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媒體透露中國已研製出巨型炸彈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24 19: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1-12-24 08:48:04   來源  CHN強網論壇



    資料圖片:美軍測試中的「巨型鑽地炸彈」

    核心提示:那年9月,在空軍某靶場進行TNT裝藥性能試驗中,首次出現一顆幾千公斤未爆彈。經過7個小時的艱難挖掘,未爆彈在地下4.7米處現出原形。

    「轟!」隨著巨大的爆炸聲,「巨無霸」被成功引爆,劇烈的衝擊波被當地有關部門監測為三級地震。

    揭秘中國空軍拆彈部隊:寫好遺書與死神過招


    彈藥銷毀,世界公認的危險職業。銷毀威力巨大的退役航彈,這危險不言而喻。

    寒冬時節,筆者專程前往空軍裝備研究院某所退役航彈處理站,零距離採訪那些「與死神打交道」的人。

    膽大心細一次次闖過鬼門關

    在銷毀作業區,一張張被彈藥熏黑的臉,滿身烈性炸藥刺鼻的味道。置身過期、鏽蝕的炮彈叢中採訪,到處瀰漫的危險讓人心生陣陣寒意。

    但對該處理站的官兵來說,他們每天要給成千上萬雷霆脾氣的炮彈、炸彈剖腹掏心,拔彈、拆彈、倒葯、燒毀、炸毀,每個環節都是在與死神過招兒。

    有一次,一名職工在拆除某航炮引信時,因靜電引發引信意外點火,繼而引爆傳爆管,操作間被炸毀。幸虧當時採取了防護措施,這名職工才倖免「光榮」。

    那一年,拆彈台上一發裝箱的槍彈頭曳光管突發自燃,恰巧旁邊擺放著幾十公斤發射葯,身後又是剛入庫的十幾噸退役彈藥。
    如果處置不當,方圓數里將夷為平地……

    在這生死時刻,士官王志輝不顧一切沖向前去,一把將箱蓋合上,拚命將箱子推下站台,熄滅了火苗,讓20多名戰友撿回一條命。
    像這樣「死裡逃生」的經歷,對常年外出排彈的官兵是家常便飯。

    有一年,空軍在西北某地組織實彈投射演練,一顆空地導彈投射后失控,落在某衛星發射基地公路旁摔成幾段。

    由於該型導彈戰鬥部結構複雜,無法拆卸、搬運,只可原地炸毀。但幾百公斤高性能炸藥爆炸的衝擊波,足以摧毀基地公路旁的輸電線路。

    資料圖美軍「巨型鑽地彈」被放入試爆地下坑道

    這時,時任站長鄧振禮臨危受命。經過一番精心測試和計算,並對導彈性能狀態進行全方位評估,一套最佳排彈方案很快出爐,壓沙、築牆、接線……導彈如期引爆。

    那年9月,在空軍某靶場進行TNT裝藥性能試驗中,首次出現一顆幾千公斤未爆彈。處理站工程師王代進接到命令連夜趕赴現場。

    面對這個史無前列的「巨無霸」,這位走到哪響到哪的「孤膽英雄」對這一次能否扼住死神的咽喉,自己心裡也沒底。臨走時,他悄悄把寫好的遺書放進抽屜。

    排彈前,他把戰友們「趕」到安全區,自己像一名考古學家一樣,小心翼翼地拂去炸彈上的沙士。經過7個小時的艱難挖掘,未爆彈在地下4.7米處現出原形。

    「轟!」隨著巨大的爆炸聲,「巨無霸」被成功引爆,劇烈的衝擊波被當地有關部門監測為三級地震。當戰友們從泥土裡把他扶起時,王代進才知道又闖過了一次鬼門關。

    為創新,他們冒死試驗新銷毀方法

    早些年,該處理站對退役航空彈藥普遍採用引爆的方法集中銷毀。這種方法雖然安全省事,但有用資源得不到回收,浪費很大。後來,他們採取人工拆卸方法,但工效較低,且容易發生事故。

    隨著武器彈藥的更新換代,退役航彈數量越來越大,傳統的處廢方法已明顯落伍。該所所長喬治軍帶領攻關組,瞄準世界彈藥處理髮展的潮流和趨勢,決心設計一套高效安全的拆卸彈設備。

    沒有圖紙,沒有資料,一切都從零開始。經過3年多的刻苦攻關,他們終於成功研製出某型航空炮彈引信拆卸系統。經檢測,這種機器比手工操作提高效能十多倍,並徹底避免了因意外爆炸而導致的危險,被譽為「彈藥處廢行業走向機械化、自動化的一個標誌」,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

    資料圖美軍的巨型鑽地彈(MOP)

    成功的嘗試讓他們感受到了知識的力量,也給他們在科研攻關的道路上增添了無窮的勇氣和信心。

    面對上千噸大口徑的廢舊航空炸彈處理難題,能不能找到一種既經濟又安全的方法,時任站長鄧振禮苦苦思索。有一天,他們從報紙上看到一篇瀋陽軍區某單位採用蒸氣倒葯銷毀彈藥的報道,激動地一拍大腿:「我們也可以試試!」說干就干,電話聯繫后,他們立刻奔赴東北取經。

    接下來,他和原總工丁軍帶領銷毀室的同志,日夜攻關,終於研製出一種全新的蒸氣倒葯設備。

    但面對這些存放時間比自己年齡還長的退役彈藥,大家心裡沒底。他們還是擔心炸藥與殼體之間發生反應,以至於在拆卸和加熱倒葯過程中引發意外爆炸。這時,兄弟單位在拆卸彈藥時,恰巧發生了爆炸事故。

    課題組頂著巨大的壓力,進行第一次蒸倒退役航空炸彈試驗。為預防萬一,當時現場只留下幾個負責人。

    當第一籠炸彈被推入蒸箱時,現場靜得似乎能聽到彼此「咚咚咚」的心跳聲。時間一秒秒過去,漸漸地一股黃色TNT液體終於從倒葯口流出。

    「蒸倒成功了!」這一創舉結束了我軍以往單純燒毀、炸毀廢舊航空彈藥的歷史,實現了航空彈藥由燒炸到拆倒到回收利用的變革性轉變,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幾年來,他們相繼研製出「報廢火工元件自動化燒毀爐」、「全自動炮彈引信拆卸系統」、「環保型航空炮彈底火擊發機」等20餘項成果,有1項獲得國家發現專利二等獎,11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我軍航空彈藥銷毀由此實現機械化、智能化安全隔離操作。

    干這行,遵循制度就是保護生命

    彈藥日常銷毀是處理站最為平常的一項工作,官兵們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奮戰在接彈、裝彈、運彈、儲彈、排彈一線。彈藥處廢工藝非常複雜,一枚航彈安全處理完要經過十幾道工序,至少5次以上搬動,每道工序、每次搬動稍不注意都可能釀成重大事故,動態管理難度很大,如果沒有一套統一的彈藥處廢操作規程,很難保證危險會在哪裡出現。

    因此,該處理站制定完善了戰場維修、野外銷毀、搬運、儲存彈藥、緊急情況及對策共包括六大體系的各種安全操作規程及各種安全管理規定,從搬運彈藥的手形、手法,到堆放的高度、方法,都有明確的操作規範,連操作間的防靜電材料也要反覆試驗,使站里的官兵和職工在各種場所、各項操作中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而在處理站,歷任站長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車間、庫房、班組,去檢查督促這些安全防範措施的落實。

    2008年年初,該站駐地遭受歷史上罕見的雪災,連續10多天雨雪不停,道路上積雪平均達50多厘米深,多處交通中斷,房屋垮塌。

    此時,處理站接到14節車箱退役彈藥已經到達駐地貨運站的通知。有人建議:「下雪下雨的不會出事,等天氣好了再拉。」「不行,彈到就是命令,必須落實保管制度!」站領導態度異常堅決。

    於是,全站官兵、家屬、職工齊上陣,成立了運彈突擊隊、彈藥看守隊、冰雪清掃隊和後勤保障隊,經過5個晝夜連續奮戰,將600餘噸彈藥全部安全運到庫房。

    安全接收和銷毀退役航空彈藥6萬多噸,成功排除危險炮彈、炸彈數百萬枚(顆)。生死線上,這些軍人默默奉獻了34年。

    資料圖:美軍BLU-109型鑽地炸彈準備裝載在轟炸機上

    資料圖美軍現役BLU-109鑽地炸彈已經能夠輕鬆穿越鋼筋混凝土

    資料圖美軍現役BLU-109鑽地炸彈

    資料圖處理站的官兵們正在將退役彈藥搬走

    資料圖每一次銷毀都是一次挑戰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7

主題

412

帖子

451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1
沙發
kenchun 發表於 2011-12-25 17: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02: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