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已經窮了還要充富 美國是被中國「民主」派硬生生吹窮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1-11-5 02: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eztomcat 於 2011-11-5 02:24 編輯

百業蕭條「1元店」生意一枝獨秀

美國窮人的日子也挺難


京港台時間:2011/11/4  消息來源:《環球人物》雜誌

  自從華爾街上出了一幫「佔領者」,美國在世人眼裡就變了味兒。昔日那個富裕、自信而又驕橫自大的「美國佬」形象,慢慢地褪了色。如今的美國,在很多人看來就是一個欠了一屁股債、滿腦門子怨氣的「末路英雄」。「佔領華爾街」的示威者們,打出了「我們是99%」的旗號,原本的意思是說佔美國人口1%的超級富豪們侵害了99%的美國普通人的好處,可是這標語也讓一些人誤會,以為99%的美國人都快揭不開鍋了。

  美國人窮了嗎?確實如此;美國人真有那麼窮嗎?也未見得。美國人的「窮」,不是那麼簡單。

  窮相畢露的美國人

  要說美國人「窮相畢露」,還真沒冤枉了他們。自打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百業蕭條,唯有賣便宜商品的「1元店」一枝獨秀。近來,「1元店」新店開了一個又一個,2011年第一季度「大眾1元店」、「家庭1元店」和「美元樹」這「三巨頭」,「同店銷售額」普遍增加,增幅至少5%。而大型連鎖超市沃爾瑪的這一指標卻連續8個季度下降。雖說年收入不到3萬美元(1美元約合6.4元人民幣)的低收入群體仍是「1元店」顧客的主體,但根據尼爾森市場調查公司副總裁拉索的說法,推動「1元店」業務增長的是那些原本富裕的家庭。

  熱衷「1元店」,當然是因為手裡的美元少了。金融危機讓人們不敢花錢,也沒錢花,消費者信心長期低迷。今年以來,美國就業人數沒有增加,不少僱主還在削減僱員的薪水,這是3年多來的第一次。很多家庭只能動用儲蓄。8月,美國民眾的儲蓄率下降到2009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只有4.5%,比2008年年底金融危機高峰時的6.5%又減少了1/3。當然,金融危機前美國人的儲蓄率也不高。不過那時候,房市興旺,就業充分,美國人不愁沒錢、有多少花多少。如今的美國人,則是根本沒錢儲蓄。正如《資本經濟學》雜誌的經濟學家保羅·戴斯所說,經濟數據表明,很多美國家庭都在勒緊褲腰帶。

  人窮志短怪事多

  所謂人窮志短,美國窮了,連賊都沒了「志氣」,千奇百怪的玩意兒什麼都偷。首當其衝的就是偷豬。現在,美國的豬肉價格飆升到歷史高點,於是各地「偷豬摸狗」的把戲層出不窮,這是以前從沒聽說過的。在一起案子里,價值10多萬美元的594頭豬人間蒸發,而且偷豬賊顯然是內行,偷的豬大小正合適,馬上就能賣。除了偷豬,還有偷狗。美國養犬者俱樂部負責人說,今年頭 7個月,俱樂部成員的224條狗被偷,比去年猛增49%。而在2008年,只丟了71條狗。偷狗賊瞄準的是小型狗,好偷好賣。

  銅也被偷瘋了。在芝加哥,小偷們打開消防栓,竊取裡面的黃銅環,這東西每個能賣15美元,可是消防隊需要這種銅環連接消防水管,銅環被偷,居民的安全就受到了威脅。更離譜的是,新墨西哥州有個二戰時陣亡的海軍陸戰隊隊員的墓地,墓前用鏈子拴住個華麗的黃銅瓶,最近家人去祭掃,發現鏈子斷了,銅瓶丟了。

  更離譜的是偷報紙——不是為了看新聞,而是為了偷報紙上的優惠券。有的在超市偷,有的在別人家門口偷。美國有個叫《優惠券達人》的電視節目,專教人怎麼一次用很多優惠券,目前「粉絲」越來越多。一些家庭主婦購物時,一次就掏出幾十張甚至幾百張優惠券,有的是自己搜集的,有的是和朋友交換的,有的就是「順手牽羊」弄來的。紐約一家便利店老闆,有一天發現自己擱在雜誌架下面的一沓報紙上刊登的優惠券全被偷走了,報案之餘,不禁悲從中來,感慨道:「天哪,這還是美國嗎?」

  「窮人」也並不是都真窮

  美國人雖說窮了,但真正「揭不開鍋」的也很少。美國人口普查局10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有4620萬美國人收入位於貧困線以下。截至2010年,美國貧困人口數量連續第三年增長,達到1993年以來的最高值。不過,美國人的貧困線劃得比較高,個人年收入低於11139美元、或者四口之家年收入低於22314美元就算是貧困人口。這個收入,在不少國家就算是小康水平了。

  美國的「窮人」也分三六九等。一種是真窮。長期失業的,年老多病的,無家可歸的,還有偷渡到美國打工歸還欠下「蛇頭」的債務的。美國媒體曾經報道過一些非法移民的慘狀:住在「籠子」一般的簡陋房屋內,「私人空間」只有一張床,每天除了打工再無別的生活。這是真正的窮。

  第二種是假窮。美國稅高,不少人千方百計逃稅。明明開著幾家餐館,靠著會計師的「幫忙」,硬是成了「低收入者」,拿著政府福利,住著政府公寓,在統計局的數據中他們也是「窮人」。不過,他們的錢都是「見不得人」的,不能存銀行(美國的銀行存款數據都要報給稅務局),就一沓沓地放在家中的保險櫃里,或者存到銀行的保管箱中。有一年,美國有個移民聚居區的一家銀行的大批保管箱被竊,消息傳開,不知多少餐館老闆臉色煞白。

  第三種是新窮,也就是從中產階級滑向窮人行列的人。金融風暴過後,華爾街滿目瘡痍,大批金融業從業人員失業,其中也不乏華人。他們有的從事電腦行業,在金融機構的後台支持部門工作,有的則是交易員、分析師、會計師、銀行家和律師。工作丟了,但是房屋貸款、汽車貸款、孩子上私立學校的學費等等,這些開支一樣都不會減少。有的人靠儲蓄勉強支撐,撐不下去的就得賣房子、搬家。住在新澤西州一個中產階級社區的安妮說,這兩年她的鄰居有不少都搬走了,有的去了中西部房價便宜的地方,有的在其他地方找到了工作。她也丟了律師工作,但還好有些積蓄。不過,看到熟人紛紛離開,心裡也覺得怪凄慘的。

  第四種是願意窮。這些人可謂美國社會的寄生蟲,不願意去工作,因為低收入工作賺不了多少錢,還不如領取政府的失業救濟金和各種社會福利,優哉游哉。靠著政府的福利,養家煳口沒問題,還照樣可以有輛車開,有棟房子住。

  沒有希望更可怕

  其實,美國人並不怕窮。美國人喜歡說「美國夢」,典型的「美國夢」就是一個一窮二白的人,靠白手起家打出天下,發家致富。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都相信,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代表著公平、正義、平等和自由,只要努力,他們就可以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一切」。但現在,做這個夢的人少了。《時代》周刊進行過一項調查,2008年,有64%的美國民眾認為,相比10年之前,他們的「美國夢」更加難以實現;2011年,有80%的人說,現在「美國夢」已離他們遠去。而且,不但自己不做夢了,也不敢替孩子做夢。2008年,69%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能實現美國夢,20%的人認為「實現不了」;到2011年,29%的人斬釘截鐵地說:「這事兒沒戲!」

  《理財》雜誌等媒體今年8、9月份對公眾的經濟信心進行過調查,美國民眾幾乎一致認定經濟正處在惡劣的狀況之中,而且不會很快變好。即使是那些年收入在7.5萬美元以上的較為富裕的家庭,對經濟前景的看法也很悲觀。鳳凰國際營銷公司常務董事湯普森說,這對美國經濟是個不祥之兆,這說明人們可能會改變投資方式,從創造財富改為保護財富。

  「要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在每一個夢醒時分……」如今,美國人也開始唱起《夢醒時分》,他們的心頭也平添了許多悲涼。

8

主題

1163

帖子

129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9
沙發
snsnjsn 發表於 2011-11-5 22:46 | 只看該作者
如果不是中國很多的無償支援,更夠他們喝一壺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