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校車事故深層原因調查:政府沒盡到應有責任
http://www.enorth.com.cn 2011-11-21 09:52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1/11/21/008174320.shtml
內容提要:甘肅正寧校車事故引起全國關注,如何保障校車安全成為各界討論的焦點。解決問題,需找到病根,對症下藥。正寧校車事故的病根在哪?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甘肅正寧校車事故引起全國關注,如何保障校車安全成為各界討論的焦點。解決問題,需找到病根,對症下藥。正寧校車事故的病根在哪?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19個嫩芽般的幼小生命,一名幼兒園老師,一名校車司機……21個鮮活的生命,瞬間離去。正寧,這個位於甘肅省東部、隴東黃土塬上的貧困縣,因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時間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舉國關注。
追尋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幼兒園主辦者安全責任的缺失——一輛9座的金杯麵包校車竟被拆座改裝,嚴重超載,塞進63人;是校車司機安全運行意識的淡薄——疲勞駕駛、超速逆行;是交警、教育等政府部門監管責任的缺失;當然,還有幼兒家長對校車超載的無奈默許。每一個環節上的疏忽,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種子。
記者實地採訪發現,在這些公之於眾的事故原因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客觀原因,就是西部欠發達地區受財力限制,存在對學前教育投入不足的情況。投入不足導致學前教育過於民辦化,而運營幼兒園因經費籌集困難,不得不低成本經營……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使得以市場化模式運作的西部欠發達地區民辦幼兒園一方面要在低收入、低成本的競爭中生存下去,一方面又要通過擴大規模以實現盈利和發展。這樣的兩難現狀,最終在最為薄弱的安全環節出現了斷裂。
榆林子鎮是正寧縣第二大鎮,商貿流通活躍。因為佔地利優勢,興辦於2004年的榆林子鎮小博士幼兒園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迅速發展。
「剛開始那一年,初次招生有50多人,聘請了一名園長,3名老師,當時買了一輛校車。」小博士幼兒園董事長李軍剛的妻子高宏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到了2011年上半年,小博士幼兒園已經成為正寧縣第一大幼兒園,招生規模達到了1164人,超過了縣城的公立幼兒園;教職工45人,固定資產有40間校舍,4輛校車;兼并了鎮上另外一所幼兒園。
11月19日下午,記者走進已被停止辦學的小博士幼兒園,空蕩蕩的教室里只有桌椅板凳以及孩子們貼在牆上的畫。高宏霞愁眉緊鎖,一方面為出事淚眼哭干、內疚難過,一方面為未來感到迷惘、手足無措。
記者了解到,正寧縣共有32所幼兒園,其中公辦3所,民辦29所。今年3月,該縣一份名為《正寧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文件里,對全縣學前教育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作了系統表述。
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學前教育資源短缺,經費投入不足。由於國家財政政策只允許對公立幼兒園有所投入,而全縣僅有3所公立幼兒園,其餘的均為民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由於財力不足,園舍建設簡陋、場地狹小,教學設備不足,辦園條件差。
更為重要的是,當地農村各類民辦幼兒園全部由個人租賃場地建辦,缺乏專業教師,普遍以「家長式」、「作坊式」管理為主,教學管理不規範,安全、衛生隱患嚴重。
此外,當地幼兒教師嚴重短缺,專業化程度低。正寧全縣僅有在編幼兒教師93名,加上民辦幼兒園140名,共233名,而幼兒總數為5452名,全縣的幼師比為23.4比1。而各類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均是臨時雇傭,近80%為非幼師專業人員,不具備幼兒教師素質。
還有,農村幼兒園以營利為目的,辦園行為不規範。由於是私人辦學,功利化傾向嚴重。
為此,在今年3月份,慶陽市《關於實施學前教育三年建設幼兒園的意見》提出,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綜合改革,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為幼兒和家長提供方便就近、靈活多樣、多種層次的學前教育服務。
根據慶陽市的實施意見,正寧縣提出的目標是:到「十二五」期末,全縣幼兒園達到142所,其中公立幼兒園113所,占幼兒園總數的79.6%。
然而,就在這一藍圖正在逐步展開之際,全縣規模最大的小博士民辦幼兒園在最為重要的人身安全環節上出了大問題。
11月18日,正寧縣文化教育體育局取消了小博士幼兒園的辦學資質。原小博士幼兒園700多名孩子的復學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為了讓其餘716名幼兒早日恢復上課,保證教學秩序正常進行,當地政府從公辦幼兒園中抽調骨幹教師及管理人員,並租用原校址組建了一所公辦幼兒園,新的幼兒園命名為正寧縣榆林子幼兒園。
當地還抽調了3名心理輔導老師對幼兒開展心理干預,長慶油田採油二廠給新的榆林子幼兒園捐助一輛45座的宇通客車作為校車。新的幼兒園將於近日開園。
記者了解到,早在今年3月21日,慶陽市《關於實施學前教育三年建設幼兒園的意見》決定,市縣兩級財政投入5.8億元用以發展當地學前教育。本次事故發生后,慶陽市政府決定再貸款1億元,總投資達到6.8億元,用3年時間建成200所公辦幼兒園。
慶陽市市長周強表示,當地政府力爭3年規劃兩年完成,給全市116個鄉鎮各建辦1所公辦幼兒園,配備標準化校車一輛;在村學附設學前班;每個縣城按照人口規模、合理布局、就近入學的原則,改建、新建5至10所幼兒園,3年內基本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為主」的學前教育新格局。
兩年後,慶陽市公辦幼兒園的比例將達到幼兒園總數的80%以上,幼兒入園率將達到85%以上。
62.84%被調查者認為各地校車購置運營由政府有關部門包干
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甘肅校車事故發生之後,一場關於校車安全的大討論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地展開。
校車安全,作為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過去也經常被拿出來討論,為什麼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直到如今釀成數十條生命逝去的慘劇?在甘肅校車事故發生之後,《法制日報》視點版聯合搜狐網就校車安全話題展開了聯合調查。
大部分校車不夠安全
2011年11月16日9時40分許,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榆林子鎮西街道班門口,發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輛由西向東行駛的陝D-72231大翻斗運煤貨車,與一輛自東向西行駛的榆林子鎮幼兒園核載9人,但實際載有63人的校車相撞,截至目前,已造成21人死亡,40餘人受傷。
記者了解到,校車事故早已不是什麼新鮮問題。就在此次甘肅校車事故發生前不久,已有4名孩子相繼被校車奪去了生命。
今年8月2日,安徽省安慶市3歲女孩朱顏在幼兒園校車內滯留長達8個小時后死亡;8月29日,幼兒園校車悶死幼兒事件又在海南省三亞市重演。而悲劇並未就此結束,9月13日下午,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紫荊花幼兒園兩名幼兒被遺忘在校車內一天,直至當日下午放學時才被發現,但已離開了人世。
在此次調查中,對於問題「你感覺身邊的校車安全狀況如何?」僅有3.47%的被調查者認為「很好,大部分校車安全」,有23.95%的被調查者認為「一般」,還有72.59%的被調查者認為「不好,大部分校車不安全」。
一名被調查者對記者說:「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調查和我自己的親身體會,有兩點值得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第一,交通事故是校園安全事故中最主要的一種情況;第二,交通事故多發生於農村。」
校車應具有「公益性」
對於此次甘肅校車事故的原因,各方人士也是議論紛紛。
據我國《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第一起草人、國家客車檢測中心碰撞試驗室主任李弢介紹,目前,我國使用專用校車的地區仍比較少,大部分地區,還是「山寨校車」和標準校車混雜運營,包括微客(封閉的廂式貨車——記者注)、普通公路客車、公交車等。
記者從北京市一所幼兒園了解到,目前我國校車經營模式多種並存,主要有學校自營、政府購車學校經營、無政府補貼的營利性組織經營、有政府補貼的營利性組織經營4種,其中學校自營和無政府補貼的營利性組織經營占的比例相對較大,但是各地情況也很不均衡。
校車經營主體多樣,那麼,出現校車安全事故后,究竟應該如何追究責任?
在回答問題「校車事故中,最主要應該追究誰的責任」這一問題時,有6.52%的被調查者認為是校車運營者的責任,有6.65%的被調查者認為責任在於學校,而有86.84%的被調查者認為政府部門應承擔責任。
在回答問題「校車頻頻出事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這一問題時,有7.32%的被調查者認為是「校車安全標準缺失」,有5.36%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各地需要運送的學生數量巨大」,還有87.44%的被調查者認為是「政府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
一直研究校車安全問題的山東交通學院博士丁芝華認為,當前在校車的安全技術管理中,尚缺少對校車交易(含進口)、校車檢驗、校車使用和維護、校車退出、校車報廢等方面的專門管理。對校車及其駕駛員的准入管理也沒有統一的制度安排。對專業校車運營企業的准入管理和對校車運營活動的管理內容還相對簡單,需要進一步的細化和完善。在校車的路面交通管理方面,還缺少對校車行駛優先權的設置。對校車交通安全教育尚未形成制度化。「除了這些缺失和問題外,在校車安全管理上還存在一個較大的缺失,即缺少校車運營模式的管理。校車具有『公益性』,但當前許多地方未能給予財力支持,把校車簡單地推向市場,實行所謂的『社會運營』,從而引發了很多問題,給校車安全帶來隱患」。
校車安全更需立法保障
李克傑
觸目驚心的甘肅正寧縣幼兒園校車事故讓校車安全問題再度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在網路上一片反思的聲音中,浙江省德清縣的「黃色特權校車」備受熱捧,不少網友呼籲要在全國推廣(11月20日《北京青年報》)。
在我看來,「德清模式」的全國性推廣其實並不難,關鍵看政府是否真正重視校車安全,是否把未成年人保護放在心上。當然,在這個問題上也不能完全靠自覺和自律,必須通過立法將校車配置及安全運行上升為各級政府的法律義務,以防止各行其是,拖延落實。
首先,要通過立法規定校車的配備標準及數量,將校車購置及運行列入同級政府的財政預算,並不得擠占其他教育經費預算,充分保證校車購置及運行經費。作為全國百強縣,排名第42位的浙江德清縣有著其他許多縣區無法比擬的財力保障,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位於秦嶺深處的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一個年財政收入僅為3000萬元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竟能把四成左右的財政收入花在教育上,在貧困地區率先實現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校車事故發生地的甘肅省慶陽市決定停止2012年公車更新計劃,將預算資金全部用於購置標準化校車。也說明購置並保證校車的安全運行並非沒有資金,核心問題是資金是否願意用到校車上。要讓全國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校車安全,必須通過立法加以調整和規範。
其次,要明確校車的公益性質。規範校車的運行模式,嚴格篩選駕乘人員,是確保校車安全正點、周到服務的前提,而這些也需要立法加以明確。應將校車列入公共交通系統,同時因為服務對象為未成年人,須更加重視安全,無論在乘車費用和服務水平上都應比普通公交服務價格更低廉,服務更優質和周到,駕乘人員需要更高更好的技術和素質,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為孩子服務。所有這些無疑都需要明確具體的法定標準,避免隨意性,防止校車異化為普通盈利型客運服務。
另外,要充分保證校車安全,還需賦予校車必要的交通特權,這是校車的特殊乘座對象及其公益屬性決定的,是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所需要的。應當像德清縣的規定那樣,校車享有優先便利通行權,允許校車使用公交專線;其他車輛在行駛途中應與校車保持有效的安全距離,在校車轉彎、掉頭時應主動避讓;在狹窄路段、橋樑行駛時,應讓校車優先通行;學生上下車時,其他車輛要緩慢通行,必要時停車等待;把避讓校車作為駕駛員領取駕照的必備條件。而這些都必須通過立法讓全國公眾所知悉,成為所有社會成員的基本共識和法定義務,從而為校車安全造成良好法治環境。
為此,筆者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儘快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加關於校車通行特權的內容,並修改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內容,明確配備校車的政府責任。國務院則據此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進一步明確政府責任,細化相關標準,使法律規定更具可操作性,並對落實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納入政績考核。如此形成一個完整的法律保障體系,校車安全才能得到切實保證,類似的校車事故才能不再發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