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抗日戰爭中日雙方戰報對比的謠言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6 02: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1-12-6 03:21 編輯

更新時間: 2011-12-04   來源  西奴揭秘


參見核心關聯詞條:謊言重複再重複,抗戰,粉飾「國軍」
參見關聯詞條:共軍抗日真的只打小仗嗎? 新四軍消滅日軍的數據和戰役 對比國民黨軍和共軍的俘虜數據   果粉之「國共軍隊斃傷日寇最多的7次戰鬥」

目錄
• 謠言原文:抗日戰爭中中日雙方戰報之對比
• 謠言剖析1
• 謠言剖析2
• 關於所謂戰報對比的彌天大謊

謠言原文:抗日戰爭中中日雙方戰報之對比編輯本段回目錄

八路軍部分戰績與日軍戰報的對比:

1937年

1、平型關戰鬥

八路軍戰報:殲滅日軍1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67人,傷94人(兒島襄著:《日中戰爭》,日本文藝春秋社1984年版)

2、廣陽伏擊戰

八路軍戰報:殲日軍千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63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3、晉察冀區反八路圍攻

八路軍戰報:殲滅日偽軍2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7人,傷52人;皇協軍傷亡69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4、三次破襲平漢路

八路軍戰報:殲滅日偽軍12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人,傷11人,無皇協軍傷亡報告(《支那事變陸軍作戰》)

1938年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殲滅日偽軍1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6人,傷26人, 皇協軍傷亡71人(《華北治安戰》)

6、120師收復晉西北七城戰役

八路軍戰報:殲滅日偽軍1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2人,傷51人,皇協軍傷亡101人(《華北治安戰》)

7、易(縣)淶(源)戰鬥

八路軍戰報: 殲日偽軍14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22人,皇協軍傷亡40人(《支那事變陸軍作戰》)

8、129師晉東南反日軍九路圍攻

八路軍戰報:殲日偽軍4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1人,傷10人,皇協軍傷亡79人(《華北治安戰》)

9、晉察冀區1938年秋反圍攻

八路軍戰報: 斃傷日偽軍5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9人,傷132人,皇協軍傷亡107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0、冀中區五次反圍攻


八路軍戰報:殲日偽軍5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1人,傷65人,皇協軍傷亡99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1、冀南1938年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 斃俘日偽軍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人,傷11人,皇協軍傷亡16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939年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掃蕩」

八路軍戰報:殲日偽軍3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7人,傷70人,皇協軍傷亡81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3、115師陸房突圍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13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0人,傷122人,皇協軍傷亡67人(《華北治安戰》)

14、五台山區1939年5月反圍攻

八路軍戰報:殲滅日軍宮崎部隊8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4人,傷27人(《華北治安戰》)

15、太行區1939年夏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殲日偽軍2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7人,傷37人,皇協軍傷亡70人(《華北治安戰》)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殲日偽軍2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7人,傷89人,皇協軍傷亡71人(《華北治安戰》)

17、北嶽區1939年冬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3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34人,皇協軍傷亡95人(《華北治安戰》)

1940年

18、平西區1940年春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殲滅日偽軍800餘人,擊落日軍飛機1架
日軍戰報:日軍亡8人,傷40人,皇協軍傷亡22人(《華北治安戰》)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掃蕩」作戰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3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1人,傷91人,皇協軍傷亡62人(《華北治安戰》)

20、抱犢崮山區反「掃蕩」(亦稱魯南區1940年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 斃傷日偽軍22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58人(《華北治安戰》)

21、129師白晉鐵路破擊戰

八路軍戰報:殲日偽軍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人,傷9人,皇協軍傷亡12人(《華北治安戰》)

22、晉西北1940年夏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4490餘人俘53人(內含日軍11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7人,傷107人,失蹤3人,皇協軍傷亡失蹤201人(《華北治安戰》)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紗帳」戰役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2100餘人俘偽軍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9人,傷22人,皇協軍傷亡39人(《華北治安戰》)

24、百團大戰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俘日軍280餘人、偽軍1.8萬餘人
日軍戰報:亡302人,傷1719人,皇協軍傷亡失蹤1202人(《華北治安戰》)

25、太行區1940年秋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 殲日偽軍28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44人(《華北治安戰》)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勢

八路軍戰報: 殲日偽軍23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0人,傷27人,皇協軍傷亡59人(《華北治安戰》)

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殲日偽軍26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7人,皇協軍傷亡15人(《華北治安戰》)

28、晉西北1940年冬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2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8人,傷44人,皇協軍傷亡102人(《華北治安戰》)

國民黨軍方面:

1、凇滬會戰

國軍1937年戰報:日軍傷亡6萬餘人;孫元良個人在2005年估計日軍傷亡4到5萬。
日軍戰報:日軍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傷31157人,共計傷亡40672人. 但是日本在1960年到1970年又公布:日軍戰死19594名,負傷80243名,共傷亡99847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冊83頁)。

2、太原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4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2.6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3、南京保衛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1.5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76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4、徐州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5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在1937年承認傷亡3.2萬餘人,在1960年日本官方承認日軍傷亡5.7萬餘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5、武漢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20萬餘人
日軍戰報:自身傷亡3萬餘人,因病減員6.7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6、隨棗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4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7、棗宜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2.3萬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90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8、南昌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1.2萬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90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3、上高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2萬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9000餘人,病減員600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4、晉南(中條山)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9900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計戰死670名,負傷2292名(《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5、第二次長沙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2萬餘人(也有說4萬)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70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6、第三次長沙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5萬餘人
日軍戰報:傷亡6000人,其中死亡160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7、浙贛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3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17148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8、鄂西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4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40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9、常德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5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2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20、豫中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4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335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21、長衡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6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6萬餘人(雙方數字驚人的相似)(《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22、桂柳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3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1.6萬餘人(《戰史叢書--大本營陸軍部》)

23、緬北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9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4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註:《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和《支那事變陸軍作戰》,為同一本書,都是日本防衛廳在20世紀60、70年代編寫的,是日本軍事院校的教科書。 以上日方的資料全部來自日本國內。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6 02: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1-12-6 03:00 編輯


謠言剖析1

另一個謠言:
抗日戰爭中中日雙方戰報之對比

其中有些數字在不同書中有爭議,比如:

24、百團大戰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俘日軍280餘人、偽軍1.8萬餘人
日軍戰報:亡302人,傷1719人,皇協軍傷亡失蹤1202人(《華北治安戰》)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記載是日軍損失總數不詳,其中獨 立第四混成旅團戰死者是276人,而日軍華北方面軍軍醫部40年8月的方面軍傷亡統計數字總計8月戰死325人,戰傷652人。昭和15年華北方面軍共陣亡5456人,傷12386。

有些是修改原書數字,比如:

8、南昌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1.2萬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90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記載的昭和14年2月是陣亡500,傷1700。

有些數字根本在他所列的書上找不到,比如:

1、凇滬會戰
國軍1937年戰報:日軍傷亡6萬餘人;孫元良個人在2005年估計日軍傷亡4到5萬。
日軍戰報:日軍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傷31157人,共計傷亡40672人. 但是日本在1960年到1970年又公布:日軍戰死19594名,負傷80243名,共傷亡99847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冊83頁)。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這一頁沒有99847這個數字。

另外一個常識問題,《中國事變陸軍作戰》是到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為止,後面的浙贛會戰等都不屬於此書範圍內,頭一次查證的時候我還以為我的書缺頁呢,他列的戰鬥找不到,後來一看時間·#·#¥·¥·%……

謠言剖析2
http://lt.cjdby.net/viewthread.p ... p;extra=&page=9

戳穿無恥的造謠帖子《八路軍、國軍的戰報與日軍戰報的有趣對比》

這個帖子里拿偽造數據造謠說:
國軍記錄的抗戰戰績和日軍記錄接近,而八路軍的抗戰戰績不實。

可無恥造謠的居然把浙贛會戰、常德會戰的戰績對比也說是引用日本的資料《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無恥造謠的,知道在日本軍史里的「中國事變」、「大東亞戰爭」分別怎麼寫嗎?

如果知道的話,那就應該清楚,《中國事變陸軍作戰》中怎麼會有浙贛會戰、常德會戰等的記載呢?


查詢戰績對比里自稱引用的日本編的戰史《中國事變陸軍作戰》、《華北治安戰》,就可以看出《八路軍、國軍的戰報與日軍戰報的有趣對比》里引用日軍戰報的是數據是偽造的!

無恥!造謠!

《八路軍、國軍的戰報與日軍戰報的有趣對比》里國軍部分逐個批駁如下(浙贛會戰以後的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壓根沒有記載):

凇滬會戰

國軍1937年戰報:日寇傷亡16萬餘人;
孫元良將軍個人在2005年估計日寇傷亡14到15萬。
日寇戰報:日寇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16萬人,傷31157人
(引自《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數據是偽造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原文是:
淞滬會戰:
1939年8月13日-1939年11月8日:日軍戰死9115人,傷31257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一卷第二分冊第83頁)

太原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7萬餘人 日寇戰報:傷亡6.6萬餘人(引自《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數據是偽造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原文是:
1937年7月7日-1937年9月29日,在華北作戰:日軍戰死2300人,傷6262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一卷第二分冊第83頁)

徐州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5萬餘人 日寇戰報:日寇在1937年承認傷亡13.2萬餘人
——————————————————————————
數據是偽造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原文是:
徐州會戰:
第2軍第5師團
1940年2月20日-1940年5月10日:戰死1281人,傷5478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一分冊第41頁)

第2軍第十師團
1940年3月14日-1940年5月12日:戰死1088人,傷4137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一分冊第41頁)
第2軍到6月29日:戰死7452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一分冊第82頁)

武漢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25萬餘人 日寇戰報:自身傷亡23萬餘人
因病減員6.7萬餘人(引自《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
數據是偽造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原文是:
武漢會戰:
第2軍:戰死2300人,傷730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一分冊第195頁)
第11軍:戰死4506人,傷1738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一分冊第202頁)

隨棗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4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寇傷亡13萬餘人
(引自《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
數據是偽造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原文是:
隨棗會戰:
日軍戰死650人,傷180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二分冊第137頁)

第二次長沙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6萬餘人(也有說7.4萬) 日寇戰報:日寇傷亡57000餘人
(引自《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
數據是偽造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原文是:
第二次長沙會戰:
日軍戰死1670人,傷5184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三卷第二分冊第165頁)

第三次長沙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5萬餘人 日軍戰報:傷亡146000人
(引自《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
數據是偽造的,原文是:
第三次長沙會戰:
日軍戰死1462人,傷4029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三卷第二分冊第219頁)

《華北治安戰》里對日軍失敗諱莫如深,動輒就不記錄日軍具體損失多少。

八路軍部分,只須找幾條批駁如下: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殲滅日偽軍1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6人,傷26人,皇協軍傷亡71人(《華北治安戰》)
==================
《華北治安戰》中沒有記載1938年春季的治安作戰。
「日軍亡6人,傷26人,皇協軍傷亡71人」是在《華北治安戰》何處記載?

14、五台山區1939年5月反圍攻
八路軍戰報:殲滅日軍宮崎部隊8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4人,傷27人(《華北治安戰》)
===============

《華北治安戰》中,關於1939年5月的「五台作戰」的記述中,根本沒有提到日軍方面的傷亡多少。
《華北治安戰》中說的在五台圍攻中「亡4人,傷27人」的記錄在哪裡?

15、太行區1939年夏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殲日偽軍2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7人,傷37人,皇協軍傷亡70人(《華北治安戰》)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殲日偽軍2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7人,傷89人,皇協軍傷亡71人(《華北治安戰》)
17、北嶽區1939年冬季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3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34人,皇協軍傷亡95人(《華北治安戰》)
================

關於這三次作戰,《華北治安戰》中根本都沒有專門記述。不知道那些戰報是從何而來?

整個「1939年度的治安戰」這一章中都沒有提到「皇協軍」嘛。「治安軍」字樣只出現一次,而且也並非實在記錄傷亡的時候出現的。原句是「為了瓦解治安軍及其它武裝團休,對其家屬施加壓力」。

這三條中所說的「皇協軍」的傷亡數字是哪裡來的?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掃蕩」作戰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3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1人,傷91人,皇協軍傷亡62人(《華北治安戰》)
==================

《華北治安戰》里的「冀中作戰(4月11日—5月31日) 」的記述中,根本沒有提到日軍方面的傷亡多少。
「日軍亡11人,傷91人,皇協軍傷亡62人」的記錄在哪裡:

20、抱犢崮山區反「掃蕩」(亦稱魯南區1940年反「掃蕩」)

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22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58人(《華北治安戰》)

===================
《華北治安戰》中關於1940年「山東(魯西、魯南)的肅正作戰」的記述中,根本沒有提到日軍方面的傷亡多少。
「日軍亡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58人」的記錄在哪裡?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6 03: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1-12-6 03:05 編輯


關於所謂戰報對比的彌天大謊

http://**/s/blog_5cd93d530100xdv8.html

作者:唐律疏議V http://weibo.com/u/1557740883  博客:http://**/u/1557740883  

關於所謂八路軍、國軍與日軍戰報對比的彌天大謊
(2011-08-31 23:28:38)

不知多少年前就在網上流傳的所謂八路軍、國民黨軍與日軍的戰報對比。該對比妄圖證明國民黨軍隊的戰報和日軍戰報接近,而八路軍則大大吹噓。這是網特們炮製的最胚胎級別的弱智謊言之一。而且因為其說謊技術低劣(明明是瞎編的數字,卻謊報出處,而且還是謊報的出處還是很容易查到的資料),稍微細心一點去拿其聲稱的出處略加查詢,即可證明其偽造,故此戰報對比已經被多次闢謠。然而在有激情沒判斷力的眾多網民中仍然廣泛流傳。

該戰報對比原文如下:
第十八路軍部分戰績與日軍戰報的對比
……

鄙人在註明出自《華北治安戰》的幾條中抽查了一下,下面是鄙人的疑問:

14、五台山區1939年5月反圍攻
十八路軍戰報:殲滅日軍宮崎部隊8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4人,傷27人(《華北治安戰》)
===============
《華北治安戰》中,關於1939年5月的「五台作戰」的記述中,似乎根本沒有提到日軍方面的傷亡。(原文內容太長了,此處不便貼出來)
能否請你告訴我,你所說得《華北治安戰》中說的在五台圍攻中「亡4人,傷27人」的記錄在哪裡?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掃蕩」

十八路軍戰報:殲滅日偽軍1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6人,傷26人,皇協軍傷亡71人(《華北治安戰》)
==================
關於這一條,我看的《華北治安戰》中完全沒有記載1938年春季的任何治安作戰。不知道所謂「日軍亡6人,傷26人,皇協軍傷亡71人」是在《華北治安戰》何處記載?

15、太行區1939年夏季反「掃蕩」

十八路軍戰報:殲日偽軍2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7人,傷37人,皇協軍傷亡70人(《華北治安戰》)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掃蕩」
十八路軍戰報:殲日偽軍2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7人,傷89人,皇協軍傷亡71人(《華北治安戰》)
17、北嶽區1939年冬季反「掃蕩」
十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3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34人,皇協軍傷亡95人(《華北治安戰》)
=====================
關於這三次作戰,《華北治安戰》中根本都沒有專門記述。不知道那些戰報是從何而來?
也許是有人計算過後得出來得吧?好,就算如此。問題是好像整個「1939年度的治安戰」這一章中都沒有提到「皇協軍」嘛。「治安軍」字樣只出現一次,而且也並非實在記錄傷亡的時候出現的。原句是「為了瓦解治安軍及其它武裝團休,對其家屬施加壓力」。
請問:你這三條中所說的「皇協軍」的傷亡數字是哪裡來的?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掃蕩」作戰

十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3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1人,傷91人,皇協軍傷亡62人(《華北治安戰》)
==================
關於這次作戰,《華北治安戰》中全文如下,麻煩大家找找「日軍亡11人,傷91人,皇協軍傷亡62人」的記錄在哪裡

一、冀中作戰(4月11日—5月31日)

方面軍於3月23日召開了參加作戰兵團的第二十七、第一一O師團及獨立混成第十五旅團的會議,然後令各兵團分頭準備作戰。其設想為:首先對白洋淀(保定東約50公里)附近,繼而對滹沱河、滏陽河、子牙河沿岸地區進行掃蕩作戰、以打通保定水路、石門水路、滏陽水路,然後為確保這些水路繼續進行討伐。
各兵團按照這一計劃,從4月11日到16日進行了第一次掃蕩作戰,自18日到28日進行了第二次掃蕩作戰,佔領各水路要點,以後到5月31日反覆連續討伐,對附近一帶進行了肅清掃蕩。
在此期間,冀中的共軍及土匪雖然只是分散退避,但另方面在西部山地,拒馬河河谷及冀東的熱河、蒙疆邊境、特別是在南口、薊縣方面,共軍的策動卻活躍起來。所在的警備隊對該方面反覆進行了討伐。另外關東軍從5月8日至6月12日,接著又在7月28日以後約3個月內,將駐在熱河的部隊及其它討伐隊調入冀東地區,駐蒙軍的獨立混成第二旅團也予以策應,與第二十七師團及獨立混成第十五旅團相配合,對滿、中邊境山地方面反覆進行了討伐。

二、冀南作戰(1940年6月4日—7月31日)
(下面就是冀南作戰的內容了)

20、抱犢崮山區反「掃蕩」(亦稱魯南區1940年反「掃蕩」)

十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22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58人(《華北治安戰》)
===================
下面是《華北治安戰》中關於1940年魯南作戰的全文,請告訴我「日軍亡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58人」的記錄在哪裡

三、山東(魯西、魯南)的肅正作戰

掃蕩陳光支隊:1940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第三十二師團的一部及獨立混成第十旅團的主力,在魯西地區對陳光指揮的共軍東進縱隊進行了掃蕩。但是,並未取得顯著效果。
掃蕩高樹勛軍:此次掃蕩從5月上旬至下旬,與上項作戰同時進行。當時共軍因受到壓迫逐次南下,我軍即對魯西地區苟延殘喘的高樹勛軍進行討伐,並打擊了該軍。
魯南剿共作戰:重慶政府的山東省主席沈鴻烈,痛感山東省及蘇北、皖北地區共軍兵力的迅速擴大,國共矛盾更加深刻,深恐中共勢力滲透,因而要求部下積極進行剿共。
第十二軍,為了魯南地區的肅正,命獨立混成第五、第六旅團及第三十二師團的一部,自9月中旬到10月上旬,以魯村為中心,對蒙陰地區的沈鴻烈軍及以沂水西南地區為根據地的中共徐向前軍,進行徹底的反覆戰鬥,使之四散潰逃。

第三十二師團地區的警備與治安情況
……

22、晉西北1940年夏季反「掃蕩」

十八路軍戰報:斃傷日偽軍4490餘人俘53人(內含日軍11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7人,傷107人,失蹤3人,皇協軍傷亡失蹤201人(《華北治安戰》)
====================
《華北治安戰》中「山西西北部的肅正作戰(194O年6月6日—7月8口)」這一節如實記錄「日軍死89人,傷79人」,偽軍傷亡未提。不知「日軍戰報:日軍亡37人,傷107人,失蹤3人,皇協軍傷亡失蹤201人」從何而來?
原文如下,供參考

山西西北部的肅正作戰(194O年6月6日—7月8口)

山西省西北部是共軍一二O師及前發生兵變的山西新軍的根據地。第一軍在方面軍指導下與駐蒙軍相配合,企圖消滅盤踞在興縣、臨縣,岢嵐及嵐縣地區的共軍,以防止該地區的共產化,並削弱中共在同蒲線北段以東策劃的活動。為此,自1940年5月中旬進行了作戰準備。

參加此次作戰的部隊為第一軍的獨立混成第三、第九、第十六旅團,駐蒙軍的諫山、石丸兩支隊。第一軍決定的計劃如下:

一、獨立混成第三旅團在面對黃河作戰開始前,應首先消滅岢嵐附近的共軍。然後從岢嵐附近開往黃河一線作戰,與駐蒙軍相配合,消滅保德東南地區的共軍。

二、獨立混成第九旅團應首先消滅嵐縣附近及交城西面之共軍,然後從該地開往黃河一線作戰,與獨立混成第十六旅團相配合,消滅據守在興縣及臨縣北部之共軍。

三、獨立混成第十六旅團應向方山及臨縣北部地區進行作戰,切斷嵐縣及興縣方面之敵向西南方向的退路,與獨立混成第九旅團相配合消滅駐在之敵。

根據以上部署,6月6日開始作戰,各計伐隊在各地擊敗共軍的抵抗,於6月25日前後進入黃河左岸地區,然後返轉來對所負責地區進行了掃蕩。

參加此次作戰的共軍約33,320人,遺棄屍體3,418具,俘虜219人;日軍死89人,傷79人。此次作戰的特點是:共軍抵抗的頑強,及伺機對日軍進行攻擊。

據中共方面的記錄,包括此次作戰在內,在1940年內山西省西北部的情況如下:……(下面就是中共的資料了)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4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6 03:0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1-12-6 03:10 編輯


真相:國軍戰報和日本戰史數據的不同

凇滬會戰

國軍1937年戰報:日寇傷亡16萬餘人;
孫元良將軍個人在2005年估計日寇傷亡14到15萬。
日寇戰報:日寇在 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16萬人,傷31157人
(引自《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原文是:
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8日:日軍戰死9115人,傷31257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一卷第二分冊第83頁)

太原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7萬餘人 日寇戰報:傷亡6.6萬餘人(引自《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原文是:
1937年7月7日-1937年9月29日,在華北作戰:日軍戰死2300人,傷6262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一卷第二分冊第83頁)

徐州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5萬餘人 日寇戰報:日寇在1937年承認傷亡13.2萬餘人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原文是:
徐州會戰:
第2軍第5師團
1940年2月20日-1940年5月10日:戰死1281人,傷5478 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一分冊第41頁)
第2軍第十師團1940年3月14日-1940年5月12日:戰死1088人,傷 4137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一分冊第41頁)
第2軍到6月29日:戰死7452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一分冊第82頁)

武漢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25萬餘人 日寇戰報:自身傷亡23萬餘人
因病減員6.7萬餘人(引自《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原文是:
武漢會戰:
第2軍:戰死2300人,傷730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一分冊第195頁)
第11軍:戰死4506人,傷 1738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一分冊第202頁)

隨棗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4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寇傷亡13萬餘人
(引自《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原文是:
隨棗會戰:
日軍戰死650人,傷180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二卷第二分冊第137頁)

第二次長沙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6萬餘人(也有說7.4萬) 日寇戰報:日寇傷亡57000餘人
(引自《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原文是:
第二次長沙會戰:
日軍戰死1670人,傷5184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三卷第二分冊第165頁)

第三次長沙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5萬餘人 日軍戰報:傷亡146000人
(引自《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
原文是:
第三次長沙會戰:
日軍戰死1462人,傷4029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三卷第二分冊第219頁)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5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6 03: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1-12-6 03:13 編輯


真相 抗日砥柱如何煉成:中共殲敵數量是國軍兩倍

【戰績說話】日本在侵華八年中(不包括東北),死傷官兵133萬餘人,中共殲滅日軍52萬多人,佔40%;殲滅偽軍118萬。國民黨軍隊殲滅日軍80萬,佔60%,基本沒有偽軍。按軍隊人數比例計算,中共軍隊抗戰開始為五六萬人,抗戰勝利時為94萬人,國民黨軍隊抗戰開始時陸軍170多萬人,抗戰結束時為440 萬人

抗日戰爭研究中的若干「計量化」問題

作者:袁成毅 文章來源:徐秀麗主編:《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  http://jds.cass.cn/Item/21378.aspx

新聞來源: 鳳凰網 於September 04, 2011

核心提示:日本在侵華八年中(不包括東北),死傷官兵133萬餘人,中共領導的抗日軍民殲滅日軍52萬多人,佔40%;殲滅偽軍118萬,幾乎百分之百。國民黨軍隊殲滅日軍80 萬,佔60%,基本上沒有偽軍。

  本文節選自《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 作者:袁成毅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原題為:抗日戰爭研究中的若干「計量化」問題

  計量史學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社會科學的影響下形成的一種史學研究方法。學術界對於計量史學的概念、內涵雖然有不同的闡釋和實際運用,但通常情況下,我們還是可以簡單地將其概括為對一系列可以量度的現象進行的歷史研究。[1]

  80年代以後,此方法受到中國學術界的重視,以抗日戰爭史研究為例,計量化除了在傳統的戰時經濟、財政、金融等領域廣為運用外,在我們以往習慣「定性」 的方面也得到了較為普遍的運用,對抗日戰爭史學科的健康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抗日戰爭為對象的學術研究,早在抗戰結束時就已經開始。[2]早期的研究非常注重「定性」,在抗日戰爭史的著述中,通常多用一些較為模糊的諸如「起了決定作用」、「佔據主導地位」、「中流砥柱」、「不可估量」、「無以計數」 等語彙。

  其實這些概念或多或少還是隱含著計量或統計的內涵,只不過由於史學工作者出於具體考證的困難或者缺乏計量的觀念,使本來可以進行定量判斷的概念變成了缺乏定量依據的簡單定性。事實上,作為一場舉全民族之力抗擊外來侵略的戰爭,從一次具體戰鬥到一場較大規模的戰役,從敵我雙方的基本力量、戰爭的投入到戰爭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等等其實都是可以也是應當計量化的。

  近30年來的抗日戰爭史研究中,計量化的研究隨處可見,但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重要領域:第一,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中共領導的敵後戰場抗敵的不同戰績和貢獻;第二,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所作出的貢獻;第三,日本侵華戰爭給中華民族造成的損失以及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延誤。[3]

  兩個戰場的計量化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裡,抗日戰爭史的研究逐步趨向理性與客觀,即一方面堅持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中流砥柱」的立場,同時也肯定了國民黨廣大愛國官兵以及全國各抗日階層的作用,這種理性回歸的過程,往往是通過計量化的研究得以實現的。

  早期的抗日戰爭史基本上被納入中共黨史的敘事框架,因此在講到抗戰的貢獻時,雖然也有一些計量化的表達,但僅僅關注到抗戰時期中共的發展和抗日戰績,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出版的一些著作是這樣表述的:「在八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和解放區,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與擴大,建起了從東北到海南島的十九個解放區,擁有人口一億二千餘萬,人民解放軍發展到一百二十萬,為奪取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準備了條件。」[4]「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堅持人民戰爭路線的結果……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我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縱隊,抗擊了侵華日軍的百分之六十和偽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對敵大小戰鬥十二萬五千一百餘次,斃傷日偽軍一百零一萬餘名,俘獲日偽軍五十一萬九千餘名,投誠反正日偽軍十八萬四千名,總共日偽軍損失兵力一百七十一萬四千餘名。」[5]

  在這些表述中,我們只看到了中國抗戰的一個戰場,根本看不到抗日戰爭存在兩個戰場的客觀事實。差不多也正是從80年代初開始,學術界在基本肯定上述觀點的同時,通過計量來對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正面的評價,如王振德就認為,由於共產黨的統戰政策,國民黨始終留在了統一戰線內,22次會戰,主要戰鬥 1117次,抗擊了侵華日軍的50%以上。[6]這一時期,隨著海峽兩岸關係的不斷緩和,戰後國民黨方面出版的著作如國民黨中央黨史會編印的《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戰爭時期》、蔣緯國《抗日禦侮》、吳相湘《第二次中日戰爭史》以及國民黨軍政要人何應欽、白崇禧等軍事報告中所列的國民黨軍方統計資料,也被學術界廣為引用,這樣,對於1938年武漢失守以前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肯定差不多成了學界的共識。

  此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也有學者通過計量化的分析,對相持階段以後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觀點也提出了質疑。江於夫認為,從武漢失守到太平洋戰爭期間,國民黨正面戰場組織了南昌會戰等9次大規模戰役,占國民黨22次會戰的41%,甚至有過一些攻勢作戰,難能可貴。這一時期國民黨還有大的戰鬥496次,占整個抗戰時期戰鬥的44%,共傷亡137.6萬人,占整個抗戰時期傷亡人數的43%。[7]作者通過這些數據得出了國民黨在相持階段仍積極抗日的觀點。在對正面戰場戰績給予肯定的基礎上,也有學者看到了這種簡單的計量所帶來的問題。魏宏運認為:「兩個戰場抗敵的比例,經常有些變化。數字的計算,因學者們各自的方法不同,自然略有不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敵後游擊戰爭已奠定了基礎,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這樣講,是不過分的。如果沒有游擊戰爭牽制,吸引日軍的大量兵力,中國的大西南和西北,就會遭受敵騎的踐踏,就有淪陷的危險,那麼日本就可能宣布,它征服了中國。」[8]

  張廷貴則具體分析了兩個戰場的殲敵總數,認為日本在侵華八年中(不包括東北),死傷官兵133萬餘人,中共領導的抗日軍民殲滅日軍52萬多人,佔40%;殲滅偽軍118萬,幾乎百分之百。國民黨軍隊殲滅日軍80萬,佔60%,基本上沒有偽軍。

  從殲滅日軍的絕對數字看,國民黨多於我軍,但按軍隊人數比例計算,中共軍隊數量少(抗戰開始為五六萬人,抗戰勝利時為94萬人),國民黨軍隊數量多(抗戰開始時陸軍170多萬人,抗戰結束時為440萬人),中共軍隊殲滅日偽數則多於國民黨的兩倍。他認為這些數據進一步顯示了敵後戰場在全國抗戰中的偉大作用和地位。[9]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戰場雖然存在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之分,但它畢竟是一場全民族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因此也有些著作更關注將兩個戰場的戰績加以綜合,軍事科學院所編《中國抗日戰爭史》中,認為「中國抗日戰爭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簽字,歷時14年之久。特別是在 1937年七七全國開始的3000個浴血奮戰的日日夜夜中,中國軍隊進行重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殲滅日軍150餘萬人,殲滅偽軍118 萬人。」[10]

  中國官方在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時候,也明確地做出了如下的定性表述:「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11]由此可見,關於兩個戰場的戰績問題,從最早的只計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的抗日戰績,到兼計敵後和正面兩個戰場的戰績,進而將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的戰績合成一個中國抗戰的整體,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1] (英)巴勒克拉夫著,楊豫譯:《當代史學主要趨勢》,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頁。
[2]關於抗日戰爭史研究的整體學術史考察,可參看榮維木《抗日戰爭史》,曾業英主編《五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版;曾景忠《抗日戰爭史研究述評》,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編《偉大的勝利——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同心出版社1995年版。
[3] 由於抗日戰爭史研究中涉及的計量問題非常多,本文難以逐項加以評析和說明,也難以就每個數字的真實性進行科學的論證,僅就提到的三個方面也可以說是抗日戰爭史計量化的三個重要方面作一些宏觀性的疏理,以期對計量化的現況和存在問題加以剖析。
[4] 魏宏運主編:《中國現代史稿》,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4頁。
[5] 蕭超然、沙健孫主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簡編》,廣東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2頁。
[6] 王振德:《中國抗日戰場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歷史》1984年第5期,第50頁。
[7] 江於夫:《武漢失守到太平洋戰爭前國民黨抗戰問題再探》,《史學月刊》1992年第3期,第103頁。
[8] 魏宏運:《抗日游擊戰爭推動了抗日戰爭的歷史進程》,1991年10月23日《光明日報》。
[9] 張廷貴:《從若干材料看我軍在抗戰中的主力軍作用》,《軍事歷史》1985年第4期,第20頁。
[10]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抗日戰爭史》下卷,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版,第624頁。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6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2-6 03: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1-12-6 03:16 編輯


比俘虜人數

http://www.top81.org/show.php?f=1&t=1197085&m=8943663
根據解放軍戰史記載。八路軍在八年抗戰中總計俘鬼子(純鬼子)5000人,新四軍俘虜1200人,總計約6200人。

不過八路的俘虜數略有水分,其中2300人是在45.6~45.10俘虜的,可能把815之後頑抗被俘的鬼子也都算進去了。N4A沒這個問題,45.6以後的俘虜很少。

炮軍方面,遠征軍攻克於旁俘13,攻克孟關俘1,攻克孟拱俘89,密支那俘69,攻克八莫俘20,總計200人上下。

其他一些炮黨軍比較重大的勝利(好吧,勉強算贏的都)俘虜數:
上高會戰:13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139人
常德會戰:35人
崑崙關:1人

算了大家討論吧。

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編輯本段回目錄
http://www.chinalxnet.com 2010-09-03 09:16 中國臨夏網 共0條評論 查看評論

來源:解放軍報 選稿:山樺

照耀抗戰征程的燈塔
——軍事科學院抗戰史研究專家與中國軍網網友在線交流實錄

國家危亡關頭,誰在凝聚力量?民族解放之路,誰在指引方向?

8月25日,來自軍事科學院的兩位嘉賓——抗戰史研究專家岳思平、彭玉龍,就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並做客中國軍網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既要肯定其他黨派發揮的積極作用,更應當充分認識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

「尹天仇」:近年來,反映正面戰場的影視和文學作品逐漸增多。大家也逐漸了解到,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打了22場會戰,殲滅的日軍和犧牲的將士都比敵後戰場多,可為什麼說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

岳思平:這位網友對我黨我軍的抗戰史可能不太了解。比如百團大戰,除八路軍115師和山東縱隊外,晉察冀軍區、120師、129師都參加了,共有105個團。我算了一下,人數有27萬人左右,殲滅日偽軍4.6萬餘人。再如1942年5月到7月的冀中反「掃蕩」,光日軍就有5萬多人;1941年8月到10月晉察冀軍區的反「掃蕩」,日偽軍有7萬多人,等等。這比正面戰場有些會戰抗擊的敵人還多,只不過我們沒有統計為會戰罷了。就是國民黨的22場會戰,也是敗多勝少。再說殲敵人數,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游擊隊和東北抗日聯軍共殲滅日軍約70萬人,國民黨軍隊殲滅日軍80多萬人;一些網友沒有注意到,我軍還殲滅了118萬多偽軍。這些「二鬼子」從哪來的?多數是成建制投降的國民黨軍隊!這是事實,不能因為漢奸的話題讓人尷尬就避而不談。我們既要肯定其他黨派發揮的積極作用,更應當充分認識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

「音樂會」:有人說國民黨在抗戰中犧牲了240多位將領,而共產黨只有左權、彭雪楓等少數幾位將領犧牲,請問嘉賓,事實究竟如何?

彭玉龍:我最近正在做抗戰戰損研究。國民黨犧牲將領中包括不少追授為少將的上校團長,按同級比較,八路軍犧牲的團以上幹部有640多人,新四軍有300多人,這還不包括東北抗聯。請注意,蔣介石只給了八路軍3個師的編製,我軍幹部幾乎全部「降職使用」,比如紅75師師長陳錦秀,改編后是八路軍688團團長。我軍犧牲了這麼多高級幹部,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為了國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甘願自我犧牲的精神。

「遊客10.6.0.×××」:請問敵後戰場是什麼時候上升為抗日主戰場的?國民黨有沒有敵後戰場?

彭玉龍: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全國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此後,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逐漸成為全國抗戰的主力軍,敵後戰場逐步上升為主戰場。國民黨確實派了不少部隊深入敵後,但與我軍目的不同,性質不同,結果也不同。共產黨是從日本人手裡收復失地,國民黨卻想從共產黨手裡「收復失地」。後來因為缺少人民群眾支持,在日軍「掃蕩」下,這些國民黨軍隊逃的逃、降的降,敵後戰場實際上是人民軍隊獨當一面。

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在於,共產黨為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帶來了渴望已久的政治組織力

「點點集」:落後就要挨打,有人說這就是全國抗戰初期節節敗退的最主要原因。二位嘉賓同意這樣的說法嗎?

岳思平:讓我們把目光放遠一點。一部中國近代史,大多數篇章都離不開「戰爭」二字,而在抗戰之前,每次都以割地賠款、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終。除了落後,我們挨打的原因還有什麼?就是缺少凝聚力。抗戰爆發后,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凝聚了人心和力量,提高了全民族抗戰的動員和組織能力,這種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曾多次參加海峽兩岸的學術討論會,一些台灣學者也承認這一點。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在於,共產黨為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帶來了渴望已久的政治組織力。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像全國抗戰那樣,把人民動員得如此廣泛,教育得又如此深刻。

彭玉龍:我常常想,如果將來孩子問:「七七事變為什麼在盧溝橋爆發?那兒是中國和日本的分界線嗎?為什麼日本會有中國駐屯軍?」我們該如何回答?日本之所以悍然發動侵華戰爭,主要是看到中央政府軟弱無能、不斷退讓,地方勢力割據而治、你爭我奪。但他們沒有料到,恰恰是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和團結,從根本上決定了戰爭的進程和結局。這種覺醒和團結哪裡來?就來自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這個角度說,中流砥柱是國家民族賦予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擔當。

「無敵將軍」:請問嘉賓,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還體現在哪些方面?

岳思平:這種作用,不僅僅體現在我軍12.5萬次的作戰次數、約190萬人的殲敵數量,以及敵後戰場抗擊了58%至75%的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上。更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一系列正確主張和戰略方針並且身體力行。比如實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路線、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基本上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軍事戰略方針,發動人民戰爭,等等,為奪取全國抗戰最後勝利指明了方向。從這個角度理解中流砥柱作用,會更加深刻。

「歡喜心」:我同意岳老師的看法,但總覺得游擊戰不如陣地戰那麼提氣。

彭玉龍:毛澤東把游擊戰從戰術層次提高到戰略層次,這在世界戰爭史上是一項偉大的創舉。比較中日雙方戰鬥力,蔣介石曾經說過「3倍於敵可守,6倍於敵方可攻」。作為裝備遠遜國民黨軍隊又身處敵後的人民軍隊,只有堅持游擊戰爭、人民戰爭,積小勝為大勝,逐步改變敵我力量對比,才是取勝之道。

現在的教科書對炮黨已經非常友好了編輯本段回目錄
http://www.top81.org/show.php?f=1&t=1196345&m=8936066

# 說到教科書,我認為現在的教科書對炮黨已經非常友好了,替他們掩飾和洗地了好多事情了,只是沒有公開地引用炮黨吹牛的東西而已,就這麼炮黨和炮粉還不滿意,太過分了。【北方的北方】2011-09-05 12:35:40'<無內容>[7]
    * 確實是太丟人了,外國人那裡分的清國軍,八路。只說是咱們中國人爛。【大漠孤煙】2011-09-05 12:48:46'<無內容>[2]
          o 好多歷史事實已經不提了,給足了炮黨的面子啦,他們還嫌不足,當然他們的目的並不是什麼歷史真相,歷史真相要是都展示出來,炮黨和炮粉都應該自裁了。【北方的北方】2011-09-05 12:53:24'<無內容>[0]
    * 很多都是直接抄黨國的吹牛資料。【mycx】2011-09-05 12:44:40'<無內容>[1]
          o 幾次長沙大捷那樣的,沒有辦法,否則實在沒有什麼可寫的了。【北方的北方】2011-09-05 12:48:41'<無內容>[1]
    * 就這樣,人家還說是在洗腦.土鱉現在是為了統戰,捏著鼻子忍著,但凡國慶,都把大炮抬出來曬太陽【sever2003】2011-09-05 12:39:48'<無內容>[2]

共軍敵後抗戰可歌可泣編輯本段回目錄

@洪源:【敵後內線作戰】處於敵後方被包圍態勢下的作戰。敵後抗戰之殘酷、環境之艱苦超乎想像。無後方無後勤無糧秣無彈藥無醫藥,傷兵無處包紮和養傷。晝無處躲夜無處睡,一晚需轉移3-4次:一般人早就尿褲子崩潰。但土八路向鬼子放槍12.5萬次,打死日軍53萬偽軍118萬。共軍從3萬人擴到120萬,解放區人口1.1億  http://weibo.com/1833963193/xqlipB7Hz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0: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