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行走高棉(三)一個月亮一樣天

[複製鏈接]

13

主題

34

帖子

10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非1 發表於 2011-12-27 14: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個月亮一樣天




                                                                  一個月亮一樣天
                                                                  一片土地水相連
                                                                  情結似水千千丈
                                                                  淡意如月夜夜眠



      上述四句是我初來柬埔寨時所寫,抒發上一點思鄉懷舊而又漂泊如定的感受。因不屬於新詩,也不象律詩,故扔在筆記本上聊以自慰。然而今天我把它作為本文的引子,覺得也還貼切。

      2002年的中秋之夜,我有幸參加了金邊民生中學組織的海賓月夜營活動。幾十名師生在西港海邊的一處草棚里歡渡月宵的情景,使我郁懷難忘。於是便對這四句順口溜更有一種孤芳自賞之感。當然,那晚師生們都沉浸在唱歌、遊戲和聯誼活動的氛圍里,而我,則因悄悄離開獨自徘徊於夜海的灘塗,尋得了另一種天籟般的感受。其情其景纏綿悱惻;其思其想雲天霧地。可謂「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在某個時刻,鼻腔還有點酸酸的感覺。

      其實那晚的月色並不好,天上罩著烏雲,空氣的濕度濃如潤雨,遼闊的海面顯得朦朧肅穆而神密。儘管十五的月亮僅僅在雲罅間透出一片月暈,昏昏黃黃,然而在我心裡它卻依然是那麼清晰明亮。

      沙灘是格外的鬆軟濕潤,海浪靜悄悄卷撲過來,又悄悄褪去。讓人覺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還喻不盡宇宙與人生的微妙關係。我當時就這樣獨自在黝暗寂陌的海邊走走停停,痴痴站站,腦子裡浮光掠影般地閃現著種種縹緲散碎的意象。我猜想在這深邃叵測的海底有著什麼樣的生命,它們是怎樣的生活狀態。時而我又想到一些遙遠的山川湖泊,草原林莽,甚至會幻現出昆崙山上的一株草,戈壁灘上的一堆丘。念頭一轉,忽而又想,此時此刻有多少人在感受這個中秋之夜呢?從古至今,又有多少人感受過如此特殊的中秋之夜呢?是否我思我感其實都是重落前人的窠臼?那麼我的存在是否也等於前人的存在呢?……總之,一些奇形怪狀的思維使我甚至懷疑我不是我,而是一個影子;將來我消失的時候,我的影子還在這裡。

       你看,我思故我在—此刻我卻得了個荒謬的論據:我思我不在。

      忽又想起多年前的一個中秋夜,我在雲貴高原的家鄉與幾位文友相約蹬山賞月。我們坐在一座古剎廢墟的石階上喝著啤酒,嚼著花生米,一邊瞻望流光萬里的明月,一邊環眺起伏綿延的山嶺,也體會到類似的人生感受。只不過那時我們都還年輕,有一些「強說愁」的膚淺。當時我們吟詠李白、陸遊、辛棄疾的詩詞來抒發情懷,喟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神態上我們似乎都進入「南無阿彌陀佛」的境界,形態上我們個個都像濟公;並且,我們指著青輝如玉、霧斷雲繞的群山,談到了海。

      在高原上談海、想海、念海,與我現在在海邊思山、想山、念山,似乎成了鮮明的反差。但是,歸結到紅塵人世間的種種繁冗沉重,似乎又得到一個同位的「悟」。於是一切世俗的煩惱都不存在了,什麼政治、戰爭、哲學、宗教,前程、名譽、地位、乃至工資住房,生老病死等等,都成了沒有價值的話題。道家的觀念中「有」與「無」本來就是空洞的概念。有就是無,無便是有。如同人活著與死亡因循互補一樣,活著的都要死去,死去的也會重來。因此這分鐘我覺得,人生除了自我感受有價值,一切皆虛無。

      話說回來,人生該怎樣渡過?保爾的「名言」,尼採的「超人」、叔本華的「意志」、弗洛伊德的「唯性」、佛教的「緣」、道教的「真」、基督教的「天堂」、伊斯蘭教的「來世」等都有它的說法。可是於我們每個人呢?恐怕一代比一代更清醒地認識到:該怎麼活就怎麼活。如同大海江河,日月山川,該怎樣存在就怎樣存在,誰能規定它?

      這又讓我想起一句哲言:靜悄悄而來的思想,必將統領這個世界。所謂靜悄悄,就是不喧嘩、不吵鬧、不囂張、不霸道的最自然的一種人性共求。其實就是與大海、日月、山川、草木一樣,看它們的存在是多麼的靜美,多麼的自然和皆、恆古而久遠。細細想來,很多時候人類的心智益已也害已,難怪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哦 !這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大家園,步出前庭,踅入後院,遊走何嘗不是如定,漂泊又何嘗不是「歸根」?如同這十五的月亮,無論在任何角落看它,都不會缺少半邊。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11-12-28 08:11 | 只看該作者
淡淡的鄉思,淡淡的愁緒,文人都這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34

帖子

10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3
3
 樓主| 非非1 發表於 2011-12-29 23: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水影兒 2樓 的帖子

是呀,文人,聽起來蠻可憐的。謝謝評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4
水影兒 發表於 2011-12-30 01: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非非1 3樓 的帖子

凡人有苦說不出,而文人卻能把苦寫出來。可憐的是凡人,不是文人。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8: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