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歐洲為「民主陷入昏迷」焦慮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1-11-10 03: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年11月09日 13:51:14  
來源: 環球時報  

    一場公投鬧劇讓希臘成了歐洲的焦點。圖為一位雅典市民5日在街頭瀏覽報道債務危機的報紙。
    在「多元一體」的歐盟成立前,歐洲國家曾被挖苦為「經濟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可如今,蔓延多國的歐債危機,讓歐洲感到了經濟和政治上的「雙重壓力」。有「民主搖籃」美譽的希臘因債務危機上演「公投鬧劇」、歐盟總部所在地比利時長達500多天的無政府狀態、歐盟內部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低下……都讓反思「民主破碎、殘缺」的聲音不斷出現在歐洲國家的媒體上。一位歐洲專家說,在台前解決危機的那些歐洲核心領導人們,實際並不是民主的真正推動者,他們不過是在利用一次次的表演時間,而如希臘一樣,在歐洲很多國家,民主成了「黨爭的競技場」。一向以「民主誕生地」為榮的歐洲似乎第一次對自身的最大優勢感到不自信了。

    「不能以人民福利為代價來玩弄政治」

    英國前工黨黨魁金諾克1985年在處理國內問題時說過一句話:「你不能以人民的工作、福利為代價來玩弄政治。」如今,英國《泰晤士報》的評論又找出這句話,來點評剛結束的希臘公投鬧劇。11月6日同意辭職的希臘總理喬治·帕潘德里歐在過去一周搞的「全民公投」鬧劇讓歐洲的夥伴困惑和不安,也讓希臘民眾不滿。路透社引述希臘前外長、民主聯盟黨領導人多拉的話說「我從來沒有想到帕潘德里歐會採取這種危險和輕浮的決定」,「明天,所有國際媒體都會說,是希臘將歐盟推向危機的邊緣」。也有分析人士說,希臘政府的公投鬧劇只是一個政治策略,它用全世界的高度緊張換來希臘國內政治經濟問題的「體面解決」,這表明民主的確被一些西方政客玩於股掌之間。

    「在許多雅典人看來,政治家更關心的是自身前途而不是國家利益」。美國《華盛頓郵報》這樣報道希臘民眾的失望情緒。希臘的政治僵局讓人們有了更多的「憤怒理由」,讓他們感到失望的是整個政治體制,而不單純是政客們狹隘的經濟眼光。有希臘媒體形容處於債務危機中的國家就像是「泰坦尼克」號,但政治家們卻在上面打牌,為各自私利爭吵。一些失業的希臘年輕人抱怨:「當我們正在忍受財政緊縮計劃的苦果時,政客們卻在公投和不公投的問題上開玩笑。他們不能拿我們的人生開玩笑。」

    英國《金融時報》7日一篇議論希臘困局的社評說:「古希臘發明了民主。但現代希臘卻有可能給民主帶來惡名。雅典的政客們爭論不休,有可能使歐洲債務危機升級,對希臘、歐盟乃至世界經濟整體產生嚴重後果。」文章呼籲希臘政客儘快擱置分歧,希臘政界人士應當傾聽人民的心聲,專註於治理國家,而不是造勢炒作,為爭權布局。

    眼下挽救希臘的唯一可能,就是各政黨「埋葬分歧」。但《泰晤士報》7日引述希臘總理熱門人選、前歐洲央行副行長盧卡斯·帕帕季莫斯的話說,擔心「自己會被當成政治皮球在政黨之間踢來踢去」。



    歐洲媒體突然唱衰「歐洲民主」

    希臘債務危機未平,已經持續500多天無政府狀態的比利時又傳出「隨機抽取1000名普通公民召開會議,討論如何解決國內政治危機」的消息。會議倡導者稱:「比利時甚至整個歐洲的民主政治模式似乎出現故障,到重新讓民眾參與政治決策的時候了。」

    面對希臘公投、比利時無政府狀態等事件,德法等歐洲國家的媒體也對歐洲的民主制度和模式展開議論和反思。奧地利《標準報》5日以「歐洲民主處於昏迷狀態」為題稱,「歐債危機正在成為各國政府的獨角戲,金融機構被政府託管,人民沒有參與權」。德國《明鏡》周刊4日以「民主的末日」為題說,民主成為歐盟國家「技術官僚的烏托邦」。外面的世界正在崩潰,裡面的人民卻享受無聊的空閑,「民主與資本主義的長久婚姻,顯露出來的是一種幻想」。德國《左翼報》5日以「西方民主:一場鬧劇和騙局」為題說,「西方的月亮並不是最圓」,希臘民主將被歐洲各國掠奪,因為這個國家讓其他國家陷入困境。德國《柏林評論報》也認為,歐債危機的輸家是民主。發生在歐洲後院的民主危機,歐洲不聞不問,甚至「一些歐洲國家開始敲詐其他國家」。德國《法蘭克福彙報》1日還以「民主只是垃圾」為題說,人們越來越清楚,歐洲正在經歷什麼。歐債危機不是一個小插曲,它是經濟和政治的權力鬥爭。

    法國《觀點報》等媒體的評論還不像《法蘭克福彙報》那樣偏激,但也出現了「破碎的民主」、「民主反對民主自身」等字眼。「民主反對民主自身」,是當代法國社會學家馬歇爾·鎬歇在其著作《民主反對民主自身》中提出的。他認為,對「人權」的過度重視和強調,反而會促使個人對「人權」的過於貪婪,最終導致民主制度陷於癱瘓。

    「希臘是歐洲民主的源頭,但現在看起來對如何推進民主制度已經很不擅長了。」英國智庫、歐洲改革中心學者薩爾福·特爾福德這樣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特爾福德認為,歐洲不少國家領導人眼下並不是真正的民主推動者,而是把能否鞏固自己的政治前途作為是否需要製造社會輿論的前提。他說,一些歐元區國家領導人往往將歐盟峰會看成是自己的「表演時間」,借著向國際媒體表達想法的機會,實際上是向國內選民或是反對黨喊話,表達自己的立場。像希臘、愛爾蘭以及比利時等國的領導人都曾有過這樣的先例,因為他們的固執讓峰會最終一次次陷入停頓,甚至是不歡而散。

   歐盟需要更廣泛的民主參與

    歐洲一些學者曾把歐洲說成是「經濟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而希臘公投鬧劇證明,歐盟內部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差距不可能憑空填補,再次證明歐洲在政治上的缺陷。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的博士鋇特對《環球時報》記者抱怨說:「我們國家的民主是好,但在歐盟那麼多國家之間,總是進行這麼長時間的協商和會談,效率顯得很低。」

    至於歐洲民主的出路,奧地利《維也納日報》6日稱,歐洲的民主制度不夠完善。文章援引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菩西·理克曼的話說,歐盟民主需要新的結構或機制,「圓圈越小,越容易治理」。瑞士《每日導報》7日還以「歐元區的民主問題」為題說,希臘宣布公投引發歐洲的擔憂,也揭示了歐元區潛在的矛盾,「希臘畢竟是民主和歐洲文化的搖籃,希臘的危機,意味著歐洲下沉,歐洲需要一個更廣泛的民主參與」。

    德國《時代》周報今年10月曾以「歐洲民主過於抽象」為題分析說,歐盟的政策很難被大眾理解,是因為公民參與太少,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歐洲公共領域不足。歐洲不是一個民族國家,因此,歐洲民主應該具體化。德國《情報》雜誌6日以「歐洲的去民主化」為題說,歐洲的政治顯貴們正自覺地決定對自己人民的政策,這種事情在歐洲頻頻發生。在德國,政黨無需徵求廣泛的民意就通過了2010年的改革議程。而在法國,民主政治也正成為右派和左派,特別是人民運動聯盟和社會黨之間的「競技場」,政府權威受到嚴重挑戰。法國社會學教授伊夫·欣托美2007年就提出:「民主是一種始終需要反思的制度」。他認為,法國與德國、英國和西班牙相比,其議會處於極端弱勢狀態。在巴黎第一大學任教的伊薩麗娜女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法國從大革命開始,一直都是引領其他國家民主的。但今天在希臘發生的問題,讓我們看到,也許我們的民主是到要改革的時候了。」

    德國柏林社會研究所社會學家安德雷·維希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希臘的困境也是歐洲民主的困境,希臘政府一度將公投當成逃避責任的工具是「民主的悲哀」,但他強調,希臘民眾理應被賦予投票的機會,該國的命運就是不應該由其他國家領導人決定。( 本報駐比利時、法國、德國、英國記者 霍華 趙永升 紀雙城 青木)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238

主題

6129

帖子

25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73
沙發
fred_yu_job 發表於 2011-11-10 05:32 | 只看該作者
還是咱們這裡有高人,提出過「把他選下去不就可以了」的高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3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1-11-10 10:58 | 只看該作者
歐洲媒體突然唱衰「歐洲民主」


歐洲的民主不是被歌唱衰的,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過真正的民主!!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14: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