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當主人」英語有幾個不同翻譯。簡潔的翻譯是「be master in America」。因為這文章的目的是就這個定義探討中國移民的內在矛盾,我把它擴充為「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必須指出,這裡的所謂 house 不是指一般意義的 house (即一般人叫「城堡」,有 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之意的 house),這裡的 house 是指廣義的社區或社會和新國土的抽象概念。做這個新國土的主人意味著我們是社會主流的成員,有為主流說話和代表主流行事的權力。
中國移民之不可能在美國(或任何移居國)當主人,主要原因不是種族歧視或因為我們對政治不感興趣。無論哪個社會,歧視總是有的。(即使白人之間也存在歧視,歧視表現的不是制度的問題,而是個人的無知。) 並且, 參與政治活動也不是成為 「master of our own house」的必有條件。很多不參與政治的土生美國人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他們無疑是 masters of their own houses 的。(再重複說一下,這樣說不是要反駁鶯歌燕語的論點,對鶯兒的非常有力的論點我很讚許。)
與 Chineseness有關的還有一個在東方很流行的「以民族為中心」的英語單詞:「Asianness」。就因為英語辭彙有Chineseness 和 Asianness,我將在這篇文章里杜撰又一個單詞 -- 「Americanness」-- 來表達「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這個概念。
丘吉爾曾經說,民主社會的最重要特點是「你有權不被干擾。」(Democracy means you have the right to be left alone.) 換句話說,你有自由做你喜歡的事 (當然,前提是你的自由不可侵犯他人的自由)。從這個狹隘的觀念來看,民主國家的每一個居民(包括中國移民) 已經是「主人」了,但這不是我說的「be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的真實意義。要做我們自己的「American house」的主人,我們必須擁有一個 Americanness 的心態。Americanness(即 being American)意味著我們把美國的利益放在高於我們自己的個人利益 -- 並甚至高於中國 -- 的位置,要不,即使我們已經是美國公民,只要我們仍舊懷有 Chinese American 的心態,不放棄 Chinese 為先,American 為次的態度,我們仍舊不是 master of our American house。
(注意:Being American 不是說你一定要同意和支持美國的對內和對外政策。Being American 是說,你既然身為美國人,反對美國的政策要以「美國人」的立場出發。眾所周知,很多美國人是根本不同意他們政府的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