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俄民眾抗議因積怨已久 與阿拉伯變革有根本區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1-12-17 03: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俄民眾抗議因積怨已久

與阿拉伯變革有根本區別


2011年12月16日 16:34 來源:青年參考

  俄羅斯從法律層面早已確立民主體制,民主動作是有保障的,因此,俄羅斯完全可以在現有的遊戲規則下,以一種非暴力的方式推進深層的民主進程。12月10日大規模示威的和平實現,更證明了這種可能。

  也許俄羅斯的權力運作現在並不會改變,但其深層的基礎已經變動。

  導火索:杜馬選舉中的公開舞弊

  2011年12月4日,俄羅斯杜馬選舉結束。隨著選舉統計結果的出爐,以及網上鋪天蓋地的選舉失實的信息,直接刺激長期壓抑的民眾。於是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大規模的遊行示威開始了。

  這一次的反對之聲遠遠大於以往任何一次。從前,俄羅斯人認為「雖然一切都是不公正的,但我只是一個人這樣認為,我自己能改變的很少很少」,於是他們選擇坐下,選擇沉默。

  但在不公正選舉的刺激下,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青年最先開始了抗議。有些人是為了反對權力,有些人是為了支持別的黨派,但彙集到一起形成了反對政府的浪潮,最終聯合起來,喊著「為了自由,為了俄羅斯,為了國家的自由」。

  強大的反對聲音已經構成對現政府實實在在的衝擊,如果不採取有效的革新,政府將徹底失信於民;如果採取強硬鎮壓,那對於這個充滿戰爭回憶的民族來說,無異於一場內戰的導火索。

  明年就是俄羅斯總統大選,對俄羅斯民眾而言,這是一次重要的重新選擇自己、選擇國家命運的時機。但現在充滿危機的情形,使人們更加擔心那種真正的危機會提前到來。

  深層原因:積怨由來已久

  近些年來,俄羅斯國內民主空間的收縮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除了西方媒體的不停批評,俄羅斯網路上的批評也從未間斷,反普京的抗議也一直沒有消停。

  但俄羅斯政府似乎並不理會這一切,對自己的權力過於自信,對外來的壓力從不放在心上。至於內部的危機,俄羅斯政府似乎從沒當回事,因為沒有一個真正的政治勢力有可能對現政府造成撼動。

  由於普京多年來實質上的強勢領導,無論對內對外,俄羅斯愈發走上了傳統的帝國強勢路線。普京通過強有力的政治手腕以及良好的公關能力,為自己以及俄羅斯精心塑造著他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令俄羅斯民眾無法理解的是,他們雖然有充足的石油與天然氣,卻不能真正將它們變成民富的動力。像沙特這樣賣資源的國家,普通民眾有著富裕的生活,而在俄羅斯,普通民眾的生活卻是另一番景象,尤其在莫斯科這樣的大城市,居民有一種嚴重的被「窒息」的壓力感。對於公共設施、城市規劃等關乎民生的核心問題,政府並沒有真正去解決。 由於對政府管理下的俄羅斯越來越不滿,許多有理想的俄羅斯精英青年對國家慢慢失去信心,選擇離開。

  一定程度上,青年人對蘇聯產生懷舊情節,更多是因為對現實不滿。「蘇聯時的國家,至少我們是強大的,有信心的,真正獨立的。而現在的俄羅斯顯得那麼虛弱,我們有一切資源,有足夠的領土。但正是這些豐富的資源,使政府顯得有利可圖,於是政府只為自己而不是為人民去謀取利益。」有人抱怨說。

  網際網路文化下的新一代

  正是由於長期以來沒有真正關注民生,沒有給俄羅斯帶來真正發展的動力,許多民眾對普京所謂的治國理念,早已失去信心。

  這一次,他們終於忍不住要喊上幾嗓子。「俄羅斯不要普京」這個口號其實已經喊了很多年,如今,俄羅斯長期不景氣的狀況讓民眾感到氣憤,這次選舉中的舞弊直接刺痛太多人的心,成了這早已堆積很高的乾柴上的一顆火星。

  俄羅斯民眾多年來對政治的反應相對冷淡。但這一次,俄羅斯民眾卻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俄羅斯人娜斯佳說:「我第一次看到,俄羅斯民眾如此嚴肅地抗議。一直到選舉前,所有的人都認為一切都是必然的,所有的人都認為我們不同意,但那又能怎麼辦。但現在,我們都已經對這種不公正感到徹底的厭倦,最終我們走上街頭,進行抗議。俄羅斯開始波動了……我想真正傳達出俄羅斯真實的聲音。我、我的家人、我的同事們以往都對政治不關心,但這次,我們必須做出選擇,那就是反對現在不公正的權力政治,我們不支持這個『權力黨』。」

  俄羅斯人對強勢政府的動作往往不敢有太多疑問,心中有揮之不去的恐懼感。俄羅斯獨立以來這20年的轉型期,老一輩俄羅斯人大部分時間只是在關注如何餵養他們的孩子,如何吃好住好,接收政府主導的電視廣播信息,是他們默認的方式。

  但在這20年轉型期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人則完全不一樣。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人,他們可以使用網際網路。這些年輕人對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許諾失去信心,尋求改變,尋求國家新的動力。對政治冷淡的俄羅斯民眾這次積極地投票,不是為了選誰,而是為了不選誰。雖然現在這隻能推動很小的改變,但這終將激活整個國家。

  與「阿拉伯之春」有根本性區別

  儘管大規模抗議是有組織地進行的,但這更多是非傳統的、自然而然發生的。在莫斯科中心地區有大量警力,但人們還是選擇表達自己的觀點。反抗聲音最強烈的,一如既往是俄羅斯最有代表性的知識分子階層,他們大多是年輕人,有很好的工作,很多是中產階級。同樣,也許正是因為充滿激情又有理性主導,抗議能以和平方式進行,沒有在抗議中發生故意破壞性的行為,顯示出秩序與很高的素養。

  由於熟悉網際網路的使用,通過社交網站、推特、現場視頻直播等手段,抗議者以最有效卻最穩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籲求,併產生影響力。同時,這場運動並沒有一個明確的領袖。俄羅斯獨立20年以來,反對強權的聲音也有過,但公開反對克里姆林宮的有影響力的人士,現實中往往有著不妙的下場,因此,這場運動中看不到運動領袖。

  同樣是經網際網路擴散形成的大規模民主運動,這很自然讓人想起「阿拉伯之春」。但根據參加了現場集會的台灣學者吳子維判斷,從深層來說,兩者有根本性區別。

  俄羅斯從法律層面早已確立民主體制,民主動作是有保障的,因此,俄羅斯完全可以在現有的遊戲規則下,以一種非暴力的方式推進深層的民主進程。12月10日大規模示威的和平實現,更證明了這種可能。雖然俄羅斯現在的經濟狀況不理想,但還沒糟糕到爆發劇烈革命的程度。

  在民主空間中成長起來的一代,與持有傳統俄羅斯帝國邏輯的統治者之間,對國家認識存在嚴重分歧。雙方都認為自己才代表著真正的國家利益。但目前沒有誰能真正動搖最高層權力。但它正失去民眾的支持。

  這一次民主運動的推進,是俄羅斯長期沉悶的政治生活中一件極具標誌性的事件。民眾已經明確表態,而政府如何應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也許俄羅斯的權力運作現在並不會改變,但其深層的基礎已經變動。給俄羅斯一些時間,一些認同,俄羅斯人會給世界一個偉大的答案。(鄭潤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5 09: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