累劫宿世以來的共業所造成,我們但盡自己的能力隨緣放生,慚愧自己劣為俗地凡夫,力有未逮,總不能因其太多而不解救物命於萬一吧!

  問:把放生的錢拿去救濟賑災,不是比較實際嗎?

  答:戒殺放生的居士們對於鰥寡孤獨、貧窮苦難、飢迫寒凍之人亦當發慈悲心隨分隨力予以救助。但貧苦饑寒雖令人同情,其生命尚不至於速死,而異類畜生若不立行救贖放生,則馬上被宰殺烹烤,而斷命於人口腹之中。一為境遇可憐,命猶可存,一為千鈞一髮,命危旦夕,孰急孰重,顯而易見。

  要知道眾生異類與我相比,佛性無二無別,但因無明業報而沉淪至此。一切生物,佛皆視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一佛子,諸佛皆大歡喜。所以救一眾生,如同救一未來得度之佛,是以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戒殺放生之殊勝,由此可見,有識之士可不深思而勉力行焉?

  問:每個人都戒殺放生,將來會不會成為禽獸世界?

  答:這真是杞人憂天,你看看螞蟻、蚯蚓、昆蟲,人類並不食用,任其自然繁殖,而今也沒有看到螞蟻世界、蚯蚓世界、昆蟲世界,因為在大自然的平衡化育下,萬物自有其生態調節與瀪衍制衡!

  你現在尚未放生,便在煩惱畜生異類過多,就好像農夫尚未播種,便在煩惱收成過多,商人尚未賺錢,便在煩惱財富過多,豈不顛倒與可笑?

  要知道因果報應,如影隨形,絲毫不爽,當今世界上禽獸之所以多,正因為以前殺禽獸的人多所造成。因為人吃羊,羊死後為人,人死後為羊,死死生生,互來報怨,累世不已,正因此冤冤相報,互為畜生,所以為禽獸世界,若人人能戒殺放生,則畜生與我們怨業仇恨漸漸消弭,則必禽獸畜生漸減而人天福份增盛。『楚不捕蛙而蛙反少,蜀不食蟹而蟹自稀』古有明鑒,閣下試深自省之!

  問:勸殺生的人轉行,卻害了人家生計,愛畜生不愛人,似乎不合情理?

  答:士農工商千百種行業,每一種行業都可以賺錢,都可以養家糊口,豈一定非得以殺生害命作為自己的謀生工具不可。要知道因果報應,分毫不爽,既造殺業,必遭殺報,如今雖暫得錦衣玉食,但未來果報現前,受苦償報,無有止期,且禍延後代子孫,真的是得不償失啊!

  問:請問歷代祖師大德有那些人提倡放生?

  答:提倡力行放生是世尊金口宣說千古不易的真理,歷代祖師大德親身實踐並廣為提倡者,多不勝數。古代如智者大師、寒山大師、拾得大師、永明大師、慧能大師、蓮池大師、憨山大師等,近代如印光大師、弘一大師、虛雲老和尚、金山活佛、李炳南老居士等均教誨我們要力行放生,典籍歷歷,查當可知。

  問:放生的對象有沒有限制?

  答:沒有限制。舉凡天上飛的如鴿子、麻雀,地上走的如雞鴨、牛羊,水裡游的如魚蝦、鱸鰻,土裡鑽的如螞蟻、蚯蚓,大到獅子、大象,小到蚊子、蒼蠅,只要有生命的個體,都可以放生。

  問:放生為什麼一定要授三皈依及念佛?

  答:今朝千載難逢,我們與異類畜生有緣救其生命,但他們仍不能脫離輪迴業報。我們更當發大慈悲心,為眾生授以三皈依,『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使其今生報盡,永不再淪入三惡道中,並且法師與所有居士為其誦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六字洪名早已盈盈灌注其八識田中,來生轉世為人,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脫離六道輪迴之苦,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

  問:我想發心放生,應該如何做?

  答:放生人人可做,隨時隨地,錢多錢少,只要看見物命危急受困,在千鈞一髮之際發慈悲心出錢出力予以救贖,帶到適當地點為其皈依念佛並予以釋放,使其重拾生機,便是放生。

  另外放生是門學問,須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初發心的居士可委託有經驗可靠的放生團體代放,並參加其放生活動,從中請教有經驗的前輩們,漸漸地自己便可隨緣隨力放生,並且廣為周遭提倡此一難得的殊勝法門!

  問:放生應注意哪些事項?

  答:放生是門學問,初發心放生人士可委託有經驗的放生團體代放,並參加其放生活動,從中請教有經驗的前輩們,漸漸地自己便可隨緣隨力放生,自行化他並廣為提倡。通常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放生是救命的行為,要細心周到,處處為眾生著想,做到問心無愧才可以。

  (二)不預訂:不能貪圖一時方便或便宜,先去預訂,造成漁夫、獵人、商家趁機大量捕抓兜售。

  (三)不固定:不能固定時間地點採買及放生,以避免有心人士伺機斂財捕獵,害及物命。如不要在佛菩薩誕期,及初一、十五日放生。此事已成鐵案,捕生者特為放生者多捕;則買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來的。然人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則有名。又人多以因循了事,若不於此各日放,則便不肯特為買放。

  (四)多少不拘:隨緣隨力,買物放生,不拘多少,十元不嫌少,千萬不嫌多,物命一條不算少,物命萬千不算多,只要慈悲喜舍,心誠為要。甚至沒錢也可以出力,隨喜放生,讚歎放生,也是功德無量。

  (五)地點選擇:放生地點宜選擇人煙稀少,地廣水深,適合物類生存之環境為原則。

  (六)放生儀式:放生儀式宜簡單隆重,放生過程宜迅速確實,尤其夏日更宜從簡從速。千萬不可因人為因素拖延擱置,害籠內眾生多受不必要之苦,甚至死亡。

  放生前一定要授三皈依並予以念佛,因為『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今朝有緣放其性命,吾人更當發菩提心,願物類眾生永不再墮三惡道中,並得於今生報盡,來世為人,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脫離六道輪迴之苦,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最究竟的意義!

  放生簡儀:(信願念佛網)
  ①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眾等皆懺悔。(唱或念三遍)

  ②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念三遍)

  ③念佛:
  唱或念,南無(nā mó)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南無(nā mó)阿彌陀佛……

  ④放生:
  接如上念佛,少則幾十聲,多則百來聲,當然是越多越好,在念佛的同時,開始放生,邊放邊念,將所買生物,盡放無餘,然後轉為四字念佛……停止念佛后,作如下迴向。

  ⑤迴向:
  放生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文殊普賢觀自在,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bō)若(rè)波羅蜜。

  放生儀軌

  先於佛前置楊枝、水盂,捻香、燃燈,種種供養。然後以慈悲心,視所放眾生,念其沉淪,深生哀憫。復念三寶有大威力,能救拔之。作是觀已,默念想云:一心奉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降臨道場,加持此水,其大功勛,沾灑所放眾生,令彼身心清凈,堪聞妙法。

  ◎一、香贊 楊枝凈水、遍灑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壽廣增延。滅罪除愆、火焰化紅蓮。(唱、念皆可)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 三稱、三拜

  ◎二、持咒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三稱

  大悲咒 一...三遍 心經 一遍 自始至此、大眾同念。此下至念彌陀聖號之前、皆為主法一人白念。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啰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啰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啰愣馱婆.南無.那啰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侄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啰陀啰.地唎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么.罰摩啰.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參.佛啰舍利.罰沙罰參.佛啰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啰謹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啰耶.娑婆訶.那啰謹墀.娑婆訶.摩啰那啰.娑婆訶.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啰謹墀.皤伽啰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啰夜.娑婆訶.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無阿唎耶.婆嚧吉帝.爍皤啰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漫多啰.跋陀耶.娑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滅。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三、啟請
  香花迎 香花請(先捻香三炷、然後手持香花供碟迎請)

  弟子○○、一心奉請、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寶。(三請、更執手爐仰白。無手爐則合掌)

  十方三寶、釋迦本師、彌陀慈父、寶勝如來、觀音菩薩、流水長者子、天台、永明、蓮池諸大士等。惟願慈悲證知護念、今有水中 陸上 空飛諸眾生等、為他網捕、將入死門、弟子○○等、發慈悲心、修菩薩行、贖其身命、行放生業、並為稱揚寶勝如來十種通號、解說十二因緣法相、懺悔宿業。

(僧用)授與三皈 (俗用)代受三皈、發四弘誓願、念彌陀聖號、仰乞三寶、威德冥加、哀憐攝受

  ◎四、稱名
  南無寶勝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說法 諸佛子、我今為說十二因緣生相滅相、令汝了知生滅之法、悟不生滅、同於諸佛、證大涅槃。

  甲、生相
  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乙、滅相
  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五、懺悔
  諸佛子、汝等多生障重、墮在畜生、今為汝等、對三寶前、發露罪愆、汝當隨我、求哀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三遍

  ◎六、皈依
  諸佛子、汝等不聞三寶、不知皈依、所以輪迴三有、墮畜生身、我今為汝、(僧用)授與三皈法 (俗用)代受三皈法、汝今諦聽、諸佛子等。

  皈依佛┌皈依佛兩足尊┌皈依佛不墮地獄
  皈依法∣皈依法離欲尊∣皈依法不墮餓鬼
  皈依僧┘皈依僧眾中尊┘皈依僧不墮畜生
  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 三說

  ◎七、發願
  諸佛子、再為汝等、稱四弘誓願、令汝得聞、依法發願、依願修行、汝今諦聽。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三遍

  (此時打大磐一下、長跪合掌、然後壓磐、接念)

  ◎八、求願
  南無常住十方佛法僧(一遍)

  弟子○○一心求哀仰願

  十方三寶、慈悲加持、憐憫護念。

  甲、願所放眾生、既放之後、永不遭遇網捕吞殺、獲盡天年、速生凈土。

  乙、並願捕生人等、回心向善、頓悟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無二之理、解冤解結、救世救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菩提,覺也。覺悟因果,不昧生佛一如也。)

  丙、更願放生弟子○○等、三障蠲除、福慧增長、三學增明、行願宏固、自修定慧、為度眾生、救護眾生、常如己想、畢竟今生、得生安養、廣度眾生、共證真常(打大磐,拜下。起立后,壓磐。舉唱)

  ◎九、念佛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擊楗槌,眾隨同念。)

  ◎十、洒水 南無阿彌陀佛(主法者持水盂,以楊枝凈水,沾灑所放眾生身上。)

  ◎十一、放生 阿彌陀佛(改念四字佛號,隨即開籠放鳥,或持器出外放生。)

  ◎十二、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沙發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3 09:28 | 只看該作者
(全)

  附錄

  一、簡略行法 可摘用儀規中一、二、五、六、七、八、十、十一、十二、(加◎號者)依法行之。

  二、隨時放生 已依儀規放生之後、有續至放生者、則依左例之法行之。

  先持大悲咒一遍、次為受三皈、念彌陀聖號、洒水放之、不可延遲、以致損喪鳥魚生命、不可不慎。又若過早攜生物來者、亦當依上法隨時放之、不必等齊。

  三、儀規中諸大士放生因緣

  甲、流水長者子 金光明經雲、無量劫前、世尊行菩薩道時、為流水長者子。出見十千游魚、困涸水中、將欲危斃。乃用二十大象、負囊盛水、傾注得活。後為稱寶勝如來十號、說十二因緣法、魚尋命終、脫畜生身、生忉利天。

  乙、天台智者大師 隋天台山智顗大師、煬帝號為智者、師曾鑿池勸人放生。歷代大德、多有此事、今之西湖乃大師所創古放生池也。

  丙、永明延壽禪師 五代時、吳越王鎮杭、師為餘杭縣庫吏、屢以庫錢買魚蝦等物放生。后坐監守自盜罪、法當棄市。及將臨刑、王頗知其放生、故諭刑官、觀其辭色以覆。師臨死地、面無戚容、人怪問之、答雲、將生極樂世界、豈不喜乎、王聞而釋之。師乃出家為僧、克勤修持、得成道業。後有僧入冥、見閻羅王時時出座、禮一僧像、問之、則永明壽禪師也、謂已生西方、上品上生、王敬其德、乃時禮耳。

  丁、蓮池大師 明蓮池大師、立放生池於上方長壽二處、著戒殺放生文、流通天下、迄今三百餘年、景仰高風、慈濟物類之緇素、不可勝數。

注意事項

  一、預約放生
  與賣魚者直接或間接、明確或暗示將要買生放生,使賣者聞訊捕撈,違背施無畏的基本定義。如此可令這些眾生本幾日後死,如今因預約賣者數量、品種等,使其提早被撈,雖汝意為放生,然而其中勢必有不堪折磨而早夭的眾生,由於其提前死亡出於你的預約,使自己的善舉偏於形式了。

  二、不觀察地點、水質
  如果被放之眾生,能放其為適於它生長的環境,則對其有極大好處。反之,若只顧放而不觀察所放的地點,則對其害處多多。如將野兔置於眾人處,飛烏放於易捕地,魚兒放入被化工原料污染的確無法生存的河流水域等。

  三、禁放養魚池
  嚴禁將魚及水生動物放入養魚池,以養魚池為賣魚殺生之來源處,將眾生放入其內,乃間接殺生也。

  四、不得區分大小貴賤
  一味追求數量,而對某部分眾生遠離慈心。如見兩盆魚,心想若放這盆軀體小的眾生,則價錢和數量要比放那盆軀體大的合算。或思維買一大堆田螺的錢,還不夠買一隻甲魚的金額。因而棄大舍貴,擇小選賤。這樣一來,勢必會造成未被解救生命的眾生怨恨與嗔怒。孰不知軀體越大,價格越昂貴的眾生,你放了它,功德也越大。所以放生時不要帶著選擇和預備買何品種的心去買生,應當遇見什麼,就買什麼。

  五、萬勿因噎廢食
  有人因見到自己或他人辛苦所放之眾生,有被隨後捕抓的危險,便以為這种放生毫無意義,且造就捕抓者的惡因。其實即便僅僅能延長眾生一個秒鐘的生命,此眾生也寧一秒后死,不求一秒前亡。故究放生者功德而言,施其一瞬間無畏與放其數年無畏,功德正等無異。於被放者言,彼雖短暫獲生,仍於生時心若甘飴,又由於其成就了放生者菩提心的功德,故放生者之功德利益,所被放之眾生亦有,使彼終獲善樂。而且,從悲心的角度來說,即便知其在放后即有被捕之險,或見其傷弱而不顧,心懷哪怕使其一瞬安樂也要解救之心,此種人慈悲更為強甚,極為諸佛讚歎,有此發心者,無論所救眾生是否有福報活下來,以彼悲心的利益,放與被放者均有大利益。故千萬勿抱前放后抓不算放生或買時選擇強健活力者放的錯誤思想了。

  六、不善迴向
  很多人因為自以為不去執著功德利益,而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迴向。孰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勢。不重視迴向,會導致大量功德轉化為人天福報,為將來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礙。所以每個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轉向出世間的種種成佛利益。而且放生行為,因其是有為法中最為殊勝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若放生勤墾,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現報,所以放生者切要善於迴向。免大量功德流於人天無意義消耗的福報也。

  七、未知己知彼,勿隨意勸說
  輕易不要對無信心者(尤其是賣魚的人)宣布和勸化說我買魚是為了放生做功德,你應當怎樣等等。因為並不了解對方對於因果之取捨觀念,一旦被其把握和摸索出放生者出沒的時間規律,所偏重放之品種,即便每次給放生者開諸方便,放生亦流於形勢而形成弊端。使賣者為了放生者的需要而購抓某種眾生,而放生者並不見得一次都能將賣者的貨量都買掉,使未被放的另一部分眾生傷心埋怨。所以輕易不要讓賣者知道目的,通曉規律。對於有的地區已形成此局面者,雖無法挽回,但應亡羊補牢,注意宣傳給新的放生者這個道理,至少使這種局面保持在最小範圍即可。但萬萬不可因為覺得造成此局面不好,便不去放生,退失信心,使更多眾生流於他人的口腹。總之,放生要比不放功德殊勝。

  八、倘使工作失誤,勿輕易自咎
  釋放與解救他人的生命,永遠沒有過失。許多放者因為工具、因緣及種種不利因素,使所購眾生不能全數盡活,便於亡者自愧有罪惡感。實際眾生從生到死,皆受制於因果,假如你儘力做了,它還是於放前死亡,實屬因緣所使。彼既便如此,亦要比被人刀刃烹煮者幸之萬倍,據說畜生之苦,不但苦於死時之劇痛,死後之剖解、烹食、乃至被消化后,其痛苦的知覺方無。故這對於被放者而言,使其少苦而終,且免受死後之劇烈痛苦,仍具備不小貢獻。況且你把放生的功德迴向給他們,對其今後,仍具備積極深遠的意義。故而應知放生因悲心之故,無過失而言。(原作者:四川省白玉縣昌台區亞青寺 來  源:《放生摩尼如意寶珠》 )

  更多書籍:http://www.xynf.com/fsh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3
 樓主|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3 09:28 | 只看該作者
(全)

  附錄

  一、簡略行法 可摘用儀規中一、二、五、六、七、八、十、十一、十二、(加◎號者)依法行之。

  二、隨時放生 已依儀規放生之後、有續至放生者、則依左例之法行之。

  先持大悲咒一遍、次為受三皈、念彌陀聖號、洒水放之、不可延遲、以致損喪鳥魚生命、不可不慎。又若過早攜生物來者、亦當依上法隨時放之、不必等齊。

  三、儀規中諸大士放生因緣

  甲、流水長者子 金光明經雲、無量劫前、世尊行菩薩道時、為流水長者子。出見十千游魚、困涸水中、將欲危斃。乃用二十大象、負囊盛水、傾注得活。後為稱寶勝如來十號、說十二因緣法、魚尋命終、脫畜生身、生忉利天。

  乙、天台智者大師 隋天台山智顗大師、煬帝號為智者、師曾鑿池勸人放生。歷代大德、多有此事、今之西湖乃大師所創古放生池也。

  丙、永明延壽禪師 五代時、吳越王鎮杭、師為餘杭縣庫吏、屢以庫錢買魚蝦等物放生。后坐監守自盜罪、法當棄市。及將臨刑、王頗知其放生、故諭刑官、觀其辭色以覆。師臨死地、面無戚容、人怪問之、答雲、將生極樂世界、豈不喜乎、王聞而釋之。師乃出家為僧、克勤修持、得成道業。後有僧入冥、見閻羅王時時出座、禮一僧像、問之、則永明壽禪師也、謂已生西方、上品上生、王敬其德、乃時禮耳。

  丁、蓮池大師 明蓮池大師、立放生池於上方長壽二處、著戒殺放生文、流通天下、迄今三百餘年、景仰高風、慈濟物類之緇素、不可勝數。

注意事項

  一、預約放生
  與賣魚者直接或間接、明確或暗示將要買生放生,使賣者聞訊捕撈,違背施無畏的基本定義。如此可令這些眾生本幾日後死,如今因預約賣者數量、品種等,使其提早被撈,雖汝意為放生,然而其中勢必有不堪折磨而早夭的眾生,由於其提前死亡出於你的預約,使自己的善舉偏於形式了。

  二、不觀察地點、水質
  如果被放之眾生,能放其為適於它生長的環境,則對其有極大好處。反之,若只顧放而不觀察所放的地點,則對其害處多多。如將野兔置於眾人處,飛烏放於易捕地,魚兒放入被化工原料污染的確無法生存的河流水域等。

  三、禁放養魚池
  嚴禁將魚及水生動物放入養魚池,以養魚池為賣魚殺生之來源處,將眾生放入其內,乃間接殺生也。

  四、不得區分大小貴賤
  一味追求數量,而對某部分眾生遠離慈心。如見兩盆魚,心想若放這盆軀體小的眾生,則價錢和數量要比放那盆軀體大的合算。或思維買一大堆田螺的錢,還不夠買一隻甲魚的金額。因而棄大舍貴,擇小選賤。這樣一來,勢必會造成未被解救生命的眾生怨恨與嗔怒。孰不知軀體越大,價格越昂貴的眾生,你放了它,功德也越大。所以放生時不要帶著選擇和預備買何品種的心去買生,應當遇見什麼,就買什麼。

  五、萬勿因噎廢食
  有人因見到自己或他人辛苦所放之眾生,有被隨後捕抓的危險,便以為這种放生毫無意義,且造就捕抓者的惡因。其實即便僅僅能延長眾生一個秒鐘的生命,此眾生也寧一秒后死,不求一秒前亡。故究放生者功德而言,施其一瞬間無畏與放其數年無畏,功德正等無異。於被放者言,彼雖短暫獲生,仍於生時心若甘飴,又由於其成就了放生者菩提心的功德,故放生者之功德利益,所被放之眾生亦有,使彼終獲善樂。而且,從悲心的角度來說,即便知其在放后即有被捕之險,或見其傷弱而不顧,心懷哪怕使其一瞬安樂也要解救之心,此種人慈悲更為強甚,極為諸佛讚歎,有此發心者,無論所救眾生是否有福報活下來,以彼悲心的利益,放與被放者均有大利益。故千萬勿抱前放后抓不算放生或買時選擇強健活力者放的錯誤思想了。

  六、不善迴向
  很多人因為自以為不去執著功德利益,而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迴向。孰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勢。不重視迴向,會導致大量功德轉化為人天福報,為將來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礙。所以每個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轉向出世間的種種成佛利益。而且放生行為,因其是有為法中最為殊勝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若放生勤墾,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現報,所以放生者切要善於迴向。免大量功德流於人天無意義消耗的福報也。

  七、未知己知彼,勿隨意勸說
  輕易不要對無信心者(尤其是賣魚的人)宣布和勸化說我買魚是為了放生做功德,你應當怎樣等等。因為並不了解對方對於因果之取捨觀念,一旦被其把握和摸索出放生者出沒的時間規律,所偏重放之品種,即便每次給放生者開諸方便,放生亦流於形勢而形成弊端。使賣者為了放生者的需要而購抓某種眾生,而放生者並不見得一次都能將賣者的貨量都買掉,使未被放的另一部分眾生傷心埋怨。所以輕易不要讓賣者知道目的,通曉規律。對於有的地區已形成此局面者,雖無法挽回,但應亡羊補牢,注意宣傳給新的放生者這個道理,至少使這種局面保持在最小範圍即可。但萬萬不可因為覺得造成此局面不好,便不去放生,退失信心,使更多眾生流於他人的口腹。總之,放生要比不放功德殊勝。

  八、倘使工作失誤,勿輕易自咎
  釋放與解救他人的生命,永遠沒有過失。許多放者因為工具、因緣及種種不利因素,使所購眾生不能全數盡活,便於亡者自愧有罪惡感。實際眾生從生到死,皆受制於因果,假如你儘力做了,它還是於放前死亡,實屬因緣所使。彼既便如此,亦要比被人刀刃烹煮者幸之萬倍,據說畜生之苦,不但苦於死時之劇痛,死後之剖解、烹食、乃至被消化后,其痛苦的知覺方無。故這對於被放者而言,使其少苦而終,且免受死後之劇烈痛苦,仍具備不小貢獻。況且你把放生的功德迴向給他們,對其今後,仍具備積極深遠的意義。故而應知放生因悲心之故,無過失而言。(原作者:四川省白玉縣昌台區亞青寺 來  源:《放生摩尼如意寶珠》 )

  更多書籍:http://www.xynf.com/fsh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5: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