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宋魯鄭:金正日後的朝鮮走向何方?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12-22 03: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12-21 10:12宋魯鄭 四月網

朝鮮是一個只有2300萬人口、經濟封閉、人均GDP不過五百多美元的小國、窮國。然而當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突然去世的消息傳來,也算是在2011年經歷太多跌宕起伏和考驗的世界竟然忙作一團----如果不是亂作一團的話:亞洲股市紛紛下行;韓國軍方進入緊急戒備狀態,總統李明博的生日慶祝活動取消;亞洲另一個重要的國家日本也下令自衛隊進入全面戒備狀態,首相甚至宣布建立危機處理小組;世界大國俄羅斯遠東軍隊也同早日加強戒備。就是中國的台灣,其領導人馬英九也於第一時間召開國安會議因應,表示由於兩岸交流穩定,沒有提升戰備的需要,並呼籲民眾維持正常步調,無需恐慌。同時面對股市波動,宣布本周將成立財經對策小組因應。

西方大國也都沒有缺席「金正日離世衝擊波」。白宮發表聲明稱,美國正在密切關注金正日去世的報道,並已經通知總統奧巴馬。與此同時,美國正在與韓國和日本保持緊密接觸。澳大利亞外長陸克文呼籲,所有的政府,包括朝鮮政府在內,不管是實際行動還是外交信號方面,在這個時候都應該表現出最大程度的冷靜以及克制。

不過全球的媒體並沒有保持「冷靜和剋制」。CNN、BBC、鳳凰衛視等全球各國媒體都打破常規進行輪番滾動報道、製作專題。非常巧合的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在西方具有崇高聲望的捷克前總統、民主鬥士哈維爾也幾乎於同時因病去世,由於星期天不出報,法國第一大報《世界報》19日正好同時報道了金正日和哈維爾去世的消息:金正日醒目的彩色大照片、醒目的大標題佔據著《世界報》最突出的廣闊位置,隨後緊接著第二版和第三版兩個整版進行報道和分析。而哈維爾去世的消息僅在封面一角、連金正日去世四分之一的版面都不足,隨後更是在第二十版和二十一版進行報道。

所有的這一切都印證了金正日,一個來自弱小國家領導人的舉足輕重。做為一個政治人物,能達到這個程度,也足顯其成功。或許他唯一的遺憾是,明年他將不能親自主持他父親金日成誕辰一百周年的紀念活動。

金正日的成功,自然來自其不同常人的能力。1994年他的父親因心臟病突然去世。當時的朝鮮正處於獨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境地。蘇聯解體,大量的外援不復存在,而周邊國家日本、韓國以及美國都對之虎視眈眈,充滿敵意。國內則由於實行計劃經濟,經濟長期停滯,民眾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屋漏偏逢連天雨,國內步頻發的水災更造成連年大飢荒。當時沒有幾個人會認為這個政權會生存下去。然而十幾年過去了,朝鮮不僅生存了下來,還屢屢成為世界舞台的要角,在中、俄、美、日大國夾縫中,縱橫開闔,如泥灰中的豆腐,令美國無可奈何。其擅長的「戰爭邊緣戰術」,在驚心動魄之際收放自如,令人嘆為觀止。西方近代政治學的開山鼻祖馬基雅維里曾這樣聲稱,政治人物應受人畏懼勝過受人愛戴。金正日竟同時做到了在國內受人愛戴,國外受人畏懼。

然而,和中國相比,金正日同時也是一個失敗的政治人物。他未能在其執政期間和越南一樣進行中國式的改革、發展和轉型之路,依然抱著被時代證明不可行的計劃經濟和閉關鎖國。到他去世的時候,朝鮮比過去更貧窮,更落後,更封閉,更不自由。當然,朝鮮一直沒有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時的有利國際環境,而且中國經歷過文革,人人思變。更重要的是,一個社會轉型的高風險也令之卻步。中國儘管是漸進式的改革,而且由鄧小平這樣的千古偉人掌舵,仍然在八十年代末出現大規模的危機,幾乎大傷元氣。

金正日突然離世,全球最關注的自然是朝鮮的未來走向和命運。尤其是接班的金正日幼子金正恩不僅年青(八零后)而且也沒有當年金正日所經歷的漫長培養過程,面對比當年更加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和挑戰,金正恩是否具備領導國家的能力?

曾被稱為「小中華」的朝鮮和中國一樣,有著漫長的封建歷史。而且它和中國非常不同之處在於,中國在勉強維持獨立的情況下發生了多次革命,封建傳統雖然依然濃厚和無所不在,但畢竟已經與世界接軌,正在轉型成為現代國家。朝鮮被西方打開國門后,還未等反思就很快淪為日本殖民地。等到日本戰敗后就在強大的政治傳統影響下延續了封建時代的家族式權力傳承。所以儘管一直號稱社會主義國家,但實質和淪為日本殖民地前並無多大變化。所以,金正恩如果有領導能力,朝鮮自然也會如同其父一樣繼續生存下去。如果金正恩無能力,利益集團仍然會維持國家的運作。這就如同中國的明朝,即使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官僚集團依然能夠使得國家運轉下去。皇帝只是做為一個符號,維持國家的統一與穩定(只要有皇帝,就不會有人爭天下)。

其次,在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即使自我封閉,其生存和發展也同樣與全球息息相關。朝鮮「to be or not to be 」的命運並不僅僅決定於朝鮮人民自己手中,還取決於大國的利益需求。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鎮壓人民,利比亞的卡扎菲就命喪荒野,而巴林就可以安然無事。

朝鮮處於中、俄、美、日以及韓國的夾縫中,雖然各國利益不同,但唯一相同之處就是都不願意朝鮮現政權垮台。韓國雖然願意統一,但缺乏統一國家的實力。假設朝鮮崩潰,2300萬人民生存以及重新恢復秩序都是韓國自己所無法承受的。美國則藉助朝鮮的存在,牽制日本和韓國,並成為自己留在東亞最正當的借口。沒有朝鮮,日本和韓國怎麼會在安全上求助於美國,並在國際事務上聽命於美國呢?朝鮮垮台同樣也不符合日本利益,畢竟一個統一、強大而且反日的朝鮮半島怎不令日本感到威脅?俄羅斯如果沒有了朝鮮,則少了介入遠東事務的立足點。至於中國,既擔心朝鮮崩潰帶來的大量難民,更擔心半島統一美國勢力直入邊境。所以維持現狀符合該地區各大國的利益,朝鮮半島既不會統一,朝鮮政權更不會垮台。

因此,從朝鮮內部講,政權的合法性就在於金家血脈傳承,無論是誰實質掌握權力,也都必須將金家抬出。這就如同十九世紀的日本,明治天皇有絕對君權,但他的繼承人卻是弱智,無法行使治國之權,真正的權力掌握在各大臣手中,但仍需天皇這塊招牌。從外部講,只要各個國家的干預和影響繼續存在,朝鮮半島形勢就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這一幕在德國統一時也曾上演過。當時的西德如果不是得到美國的支持,同時又以75億美元換取困境中的蘇聯首肯,德國是根本無法統一的。要知道當時的英法兩國一直到最後一刻都持反對立場(不過統一后的德國立即帶頭參與解體南斯拉夫,第一個承認克羅埃西亞獨立,但國際社會卻不承認克羅埃西亞境內塞族人的獨立)。

如果我們進行邏輯推演,朝鮮如果進行變革,首先西方要改變敵視的態度,平等待之。其次要有外部強大的經濟援助,以為朝鮮的變革提供一定時期相對穩定的環境。在金正日時代,也曾嘗試改革,甚至包括貨幣改革,但都在引發社會動亂的壓力下被迫放棄。而從長遠的角度看,恐怕還是要等中國崛起完成,美國退出東亞,在符合周邊各個國家特別是中國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朝鮮半島的統一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沙發
eztomcat 發表於 2011-12-22 05:40 | 只看該作者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12-22 03:48
2011-12-21 10:12宋魯鄭 四月網

朝鮮是一個只有2300萬人口、經濟封閉、人均GDP不過五百多美元的小國、窮 ...

宋魯鄭這篇不怎麼地。
太過拼湊和雜亂,所持觀點沒有新意,大多是在別處早有所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3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12-22 07:07 | 只看該作者
eztomcat 發表於 2011-12-22 05:40
宋魯鄭這篇不怎麼地。
太過拼湊和雜亂,所持觀點沒有新意,大多是在別處早有所聞。

均是原創,一個業餘評論人員不容易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6: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