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盤點2011年全球安全形勢:政治變局引爆安全危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1-12-26 11: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盤點2011年全球安全形勢:

政治變局引爆安全危機


2011年12月26日 08:58 來源:南方日報



    「阿拉伯之春」如潮水般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穩坐江山數十年之久的政治強人如多米諾骨牌般接二連三地倒下。而卡扎菲更是將自己的性命陪做了黃土。



    縱觀2011年的全球安全形勢,在這些新力量的推動下走向動蕩,而人們尚難看到平息的曙光。

  2011年,世界真有點兒亂!

  新年之初,在西亞北非「阿拉伯之春」,北約出兵干涉利比亞內戰,炮火連月;目前,敘利亞國內局勢依舊動蕩,伊朗核危機波瀾再起,戰雲密布。

  在亞太,美國高調回歸,宣布在澳大利亞駐軍,介入南海局勢,聯合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6國舉行聯合軍演;又與菲律賓、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盟國多次舉行軍演,劍指中國。菲律賓甚至稱為南海島礁不惜一戰,架勢咄咄逼人。

  在人跡罕至的北冰洋周邊,美國、丹麥、俄羅斯、加拿大也開始了激烈的主權爭奪戰。縱觀2011年的全球安全形勢,在這些新力量的推動下走向動蕩,而人們尚難看到平息的曙光。

  動蕩

  政治變局引爆安全危機

  「2011年,全球安全形勢的最大特點便是安全矛盾的焦點分佈廣泛,尤其是西亞北非的局勢動蕩不已,多國國內的持續動蕩,引發了地區局勢的不穩。」國際問題知名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而今年全球安全領域發生的諸多不穩定源自於2008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一國國內的經濟危機正在轉化為該國的社會危機,有的更是引起了地區安全危機。」資深外交官、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原所長潘振強少將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都會影響到全球的安全局勢。精研二戰歷史的美、歐學者早在2008年便開始擔心此次經濟危機可能引發的動蕩,但幾乎沒有人預測到這動蕩將在哪個點上爆發。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2011年,起碼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點,那就是所謂的「阿拉伯之春」,經濟危機引發的失業率攀升,政治腐敗造成的社會公正不足,讓人民起而反抗政府的統治。「阿拉伯之春」如潮水般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穩坐江山數十年之久的政治強人如多米諾骨牌般接二連三地倒下。而卡扎菲更是將自己的性命陪做了黃土。「潮水」目前正在襲擊敘利亞,那裡至今動蕩不已,北約武力干涉的陰影依舊籠罩在敘利亞的上空。

  但不僅是西亞北非,美國和歐盟內部,因經濟危機引發的社會危機也在蔓延。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國紐約曼哈頓,試圖佔領華爾街,隨後發展成席捲全美的群眾性社會運動。歐洲同樣爆發了多次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在大規模的抗議行動和騷亂事件的壓力下,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先後下台。而這種遊行最後會產生何種結局,也許只有到2012年才有答案。

  「而這些危機還在另兩個力量的作用下變得更加複雜,一是全球化,使得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波及更多的地區;二是信息化,在美國、歐盟,在『阿拉伯之春』的運動中,網際網路的作用越來越大,否則也不會出現蔓延如此之大的社會動亂。」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孟祥青教授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可以說,2011年的全球動蕩正是在經濟危機蔓延,全球化、信息化加速,三大背景下展開的。

  緊張

  南海、敘、伊戰雲密布

  聚焦在太平洋,今年夏天,中國南海局勢持續升溫。侵佔中國南海島礁的越南組織東盟各國海軍司令討論南海安全形勢,稱南海有潛在軍事衝突可能,呼籲東盟各國海軍加強協作;菲律賓甚至直接稱將以武力保衛其侵佔的南海島嶼;美國宣稱將「保衛菲律賓」,聯合東南亞國家向中國施壓。隨後,美國先是聯合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6個東盟國家,在馬六甲海峽和蘇祿海舉行聯合軍演10天;又與菲律賓進行海上演習;還聯合日本、澳大利亞在瀕臨南海的海域演習。7月,美國甚至與曾經的敵人越南舉行海上演習。在這種情勢下,印度也被越南拉進南海棋局,積極回應越南對其永久駐留越南芽庄港的邀請,並宣布將為越南建設大型船艦、出口導彈,並對越南軍隊信息化提供IT技術支持。

  悉尼大學國際安全研究中心教授杜邦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時說,2011年,南海地區好像正在開始一場新的冷戰。

  東南亞國家的挑釁、抱團,美國重返亞洲,印度準備強勢東向的戰略,日本試圖將南海危局與釣魚島問題掛鉤,聯合東南亞國家向中國施壓……種種事件疊加。雖然到了年末,隨著有關各方的談判,南海緊張的局勢有所緩和,「但是各國如果處理不好南海問題,它依舊會衝擊地區安全。」時殷弘說。

  與南海局勢暫時冷卻不同,敘利亞和伊朗兩國的上空目前正籠罩著戰爭陰影。敘利亞國內衝突久拖不決,北約國家揚言軍事打擊。年末,伊朗核危機波瀾再起,學生衝擊英國駐伊朗使館,西方加大對伊制裁,以色列、美國皆言不排除動武可能。而伊朗也在「按計劃」在霍爾姆斯海峽做著自己的海軍軍演。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國際關係研究室主任王林聰教授告訴南方日報記者,目前,敘利亞與伊朗可謂是同仇敵愾,除了伊朗,敘利亞在中東的盟友還有黎巴嫩,尤其是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一旦西方國家對敘利亞開戰,這些盟友都會有所行動,其中真主黨和哈馬斯肯定會採取行動。而一旦敘利亞或伊朗遭到軍事打擊,真主黨就會立即啟動在約旦、葉門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的多個秘密組織,這些組織,將在約旦與巴勒斯坦邊界地區開闢多個戰場,戈蘭高地也會燃起戰火。」

  中東之地,國家、民族、宗教教派關係錯綜複雜,經歷過5次中東戰爭,並引起過石油危機。在全球經濟如此不景氣的背景下,在美國、北約尚未能從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全身而退的當下,誰有勇氣挑起第6次中東戰爭?

  危險

  新干涉主義已抬頭

  「2011年,北約出兵干涉利比亞國內衝突的做法,顯示出西方新干涉主義抬頭的跡象,北約的『成功』可能會推動西方干涉主義行動高漲,而這無疑會引發更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並危及世界和平。」時殷弘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今年2月,利比亞發生了國內的遊行示威、抗議事件並隨後演變成內戰。3月19日,北約開始空襲利比亞,法國一馬當先發出第一槍,隨後,北約多國加入,直至推翻卡扎菲政權。

  「這是明顯的以保護人權為借口,不顧國際法的干涉主義行為,北約在濫用『聯合國』對禁飛區的授權。」時殷弘說。

  孟祥青與時殷弘的觀點一致,認為北約的「新自由干涉主義」的「成功」行動很可能促使他們進一步地濫用武力,干涉他國內政,並造成更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他將北約的此次干涉行動概括為幾個特點。第一,此行動有聯合國授權,雖然北約將設立「禁飛區」理解為軍事打擊,但是形式上,干涉行動受到了聯合國的「授權」;第二,北約以軍事手段推進非西方國家民主化,而這種非民主的手段造成了更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這無疑是一個諷刺;第三,通過外力軍事介入來扶持一國政權的反對派力量;第四,此役是冷戰後,歐洲第一次主導的干涉行動,而且「成功」地實現了「有限戰爭」。

  不過,潘振強認為,利比亞只是一個特例,因為利比亞與歐盟的經濟關係十分緊密,而且臨近歐洲,所以利益相關度非常高,「假如在非洲,與他們利益不那麼相關的地方,他們的干涉程度不會那麼高。」

  在潘振強看來,正在經歷嚴重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的美國與歐盟,已經無暇投入更多的資源和力量來干涉國際事務。他告訴記者,美國目前正在進行戰略調整,其中一個主要的特徵就是儘可能從與其利益相關度不高的地區脫身,它急於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也是基於這個考慮,今後美國的干涉行動應該會更加謹慎。

  觀察

  美國亞太戰略意在擠壓中國

  入世十年,得益於全球化的中國迅速崛起,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經濟發展的速度尚未出現減速的跡象。另外一方面,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美國經歷的蕭條和由此引發的其國內對於經濟、政治制度的質疑,讓美國人對美國的世界地位和作用產生了懷疑,而由於國力的下降,美國的對外行動能力也開始下降。

  「這一升一降之間,美國現在對中國的和平發展有些反應過度。」潘振強說。其實,霸權國應對崛起中國家,往往會採取制衡、削弱,乃至發動戰爭的方法,這是國際政治亘古未變的通理。而隨著今年美國高調重返亞太,調整軍事部署,似乎瞄準中國的一系列舉動,讓人們覺得,這古老的遊戲如今好像正在亞太上演。

  插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南海爭端;加強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四大盟友的多邊和雙邊關係,提升防務合作的水平;宣布將於2015年以前,把60%-70%的軍力部署到亞太地區;在澳大利亞駐軍等。

  「美國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就是劍指中國,美國正在通過一連串的調整,構築一個亞太地區新的安全秩序來防範中國。」孟祥青說。

  時殷弘告訴記者,在這種戰略調整之下,今年中國已經明顯感受到了美國的擠壓,「現在的安全感會比以前差一些」。

  不過,潘振強認為,美國所謂重返東亞,也有放空炮的成分。在阿富汗、伊拉克安全形勢依舊嚴峻,國內經濟、社會危機加深的背景下,美國有沒有可能像其自己所稱的把主要精力放到亞太,可能還是個很大的問題。他告訴記者,美國對中國的擔心是事實,但是力量不足也是事實。美國「重返亞太」更多地是一種防禦姿態,就是在東亞多極化趨勢日益發展,尤其是中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它要防止自己的霸主地位受到侵蝕。

  「當然,在防禦的過程中,美國也會採取一定的帶有進攻性的措施,比如介入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爭端;向緬甸滲透,試圖干預那裡的改革;美國還宣稱要做東南亞各國的『保護神』,但我覺得以它的實力,很多目標是難以實現的。」潘振強說。

  潘振強認為,美國試圖通過把東亞的局勢攪渾,激化地區國家彼此的矛盾和爭端的方法來從中漁利和鞏固自己地位的做法,也許一時可以得逞,單從長遠看,不會奏效。因為東亞國家今後最大的關注點,是發展經濟和推動社會的變革,而在這些方面,美國的軍事同盟和先進武器幫不上忙;相反,中國倒是這些國家的一個可以依靠和信賴的夥伴。它們和與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甚至安全的聯繫和合作只會越來越緊密,美國是擋不住的,更不要說試圖聯合東亞國家構築對華包圍圈了。正由於此,我們雖對亞太一些新的安全挑戰要有足夠的準備,包括軍事鬥爭的準備,但需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一觸即跳。要看到,關鍵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同時堅持對東亞國家採取睦鄰友好的政策,加強彼此信任,推動地區合作和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以共同維護東亞的和平和穩定。東亞的未來還是大有希望的。

 ■盤點

  2011兵器譜

  中國▶▶

  「瓦良格號」、「殲-20」、「東風-21D」

  目前,中國第一艘航母瓦良格號已經三次下水試航,雖然中國航母還沒有配套的艦載預警機,而且瓦良格航母的滑躍起飛方式也無法適用於比艦載戰鬥機體積更大的艦載預警機。但中國航母還是激起國人的藍海夢。

  今年年初,殲-20戰機的首飛,它是中國第五代隱身重型殲擊機,採用兩台國產渦扇10B發動機、DSI兩側進氣道、全動垂尾,鴨式布局。標誌著中國已經掌握隱身作戰飛機的研製技術。

  俄羅斯▶▶

  T-50、T-90AM、S-500

  年初,俄羅斯T-50殲擊機就作為第五代戰機進行首飛,T-50最大起飛重量34噸,其超音速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1450千米,作戰半徑1100千米,戰鬥負荷可達6噸,內置3個武器艙,能實現飛行性能和隱身性能的良好結合。

  2月,俄最新型攻擊核潛艇「亞森級」首艦下水,「亞森級」潛艇重9500噸,攜帶24枚巡航導彈,擁有650mm口徑魚雷發射管,可發射各種攜帶核彈頭的遠程巡航導彈(射程超過5000公里);並能夠對潛艇、水面艦艇和陸上目標進行有效攻擊。

  「可能是世界上最先進坦克」的俄羅斯T-90AM今年亮相,T-90AM改裝了傳動箱、發動機(功率增加130馬力),還有全景視野、炮管和全新的、防護性能較好的機槍裝置。

  據悉,俄羅斯正在部署新一代遠程防空導彈系統S-500,該系統以S-400為基礎研製,主要用於攔截3500千米以內的導彈、飛機和無人機等空中目標。系統的導彈射程為600公里,可以在4萬米高空擊落彈道導彈彈頭,還可以跟蹤裝有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的飛機。俄羅斯計劃購買10套S-500系統來裝備部隊。

  美國▶▶超高音速飛行器

  美國陸軍成功試飛超高音速飛行器,此武器將助美軍擁有一種新的軍事能力,使其能夠在1小時之內快速精確地打擊全球任何地方的目標。而美國陸軍將「無人戰鬥班支援系統」SMSS裝備給在阿富汗作戰的部隊,將會給參加戰鬥、快速移動的輕步兵提供後勤和戰術保障。

  印度▶▶烈火-5導彈

  目前,印度正在研製射程為5000公里的烈火-5導彈,並計劃於2012年2月首次測試。這種導彈理論上將大部分中國置於印度武器的射程之內。

  「烈火-5」洲際導彈將成為印度武器庫中首款遠程公路機動導彈,這將極大擴展導彈的打擊範圍。由於可通過公路運送到印度境內不同地點發射,除北美和南美外,「烈火-5」洲際導彈將可鎖定各大洲目標。

  日本▶▶F-35「閃電II」

  年終歲尾,日本防衛省終於初步確定日本航空自衛隊將引入美國F-35「閃電II」型戰鬥機作為下一代主力戰機,日本將購入約40架的F-35,以組建兩個飛行中隊。

  F-35屬於第五代戰鬥機,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但沒有超音速巡航的能力。F-35將是美國和其盟國在21世紀的空戰主力,美國空軍最早將於2009年起裝備此型戰機。(記者 趙楊 實習生 張君榮 )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27 02:36 | 只看該作者
2012年更危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09: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