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國時報》日前發表文章,題為《軍力懸殊 兩岸隱憂》。摘編如下:
上星期本欄「五角大廈對中國作戰計劃」刊出后,引起不少反應。就一般人而言,訝異與反感居多;贊同美國軍方獨霸天下意圖者,只有極少數。另一方面,網路上早有平衡觀點出現,可以「南加州大學美中學院(US-China Institute of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為代表。
這個學術單位,在網路上發表「美中今日(US-China Today)」新聞信,已有多年歷史。設在洛杉磯的南加大,華裔學生以萬計。所謂美中學院,則是一位金髮碧眼的杜克雷教授(Prof. Clayton Dube),只手空拳搞出來的名堂,就設在校區內費格羅大樓(Figueroa Bldg)二樓一間辦公室里。該所自稱有三十六位專職人員(current staff),經常在網路上刊出評論中美關係的文章,立場尚稱公允。
做為一份學術性電子刊物,「美中今日」形容自己是「由南加大美中學院主辦,在校學生協辦」的網路雜誌,力求「客觀、中立」,要做到「準確、公正和有力」。它希望「致力於從多個角度,對中美關係的發展過程和當代中國的重要發展趨勢,進行思考。」
我不認識杜克雷教授,猜想他縱然有少數助教幫忙,也養不起三十六個人。但就學術單位而言,美中學院的「產量」還真不少。例如該院最近幾篇學術報告,從中共在大陸如何吸收青年黨員、中國的同性戀問題、多媒體發展趨勢、到攝影家Tom Carter用鏡頭捕捉的大陸影像,可讀性頗高之外,還有觸怒當局的危險。
佩服杜克雷教授的人稱之為道德勇氣,從反面觀察,亦可批評為「腳踏兩條船」。但他是美國人,本無選邊站的必要,與台海兩岸都維持友好關係,無可厚非。
杜克雷在一九九八到二○○二年間,做過《現代中國》季刊的副主編。他自己所列出的專長有十一項,包括美中關係與台灣、中國社會史、美國媒體與通俗文化里的中國、中國媒體與通俗文化里的美國、中國小鎮市的變遷、乃至二○○八年北京奧運會,都成了他的專長(expertise)。華人很少如此自吹自擂,在美國就見怪不怪了。
言歸正傳,自從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透露美國國防部「對中國作戰計劃(The Pentagon』s New China War Plan)」后沒多久,杜克雷就在「美中今日」網站上以「中國軍力」為題,刊出反駁的詳細資料,條列如后。他當然沒有說,這是北京當局授意,或是他自己主動做的,外人也無從判斷。
(一)以國家總預算里國防費用為例,北京雖然在今年三月,宣布增加軍費12.7%,達到915億美元。但美國國防預算是69280億,不成比例。
(二)中國人口約十三億,每年每人平均負擔軍費約合60美元。美國人口僅中國四分之一,美國人每年每人負擔的軍費高達2300美元。
(三)以三軍人數比較,陸軍中國約160萬人,美國只約66萬人。海軍中國25.5萬人,美國33萬餘人,略勝一籌。空軍人數相仿,美國33.4萬餘人,略多於中國的33萬人。但美國因有第四個軍種,即陸戰隊,加上其餘特種部隊共76萬人,遠超過中國的24.7萬人了。
(四)海軍艦艇的對比,美國有二十艘航空母艦,中國只有一艘。美國有五十七艘核能潛艦,中國雖然有六十幾艘潛水艇,其中以核能為動力的只有六艘。
就台灣立場而言,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台海兩岸軍力是否平衡的問題。但台灣每四年要選一次總統,吵鬧得不可開交,費時失序,莫此為甚。幸而有杜克雷這樣的老美,以兩岸關係做為專長,除開班講學外,還自創「美中學院」,提醒寶島人民不可沉醉於眼前繁榮,而應保留一些敵我意識。到大陸投資做生意之餘,切勿忘記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基本方針。
中國還有其它需要防衛的邊界,因而只能以海峽兩岸立即可開上第一線的武力做比較。
杜克雷教授提出的資料顯示:對岸立即可動用的武力,包括陸軍40萬人,驅逐艦60艘,潛水艇66艘,戰鬥轟炸機490架,坦克與裝甲車3100輛。但「中華民國」能動用的軍力,陸軍現役部隊約13萬人,海軍小型艦艇26艘,潛水艇8艘,空軍只有608架飛機,坦克與裝甲車也僅1100輛。相形之下,瞠乎其後,這才是台灣最大的危機。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