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香港:朝鮮重大危局,中美需強力應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20 20: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1-12-20 12:10:11   來源   CHN強國論壇



      朝鮮國防委員長金正日在前往地方視察途中,因身體及精神的過度疲勞,出現急性心肌梗塞併發信源性休克癥狀,在北京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在列車中去世。金正日的去世將直接影響朝鮮政局及半島的走勢,也會對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構成嚴峻挑戰。

  朝鮮領導人金正日實施的消息傳出后,白宮新聞發言人卡爾尼(Jay Carney)說,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已被告知有關金正日去世的報道。他說,政府一直密切監控局勢,並跟韓國和日本的盟友接觸。卡尼說,我們仍然致力於朝鮮半島的穩定,以及我們盟友的自由和安全。

  白宮發言人表態與筆者先前作出的三點判斷基本一致,即美國方面一是會竭盡全力搜集相關信息,掌握朝鮮動向,也不排除尋找突破朝鮮、解除朝鮮核武的機會;

  二是匯同韓國加強介備,防止出現意外。韓國方面隨即採取了多個緊急應對措施,包括在朝韓邊界加強軍事警戒。
三是可能調動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作戰力量,回防朝鮮半島。

  美國方面會不會或何時對朝鮮動手,以解除朝鮮核武則要看朝鮮的內部事態。美韓要看朝鮮內部可出現動蕩及朝鮮及金正恩是否能有效、安全且理性地控制核武器。如果出現上述兩種情況,美國、韓國與日本非常可能聯手對朝鮮動武或閃擊,以解除後患。

  但是金正恩則確確實實地面臨著內憂外患。最大的挑戰首先是民心與軍心不穩。朝鮮邊防軍出現叛兵,及內部民眾的不滿。2011年3月,世界糧食署估計,約600萬朝鮮人需糧食援助,1/3的兒童長期營養不良或發育遲緩。今年4月據韓國媒體報道,朝鮮人口八成以上約 2000萬人無法獲取配給糧食,只能依賴地下經濟。僅有140萬朝鮮人民軍和260萬平壤市民能獲得糧食的恩惠,其他地區的正常糧食配給網已被切斷。

  外部則是美韓的壓力。朝鮮從2006年以來進行過兩次核武器試驗,據信擁有一套能夠生產武器級鈽和濃縮鈾的核基礎設施。而據frontpagemag網站2011年12月13日報道,奧巴馬政府官員在11月給國會的一份保密簡報披露,朝鮮正在製造其第一枚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ICBM),能打到美國大陸,以及美國情報機構曾詳述朝鮮和伊朗在開發中遠程導彈方面的大量合作。美國方面還相信,朝鮮曾幫助敘利亞開發一座核反應堆。從這個意義美國解決朝鮮亦是迫不可待。
還應看到的是,儘管目前朝鮮已經成立了由朝鮮勞動黨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金正恩等200餘人組成的國家葬禮委員會。朝鮮國家電視台報道說,金正恩將擔任朝鮮最高領導人。朝鮮勞動黨也發表聲明要求全黨、全軍、全民忠於金正恩,但29歲的金正恩能否掌控大局仍曾變數。朝鮮饑民是否會發生暴動?支持金正男的軍官是否會發生反叛?就是金正日的妹夫張成澤,雖然是金正日欽點給金正恩保駕護航的人物,是否對金正恩持續效忠,也均有待觀察。

  面臨如此重大危局,朝鮮最可能、最希望的是得到中國全力的支持。沒有中國經濟、外交的支持朝鮮則必定陷入混亂,則給美日韓干涉朝鮮提供了絕好借口。朝鮮當前最佳的方案是在當前要求中國派員、派兵保管、保護朝鮮的核武,相關核設施讓中國方面暫時負責代管——以打消美韓閃擊念頭;同時朝鮮當局應承諾在治喪結束及金正恩政權穩定之後實施一切可能與必要的改革,甚至包括政治改革,給朝鮮國外內以看得見的希望。這樣,才有可能把金正日去世所可能帶來的動蕩與風險降低到最低。

  由於韓國存在強烈、偏狹的民族主義情緒,韓國及其民眾似乎還沒有決心與準備好承擔朝鮮半島統一的責任與義務,所以中國放任朝鮮自流也不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但中國如果無視、不顧朝鮮內部的持續緊張與不可持續的情況,最終必然也是自亂陣腳,甚至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為此,中國要下定決心支持朝鮮走改革與開放之路;同樣,為了避免可能無法想像的後果,美國也要約束韓國方面可能的激進與冒險,加強與中國的對話與溝通,共同維護半島的穩定,最終實現中美共同期待——朝鮮半島的無核化!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沙發
11nn93n9 發表於 2011-12-22 21:33 | 只看該作者
解除核武的國家,都沒有好下場。這一點,金正恩應該是明白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0: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