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粟裕對封帥平靜處之:談這個話題是低級趣味

[複製鏈接]

3326

主題

3337

帖子

478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ixgpzj 發表於 2011-12-7 14: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粟裕對封帥平靜處之:談這個話題是低級趣味

  1955年l月,中央軍委座談會對元帥、大將、上將人選進行研究。這條討論的明線中,元帥人選里已經沒有了粟裕。

  元帥、大將人選按規定只能由中央書記處決定,當時的書記處相當於1956年9月八大后的政治局常委會,書記分別是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陳雲。

  也就是說,粟裕的軍銜問題只能由他們五人考慮。中央軍委討論的元帥、大將人選,其實已經是書記處討論確定后的人選。

  正因為此,鞠開晚年回憶說,軍委座談會的確沒有討論粟裕授不授元帥的問題,「但不能以此就否定李銀橋講的毛主席、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要給粟裕授元帥的事」。

  他順便談到了李銀橋的為人,說:「李銀橋也沒有當過粟裕的警衛員、副官、衛士長或者是秘書,他和粟裕又沒有直接接觸過,又沒有特殊的感情,他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幫助粟裕說話呢?」

  鞠開老人的話顯然是有道理的,也是一種對歷史負責的態度。

  其實,李銀橋並不是唯一透露粟裕辭帥的人,粟裕幾個知情的老戰友、老部下也曾在不同的場合,印證了他的回憶。

  華東野戰軍參謀長、建國后的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回憶說:「到了1955年評軍銜問題時,粟裕很有可能當元帥,但是他有自己的考慮,幾次誠懇要求不當元帥。」

  陳士榘是個「牛」人,眼裡除了毛澤東這個領著自己上井岡山的領袖以及老首長林彪、粟裕等人,其他大概沒有幾個人能入他的法眼,叫他心服口服。當年在淮海的雙堆集戰場,就不大聽中原野戰軍司令部的招呼。

  他的耿直、率性註定後半生並不如意,但閑暇的日子,也能靜下心來回首往事,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史料,粟裕辭帥一事便是一例。

  另一個老部下管美英,也回憶了一段往事。

  李世民說,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粟裕也如此。

  他早就視名利為身外之物,對授銜大將平靜處之,曾說:「評我大將,就是夠高的了,要什麼元帥呢?我只嫌高,不嫌低。」但許多身邊人員和老部下尚未達到他這種「超凡入聖」的淡泊境界,都表示不理解。

  當秘書興高采烈地轉告他,民主人士黃炎培稱他應該當元帥。不想粟裕很不高興,嚴肅地批評說,談這個話題是低級趣味。

  但依然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管美英就是其中的一個。不僅當時,到了授銜九年後的1966年,他還依舊「耿耿於懷」。

  這年5月,他到北京中央抗旱工作隊,看望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老首長譚震林,並順便彙報工作。

  因為譚震林與粟裕也是多年的老戰友,管美英便在閑聊間向他打聽粟裕為何只授銜大將,一面也流露出自己多年的「不平」之感。

  譚震林是華野的副政委,當然知道粟裕的實際統帥地位,也理解華野將士們的這種情緒,解釋說:「因為沒向你們傳達,你們不了解情況,所以有意見。」

  隨後,他詳細地說了粟裕主動辭帥,毛澤東因此最後授予他大將銜的緣故。

  這一真相,令管美英受到極大的震動,多年後還感慨萬千。在粟裕百年誕辰之際,他說,老首長「是我做人的楷模」。

  辭讓名利,卻從未辭讓過責任的粟裕,自然不只是一個老部下的楷模,也是融入了中華傳統文明的一面明鏡,歷時愈久,光彩也將更加奪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