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種家庭出來的孩子易感染網癮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1-20 0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1-11-20 03:41 編輯

2011-11-11 15:41 來源:網路   編輯: 小武


      孩子網路成癮與家庭教育模式密切相關。在西南大學舉辦的中國心理學會心理教學工作委員會十二屆年會上,來自北京軍區總醫院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的研究表明,控制型、忽視型、溺愛型、嚴厲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最容易染上網癮。

  該醫院專家分析了數百例網癮青少年案例,發現:

  「控制型」家庭,孩子易產生敵對情緒;

  不管不問的「忽視型」,孩子孤僻冷漠、敏感、多疑、缺乏同情心;

  「溺愛型」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感受、好逸惡勞;

  「嚴厲型」家庭的孩子,不善於與父母情感交流,情緒極度壓抑。

  專家認為,應建立「尊重型」、「支持型」、「關愛型」、「民主型」家庭教育模式:給孩子適度活動交往空間;引導孩子利用網路環境進行附加學習;與孩子經常交流,教孩子關心周圍的人和事;尊重孩子發言權、參與權。

有關鏈接︰

網路成癮症自我診斷標準?

      1、上網已經佔據了你的身心。
  2、只有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滿足,從而使得上網的時間比預定時間長。
  3、無法控制自己上網的衝動。
  4、每當網際網路線路被掐斷或由於其他原因不能上網時,會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
  5、將上網作為解脫痛苦的唯一辦法。
  6、對家人或親友隱瞞迷戀網際網路的程度。
  7、因為迷戀網際網路而面臨失學、失業或失去朋友的危險。
  8、在投入大量金錢、時間、和精力時有所後悔,但第二天卻仍然忍不住還要上網。
  9、因為長時間迷戀網際網路導致睡眠節律紊亂(如晝夜顛倒)、倦怠、顫抖、視力減退、頭痛、頭暈、食欲不振等軀體癥狀。

  說明:如果一個人上網的時間符合上述標準,但沒有影響到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沒有伴發精神癥狀、軀體癥狀、心理障礙及戒斷反應,只能稱為網迷,只是需要的是心理干預,否則就會進一步發展成為網路成癮症。如果有4項或4項以上表現,同時每日上網時間大於4小時以上,一周上網時間大於5天,並已持續一年以上,並且伴有精神癥狀、軀體癥狀,那就表明你患上了「網路成癮症」。

10大網路病毒:網癮居首

      現代人生活很難離開網路(包括在看本文的各位),有沒發現坐在電腦面前一整天會勞累得像長跑一般?長跑尚且可鍛煉身體,長期使用網路還會帶來不少身心問題。

  10.眼部疲勞
  用眼過度自然會眼部疲勞,每用電腦幾個小時就應該停下來眺望遠方一下。

  09.對健康或痛苦的擔憂
  多虧網際網路資訊發達,人們有機會「體驗」(主要是靠想象)到一些重未試過得病痛。

  08.頭痛
  由過度使用網路帶來的頭痛有很多種,比如敏感性頭痛(並非由壓力造成,而是眼部和頸部疲勞造成)、慢性頭痛(每月有多過半日出現頭痛)、壓力性頭痛。

  07.背痛
  不良坐姿往往導致背痛,仰卧起坐可以幫你。

  06.深靜脈血栓形成
  血液黏度高、血流緩慢及血管壁的損傷是造成本病的三大主要原因,多發生於各種手術后、慢性病長期卧床以及因多種原因造成肢體活動受限的人群。患病後易造成肢體病殘,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還是多點運動吧。

  05.閩希豪生綜合症
  有些人因為某些原因(往往是孤獨)想引起別人關注,而謊稱自己生病、被欺負(欺凌)等。多和真人接觸不是壞事。

  04.類 Facebook 壓抑
  有些年輕女性容易被社交類網站(如 Facebook)影響心情,特別是一些關於愛情的話題。

  03.容易動怒
  網路上容易找到許多不公之事會讓你生氣(特別是在某朝),雖然沒有證據顯示它會影響身體健康,有可能導致暴力傾向。

  02.上肢功能障礙
  包括頸部麻痹、關節麻痹、持續性疼痛等。

  01.網癮
  不解釋。

預防孩子網癮四大法寶 家長莫成為「隱形推手」


      近日,全國首屆問題學生教育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科學會堂召開,來自全國數百名德育主任、心理教師、班主任、校長和研究者濟濟一堂,共同探討問題學生的教育方略。與會者提出,網路的普及使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談網色變」,家中孩子才念初中,卻不吃不喝連續10多個小時上網,究竟是什麼吸引了孩子?得了網癮的問題孩子又該如何教育?

  迷戀網路實為獲得自我實現

  很多家長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就是喜歡上網?華東師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系系主任崔麗娟表示,青少年迷戀網路,是因為他們能在網路上娛樂玩遊戲,能夠和網民留言互動受到「力挺」,寫的文章也能夠「被分享」而獲得自我實現,這些正是家庭和學校應試教育下最缺少的。

  記者在論壇上獲悉,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迅速,最需要獲得個人價值的實現,他們會主動尋求能夠生活得快樂,並且接納、包容自己的地方。青少年一旦意識到他人對自己不滿、不屑的情緒,就會主動靠近一個「安全」的地方,此時網路就成為他們「不會背叛」的「朋友」。老師越「教育」、家長越「口羅嗦」,他們就越沉溺網路。

  不過,崔麗娟教授也提醒:「現今,網路成癮的界定還十分棘手,沒有統一的標準,家長不要隨意斷言孩子有網癮,需要做一個嚴密科學的測試后,及時採取心理干預措施。 」

  預防網癮有四大「法寶」

  會上,崔麗娟發表題為《網路使用與青少年身心健康——積極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報告,指出家長是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的關鍵人物,切莫成為網路成癮的「隱形推手」。崔教授說:「不要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就看不到孩子做家務、出黑板報、改裝鬧鐘的好。孩子不能當船長,但可以給船長做出好吃的麵包,這也是成功。 」

  報告顯示,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有四大方法。第一,接受青少年的多元化發展。認真考慮孩子的天賦在哪,並接納他們擅長的地方,無論是做麵包還是改鬧鐘;第二,用鼓勵代替「罵的教育」。家長不斷批評責罵,只會讓孩子不願意溝通,去網路中發泄。家長想要勝過網路,就要想辦法把孩子吸引在身邊,去發現孩子的長處,表揚鼓勵他,讓他們在努力之後得到回報;第三,豐富孩子的生活,多一些人際交往的空間。吃完飯,陪孩子「殺」盤象棋是個不錯的選擇,讓孩子知道現實中的夥伴永遠比虛擬世界的夥伴更重要,只有現實生活的溝通才能獲得真實的「情感震動」;第四,讓孩子在自信中感受自我實現。家長不要打擊孩子,傷害他們的自尊,應該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對孩子的個人價值給予肯定。

  崔教授建議家長問問自己:「你知道周末孩子除了補習還在幹嘛? 」、「你願意打開家門讓其他孩子來家中玩嗎? 」、「你知道上海有幾家少年宮? 」、「社區學校的開放時間是幾點? 」……單調的生活很容易把孩子推向網路,如果網路成為孩子自我實現的唯一途徑,他們就會選擇網路。

  建議:不要把電腦放在孩子房間

  對於該問題,崔教授表示,目前網癮是不是病還未成定論,戒除網癮的方法基本分為物理治療和心理干預兩種。 「陶氏療法就是一種中西醫結合的物理療法,給網路成癮者服用靜心類的藥物,實行軍事化管理。但先前媒體曝光的『電擊治療』是要絕對禁止的。 」

  記者了解到,目前衛生部已明令禁止使用「電擊療法」。崔教授說:「這是一種極不人道又殘忍的做法,被電擊者臉色發紫,陷於昏迷。電擊后,人會變笨,雖然沒有了網癮,但也沒有興趣做其他事情,對性格長遠發展影響不良。 」

    崔教授推崇用心理干預的方法,「家長用心傾聽和發現孩子的潛力,尊重每個孩子的特點、興趣和人生目標,給予自由但不放縱。 」
  同時她在全場教授一個做法:「千萬不要把電腦放在孩子的房間,而是放在客廳、書房等公共區域,這種公開對孩子的行為有約束作用。 」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28

主題

641

帖子

504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4
沙發
論壇總編輯 發表於 2011-11-20 03: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1-11-20 07:13 | 只看該作者
家長自己應先戒了才有說服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1: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