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卡扎菲為何下令通緝本拉登?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18 02: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俞力工 來源: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1-12-15


(註:文中卡達菲即卡扎菲,譯法不同)

  1998年3月16日,利比亞司法部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通緝本拉登令,由於相關證據翔實,國際刑警組織隨即於4月15日發出相應照會,並要求所有國家進行合作,將本拉登引渡至當事國利比亞。迄今,西方主流媒體始終把卡達菲描寫為一血腥獨裁和恐怖分子,然而對利比亞率先針對本拉登的舉措,卻絕口不談,因此似有必要略加介紹。

  話說1994年3月10日,一對具有德國高級情報人員身份的貝克夫婦(Silvan and Vera Becker)在利比亞街頭遭4名恐怖分子槍擊而重傷。Vera於3月28日不治而死,其夫婿Silvan則拖延到4月10日去世。兇手4人隨即被捕,據查證,他們均屬「利比亞戰鬥團」(Al Muqatila)的成員。該組織成立於九十年代之初,主張推翻卡達菲、建立伊斯蘭政教合一體制。許多創始成員多有接受過阿富汗基地組織培訓的背景,回返利比亞之後,活動範圍主要在班加西一帶。

  1990年蘇聯干預阿富汗的部隊剛撤退,這批「國際恐怖分子」便開始尋覓新任務。此後無論是巴爾幹、俄羅斯車臣、喀什米爾、新疆、印度、菲律賓、北非(如埃及、突尼西亞與阿爾及利亞)等等,都成了其活動範圍。他們的主要目標便是通過恐怖主義行動以建立純正的伊斯蘭教帝國。因此就在刺殺這對德國夫婦之前不久,阿爾及利亞便有許多外國遊客分別於1993和94年遭恐怖分子殺害。1993年,紐約世貿大廈也第一次遭到伊斯蘭恐怖分子的炸彈攻擊。1995蘇丹政府甚至曾向美國政府提出「將本拉登遞解至美國」的建議,但卻不為美政府所理睬。

  那麼,為何利比亞恐怖分子要襲擊這對德國夫婦呢?此事涉及到兩件事體:一是1986年4月5日西柏林市駐德美軍常光顧的一家夜總會La Belle被炸,造成3人死亡,其中2人為美國士兵。離奇的是,美國政府似乎不需要任何調查,一口咬定為卡達菲所為,並於9天之後,發動了「黃金峽谷行動」,對利比亞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攻擊與破壞。至於此爆炸案的當事國,即德國,立即指派貝克為調查組組長,對夜總會案展開調查。因此,大可這麼說,他是當時德國政府對國際恐怖主義組織了解最深的情報人員。1994年左右,本拉登恰好在北非活動。絕非偶然地,貝克夫婦也同時出現於利比亞,所謂冤家路窄,正面撞上難免吃虧。此外,只要稍加推敲便可推斷,貝克不遠千里前往利比亞暗中調查,至少說明德國當局並沒有照單接受美國一方對利比亞當局的指控。同時他們夫婦的犧牲,多少也證實恐怖組織與利比亞政府的對立關係。換言之,La Belle的涉案人員如果是利比亞情報機構,而非恐怖主義組織,則恐怖分子就沒有殺害這對夫婦的理由。

  另一樁事體涉及1996年利比亞恐怖分子所從事的刺殺卡達菲案件。據報道,該次事件卡達菲僥倖躲過,而襲擊方的恐怖分子則有4人死亡。案發後,利比亞當局一舉破獲若干恐怖主義組織,並先後逮捕了上千名其成員(多於2009年前後釋放)。謀刺卡達菲一事與貝克夫婦的被害,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不料,2002年一位名叫塞勒(David Shayler)的英國情報人員(情報局15局,即M15)對外透露,謀刺卡達菲案實為兩位16局情報人員(Richard Bartlett與David Watson)所策劃。且不說塞勒為了「泄漏國家機密」而坐了6個月的牢,他的「爆料」還具體指出「M16向利比亞恐怖主義組織提供了10萬英鎊的活動經費」。更讓英國當局難堪的是,塞勒認為「貝克前往利比亞進行調查時,謀刺卡達菲的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安排中。就因為他們礙手礙腳,必須儘快將其排除之」(大意)。

  正如1995年蘇丹的「將本拉登遞解至美國」的建議不受理睬,1998年3月利比亞政府發出的通緝令也得不到美、英等國的配合。於是乎,5個月之後,即1998年8月7日,美國駐肯亞與坦尚尼亞大使館同時發生了嚴重爆炸事件。據報道,肯亞的美國使館爆炸案造成212人死亡,傷者人數高達4000;坦尚尼亞則死11人,傷85人。

  爆炸案發後,美國政府立即懸賞2500萬美元捉拿要犯阿里比(Anas Al-Liby)。令人費解的是,此人卻在英國受到政治庇護,直到2000年5月份才離境前往他地。這一切,至少說明幾件事實:一,卡達菲並非恐怖主義分子,也不曾濫殺過試圖加害於他的恐怖主義分子;二,美、英兩國長期對恐怖主義組織採取支持、縱容的態度,同時根據筆者的分析(見《利比亞與恐怖主義》),百年來英、美一向實施「支持阿拉伯地區最落後勢力」的策略。因此絕非偶然,如今利比亞戰鬥團與若干其他恐怖組織,在北約空軍掩護下打垮卡達菲政權之後,堂而皇之地參與了利比亞的新政府。2011/12/15

      部分資料可參見:MI6 'halted bid to arrest bin Laden',The Guardian
      http://www.guardian.co.uk/politics/2002/nov/10/uk.davidshayler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2: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