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錢學森談為何日本能在中國之前發射衛星:他們沒文革

[複製鏈接]

391

主題

3923

帖子

2565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好啊好啊1 發表於 2011-12-17 12: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錢學森談為何日本能在中國之前發射衛星:他們沒文革2011年12月13日 08:20

來源:鳳凰網歷史

好啊好啊註:嘿嘿,連一心一意以物理學原理為畝產萬斤背書的錢學森都這樣說。好啊好啊!

核心提示:錢學森不止一次地向他的親朋好友們表露過這樣一個心聲:中國的航天專家較之於蘇、美、法、日的專家絕對不差,甚至可以說在許多方面還要比他們強。可是,他們那裡沒有「文化大革命」的衝擊,航天專家們不曾受到這場劫難的摧殘。否則,中國的第一顆衛星先於日本發射,是不成問題的。

文章摘自《錢學森》 作者:楊增全 出版:花山文藝出版社

「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按照初樣正在加速研製之中。然而,每前進一步;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干擾。林彪、江青對第一顆人造衛星工作頻頻插手,企圖把人造衛星當作他們的一份政治籌碼,成可邀功,敗則倭罪,居心叵測。讓「東方紅一號」衛星在太空高唱《東方紅》,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強加給科技人員的。

但是,不管這樣的「高見」出自何人之口,在當時一旦有人提出這樣的「意見」,其他人是很難說「不行」的。

錢學森是十分崇敬毛主席的。在他看來,《東方紅》這首歌曲,是對毛主席的頌歌,也是對共產黨的頌歌。他作為一個強烈的愛國者,熱愛新中國,崇敬新中國的奠基人。因此,對於在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播送《東方紅》樂曲,是樂於接受的。儘管他知道此舉難度很大,耗資頗巨,難題很多。

首先一個難題是,讓「東方紅一號」衛星播放《東方紅》全曲?還是播放其中的部分小節?

當時,一部分人認為,《東方紅》這首樂曲是神聖不可更改的,應當播放全曲;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衛星要播完全曲,技術上無法實現,只需要播出前八小節就可以了。

照第一種意見辦,倒是滿足了當時的政治需要,但是這將會給整個衛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若是企圖避免這些災難,在技術上又無法解決。按第二種意見辦,在技術上較好處理,但潛伏著「斷章取義」的政治風險。這樣的大事誰也不敢貿然行事,大家要錢學森來決定這件事情。

錢學森面對這樣一個說是科學又不完全是科學,說是政治又不完全是政治的問題,難以定奪。他只好把這個棘手的問題提交到國防科委,要國防科委決定。

可是,國防科委領導班子考慮再三,同樣難以決定。錢學森只好以正式報告的形式,把兩種意見同時報告給了中央領導。

周總理審閱了報告之後,批准了第二個方案,「東方紅一號」上天後,只播放《東方紅》樂曲的前八小節。

方案定下來了,技術上的問題交由自動化研究所多才多藝的助理研究員劉承照具體承辦。

在衛星上播放音樂,這件事不僅在科學上尚屬首例,在無線電廣播史上也是首創,沒有任何現成的東西可借鑒。劉承照經過苦思冥想,反覆琢磨,終於拿出了方案,又經過晝夜奮戰,在他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製成了音源振蕩器,奏響了《東方紅》樂曲。

總體設計人員又研製了樂曲發生器與之配套。為了簡化衛星結構和減輕衛星的重量,決定安置一部功率較大的發射機,交替發射《東方紅》樂曲和遙測信號。這樣,地面每隔4O秒可將樂曲用磁帶記錄下來,再通過廣播電台播放出去,人們從收音機中即可聽到宏亮悅耳的《東方紅》樂曲聲。

那時,凡是涉及到毛澤東的事沒有小事,都得百倍小心謹慎。所以,周總理在批准了第二個播放方案之後,對衛星播放《東方紅》樂曲的工作,抓得非常細緻,非常具體,一直到這個裝置研製成功,還不敢放下心來。因為衛星還沒有發射上天,上天後《東方紅》能否響起來,都還是個未知數。

1969年8月27日,第一枚供預期飛行試驗用的兩級火箭豎起在酒泉發射中心55米高的發射架上。

當時,國際形勢非常緊張。在火箭剛剛豎起的當天,便驚動了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

與此同時,一直密切注視著中國「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動態的日本,更加虎視眈眈。

1969年9月初,火箭開始通電,進行垂直測試。但是,棘手的問題出現了——出廠前測試時還很完好的陀螺儀突然一下子「失明」了。大家查來查去,就是查不出原因。

轉眼2O天過去了,毛病還是找不出來。只好報告給在北京的錢學森,請求設法解決。

1969年9月26日深夜,錢學森風塵僕僕地趕到了酒泉發射基地。

已經年近花甲的錢學森,不顧遠程旅途之勞,下車后,來不及喝上一口水,放下背包,連夜趕往發射場。他目不轉睛地觀察著真空箱中反覆出現故障的試驗,看來看去,他那嚴肅的面龐,突然綻

開了笑容:

「嘿!同志們,大家太著急了,沒有沉住氣呀!」

原來,火箭試車后,在給儀器加強度時,操作人員忙中出錯,不小心順手將系統出口處的「定壓活門」給碰掉了。

由於錢學森的親臨現場,陀螺儀的問題順利得到了解決。火箭發射隨即轉入緊張的準備之中。

這兩枚火箭若是發射成功,「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便有了成功的基礎。從當時中國的技術條件和進展速度來看,完全有可能在1969年底或197O年初,也就是趕在日本前面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但是,如若這兩枚二級火箭發射失敗,那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只好推遲,落在日本後面就成定局。

1969年11月16日17時45分。

西北酒泉發射基地。

第一枚兩級火箭點火升空了。但是,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一發生了——由於第二級火箭控制系統的程序配電器中途發生故障,發射遭到失敗。

這次失敗對錢學森和他的助手們的打擊是沉重的。因為,這如同一場體育比賽,在關鍵的時刻,偏偏輸掉了最為關鍵的一局。這不僅給了日本人以追趕的時間,也引起世界各國一片嘩然。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合眾社、共同社、塔斯社等世界上最大的幾家新聞通訊機構,幾乎在同一時間向全世界發布了這條新聞。鄰國日本獲悉中國運載火箭試驗失敗的消息后,更是驚喜若狂。美國出於政治目的,乘機向日本提供了衛星運載火箭的關鍵部件「陀螺儀」。

陀螺儀就如同火箭的眼睛,是火箭飛行中制導與穩定的裝置系統。一個性能好的陀螺儀,可以自行瞄準,使火箭達到預期的發射精度。錢學森主持研製的陀螺儀,從最初的改善滾珠軸承式陀螺儀開始,很快便研製成功了靜壓氣浮陀螺儀。僅僅用了幾年時間,便走完了國外花幾十年才走完的第一代慣性技術的路程。此後,我國迅速跟上了國外第二代慣性技術的發展步伐,研究成功了靜壓液浮陀螺儀裝置。九十年代又研製成功了四軸撓性陀螺平台。35年以來,我國航天慣性技術,幾乎年年都有新突破,發射精確度創造了最高記錄,達到了國際水平。而日本當年則不得不靠美國才得到這一技術。這再一次證明了錢學森常說的那句話:我們中國人絕不比洋人笨,要比洋人聰明得多!

然而,文化大革命這場浩劫,卻抑制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時常導致航天事業受阻。

中國的航天科學家們卻偏偏要爭這口氣。第一枚火箭試飛失敗了,他們擦乾眼淚,繼續進行第二枚兩級火箭的試飛。錢學森說得好:

「科學家不要以為遇上失敗是壞事情,科學家往往與千百次失敗結為伴侶。不要以為鮮花、掌聲、讚揚是科學家的生活,不要以為自己從事的研究總能被人理解。」

時間推移到1970年1月30日,也就是距離第一枚兩級火箭發射失敗后僅僅兩個多月,我國第二枚兩級火箭,再一次豎在了酒泉基地的發射架上。

「東方紅一號」衛星能否早日發射,關鍵就看這一回了。

隆冬季節,年近花甲的錢學森,穿了一件棉軍大衣,迎著奇冷無比的寒風,來到大西北的酒泉發射基地。

那肆虐的戈壁寒風,挾裹沙石,雷霆萬鈞,摧枯拉朽,遮天蔽日。不用說是在露天的風沙中工作,就是站也站不住。人們只好縮進營地。錢學森聽著窗外大風發出的如鬼怪般的吼叫聲,突然想起了兒時母親給他講過的《西遊記》中的「黃風怪」的故事。他想到,這「黃風怪」也許就潛藏在這一帶。當年,唐僧師徒曾飽嘗過「黃風怪」的苦頭;今日,它這「黃風怪」重又向掌握了現代科學技術的一代航天人施加淫威,只怕是這「黃風怪」錯打了算盤。「人傑者,當憂

以天下,樂以天下」——古人的遺訓激勵著他。「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信條在鼓舞著他。於是,一種迎戰「九九八十一劫難」的豪情油然而生。

風小了,試飛立即進行。

「點火!」的號令發出了,兩級火箭呼嘯而起。隨著震撼人心的轟鳴聲的漸漸消失,火箭也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這時,錢學森最擔心的是兩級火箭能否正常分離,他密切注視著火箭的去向。透過漫漫風沙,錢學森似乎看到天空爆出一個火團。待雲煙散去,藍天上兩個黑點清晰可見——兩級火箭分離終於成功了!

很快,從落區傳來喜訊,火箭高精度擊中目標。

於是,1970年2月,國防科委正式向酒泉發射基地下達了執行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預先號令。

2月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從北京總裝廠啟運。「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工作開始進入了緊張的準備階段。

這時,錢學森出現在衛星總廠。在他的指揮下,對「東方紅一號」衛星進行整星狀態下的自旋試驗,仔細認真地檢驗衛星的質量。

然而,一則令人痛心的消息傳來了:1970年2月11日,日本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大隅號」,搶在中國之前上天了。

這個消息對於正在加速同日本搶時間的錢學森來說,無異於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錢學森不止一次地向他的親朋好友們表露過這樣一個心聲:中國的航天專家較之於蘇、美、法、日的專家絕對不差,甚至可以說在許多方面還要比他們強。可是,他們那裡沒有「文化大革命」的衝擊,航天專家們不曾受到這場劫難的摧殘。否則,中國的第一顆衛星先於日本發射,是不成問題的。今天,卻讓日本搶了先著,儘管日本發射這顆人造衛星得到了美國的幫助,儘管它小得可憐,但畢竟它是顆衛星,畢竟先於中國上天啊!對此,錢學森只好以無奈的苦笑了之。他將目光盯住了自己的衛星。


嘿嘿,
好啊好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0 03: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