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希拉里:中國過去十年一直在使用軟實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1-11-14 17: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刊訪希拉里:

中國過去十年一直在使用軟實力


2011年11月03日 10:49 來源:新華網

  《時代》周刊執行主編理查德·施滕格爾為其封面報道向希拉里·柯林頓做了話題廣泛的採訪,以下選取關於中國的部分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10月27日報道】題:問與答

  理查德·施滕格爾:我知道您最近發表了很多有關亞洲的講話。就在您將美國外交引向巧實力和軟實力時,中國似乎正在用我們曾經用過但不可能再用的方式發揮老式的硬實力。這是我們可以一直討論下去的話題。很明顯,他們可以與我們競爭。但是,您認為,就管理國家的本領和成為我們曾經成為的霸權國家而言,中國實力前景如何?

  希拉里:我認為,我們已經將中樞轉移到亞洲,這一點很重要。我要再次強調,我們並沒有忽視南亞、中東、北非等地依然存在的風險和危險,但是,如今,我們必須重新抓住機會。我們必須找到美國得以擴充自身經濟勢力、發揮我們的影響力並與中國合作的方式。我的一部分目標是使美國嵌入亞洲現有地區結構。

  看看中國,實際上,過去十年左右他們一直在做的事情是在使用自己的軟實力。

  如果將軟實力看成外交實力和經濟實力,他們在整個地區的軟實力擴展一直是非常有效的,進行投資、修建各國想要的東西,致力於建立關係,以消除一些歷史仇恨和懷疑。不僅在亞洲如此。我的意思是,他們還進入非洲,進入拉丁美洲,做同樣的事情。

  如今,他們完全有理由這樣做。我認為全球經濟市場是有益的,因此,如果他們想進入全球經濟市場,與採礦業或其他行業開展競爭,他們完全有理由這樣做。但我過去不認為,現在也不認為我們應該拱手相讓,我們也應該爭奪軟實力影響力。因此,無論是加入更多組織,進行對人們很重要的投資,對全世界和這個地區數不勝數的自然災害作出反應,我們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講。如果我們不在現場講述這些故事,我們會失去很大的機會。

  與此同時,我們知道中國正在增加自身軍事資產,這不是什麼機密。是的,這正是一個國家過去往往會做的事情,如果他們擁有資源的話。而中國擁有資源。

  我認為,中國展示自己的力量是受他們所做的評估驅使。按照他們的評估,鑒於我們的經濟狀況,我們的參與程度無法真的達到曾經的水平。然而,我認為,未來要求我們這樣做。南海出現了許多行動,中國堅持自己在南海的權利,阻止其他國家進行石油勘探,凡此種種。因此,我們必須聲明,航行自由是一項國際權利。解決領土爭端的辦法多種多樣,我們不會偏袒哪一方。我不會說這個島嶼屬於印度尼西亞,那個島嶼屬於中國。這不是美國所要發揮的作用。但我們會極力維護法制和基於規則的解決辦法。

  這使得我要談到一個更為宏大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在21世紀必須開展的部分工作是建立新的基於規則的框架。我們需要一套基於規則的辦法來應對經濟問題和政治紛爭。我將其稱為基於規則的互惠。


時代周刊解密希拉里宏偉計劃:力撐美國巧實力

2011年11月03日 10:12 來源:新華網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的宏偉計劃是:創立一套21世紀的治國之道適應嶄新的世界,包括在保有軍事硬實力的同時,結合經濟與技術等軟實力;在發展大國關係的同時,利用公共外交和新媒體等一切手段。在「阿拉伯之春」中,她不動聲色地實踐著這一藍圖。

  【美國《時代》周刊11月7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題:希拉里·柯林頓與巧實力的興起(作者馬西莫·卡拉布雷西)

  從街頭情況來看,不太像是美國贏了。10月18日在的黎波里,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走下「環球霸王」C-17(Ⅲ)型運輸機,迎接她的是奪得勝利的反對派拼湊起來的儀仗隊,他們穿著很不協調的制服,跟隨她穿過空空蕩蕩滿地垃圾的街道,在她的車隊里竄進竄出,隨身攜帶的AK47指向空中。在吵吵鬧鬧、不時受蒼蠅侵擾的會談中,希拉里敦促反對派領導人追查數以千計下落不明的肩式發射導彈,它們對該地區所有客機構成嚴重威脅。利比亞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將遍布充滿復仇色彩的混亂現象。

  適應時代:讓美國的影響力「改頭換面」

  但或許美國在21世紀的勝利就是這副樣子的。沒有軍樂隊和寫在羊皮紙上的條約,只有無法無天的叛亂者和選舉承諾。這與美國為首的干預產生混亂而不確定的結果很相配,從一開始,此次行動就不僅關乎美國力量之廣度也關乎其限度。今年3月,為了增強對聯軍襲擊卡扎菲部隊的支持,希拉里不得不爭取阿拉伯國家領導人支持此次行動,說服國會相信其他國家會承擔大部分費用,安排將軍事指揮權迅速移交給北約從而安撫五角大樓。訪問期間,希拉里在公開場合輕鬆愉快地對利比亞的未來表示樂觀,但私下頗有些愁緒。黃昏時分,結束了在利比亞的漫長一天之後,她在新建的美國駐的黎波里大使館一一以前的大使館被親卡扎菲部隊洗劫一空——發表講話,外面不時響起慶祝勝利的槍聲。她笑著說:「應當告訴他們別浪費彈藥。」

  如果說保存力量是希拉里這些日子的所思所想,那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七個月的利比亞戰爭強有力地體現了希拉里·柯林頓的宏偉計劃:創立一套21世紀的治國之道適應嶄新的世界,在這個嶄新的世界里,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使人民相對於統治者的力量有所增強,美國的影響力不僅受制於「基地」組織等鬆散團體和中國等迅猛上升國家的崛起,也受制於美國面臨的經濟挑戰和公眾對海外冒險行動的冷淡。但是,海外危機四伏和各中央政府缺乏決斷力的新時代為美國推進其利益既帶來障礙也帶來機遇。將依然佔據主導地位的軍事硬實力和經濟、開發、技術等軟實力巧妙結合,美國的影響力在21世紀逐漸改頭換面。「一切力量都是有限度的,」希拉里在的黎波里之行的第二天前往阿富汗訪問途中告訴本刊記者。她說:「在一個網路化程度大大提高的多極世界中,我們不可能揮著魔杖對中國、巴西或印度說『停止增長,停止利用你的經濟來施展力量』……我們要設法想明白如何使自己擺好架勢在各種威脅和機遇面前儘可能有效地應對各種情況。」

  外交政策傳統主義者宣稱,關於運用社交媒體和動員非政府勢力等新技能在引導這個時代的事態發展方面堪與大國關係相比的想法是幼稚的。他們指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亂局、日益惡化的阿拉伯一以色列關係和圍攻伊朗的失敗,質問如何通過「推特」解決這些問題。但希拉里善於想出有創意的辦法來充分利用有限的力量。她的事業成績斐然。

  幕後牽頭:啟動美國的 「召集力量」

  希拉里離開利比亞的兩天後,她的長期助手胡默·阿卜丁遞給她黑莓手機,上面顯示,反對派在蘇爾特抓獲卡扎菲。希拉里的第一反應是乾脆地更新了愷撤著名的硬實力宣言——她對手下工作人員說:「我們來過,看過。他死了。」

  希拉里頗引以為豪的是,美國沒有深入利比亞去征服它。她牽頭展開幕後工作最終促成卡扎菲死亡,敦促謹慎的鄰國幫助反對派暴動。3月12日,阿拉伯聯盟要求聯合國實施禁飛區,知道只有美國能領導這種行動。希拉里告訴阿拉伯國家,僅靠美國領導的禁飛區保護不了它本應給予保護的平民,但有助於說服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約旦與美國聯手在地面打擊卡扎菲的部隊。

  在這一點上的成功使希拉里有機會改變俄羅斯對於聯合國授權美國領導軍事干預的決議總是條件反射般的否決。希拉里告訴奧巴馬,在阿拉伯國家請求幫助並加入戰鬥的情況下,她覺得自己能讓俄羅斯改弦易轍。「我們試試吧,」奧巴馬回答。於是,3月份在突尼西亞訪問期間,希拉里給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打了15分鐘電話,說服他對聯合國授權直接打擊卡扎菲部隊的決議案投棄權票。「謝爾蓋,這很重要,阿拉伯聯盟和阿拉伯國家都支持我們,」希拉里記得自己在電話里對拉夫羅夫說。拉夫羅夫的首肯掃清了障礙,奧巴馬得以對利比亞各地發射了200多枚「戰斧」 式導彈,並指揮和控制法國、英國和一些阿拉伯國家的戰機。

  卡扎菲逃往的黎波里后,幕後工作進一步加強。9月22日正午剛過,希拉里來到紐約市的卡達駐聯合國代表處會見卡達的埃米爾謝赫哈馬德·本·哈利法·阿勒薩尼。阿勒薩尼身材魁梧,思想獨立,是半島電視台的資助人。在希拉里為利比亞戰爭而組建的聯盟中,他是—個至關重要的阿拉伯國家代表。他還是將卡扎菲從的黎波里趕出去的幾個利比亞反對派人物的強大後台。希拉里擔心反對派會相互傾軋致使利比亞陷入混亂,她敦促阿勒薩尼鼓勵反對派武裝團結起來。

  阿勒薩尼表示會儘力而為。但他擔心,由於的黎波里已經淪陷——而且卡扎菲有可能發起反擊,其他盟友對反對派領導班子的支持也許會減弱。他請希拉里在當天晚些時候召集盟友舉行緊急會議。到下午5點30分,希拉里的工作人員已經通知英國、法國、義大利、卡達、約旦及其他國家的代表來到她在幾個街區以外華道夫阿斯多里亞飯店第34層的套房。

  她強調,利比亞的局勢「可能會很快失控」。最後,各位外交宮承諾繼續攻打卡扎菲部隊,並再次表示支持反對派領導班子。

  希拉里認為這個「召集力量」是重建美國海外影響力的關鍵。「我當國務卿肯定要面對的重大問題之一就是:好吧,我們願牽頭。不管要做什麼事,有沒有其他國家願意參加?恕我直言,我們的對外關係中有許多碎片。」希拉里說,利比亞給了她機會證明,美國不僅能與老盟友、也能與新盟友組建聯盟。那種召集力量正是希拉里所稱巧實力的組成部分:利用從公共外交和新媒體到發展援助和公私協作的一切手段,以美國軍事力量做不到的方式保護和推進美國的海外利益。

  領導世界:按照美國的價值觀和利益

  希拉里的耐力驚人。從利比亞到中亞和南亞的一周訪問期間,她每天工作18個小時以上。9月份在紐約市那天結束了無休止的會談、公開露面和集中討論之後,她與27位歐盟外長坐下來舉行閉門會議,聽取每個人發表對美國外交政策的看法。儘管工作人員已經表情凝滯,但希拉里依然神態輕鬆,平靜地隨口答覆對美國揚言在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上投否決票的尖銳批評。

  希拉里表示,她打算幹完一個任期就離開政府。她與白宮的關係是職業性的。希拉里10月26日就64歲了,而公眾依然覺得她很迷人,覺得她是潛在的總司令。本刊在8月初對838名可能會參加投票的人所做的民意測驗發現,若論與潛在的2012年大選對手較量,希拉里遠比奧巴馬要出色。這導致有人猜測她也許會在2016年再度競選總統,但與她關係最密切的工作人員不以為然。年近古稀恐怕不是開展總統競選活動的理想時刻,但希拉里早就明白,無論是政治還是外交,做任何事恐怕都從來不會具備理想的條件。

  「回顧對『阿拉伯之春』的處理,」希拉里告訴本刊記者:「我們一直在設法影響其方向,深知我們既沒有所有權也沒有控制權,會有很多難以預料的事發生。但我們想按照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的利益來發揮領導作用……」

  這不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對變化中的21世紀世界的看法,也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看法。但希拉里·柯林頓以她的政績為賭注,斷定這是極具美國特色的看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3: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