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孩子選職業 父母應尊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1-7 06: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兒子小州上大學了,很多人都關心他學什麼專業。他從小就喜歡動物,各種動物書看了無數,比如說猩猩和猴子在我眼裡都差不多,而他對於牠們的名稱、特點、習性、生活的區域等說起來是瞭如指掌。他一直打算將來做和動物相關的工作,所以大學選的專業就是「動物學」。

國內的朋友聽我說兒子選了這個專業,電話裡半天沒吭聲,然後感慨地說:「到底是你們出了國的人,想法不一樣,這麼由著孩子的性子來。」我問:「你不由著他怎麼辦?」朋友認真地說:「孩子哪知道什麼專業好啊?家長怎麼也得給把把關吧?他學這個以後能有什麼好工作?放任自流不是害了孩子嗎?」

一席話說得我啞口無語,放下電話立即處於深刻反省狀態中。

住在美國其它州的朋友打電話來問起孩子的專業,跟我說:「小州學這個挺好的,北美這邊家家都養寵物,以後他去當個寵物醫生,是很賺錢的職業。」我回答:「小州喜歡的是野生動物,我問過他,他對做寵物醫生不感興趣。」朋友立即勸道:「你可不能讓他去幹那個,去搞什麼野生動物肯定是在野外工作,又苦又累又不賺錢。」

在孩子的職業選擇上,父母該不該給孩子把關呢?

經過反省之後,我還是認為,父母可以提建議,但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放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孩子的興趣,而不是職業前景、掙錢多少等等其它考量。父母眼裡的好工作,大概就是既舒適賺錢又多的工作了,可是如果孩子自己不喜歡,那個工作對於他就不是個好工作。不要說孩子不懂,他喜歡做什麼他是知道的。一個別人眼中辛苦的工作,孩子喜歡幹就會甘之如飴,而一個工作即使賺很多錢,孩子沒有興趣,一輩子做下來是很痛苦的。

我認識一個在華爾街投資銀行工作的人,他畢業於美國名校的金融專業,非常聰明能幹,平時大家在一起聊天就覺得他的腦袋轉得比別人快。他一年的收入,都頂得上他在美國大學裡當教授的同學一輩子的收入了。可是朋友聚會,他牢騷最多,過得最沒意思,因為他不根本喜歡金融這一行。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對服裝色彩、服裝搭配這些東西感興趣,他媽媽出門前找不到合適的衣服穿,他在旁邊打量一番,告訴他媽穿這條褲子配哪一件衣服,再紮這條絲巾,效果立即不同。初中的時候他媽買衣服就會拉著他當參謀。上高中時,他有一個本子,上面畫滿了身著不同款式服裝的漂亮女模,個個飄逸瀟灑。一次上課時無聊,偷偷拿出來畫,被老師發現後把本子給沒收了不說,還把他父親給叫來。一開始當他有「淫穢思想」處理的,後來他解釋那是他設計的時裝樣子,可還是不能過關,在銀行當高管的父親當著老師的面,將他的設計本撕得粉碎,大罵他沒有出息,凈搞些歪門邪道的東西。高考時父親逼著他選擇前途好、掙錢多的金融管理專業,後來他出國留學,學的還是金融。盡管心裡不喜歡,他一直沒有找到機會、也沒有勇氣改弦易張。

華爾街的工作極其緊張,高收入必然伴隨著高投入,每周工作七、八十個小時是常事。他對工作沒熱情,為了工作而工作,格外覺得累。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後,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家,什麼也不想幹。結婚的前幾年他和老婆工作都忙,一直沒要孩子,等到想要的時候卻要不到了。兩個人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原因在於他的精子量過於稀少,建議他換個壓力小的工作,養養身體。他到這個時候發現自己上了賊船下不來了,他能找到的工作,都和現在的工作性質差不多,甚至把薪水的期望值降低了三分之二多,還是找不到他希望做的那種壓力小些的工作。而要孩子這件事,讓他的精神壓力雪上加霜,到後來連夫妻生活都不能過了。老婆說自己這輩子還想生個孩子,年齡已經不等人,拿了他一大筆的贍養費離了婚。

朋友們勸他,現在賺到的錢也夠他一輩子花的了,何不幹脆不幹了就去試試自己喜歡的設計工作。他苦笑著說:那是個需要靈感和創造力的職業,這麼多年一直在數字裡打滾,他年輕時的那點靈氣和創造力早就被數字磨沒了。大家又勸他不想幹就退休得了,他說他試過休假一兩個月,可是自己什麼愛好也沒有,在家裡悶,一個人出去旅遊也沒有意思,還不如上班。他掛在嘴上的話就是:一輩子就這樣混混過去了。

以他的聰明才情,如果當初去搞服裝設計,現在說不定是個出類拔萃的設計師了,行行出狀元,收入未必就比搞金融少,關鍵在於他會樂在其中,享受自己的成就。只是他的父親以自己的眼光設計了孩子的人生,結果是讓孩子一輩子鬱鬱寡歡。

這個世界很大,一直都在不停地變化著,家長不要以自己的經歷和見識去約束孩子,因為父母的經驗未必適應孩子,也未必適應於未來的社會。不如抓住根本問題,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素質教育,只要孩子的能力強,幹哪一行都會出色。即使大學一時沒有選對專業,讀研究生時還可以轉向。

聽過很多人講感嘆,自己的夢想的職業是什麼,可是沒有機會去做。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很大的比例是父母當初替孩子做了以為對孩子好的決定。

記得SARS流行那年,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記者訪問奮戰在搶救第一線的醫生媽媽:「你很久都沒有見到你的兒子了,你想他嗎?」「想啊,想死了。」「那你希望你的兒子將來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像你一樣這麼能幹這麼出色嗎?。」女醫生想了一想,說:「我要對兒子說,媽媽對你的期望就是:做你喜歡的工作,和你相愛的人一起生活。」我當時聽了非常感動,這是從一個母親嘴裡說出來的最有智慧的話,也是一個真正愛孩子的母親說的話。我牢牢記在心裡,也準備把它送給自己的三個孩子。


- 蔡真妮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0: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