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真相無法抹滅 日捏造南京大屠殺謊言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1-12-14 2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12月12日 22:47     來源:環球網    

南京大屠殺期間,連續多日以大量照片報道南京被日軍佔領后「祥和」景象的,當首推日本第一大報《東京朝日新聞》。

據日「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的秘書田中正明說,在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佔南京后,該報「特地採用大量照片,逐日詳細報道了佔領以後南京迅速恢復和平的情況」;「《東京朝日新聞》極為忠實地報道了《歡迎皇軍全城沸騰,南京恢復和平》的情景,並多次刊登佔半個版面的『照片專輯』……總之,這類專題照片占版面很大,共刊登7次之多。」

12月22日,《東京朝日新聞》用了半個版面,第5次刊登反映日軍佔領下的南京狀況的專題照片,標題為《對昨日之溫情——南京城內的親善情景》。

照片共5幅,是該社特派記者河村於12月20日在南京拍攝的。第一幅照片題為《接受治療的中國傷兵》,內容是在一家醫院裡,日軍的軍醫和護士正在為中國傷兵診斷和治療。

第二幅照片題為《皇軍官兵之情——滿足食慾的投降兵》,內容是兩個日本兵向中國俘虜分發大米飯。

第三幅照片題為《炮聲停止后南京城內的親善情景》,內容是正在和中國攤販打趣的日本兵。

第四幅照片題為《正在和田山部隊長談話的敵教導總隊參謀沈博士少校》,內容是一位日軍軍官正在同一位被俘的中國軍官親切地談話。

第五幅照片題為《南京城內的親善景況》,內容是在一個貨攤周圍,許多中國居民正在和幾個日本兵做遊戲。

這樣的專題照片不斷在《東京朝日新聞》上刊載,可這都是在說謊!那麼,事實真相如何呢?

眾所周知,日軍進入南京的大屠殺首先就是從對中國的戰俘與傷殘兵開始的,並一直以中國的戰俘與傷殘兵為屠殺重點。而設在原外交部與軍政部的紅十字醫院,本來是由西方僑民組成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與「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在南京淪陷前創辦與主持的,他們向這些醫院中的中國傷病軍人提供醫療護理與食品。但在日軍佔領南京后,日軍官兵侵入並控制了這些醫院,趕走「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的人員,隨意地殺害中國傷殘兵,強姦婦女。

擔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主席的美國傳教士約翰·馬吉牧師看到《新申報》的這則虛假報道后,在日記中寫道:「我認為(日方當局)優待這些傷員是為了宣傳而故意做出來的,這樣可以抵消當時盛行的難以啟齒的兇殘。日本人送來一些米,不過大多數都是用我們手中的錢購買的。」

對日本各報刊上刊登的這些「南京祥和景象的照片」,日本進步評論家草森紳一一針見血地指出:「經過檢定的照片才能得以公開刊行,所以只是宣傳照片而已。」

草森紳一說得對。在戰時日本當局的嚴格的審查與控制,每個新聞單位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聞攝影圖片遭受「不許可」的厄運,難見天日。因此,能夠刊登到日本報刊上的照片,必然與南京大屠殺的殘酷現實相差甚遠。

當時留駐南京的西方僑民以自己的親眼所見與親身經歷,記述與揭露了日本隨軍記者、作家製造假新聞、憑空捏造南京「祥和」景象的卑劣伎倆。

1938年1月6日,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所的負責人魏特琳教授在日記中記載了幾名日本記者到難民所拍制、製造假新聞的事情:「幾個日本記者來拍照,他們要求婦女們面帶笑容,顯出高興的樣子,她們儘力而為了。」

1月9日,金陵大學鼓樓醫院美籍行政主管麥卡倫在日記中記載了日本記者在難民營「製造」電影的情況:「有些(日本)報界人士來到一個難民營入口處,(向中國難民)分發餅乾、蘋果,並且拿出少許銅板給難民,還為這種善行拍了電影。就在同一時間,一夥日本兵爬越大院后牆,強姦了約12個婦女。這卻沒有拍電影帶回去。」

3月8日,金陵大學美籍教授史邁士在一封信中也揭露了日本當局在南京一面瘋狂燒殺淫掠濫施淫威、一面又進行欺騙宣傳的兩面派伎倆:「在他們濫施淫威的1月份,日本新聞小組在城裡演出日本士兵給小孩發糖和一名日本軍醫給20名孩子檢查身體的鬧劇,但這些舉動在照相機不存在時怎麼沒有重複呢?」

英國《曼徹斯特衛報》記者田伯烈在1938年初指出:「日本軍隊佔領南京以後的情形,日本報紙上沒有什麼記載,翻閱在日本出版的英文報紙,關於日軍在南京及其他城市的種種暴行,也看不出什麼痕迹。日本報紙卻想把南京粉飾為太平安靜的地方。」

儘管如此,日本隨軍記者與作家中也有少數良心未泯的人。他們在親眼目睹了日軍駭人聽聞的暴行以後,感到震驚、羞愧與自責;

還有少數人想把他們親見親聞親身經歷的南京大屠殺情景與事件寫到他們的報道或通訊中。不過,在面對日本當局嚴厲的新聞管制與殘酷的政治迫害,他們卻望而卻步了。

日本《東京日日新聞》攝影師佐藤振壽親眼看到日軍在南京勵志社殘酷殺害大批中國戰俘,但他沒有拍攝下這些場面。他說:「事後,我向同伴說及此事,他反問我:『身為攝影師,你為什麼沒有將那些拍下來呢?』我只得回答說:『如果拍了照片,說不定我也會被殺。』」

日本「東寶映畫株式會社」攝影師白井茂於1937年12月14日到達南京拍攝新聞,歷時約20餘天。他親眼看到日軍大屠殺的慘況,但他的電影新聞紀錄片《南京》卻沒有一點反映。他無奈地說:「我不可能將所看到的都拍攝下來,即使拍攝下來的也要進行剪輯。」

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日本軍部命令各新聞單位,「可當作戰爭見證的資料,必須全部銷毀!」許多新聞單位都照做了,銷毀了許多印有「不許可」印記的照片本。

但每日新聞社攝影部主任高田正雄拒絕這一命令,將歷年積累的「不許可」照片本藏在大阪總部的倉庫里,得以保存下來,並在以後重見天日,成為揭露日本軍國主義戰爭罪行與新聞封鎖的重要證據。


(編輯:王慕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9: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