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評破呂澂〈楞嚴百偽〉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11-15 07: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1-11-14 19:12 編輯

評破呂澂〈楞嚴百偽〉研討摘要



熊琬老師開場白

漢傳佛教對於《楞嚴經》特別重視,現代知名學者呂澂作〈楞嚴百偽〉對《楞嚴經》的殺傷力最大,我們今日是要研究最有爭議性的〈楞嚴百偽〉,但正反相生,越說是偽經卻越看越真;其越有挑戰,就越有價值。



以考據、版本的角度切入,呂澂無不視《楞嚴經》為偽書之大成。我們今從〈楞嚴百偽〉來做切入點,用以研究此經的真偽,正所謂學術來學術去,用學術的觀點,以〈楞嚴百偽〉來從中對照《楞嚴經》是否與佛說有所出入。並且吾人計畫將來開設《楞嚴經》與中觀,《楞嚴經》與唯識思想等專題作為研究方向,從各種角度切入,而不是意識型態。



李治華老師主持導讀

〈楞嚴百偽〉要逐一檢驗是十分繁瑣的,但如果不一條一條去查證,很容易會被〈楞嚴百偽〉誤導,而對《楞嚴經》產生誤解,愍生法師與紫虛居士,雖然辯駁〈楞嚴百偽〉,但其非學術中人;反之呂澂是佛學大師,其用考據和論辨為方法,以他在現代佛學上的地位,其說法較易為學者採信。今天我們探討〈楞嚴百偽〉除了逐條檢驗之外,還要特別注意呂澂思維論辨的方法合不合理。



呂澂百偽序文說:



宋明以來,釋子談玄,儒者闢佛,蓋無不涉及 《楞嚴》也。一門超出而萬行俱廢,此儱侗顢頇之病,深入膏肓,遂使佛法奄奄欲息,以迄於今,迷惘愚夫堅持不化者猶大有人在。

至於《楞嚴》一經,集偽說之大成,蓋以文辭纖巧,釋義模稜,與此土民性喜騖虛浮者適合,故其流行尤遍。
?


呂澂之說,極不中肯!此經於佛教千經萬論中能夠脫穎而出、「流行尤遍」,豈能賳污為「文辭纖巧,釋義模稜,與此土民性喜騖虛浮者適合」?若說經義模稜,呂澂正可用唯識觀大加詮解此經,何須反對?尤更不宜目中無人而將中土民性所尚與諸大德們妄指為喜騖虛浮!



民國初年佛教衰敗,《楞嚴經》於是為人攻訐為佛教日衰之因,實為代罪羔羊。呂澂百偽之說是經不起進一步分析的:



呂文一

「一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呂認為這是不通的說法,因為佛根本未在那爛陀大道場講經。並提出《楞嚴經》是竊取《陀羅尼集經序》「於金剛大道場經出」之句用以比附。


這意思應指《楞嚴經》是於那爛陀寺錄出流通的,並不是指佛在此道場講經。這裡呂以私意釋經並引用了不相干的事來羅織罪名,但若讀者本身沒有研究《楞嚴經》,就很容易被誤導了。



文二

《楞嚴經》是從那爛陀大道場的灌頂部錄出的,呂澂說灌頂部必須要有灌頂部曼陀羅的作法才能成為灌頂部的,例如《大日經》、《金剛頂經》。但《楞嚴經》全經全無灌頂壇之說,故為杜撰。


愍生法師在此立刻辯駁,《楞嚴經》有講怎麼建立楞嚴壇場,「欲作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然後結界,建立道場,求於十方現住國土無來如上,大放慈光,來灌其頂。」這不就是灌頂?呂說全經無灌頂之說,顯違明文。



呂文三、呂文四


有關傳譯過程,記載有所出入亦是難免,但這些都是可以解釋的(可參考賴永海《新譯楞嚴經》序文,如其總結「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並不足以證偽。



呂文五

呂文說:「阿難墮摩登伽咒術一事,是竊取《摩鄧經》而撰之」


佛經中,這種雷同性太多,但不能簡單的說,因為哪部經典類似於哪一部經典,就說是誰抄襲誰,誰是偽經。如天台宗對於佛的教化方法有所謂的「秘密教」,同聞一場法會,是會有各別所見不同的狀況。

熊老師:如朱熹說《楞嚴經》是抄襲列子,是種竄改,但如果竄改如此精密,也太不可思議了!



呂文五 另一

佛講《楞嚴經》應是六十二歲,但呂澂提出的疑問是阿難是佛陀的侍者,怎麼可能遠遊呢?


呂澂常常思考事情是一條線,「人生如棋盤」,但其實「人生如棋局」,變化萬千。

隆行法師:阿難雖為侍者,難道不可能蒙佛允許遠遊一段時間嗎?雖然有些事情是有規範限制,但仍有變化。況且佛陀的侍者應有多人,只是以阿難為首位而已,難道其他人不能暫時替代嗎?



呂文六

  提到有關戒律的問題


隆行法師:休夏即為解夏,夏結束了當然可以照自己的需要去遠行了。呂澂說是違反戒律的行為,殊不知既已休夏,為別種事緣所請,並無違反僧制。



呂文七

  經言:「自恣會訖,即赴王齋」自恣後當作衣,作訖乃得他去。何得即受王請?


  隆行法師:自恣時間不一定需要很久,不是自恣後當作衣,而是自恣後才可作衣,這也是呂澂自身不明僧制。



呂文八

  依律制不得入賤族之舍,並且妓女屏居於城外,非居城內。


  阿難仿效如來平等大慈,不擇微賤,次第循乞,故遇摩登伽女……非阿難自行入舍。又印度有些妓女其實社經地位不像我們所認知的那麼低下,若是服侍王宮貴族的,應非屏居城外。



呂文九

  《楞嚴經序》列眾:「比丘千二百五十人,皆阿羅漢。」而下又云:「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此與菩薩何殊?


  意思是說阿羅漢不應是菩薩。這其實並無問題,因為他們是菩薩示現;又說裡頭辟支是獨覺,不該見佛,但「辟支」不僅有獨覺之義,還有緣覺的意思,呂定要說是獨覺,但即使是獨覺其實也能見佛,這在前人已解釋得很清楚了。這些名相的解釋,愍生法師不相信呂澂不懂,認為他是明知故意,用以煽動不瞭解的人。



呂文十

  印度外道唯迦毗羅說冥諦,《楞嚴經》杜撰娑毗迦羅以湊字句,故稱偽。


  娑毗迦羅,並非任意杜撰,這僅是翻譯上的差異,愍生法師查過,證實是同樣的。



呂言十一

  經:「阿難問佛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呂澂認為是竊取《大智度論》與《圓覺經》而來。


  呂在《中國佛教源流略講》中說,《圓覺經》是透過《起信論》和《楞嚴經》才造出來的,但在此又反過來指《楞嚴經》是從《圓覺經》抄襲過來的,自語相違,自己也弄不清楚。

  呂又說:「豈有但只無觀而稱奢摩他?」

  紫虛居士稱是有,的確如此,只是偏重不同,呂不明實修法門。(如明就仁波切《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書中所傳的法門便是「奢摩他」)



呂文十二

  《阿含經》中說阿難本無意要出家,但《楞嚴經》稱阿難是見佛三十二相而渴仰剃落,非由於王命。這兩種說法不同。


  大乘和小乘許多說法皆有不同,豈是偽經?按大乘教來說,這是層次境界上、示現機教上的差異,此即之前解釋過的「秘密教」之問題。



呂文十三

  《楞嚴經》每每講到常住真心,呂澂都會將之提出來辯駁,說明佛陀不是這樣說的。


  呂從唯識法性的觀點來看,諸法緣起,不生不滅是法性,我們的心卻是生生滅滅的。用我們生滅心去認識緣起的實相,故生滅心和法性是不同的。用此標準批判《楞嚴經》,這是教理系統的差異不同。從如來藏系統來說,法性即是真心,是一體。



呂文十四

  他說《楞嚴經》把大佛頂和首楞嚴連接在一起。他接著又言:「佛的頭頂怎會是佛法的修行呢?」


  這是句讀的問題,並沒有人如此解釋,兩詞之間須加上頓號。



  另外呂又說首楞嚴三昧是十地菩薩所得,豈為最初方便?問答不符。


  阿難請問佛陀何為修行的最初方便,而佛陀卻告訴他最高法門。這裡佛陀是要給阿難成佛正確的方向和標準,如此下手,因果才能相應;另外經文後面也有交待依首楞嚴三昧修證的入門方便,所以這裡呂澂也有斷章取義的問題。



呂文十五

  《楞嚴經》云:「無始菩提涅槃元淸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按佛法有自性涅槃而無自性菩提,無始之言,實為臆造。元淸淨體,應指法性,法性為法所依,非能生法。今說能生諸緣(經卷二,諸緣謂色心),亦出杜撰。其偽十五

  這是如來藏與唯識系統的差異。



呂文十六

  《楞嚴經》:「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呂說「分別影事」是解《深密經》的話,是竊取之。

  《深密經》中分別影事之說不能證明《楞嚴經》是偽經,況且《深密經》中分別與影事並非擺在一起的。




  又說佛教唯心唯識的系統都是說境從心來,把境攝歸於心,並不是說倒過來說心歸於境。可是他說《楞嚴經》講我們的分別心是離塵無體的,那分別心離塵無體的話,等於將我們的心攝歸境界,這不符合佛法。

  因為這裡是談論從根境和合產生認識的第六識妄想心,說這種認識作用是離塵無體,其實第六識後面還有阿賴耶識和真心。呂說是斷章取義。



呂文十七

  《楞嚴經》說:「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他說縱滅一切見聞覺知,把這六根滅掉(意根),怎可能內守悠閒


  熊老師:「縱滅一切(外在)見聞……內守幽閒」其實很清楚,《楞嚴經》的註本也解釋得很清楚,這是刻意挑語病的一種方式。



呂文十八

  《楞嚴經》:「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


  這也是針對第六識來講的。阿難把第六識認為是他的心,所以佛要他找真正的真心,這可以說是讓他逆覺真心的一個步驟方法。先要讓他找「真心」,不受外塵生滅影響,才是真心。並非呂澂所講的意思,並非法性離開萬物而存在的這種講法。



呂文十九

  《楞嚴經》說:「不住名客,搖動名塵。」呂從藏文去查找資料用以佐證他的說法(不過藏文這是從漢文翻譯過去的),然後他便說「塵」是不清淨的東西,怎麼會以搖動名塵。


  《楞嚴經》舉的例子是:虛空象徵我們不動的心,裡面有許多飛塵。塵固然不清淨(這是本質上的意義),但從教理來看是有動的意思,雖然文字沒有這個意思,但塵惑本身含有動的意思。呂澂依字而昧義,沒有顧及其衍生義。



呂文二十

  呂言《楞嚴經》說外道如何,比對發現不是如此


  因為翻譯者不熟外道思想,所以在翻譯上會有問題。在不熟的情況下可能字面上是有不太精準的地方。



呂文二十一

  這是仍舊涉及如來藏和唯識系統的問題。拿唯識的法性來質疑如來藏的真心。這是心和理合一的問題。另外《楞嚴經》生滅或不生滅的問題,呂便指說是抄襲《起信論》
,那事實上生滅不生滅的問題,《楞伽經》也有提到。



文二十二

  《楞嚴經》說「唯心所現」問題。是抄襲《楞伽經》。


  很多都是沒有辦法證明的,不能看到黑影就開槍,去論在哪有看到便稱其是偽經。



呂文二十三

  《楞嚴經》:「「拘舍離等昧為冥諦。


  這裡依然涉及的是外道的問題,之前解釋過,不加贅述。



呂文二十四

  經說八還辨見,以見還塵,仍屬倒心從境,佛無此說。

  同呂言十八,同類之問題。



文二十五

  《楞嚴經》:「明暗差別,見無差別。」又云:「物類差別,見性無殊。」按此欲以見性為我體。然雲見者,本屬眼根,對塵鑒照,眼識據以種種分別,設於明暗見無差別,眼識行相復於何有見性之說?

  熊老師:按照唯識講法,見暗叫不見;《楞嚴經》的「見性」,明也叫見,暗也叫見,見性之不生滅,所以能夠見明見暗。而呂澂是唯識的思維,不懂如來藏系統。見性不生滅是空性,見明見暗是緣起。



呂文二十六

  《楞嚴經》云:「坐祗陀林,遍觀林渠,前對恆河。」按祗陀之距恆河,在三百里以外,坐於林中云何觀見?此由不明印度山川形勢,妄為之說。呂稱其偽二十六。


  經文之前才説到:「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觀掌中菴摩羅果…」,恆河又怎會看不到。這是小知不及大知的問題,是種凡夫的知見。



  以上,呂澂的辨偽方法多落於:人身攻擊、曲解經文、依字昧義、斷章取義、違背明文、同異皆偽(比對他經)、宗派意識(否認真常)、世俗知見、羅織罪名(故意湊百)等等的錯誤方法與心態之中,實不可取,其方法多誤,結論自是錯誤百出。愍生法師言:



呂澂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別,刻意製造過失,引人隨落深淵,誠乃罪過無邊!



此說雖然激烈,亦自有因。

  

  呂文的其他部份,以後再行檢討。



  ◎呂澂之論學問題,另可參閱李治華〈評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中之華嚴思想)一文,發表於2010華嚴學術研討會。
我手寫我心!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沙發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11-15 12:14 | 只看該作者
隆行法師:休夏即為解夏,夏結束了當然可以照自己的需要去遠行了。

休夏的意思是夏安居,不是解夏。再者,阿難是佛陀的侍者,佛陀受請食,阿難必須陪同前往。其他的部分,我懶得多評,有興趣的人自己去查證一番吧。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11-16 05: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2樓 的帖子

「休」字在詞庫里可解作「休閑, 休息, 休假,休養,休止,休整,如今隆行法師:
休夏即為解夏是休止或休整的意思,如今你老兄解作」夏安居「,請引經說明?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1-11-16 07: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2樓 的帖子

安居制度的制定,始行於印度古代婆羅門教,後為佛教所採用。這是由於地處亞熱帶
的印度,氣候燠熱多雨,夏天的雨季長達三個月,蟲蟻繁殖迅速,草木生長繁茂,
出家人為避免出外托缽行化時踩傷蟲蟻與草木之新芽,招引世人譏嫌,於是規定在
雨季里避免外出,聚居一處,安心修道,稱為「結夏安居」。在《長阿含經》卷二
《遊行經》、《佛本行集經》卷三十九等,記載佛陀與弟子安居修行的事迹。《僧
伽羅剎所集經》卷下等,則列舉佛陀於四十五年間坐夏的地方



中國安居制度雖承襲於印度,但並非完全沿用,而有部分變通之處。古德按氣候及
風俗民情的實際狀況而定,一般以每年的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安居期,而此
時期正值中國的夏季,故稱夏安居,又稱雨安居,或結夏、坐夏、坐臘
、結制等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