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突發事件來臨時,媒體,你在做什麼?

[複製鏈接]

713

主題

805

帖子

216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森林木1 發表於 2011-12-4 08: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突發事件由於其「突發性」等自身的特點,往往會迅速產生巨大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和熱點。面對這樣的事件,媒體應該如何把握輿論導向呢?毋庸置疑,主流媒體應該堅持正面報道,多報道「好人好事」、「好人有好報」,加大對道德模範典型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弘揚正氣、引人向善的作用,但是在現實中,部分媒體陷入了角色迷失之中,為了吸引大眾眼球肆意放大社會的陰暗面和醜陋面,給百姓造成「做好事不得好報」、「做好事惹火上身」等錯覺,從而毒化了社會的道德環境。
  比如,在前不久發生的8毛錢治病事件中,一些媒體的表現並不光彩,還沒有弄清事情真相,就「聽風就是雨」,推波助瀾,把矛頭指向醫院,對醫生進行道德批判,並挑起公眾的憤怒情緒。事實證明,患者誇大其詞,後來為自己的輕率行為公開道歉,而一些媒體也為自己的盲信付出了代價。

  再比如,在「老人摔倒反誣救助者」的系列事件中,不少媒體故意放大救人的危害性,給人一種錯覺,好人做不得,這種錯誤的導向帶來的可怕後果就是,更多的人不敢見義勇為。事實上,縱觀近年來發生的所謂的反誣救助者事件,不過十餘例,這種現象是個別,極其偶然。我國有數億老人,每天發生老人摔倒后被人救助的事件舉不勝舉,選擇性地報道,僅僅盯著幾個孤獨的個案,就大加感嘆道德滑坡,這是不公允的。類似事件一旦過於放大,過度闡釋,就會造成人心惶惶,人與人之間失去互信。

  至於部分媒體「通過獵奇、感官刺激來吸引眼球」,更是早已為人熟知。一些媒體的報道大量展示不堪入目的細節,如此一來,也許能吸引部分讀者,但惡果明顯。不僅毒害了成長中的青少年,誤導一些孩子駛入歧途,對於媒體自身來說也是自毀信譽、自毀前途。試問,一個熱衷於低級趣味的媒體,又怎能樹立嚴肅莊重的公信力?

  什麼時候媒體都應該堅持社會責任,秉持高度的責任感。「責任是鑄造媒體品格的靈魂,是支撐媒體前進的脊樑。」如果靈魂被污染,脊樑被壓彎,媒體存在的意義就大打折扣。媒體牢記自身職責,才能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者,才能贏取公眾的信任與支持,也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0

主題

31

帖子

24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
沙發
kala2009 發表於 2011-12-4 1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1249

帖子

256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倒騰醬油的小販

Rank: 4

積分
2564
3
城市達人 發表於 2011-12-4 16:14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呀,可不要妨礙新聞自由哦。媒體可是無冕之王,不能批評的。你是不是政府派來打擊媒體的?
胡吃胡喝,不能胡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3

主題

805

帖子

216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61
4
 樓主| 森林木1 發表於 2011-12-4 16: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城市達人 3樓 的帖子

個人的一點粗淺體會,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1: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