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ZT:市場回暖 短篇小說創作跟得上嗎?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11-11-17 12: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ZT:市場回暖 短篇小說創作跟得上嗎?

  


2011年11月14日08:47 來源:文匯報

近來圖書市場傳來一個新信號:短篇小說的讀者又回來了。或許,這些讀者並未離開過。

今年初,新星出版社副總編輯高曉岩和台灣作家蔣勛簽下一本短篇小說集的合同。高曉岩知道這些年來國內短篇小說銷路不佳,好在蔣勛很豁達,手一揮,「印多少隨你的便」。4月,小說集《因為孤獨的緣故》面市,第一個星期便加印1萬冊,迄今高居暢銷榜。這意外之喜在高曉岩心裡埋下了個懸念:短篇小說有人看了?

99讀書人總經理黃育海已將這個懸念變成現實。今年春天起,由愛爾蘭作家托賓《母與子》、阿根廷作家科塔薩爾《動物寓言集》、英國作家布伊《愛,始於冬季》等組成的世界現當代短篇小說叢書陸續上架,它們被命名為「短經典」系列。這些書並沒有做太多宣傳,黃育海的計劃是一本一本地出,到今年底出版20種,今後5年內出版100種,慢慢累積關注度。但市場迅速給了他驚喜,托賓的《母與子》乘上海書展的東風,上市兩星期即加印。由此,黃育海對記者說:「不管市場效應如何,不管賣10萬冊還是1萬冊,我們認定了短篇小說獨特的藝術魅力會重新獲得讀者的喜愛。」

快速閱讀時代也許是個機會

很久以來,短篇小說集跟詩集一樣是出版「毒藥」,出版商出一本都得咬著牙,好像即將傾家蕩產。但是幾年前,譯林出版社出版的美國短篇小說作家卡佛的《大教堂》和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塞林格短篇小說集《九故事》卻取得了出色的業績。黃育海分析其中緣由:「一個是目前愛好文學的讀者群在擴大,每一個細分品種都有其市場,短篇小說亦然;第二個是現代人越來越忙了,短篇小說看起來容易一些,無論紙質閱讀還是手機閱讀,都挺方便。」高曉岩也認準了快節奏生活將給短篇小說的閱讀留出機會,因為「人們也許沒有耐心看長的東西」。

不過下此結論還有些早。人民文學出版社資深編輯腳印就犀利地指出:越是草率的閱讀越有利於長篇小說,「長篇就是靠情節推進,嘩嘩翻一遍,可以很快」。青年作家、《人民文學》編輯徐則臣也在一篇書評中感慨:「這個世道有點看不懂,都說忙,沒時間坐下來看書,但磚頭一樣的長篇就比中短篇小說集好賣。」

「短篇講究技巧和結構,精巧,耐琢磨,未必讀起來就快。」在腳印看來,優秀短篇小說恰恰會引導一種「慢閱讀」。

如今名作家已不做那苦命活

不過,短篇小說能否真正復興,還有待時間檢驗,記者在採訪中另有一個感受:當下暢銷的短篇小說集大多是引進版圖書,內地原創短篇小說的創作與出版仍然動靜不大。原因何在?作家徐坤一語道破:「長篇是大戲,短篇是『摺子戲』,『摺子戲』比大戲難寫,又費時,報酬也低,名作家大多不寫了。」

其實,今天的名家絕大多數都是從「摺子戲」開始在文壇上嶄露頭角的:發表短篇、獲獎、引起關注,在編輯的鼓勵和幫助下進軍中篇、長篇,唱上了「大戲」——這個過程,常是一個文學新人的最初10年。「短篇是精緻的藝術品:文本的緊湊感,文字的凝練精到,以及一個作家風格的形成,在短篇創作中最見功夫。」徐坤也是從短篇小說獲獎開始登上文壇的,她無法忘記當初創作的「痛苦」:來回改,來回推敲,幾萬字要「熬」上一兩個月。而現在有些長篇,有其生產規律,就是「立一個框架,工期三個月,往前趕就可以了,是一個『整裝活』。」

從出版角度看,長篇容易出、容易賣,也容易吸引影視改編;從作家來說,長篇是一本「書」、一個「成果」,而短篇只能在雜誌上驚鴻一瞥,結集出版則遙遙無期。因而,即便有好的短篇題材,作家也更傾向於把它「拽」成中篇、長篇甚至劇本。

文學期刊發掘培養新人乏力

國內公認的短篇能手目前有劉慶邦、蘇童、阿成、冉平、李洱、韓東、朱文等。放眼近些年他們的短篇創作,雖時有精品,但數量稀少。除去創作「性價比」低、出版困難等因素,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文學期刊近年來不景氣也是一大緣由。

經歷過「新時期文學熱潮」的作者和編輯都有一個同感:國內短篇小說曾經的繁榮是由文學期刊帶動的。而今,文學期刊的發行量減少、傳播效應在弱化。一位文學編輯告訴記者:「越是大型期刊,越是願意上長篇、中篇,短篇一般每期就一兩個,當成是湊數;地方性的文學刊物倒是能發出不少短篇來,可是它們的影響太局限了。」在這種情況下,短篇小說發不出更多的聲音,藝術的交流趨於稀少,更難以從中發掘和培養新人。

「現在很多年輕作家上手就寫長篇,就出書,也不用短篇來磨鍊基本功了,這總讓我覺得有哪兒不可靠。」徐坤對記者說。

著名作家王安憶也很關注短篇小說的命運,她在「短經典」系列的前言《短篇小說的物理》中這樣寫道:「中國的語言其實是適合短篇小說的,簡潔而多義,扼要而模糊,中國人傳統中又有一種精緻輕盈的品位。」她認為這套世界現當代短篇小說叢書的出版為國內短篇小說的創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她以一個充滿希望的問句收尾:「會有多少意外發生呢?」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0

主題

23

帖子

8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0
沙發
素青衣 發表於 2011-11-18 04:23 | 只看該作者
是啊,一直以來就不太喜歡讀短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3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11-11-18 04: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素青衣 2樓 的帖子

微型小說如果寫的好,很有嚼頭。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3

帖子

8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0
4
素青衣 發表於 2011-11-18 04: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水影兒 3樓 的帖子

同意,只是偏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3: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