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核心國家各持己見德班氣候談判難破局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1-12-8 15: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經濟時報       2011-12-07

  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12月5日明確表示,中國認為2020年後應該有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整體性文件,而現在的問題是落實已經達成的共識。關於中國參加2020年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協議,需要通過談判達成,要滿足五項條件……這五個條件不是新的,是合理的。目前中國希望各方兌現承諾、落實行動、評估成效,我們將繼續與各國一起為此做出努力。

  據悉,正在南非舉行的德班氣候大會達成初步談判草案,為各方繼續談判和達成協議提供了基礎。但是,由於各方在會議最主要議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減排目標上依舊存在較大分歧,會議取得重大進展的前景仍不明朗。發展中國家先得一分

  當地時間12月3日,「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的談判合併文本出爐。這是大會召開以來形成的首份重要文件,這份長達130頁草案綜合了有關各方的意見,面向所有的與會方,為重要議題列出各種談判選項,草案將就全球總的減排目標、國家的減排目標以及發展中國家應做出的貢獻等議題為大會後續進程提供指南。

  這份被認為是德班協議雛形的文本,首次增加了「應對因減排造成經濟和社會影響的措施」的條款。這一條款包含了以中國、印度和阿根廷為代表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提案,即在發展中國家提供的產品涉及到氣候變化時,要求發達國家不得採取如關稅等任何形式的單邊手段,來制裁和約束髮展中國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事實上,草案條款只是承諾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雖然釋放出積極的信號,但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通過協議來規定具體措施,如對減排造成的經濟和社會損失進行補償的方式和標準等。

  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管清友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出台具體的措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草案中寫入這樣的規定,是發展中國家在減排補償方面爭取來的積極成果,表明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有了很大提高,一定程度上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的勝利。

  作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是否承諾減排義務方面一直受到壓力。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蘇偉上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將視談判情況而定,不排除在未來某個時候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協議的可能。

  解振華5日的發言表示,中國認為2020年後應該有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整體性文件,而現在的問題是落實已經達成的共識。

  關於中國參加2020年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協議,需要通過談判達成,要滿足五項條件:必須有《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發達國家要兌現300億美元 「快速啟動資金」和2020年前每年1000億美元的長期資金,啟動綠色氣候基金,建立監督和執行機制;落實適應、技術轉讓、森林、透明度、能力建設等共識,建立相應的機制;加快對各國兌現承諾、落實行動情況的評估,確保2015年之前完成科學評估;只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中國將承擔與自身發展階段和水平相適應的責任和義務。很難取得實質性進展

  本次德班會議上,關於是否以及如何設立第二承諾期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交鋒的焦點。

  2005年生效的 《京都議定書》規定了發達國家的減排目標,但並沒有要求發展中國家做出具體減排承諾。議定書關於減排的第一承諾期將於2012年年底結束,2007年《巴厘路線圖》確定了《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和長期合作協議的雙軌制談判。

  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問題上,發展中國家堅決要求設立第二承諾期,而部分發達國家在這兩個問題上表現出的態度不明確甚至嚴重倒退。其中,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國明確拒絕接受第二承諾期;美國堅稱,除非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大國也接受強制減排指標,否則美國不可能簽第二承諾期;而歐盟則堅持其會前提出的 「德班路線圖」,締結一個2020年生效的強制減排協議,要求所有主要排放國都承諾強制減排,否則歐盟不會接受第二承諾期。

  雖然發達國家一直指責發展中國家在減排方面的努力不夠,但統計數據顯示,歐美國家在減排目標方面一直沒有提高,反倒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減排方面不斷做出妥協,包括在自主減排方面提出了較高目標。目前中國已經採取了積極的態度和行動,實現了「十一五」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確立了2015年和2020年減排目標和行動,並且這些目標和行動都已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具有法律約束力。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認為,國際氣候談判能否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主要取決於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和中國的態度,除非這兩個國家在減排問題上做出妥協和讓步,新的實質性協議出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京都議定書》承諾期出現真空的概率很大。

  管清友認為,要想達成實質協議,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得後退一步。特別是發達國家,如美國能源消費太奢侈太粗放,必須進行能源價格改革和能源消費結構調整。

  對於德班會議取得進展的前景,董秀成表示,鑒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基礎四國(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和美國之間的分歧十分嚴重,德班會議可能跟去年坎昆會議一樣,達成寬泛的、不具約束力的協議,但很難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5 0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