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事實證明:美國軍工專家稱中國人比日本聰明太多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26 2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1-12-26 14:45:56   來源  CHN強網論壇



喬治凱文曾經供職於洛馬公司,作為研發人員和中國軍工也打了不少的交道,下面是他對中國軍工的一些回憶性評論:

進入80年代改革時代,中國可以一下子湧現那麼多高新科技成果。80年-84年。此時先看看日本。日本國此時剛剛進入快速科技化時期。就是現在所說的「高科技時代」。日本徵服由於其戰略思想在面對高額外匯儲備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不惜將大批資金注入到擺明是圈套的「90發展對抗計劃」。至使其國內常規科技以及高技術科技受到嚴重打擊。而此時美蘇在冷戰。美國處在高度對外技術壟斷時期。漫說是日本,就是歐洲也很難拿到美國最新科技。

此時美國IBM為了商業利益,停止了通用大型機研製開發。轉入「家庭計算機計劃」就是現在pc機。而中國,日本依舊在走計算機大型化道路。但是這裡要說明的事,中國當時硅半導體科技研發,硅晶元的製造,都是與美國幾乎同步的。他不選擇走計算機家庭化,是完全根據他自身國情考慮。當時即便在美國一台最新的8008或者8086系統售價也在2000美金。是極其昂貴的。對於當時中國社會所謂「萬元戶」時期,這是很難接受。因此,中國果斷選擇了大型機計劃即863工程的1代長城(曙光最早前身)。

而日本,此時無論技術,市場。都可以基本與美國同步。但是,一貫自大的日本人,感覺自己在大型機方面完全可以,崛起於亞洲。因此,不切實際的,盲目開始大型機算計研製。但是,在設計研發中,諸多技術難題至使日本感到難以前行。而美國為了達到早期的技術壟斷,因此以科技交流形式,誤導日本大型機發展。阻礙其象XL大型集成電路發展。使日本陷入歧途。而80-83年。中國自己已經完成長城1代大型機,以及曙光1號巨型機的製造與研發。當時的,中國人因此剛剛改革開放,非常想得到自己與國際高科技技術的行業內標準相差的距離。生怕自己在進入「閉門造車」時代。

1982年長城2號大型計算機及其重要的技術資料,被那時天真的中國帶到了「紐約國際科技博覽會」「東京新技術交流會」。中國人那時第一次「出家們」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技術壁壘,並且採取中國人一貫的「自卑弱點」。低著頭走進所謂國際科技殿堂。在東京,日本專家發現中國計算機技術遙遙領先他們時候,十分醜陋的以所獲的美國諸多學術資料,來對中國人進行科技欺詐。所謂「你們的長城早已是十分落後的產品了。」但是在美國,美國軍方對中國大型機算機技術高超,給予了十分高度的關注。在二者幾乎同時代將進入億次計算時代,美國軍方感到很大壓力。但是,美國人思維不同於亞洲人,直線化,單一化。尤其在科技領域。有點刻意古板。所謂一是一二就是二。因此美國希望與中國秘密制定「高級計算機技術協議」來控制這種技術流入「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這些華約國家。但是,中國沒有答應。

日本,則是藉此次交流會機會,於第二年所謂「自行開發大型機算計系統「昭和1」當時,日本精密加工的確比中國好。因為日本外觀漂亮,不像中國的「土氣」令中國專家們一度放棄了長城和曙光。1984年初863計劃全面開始之後,由於當時北京政府和鄧小平的強制下,該計劃才沒有被呃令下馬。但是,中國科學院遞交的報告稱:長城,曙光,由於技術相對於西方國家,處於落後階段。因此建議作為民用。多麼愚蠢的舉動!無償出賣了自己最先進的科技,而且還把自己罵得一無是處。這就是中國人最大的悲哀。但聰明的中國人很快明白過來了。

此次的神7起飛,我看到了。中國人醒悟后的力量是可怕的。看看神七飛船,再看看中國的殲20戰機,導彈擊落衛星,中段反導導彈試驗成功,四川的大型風洞,安徽科技大學的超一流激光武器實驗室吧,這些都是無與倫比的技術。

而中國已經是目前能夠實際進行太空那作業的少數科技強國了。不要在拿自己的成果,去給你盲目崇拜的「睦鄰友好」日本去鑒定了。中國虧吃的不少了,該是睡醒的時候了。雖然我的祖父來自愛爾蘭,他曾在瓜島和日本軍隊血戰身亡,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對日本有成見,我只是希望中國的技術白白送給日本太可惜!

因為單純從軍工技術上來看,中國人絕對要比日本人和韓國人聰明的多!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1: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