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浙江富商3億買6張來路不明畫:背後有何貓膩?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23 18: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1-12-21 08:27:30    來源  CHN強網論壇



    三億元的「杯劇」   

    「有人拿著6 張瓷板畫來請教我,問是不是郎世寧的真跡。」上周,一位高仿大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一位浙江富商找上門,想請他鑒定幾年前花3 億元買下的藏品。3 億元買了6 張不能確定來路的畫,這位生意人瘋了?!

    沒瘋。大師徐徐道來。浙江富商可不是傻子,賣畫人來頭不小,連富商也不敢指名道姓。當年賣主主動提出要「轉賣」12幅郎世寧的瓷板畫,要價6 億元。富商有求於對方,但出手就是6 億元,就算是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人恐怕也沒這個豪氣。最終,富商用3 億元買下其中6 幅。

    如果是真跡,郎世寧的一幅畫賣5000萬元還真不算離譜。這位歷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宮廷畫師的義大利人,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2000 年,郎世寧的《萍野秋鳴》在香港佳士得拍賣行以1764.5 萬港元拍出; 今年河北夏拍中,郎世寧的《乾隆大閱圖》底價高達9000 萬元。

    「問題是,誰見過郎世寧的瓷板畫? 」

    大師直搖頭,看到這些畫,他不敢直說是贗品,「太打擊人了。我只能說'沒聽過郎世寧會燒瓷板,不過,由他設計、別人燒制也未必。'」行內人都知道,如果找不到考據,這幾幅瓷板畫並無收藏價值可言。

    北京古玩城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玩藝術品交易中心。在古玩城裡,有幾家店是懂行的收藏者從來不逛的。「全部是假貨,還賊貴! 」張老伯有30 年的「藏齡」,曾經「撿漏」(低價買真貨)不少,他指著一家門臉不小的店面告訴記者: 「這家店是某個外地官員請人註冊並專職打理的,店裡擺的都是別人送給他的贗品或現代藝術品,真東西(文物)他讓別人帶到國外上拍。顧客嘛,就兩種人,一種是'棒槌'(北方話, 傻子), 一種是有求於這位官員的人,被介紹過來'放血'。你說索賄行賄,人家說是正常買賣! 」

    通過收藏品買賣曲線索賄,已經成為一些貪官的慣用伎倆。這種手法不僅更隱蔽,也很難定罪。

    文強案便是一個典型。紀檢和司法機關從他家裡查繳的贓物中,文物和藝術品堆積如山。但辦案人員核實,僅有3 件是古董和奢侈品, 其 中有一幅張大千的畫作,經鑒定價值為364 萬餘元。對這幅畫,文強曾大呼冤枉, 其妻也在法庭上說,別人送畫時附有深圳一家鑒定公司的鑒定書,稱這幅畫是真跡,價值30 余萬元。最後,真假難辨、價值難估,如何入罪反而成了難題。

    「這就是貪官為什麼喜歡收藏品的原因! 」張老伯說,貪官當權時,說它是真,贗品也真,反正總有人想買;貪官出事後,說它是假,真的也假,定罪很難。藏品賄賂實屬另闢蹊徑。

    貪官或許無所謂古玩的真假,真正的收藏者可就有切膚之痛了。

    在古玩市場,說故事已經成為賣家的「基本素質」, 給你講一個玄而又玄的故事,配上漫天要價,買家挑盡各般毛病,攔腰一斬,成交下來,各有所得,也不失為一種樂趣,但不少買家卻因為這種「樂趣」而血本無歸。

    12 月初,廣州文津古玩城,記者對一家店鋪的外銷瓷表露出「濃厚」的興趣,老闆湊上前來:「年輕人,眼光不錯哦! 這個是康熙青花瓷盤,外銷瓷,胎質薄挺,畫工精美! 」見記者動容,老闆又故意把聲音放低下來,附耳輕言:「你知道這隻瓷盤哪裡來的? 千山萬水弄回來的! 我弟弟在英國利物浦已經定居20 多年了, 有一天他去一個朋友的莊園玩,幫人家到閣樓里拿燒烤架,突然看到一隻紙盒半開著,裡面是幾件中國瓷器, 他跟我學過幾年古董,估計很可能是好東西,就問朋友'為什麼扔在閣樓上',那個朋友說是'差點都忘了還有這堆垃圾'。我弟弟馬上說'不如我給你換套新餐具,你把這些給我? '人家說'你就當清垃圾幫我清走好了'! 今年感恩節,弟弟帶回來給我一看,康熙的青花! 同年代的官窯要幾百上千萬元! 這件外銷瓷這麼漂亮,拿去'上拍',賣個百萬元是沒問題的。」

    離開店裡,記者將偷拍的這套「康熙青花瓷盤」 照片發給一位外銷瓷行家,對方馬上回電話來: 「這是我賣到義大利的高仿外銷瓷, 前年的貨, 售價是70 美元。」

    曾任一級文物確認專家組成員的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副秘書長張浦生曾有一句名言: 我們是在鑒定瓷器, 論東西說話,不是在聽故事。但遺憾的是,很多藏家就是愛聽故事, 加上從各種鑒定書籍上學來的皮毛學問,便以為擁有一雙「撿漏」的眼。南昌大學博物館館長、外銷瓷收藏家余春明教授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我認識一位小學老師, 買古董買瘋了,傾家蕩產,老婆也跟他離婚了,還請我去看,我都不敢跟他說'全是假的' ,怕他會崩潰。」

    小知識:「雅賄」

    當下,賄賂方式產生了新變種--「雅賄」。「雅賄」照樣是賄賂,所謂賄賂,就是用財富去換取公權力,本質上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其性質絕不會因賄賂的物品不同而有區別。「雅賄」,即行賄人不再送官員真金白銀、香車豪宅和有價證券,改而送天價香煙、名家字畫、珍奇古玩、周鼎宋瓷等,「優雅式賄賂」正在風襲中國官場。由於「雅賄」需求的不斷膨脹,現已形成一個官員特種奢侈品形成產業鏈。在這個鏈條里,送禮的、古玩店、收禮的,他們的利益盤根錯節、互相依存,各謀好處。

    暢銷官場小說作家浮石,在其成名作《青瓷》中,著重描繪了這一類「雅賄」怎樣在官場和商界間起到「溝通潤滑」的作用。 曾在藝術品拍賣行業摸爬滾打了多年的浮石,簡要概括了「雅賄」的「優勢」:隱蔽安全、附庸風雅、充滿溫情。「不過,'雅賄'也是需要一個複雜鏈條來支撐的。在這個鏈條里,古董字畫本身只是一個個'隱形的翅膀'。」浮石說。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沙發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1-12-24 13:51 | 只看該作者
貪貪貪貪貪貪貪貪貪貪貪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