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嚴經》說:摧滅一切外道邪論,令辭理窮屈

[複製鏈接]

63

主題

393

帖子

31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2-4-26 2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uiridangkong 於 2012-4-26 20:47 編輯

                         《華嚴經》說:摧滅一切外道邪論,令辭理窮屈


   〖鴻泥按:今晚本來想寫點什麼,卻意外看到這篇文章,感覺頗近本人主張,於是轉載過來。〗

佛教中提倡怎麼做,世尊在經典中早有開示,這不是哪個人一說,就可以成立的。

我們可以看看經典中的記載:

一 破斥外道邪論惡見,是佛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華嚴經》金剛幢菩薩十迴向品中記載:如是迴向。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悉得諸佛無盡法門。分別解說諸佛法門。摧滅一切外道邪論。令辭理窮屈。

持邪見者,讓其辭理窮屈,是我們迴向中應當包含的一種殊勝願望。這是佛弟子應當的願望。為什麼呢?對於持邪見者,甚至是對佛弟子宣揚邪見者,如果不能令其辭理窮屈,告知其錯誤、迷信、愚昧之處,會嚴重危害到佛法在大眾中的權威與信賴。佛法是佛弟子三皈依中的其一。是我們皈依的對象。是無上智慧的展現。對於邪見的挑戰理當摧滅無餘。

《大方便佛報恩經》中明確講到:是故菩薩所以勤求十二部經。菩薩何故勤求佛法。欲令眾生生信心故。是故求於因論。為知諸過罪故。為破外道惡邪論故。學習佛法經典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破外道邪見、惡論。

佛弟子,應時時展現佛法的殊勝,勝過其他一切宗教、哲理的地方。這完全是符合經典所提倡的。這也是佛弟子所應當做的。


一說到這些,有人就會說,不要攻擊外道。這是十分可笑的。事實就是事實。如果說這就是攻擊的話,那麼我要反問,你在攻擊誰呢?

在佛法中,摧滅外道邪論是佛法份內的事情。

《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 (一名入金剛問定意經)講:解行云何應菩薩    制持魔力與怒意    毀壞外道眾邪類  。

我們的行為如何才能和菩薩道相應呢?其中一條就是毀壞外道眾邪見、惡法。

如果沒有摧伏毀壞外道邪論,那麼是與大乘佛法不相應的。經典中甚至提出了:舍於摧滅外道之心亦不共住。............是名菩薩摩訶薩於十種舍心皆不共住。的說法。要遠離放棄摧滅外道之心的人。

又有人說你不了解、不熟悉,不要亂講。這個更加荒唐。事實誰都了解。你可以查查歷史資料、可以翻翻他們的所謂的『經典』,都在那裡擺著。那裡不了解,不熟悉?佛法是無上智慧的展現,真正的佛弟子都知道有什麼東西是佛陀智慧不了解、不熟悉、不曉得的?沒有!當世尊告訴我們外道邪論是什麼樣子的時候,完全不存在、所謂不熟悉、不了解的情況。那等於說世尊的智慧不夠圓滿。這樣的人還是佛弟子嗎?

世尊是這樣評判外道的:外道虛妄說 皆是世俗論 以邪見因果 無正見立論。(出自《楞枷經》)這是不是也會被自認為佛弟子的人當作是對外道的攻擊呢?我們當按照世尊的教導如理思維,認真了解世尊所講的,並信受奉行。並且宣揚世尊的教導。

經典中對於邪見的破斥,有很多。我們不太可能一一記述。有機會我們會整理一下。下面我們再向大家介紹一些:外道經書無真實語。法應憍慢貢高自大。何以故。是事不為厭離。不為寂滅。不為得道。不為涅盤。是人毀壞信等善根故。於一切處不信有功德。如不男人於諸人中皆謂如己。

外道邪見,是沒有什麼真實可言的。這既不是為了出離輪迴,也不是為了涅槃寂靜。這會毀壞眾生的善根。這一點尤其注意。世尊可沒有說外道邪見同樣是教人行善,可以培育善根。而是告訴大家這是毀壞善根的。這樣的人會不相信佛法功德,如同不男(類似太監)之人以為其他人和自己一樣呢。

二 破斥外道邪論是眾善奉行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有人告訴你,學習佛法,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了。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不都是要你把自己管好就可以了嗎?

這個說法十分錯誤。要知道,破斥外道邪論,本身就是眾善奉行的組成部分。我們在《普賢行願品》中不是有常隨佛學一條嗎?我們看看諸佛世尊給我們做出什麼表率。佛法中對於諸佛菩薩的功德記述中大都有這麼一條:對於外道邪論的破斥。這種描述太多,我們在這裡摘述兩段:

《悲華經》講:爾時寶海梵志叉手恭敬以偈贊 遊戲禪定 如大梵王 光明端嚴 如天帝釋........充足一切 猶如時雨 破諸外道 如大論師。

《大寶積經》講:導師無畏力,于波羅奈國,轉清凈法輪,摧破諸外道。

學習佛法,即便不能如世尊一樣摧破外道一切邪論,也應當隨時指出自己所了解的其見解中錯誤、愚昧的地方。讓大眾了解。而不是去迎合、『搞好關係』、搞宗教大同。世尊沒有這麼做。因為催滅外道,是眾善之一。是諸善奉行的重要部分。誰要是告訴你,學佛把自己管好就行了,不要去破斥外道。而且是在學佛的同修中宣傳,實際上等同於讓大家放棄此種善行,放棄諸善奉行。不要去實踐菩薩道。

三 破斥外道的作用:

還有不少人會問這樣的問題,度化外道靠破斥管用嗎?那會讓人家反感、抗議。

這樣的看法,其實十分偏執。只管一點,不及其餘。破斥外道邪見,主要的目的可不是通過辯論來讓對方信服佛法。也不要指望通過一次、兩次的辯論就可以讓人回心轉意。破斥的作用是什麼呢?

《大方廣佛華嚴經》對此作出過明確的說明:應勤摧伏外道邪論。不令異見損眾生故。為什麼我們要時時破斥外道邪見?是為了讓這些錯誤的理論不再毒害眾生。不是我們和什麼人過不去,故意作對,而是為了讓大家避免邪見的危害。我們的目的可不是和對手辯論,實在是為了周圍的人不要受邪見的污染。

看到這裡,大家就知道了,如果有人告訴你,學佛管好自己就行了,不要破斥外道。那麼等於在放任眾生受到種種邪見的污染損害。對於外道邪見的姑息是和慈悲毫無關係的。

同時還有另外一個目的。樹立佛法在大眾中的形象。佛法是圓滿的智慧,遇到外道邪論,就可以讓其理屈詞窮。於是大眾知道,任何宗教、哲學,到了佛法這裡,都是螢火蟲遇到陽光一樣。沒有他們發光的餘地。

所有水陸四生、胎卵濕化、九類蠢動、一切含靈,同生三世,願佛知見,或未聞我名,令願得聞;及聞我名,於我法中,令一切有情,盡發菩提,迴向大乘,修無上道。


15

主題

258

帖子

14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2
沙發
zhenru 發表於 2012-4-27 17:48 | 只看該作者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7〈26 十地品〉: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於第一義諦不了故名:無明,所作業果是行,行依止初心是識,與識共生四取蘊為名色,名色增長為六處,根、境、識三事和合是觸,觸共生有受,於受染著是愛,愛增長是取,取所起有漏業為有,從業起蘊為生,蘊熟為老,蘊壞為死;死時離別,愚迷貪戀,心胸煩悶為愁,涕泗諮嗟為嘆,在五根為苦,在意地為憂,憂苦轉多為惱。如是但有苦樹增長,無我、無我所,無作、無受者。』

復作是念:『若有作者,則有作事;若無作者,亦無作事,第一義中俱不可得。』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如來於此分別演說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何以故?隨事貪欲與心共生,心是識,事是行,於行迷惑是無明,與無明及心共生是名色,名色增長是六處,六處三分合為觸,觸共生是受,受無厭足是愛,愛攝不捨是取,彼諸有支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為老,老壞為死。』

------請問如來於此開示;『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如來於此分別演說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此[心]是何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93

帖子

31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5
3
 樓主|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2-4-27 21:21 | 只看該作者
zhenru 發表於 2012-4-27 17:48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7〈26 十地品〉: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於第一義諦不了故名:無明,所作業 ...

迷與悟的根本差別就在於對真心的迷與悟。以妄為真、認假為真或者認賊作父,是歷劫沉淪生死永不出頭的根本原因。佛家講,「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是否明了真心是正法與外道的分水嶺,真心,不生不滅,歷劫不壞,證得不生不滅的真心,才能不生不滅,才能了脫生死。否則,就如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中所說,「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也就是說,如果不明真心,縱然經歷無數微塵劫的盲修瞎練,終究還是不能得道的。

其實真妄不二,心外無實法,皆是是識所變,心識變現三界。當下本空,寂靜,就是一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258

帖子

14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2
4
zhenru 發表於 2012-4-27 22:22 | 只看該作者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2-4-27 21:21
迷與悟的根本差別就在於對真心的迷與悟。以妄為真、認假為真或者認賊作父,是歷劫沉淪生死永不出頭的根本 ...

《金光明最勝王經》--不實之法,是從緣生。真實之法,不從緣生。如來法身,體是真實。

------佛說如來法身有真實體.請問;這真如心體在哪裏?


《占察善惡業報經》「復有眾生,不解如來言說旨意故而生怯弱。當知如來言說旨意者,所謂如來見彼一實境界故,究竟得離生老病死眾惡之法,證彼法身常恆清涼不變等無量功德聚;復能了了見一切眾生身中,皆有如是真實微妙清凈功德,而為無明闇染之所覆障,長夜恆受生老病死無量眾苦。如來於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眾生離於眾苦,同獲法身第一義樂。而彼法身,是無分別離念之法;唯有能滅虛妄識想不起念者,乃所應得。

------佛說[證彼法身常恆清涼不變等無量功德聚;復能了了見一切眾生身中,皆有如是真實微妙清凈功德,]----而你見到了麽?你在眾生身中哪五蘊的哪一蘊裏見到法身如來了?

[唯有能滅虛妄識想不起念者,乃所應得。]-----你如何解釋 這句聖言?

佛法是親証的境界,只有[外道才理屈詞窮]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5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4-27 22:30 | 只看該作者
zhenru 發表於 2012-4-27 09:22
《金光明最勝王經》--不實之法,是從緣生。真實之法,不從緣生。如來法身,體是真實。

------佛說如來法 ...

zhenru 網友, 會日當空和圓某同學, 可以比喻成當年的紅衛兵。  有一腔的熱情, 但是並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你所說的東西, 他看不懂, 也沒有能力做法理上的交流。 只能喊口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258

帖子

14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2
6
zhenru 發表於 2012-4-27 22:49 | 只看該作者
你說[當下本空,寂靜,就是一心。]-----[本空]是不存在麽?不存在怎麽會有[一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諸佛菩薩自證悟時,轉阿賴耶得『本覺智』。而你卻說這[一心]是[本來空的],與佛說背道而馳,佛明明說有[如來法身,體是真實。]是不空的,且是能証得到的,「諸佛菩薩自證悟時,轉阿賴耶得『本覺智』.在証得的這個阿賴耶心體時,就發起『本覺智』!可你卻説這[本心]是空的?這不是篡改 佛陀法義是什麽?

《大乘密嚴經》佛說;
「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凈種性。於凡夫位恆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習氣。乃至成佛常所寶持。」------佛明明告訴我們這個本心阿賴耶識是常住不壞的,[是諸如來清凈種性。][乃至成佛常所寶持。]一直到了佛位也常所寶持的。
而你卻説是空的,佛說此心是持種識,怎麽會是[空的]?!

請你解釋清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258

帖子

14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2
7
zhenru 發表於 2012-4-27 23:02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4-27 22:30
zhenru 網友, 會日當空和圓某同學, 可以比喻成當年的紅衛兵。  有一腔的熱情, 但是並不知道自己在干什 ...

阿彌陀佛

正是佛所說的--可憐憫者。他們不知道這是最嚴重的破法之罪,那地獄之報不是他們所能承受的。
為了挽救眾生,讓他們能有些警醒,少讓一些人下地獄,一定要不貽餘力破斥邪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8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4-27 23:32 | 只看該作者
zhenru 發表於 2012-4-27 10:02
阿彌陀佛

正是佛所說的--可憐憫者。他們不知道這是最嚴重的破法之罪,那地獄之報不是他們所能承受的。

他也在學啊, 但是需要時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93

帖子

31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5
9
 樓主|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2-4-28 09: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uiridangkong 於 2012-4-28 09:34 編輯

真空妙有,無實無虛。
這是屬於涅槃智的知識,但是如果連法住智的知見都沒有的話,這個也無從探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258

帖子

14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2
10
zhenru 發表於 2012-4-28 09:38 | 只看該作者
你如果真懂[真空妙有,]的話,怎麽會把[心經]亂解一氣?!

孔老夫子皆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乃知[智]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93

帖子

31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5
11
 樓主| huiridangkong 發表於 2012-4-28 09:41 | 只看該作者
我都說了,你沒有禪定功夫,看不懂的!
對不起了,我要參加浴佛法會了,再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258

帖子

14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2
12
zhenru 發表於 2012-4-28 10:03 | 只看該作者
所以, 佛要流淚。五濁惡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07: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