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向貧困現象宣戰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1-12-4 08: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12-02 09:54 來源: 環球網

中國提高了貧困人口認定標準,中國的貧困人口數量一下子達到了1.28億。要實現所有人2020年不愁吃穿,教育、醫療、住房都有保障,不是容易的事。中國實際上是在向貧困現象宣戰。

貧困是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無法根除的痼疾。即使美國也有大量流浪漢,1/7的人生活在美國的貧困線之下。歷史告訴我們,國家的努力對消除貧困至關重要,但國家對解決貧困問題又是包辦不了的。打個比喻,它相當於反貧困戰爭的「空中支援」。貧困人口的自身努力,永遠是戰勝貧困最終起決定作用的「地面進攻」。

美國人類學家阿瑟·劉易斯早在1959年就提出「貧困文化」的概念。它特指貧困人口對其處境的宿命感,以及對走出困境的文化惰性。破解貧困文化,是中國加強物質扶貧的同時切不可忽視的。甚至,精神扶貧也許應當走在前頭。

試想三十幾年前,中國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貧困戶」。我們從發達國家得到一些援助,但真正幫這個國家走向脫貧的,是改革開放的觀念轉換。在此之前我們安貧樂道,津津有味地過著與世界潮流格格不入的生活。但轉眼之間我們就變了,成了全世界最拚命工作、也最會掙錢的人群之一。

其實今天中國的貧困人群,有一些是特殊原因所致,也有一些是當年中國的縮影。致貧的主客觀原因複雜地纏在一起,社會要做的是幫他們把這些死扣一一解開,並激勵他們剷除之。

中國的反貧困運動,與中國社會追求公平的思潮形成了對流。如果這兩股力量契合得好,就會加快貧困人口在觀念和文化上向富裕人口的追趕,社會就有可能圍繞這個目標使力。如果二者「對流偏了」,就會導致社會在計算扶貧物資多少才算「公平」時爭論不休,扶貧就會成為國家為求社會穩定而息事寧人的手段。

中國社會輿論已經複雜化,「公平」越來越不僅僅是社會大多數人的正當願望,而且漸漸成為一個有力量的政治口號。政治口號的特點都是不僅追求實質的落實,而且要求形式上的一致和正確。它對真正實現公平形成推動和干擾,都是有可能的。

中國的反貧困運動一定要讓接受救助的人群(除了老弱病殘)變得越來越勤奮,越來越有志向,而不是相反,使他們對救助越來越依賴,認為不做自我改變的人生也完全可以過得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要求國家對改變個人命運承擔責任的呼聲,在中國輿論中近年來不斷加強。一些非貧困的、但收入不高的人面臨致富困難時,同樣有社會幫助和個人努力兩個槓桿。如果他們的個人努力更有成效,產生的激勵會延伸到貧困人口。如果他們對社會提供幫助的要求不斷增多,同樣也會向下傳遞。

所以說,反貧困運動成功與否,有賴於整個社會鼓勵奮鬥的大氛圍會給它提供多少支撐。有人提出,今天中國社會談論「勤勞致富」比改革開放初期少多了。這個提示值得思考。

中國有13億人,越來越多的好運氣在這個國家上演,但它們輪到我們頭上的幾率太小了,我們大多數人還得靠自己。其實很多中國人也真是這麼想的。中國今後要做的是,讓這樣想的人越來越多,不這樣想的人越來越少。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4

主題

1249

帖子

256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倒騰醬油的小販

Rank: 4

積分
2564
沙發
城市達人 發表於 2011-12-4 16:49 | 只看該作者
不斷的提高貧困線標準就是進步的體現!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有了2美元/天的標準。
胡吃胡喝,不能胡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8: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