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位菩薩戒比丘誹謗大乘佛法的懺悔書(邪見害人不淺)

[複製鏈接]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10-30 01: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位菩薩戒比丘誹謗大乘佛法的懺悔書(邪見害人不淺)

作者:寬鏡

我叫寬鏡。

近現代中國佛教中出現了重新注重原始佛教的傾向,同時伴隨著一部分人對大乘的懷疑。大小乘的關係、凈土的他力特徵等等也造成我的困惑。我想我的經歷對於當今佛教界的這種動向也許有一些參考價值,這篇文字也是我對菩薩僧團的公開懺悔。

讓我從頭說起:一九九七年六月我到智者大師講法華玄義、摩訶止觀的玉泉寺出家。寺院中的情況和我在家時想像的不太一樣,人人都只是念佛,沒有人去探討理論。對佛法義理,我幾乎是一張白張,過去零零散散讀過幾本經論,老實說,沒讀懂,不過對佛法有一個模糊印像,大致是,佛法要取消事物的對立面,世界沒有一個實質核心,一切意義價值都是人類的虛構。雖然還有許多疑點,但我有一種信念,我所苦苦追求的終極真理將在佛法中得到答案。

剛出家,到大寮幹活兒,時間很緊,深奧的經論讀不出頭緒,何況沒有時間坐下來讀。出家得修行啊,那就念佛,念得十分精進。但我有疑惑,覺得求佛救度似乎與基督教等區別不大,我當然不敢表露,只好姑且念下去吧。我非常想弄清凈土的理論證明。從大寮調到流通處,讀了許多淺顯的佛書,同時念佛不輟。

大約在出家的第五個月,讀某居士的無量壽經白話解,讀到極樂世界即是華藏世界,也即是一真法界,心中豁然開朗(申明一下,我從不認為這就是禪宗所說的開悟),剎那間,心靈發生轉變,似乎一切問題消融無跡,巨大的美妙的狂喜籠罩了我:啊,我明白了!原來如此簡單如此貼近,哪個不是阿彌陀佛!哪一處不是極樂世界!哪一個念頭不是阿彌陀佛不是極樂世界!

從小孩子盼望糖果節假日到總統選舉的爭吵到國際交往乃至戰爭,哪種追求其至深實質不是追求著極樂世界!只因眾生不明他就是佛,他的每一念就是極樂,所以才有他那徒勞的追求,才有輪迴的苦難。明白了你的現前一念已完美無缺本自具足一切功德,你就不會放棄家寶向外奔波了。所以人人不再尋找,他就獲得了一切。這時,天上天下一片光明,不是眼睛看見了光,這是一種心光(當時,我就用這個詞),我感到物質世界似乎變稀薄了,我試著想像一下平日里死亡、恐怖、污穢等情境,可我都感覺到棺材中、糞池中只是一片光明、清凈(心識如此,不是我真的肯往糞池中跳)。全體法界儼然不出我這一念,十方是它,三際是它,極樂是它,般若是它,無始以來的至深追求也只是這個,如此單純明暸,一切人所求的就是他本有的!

這時,我念出的每一句佛號,渾然不辨是佛是我,我的身心進入不可思議美妙無倫的境界,每個細胞都在歡舞。這種境界持續了一個多星期。這期間,我稍加作意,極樂景像便在眼前若隱若現。我覺得解脫是如此輕易,念念都是解脫,要在明白念念都是解脫而已。

從那以後,凈土同我的家一樣實在,每當佛號出口,我就真切地投入了佛陀的懷抱。後來在念佛中,整個法界彷彿發出共鳴,娑婆萬事萬物無不順服佛念轉變為極樂妙境,所有煩惱都由佛號的點金劑化為清凈妙樂的黃金。念佛境界沒有多少道理可講,而我生性愛鑽理論,所以我並不滿足。九八年受戒后,我開始看中觀,從這時,我的注意力轉向理論。

由於佛教界對不同的緣起論存在爭議,二000年,也引起我的疑惑。我無能力將常住真心說與中觀畢竟空會通。《楞嚴經》給我帶來法喜,中觀也是我所傾心,它們卻是兩道不同味道的菜,而我以為佛法應該是一味的,這令我耿耿於懷。我也想用中觀來說明凈土,雖然祖師大德對此有辯證,但我認為他們所說的空性與中觀似乎不一樣。無數的問題都急切地想揭出答案:如咒語是怎麼回事,怎樣看待中國化佛法,正像末法與小顯密的對應,如來藏緣起與性空緣起,大乘的起源……如此多的疑惑折磨著我。

有人會主張,你不必問那麼多,實修才能得到真實答案,但在當時我不會同意,我喜歡明確清晰,如果對一種法起疑心,就修不下去了。今天我承認我錯了,我太認真,太求圓滿,這是我人格的重大缺陷,挖到根柢,不過是傲慢貪婪,它給我帶來了災難。現在我想,大乘佛法存在著廣大的自由空間,所以稱為大,眾生根性慾樂無量,就有種種相應的說法;我是凡夫,凡夫眼中的世界必定是矛盾的。

二00二年我到福建平興寺,讀了一些學術類資料,才知道學術界包括佛門內部一部分人對佛法的探討是很大膽的。我也有人本理性的傾向,我開始接受某些大膽新奇的學術觀點。關於理性主義在人類的真理探索史上發揮的作用,是十分深隱複雜的問題,這裡且不談,我也沒有能力談它。

我開始對以往的修行、中國佛教的傳統觀點發生懷疑。譬如我的修習凈土,儘管得到美妙的境界,我怎敢相信我的直覺體驗就與佛法相應呢?了生脫死真如我體驗過的那麼簡單么?我曾經讀形而上學哲學時,也產生過上升天界的感受,雖然不能與修凈士相比,但如果我得到的凈土境界,僅僅是另一種更完美的哲學帶來的身心獲得寄託的巨大安慰呢?在我得到凈土大樂時,我發覺它與潛在我往昔靈魂深處的夢想融匯了;極樂世界似乎是那個夢想的實現。這不能不令我懷疑,佛法就是這樣的嗎?當然今天我有新的理解,眾生因苦而信佛學佛,不是因明白了而信而學。

過去看天台華嚴教理時,光明、莊嚴、雄渾、壯闊的境界也是輕鬆地就生起了,現在反而成為我懷疑的理由,我會問,這麼顯而易見的寶物,為什麼大學問家總找不到或者見到卻不在意呢?所以,學者們認為妙明真常的境界只能算藝術,我就不得不贊同了。以理智的態度來看,該懷疑的東西太多了。恰恰以歷史的考證的方式,可以圓滿解答佛教中許多疑難。我企圖以中觀思路評判佛法,只為讓自己安心。

我自己閱讀,沒有善知識攝受引導,結果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緣起性空甚深難明,往往令人錯解。受一部分學術影響,我贊同並得出了許多錯誤觀點,在這裡,我不便說得太具體,時下它們依然是許多爭論的焦點;我無意評論別人,只是如實地記下親身經歷,最終的結論在讀者那裡。

有一位師傅問我一些教理問題,我們交談過多次。由於眾所周知的時代背景,交談中,我發表了許多與傳統說法相違的觀點。我表示贊同大乘非佛親說,是從部派佛教演化而成,自然,大乘經典就是後人撰輯的了;認為凈土從某種外道信仰轉變而來;認為密宗已不是純正的佛法(我只是如實記錄當時的經歷,究竟如何,我的學識不足以參與學術討論);認為密宗所證或許是某種禪定境界。……。認為台賢禪凈都不是佛法的原本模樣,甚至有外道見解;我不認為有謗法罪,因為佛陀曾贊同獨立思考,用理智信仰,因而我認為對佛法可以自由開明地討論。

以中觀見地評判佛法,我得出了許多現在看來肯定是荒謬的觀點,已嚴重到毀破正見。我對中觀錯解得太遠,一味相信理論的辯證而排擯直觀體驗。對是諦非諦作出了許多錯誤取捨,否定了一部分因果。我認為並不存在三寶的神秘加持力(實際上,三寶的加持力以往我多次經驗),以為佛法以法為中心,眾生的解脫唯一仰賴對法義的體認實踐,就是說,將一種經得住邏輯推敲的道理數數思惟觀修,轉化為不須觀修推度而任運生起的直覺是唯一的佛法;因而皈依三寶,說到根本只是皈依法而已。以及其他種種荒謬言論。

我懺悔,我誹謗了三寶,我沒有充分理解大乘佛法的甚深微妙不可思議。大乘佛法所表明的就是世間的不可思議、佛功德的不可思議以及眾生業力果報的不可思議,大乘佛法處處充滿了不可思議。應當這樣看待大乘佛法在世間的出現、流布,大乘佛法教義的開展、法門的施設以及對世間的融攝等種種不可思議。

在我說極樂凈土是從外道信仰轉變而來的第二天,我突然產生幾秒鐘的恐懼不安,非常明顯,當晚我找到那位師傅,對他說,昨天我的話過頭了,凈土的安慰對於凡夫還是需要的,不宜完全否定。我與那位師傅的交談約兩三個月,中間發生過好幾次不祥的恐懼失落感,我都不明所以,因為時間太短,就沒在意。

離平興寺二00三年解夏還有二十二天,中午過堂,我正在吃,猛然間,一種巨烈的恐懼向我壓來,那是一種殺氣騰騰、血腥殘暴的無形力量,這種氣氛向我傳達:如果我現在死去,所有人間不可想像的酷刑將同時降臨,把我撕成粉末。我的心識忍受著巨大的摧折,我艱難地喘著氣,身體發抖,我竭力自控,不致狂叫出聲。

雖然我不肯承認誹謗了三寶,但我接收的訊息十分明確:我犯了誹謗大乘等重罪。這種毀滅氣氛持續了約半小時,我到底疑惑,不知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上晚殿時,那種感覺再度襲來,這次更增加了凄涼無助、空虛絕望的痛苦,我努力控制才沒有跑出大殿。

我開始反省,我犯了什麼大罪,我怎麼也不肯相信我犯了誹謗三寶罪,我的理由太多了。夜晚,我如墮地獄,夢境的凶暴無法承受,我只好坐起來。第二天依舊,我坐在床邊,心想我姑且認罪懺悔,試試看吧。我合掌說了幾句,苦受頓時緩解下來。這裡我要說明,我身體異常健康,近三十年只因感冒打過一針,所以讀者不要懷疑是我身體有病。這不可能是別的原因,只能是謗三寶罪。比丘戒初二篇還算清凈;在社會中,對殺、盜、淫、妄罪向來小心,所以不是比丘戒罪與在俗時的罪。
這種毀滅氣氛每隔幾天出現一次,每當出現,就被拋進苦難深淵,那種覺受難以言表。

離開平興寺后,我到湖北一座寺院閉關懺罪。二00四年正月十四進關,此時是二00五年二月末,一年多的閉關懺悔中,我經受了形形色色的內心折磨,不可具述,雖已不似當初的兇猛酷烈,但我越來越感到罪業的深重。一年之中,我一個男子,因痛苦和悔恨慟哭了六七十場,罪業似有所減輕,但沒有徹底轉變。

在心識的地獄中,我極力攀緣三寶境界,偶爾有片刻相應。「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恆演菩提行」、極樂妙境、一心遍法界,都曾令痛苦稍緩,有時也能與空性少分相應,然而都轉瞬即逝,真可比火燒地獄中難得的涼風。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畢竟不可悔罪。願這篇文字令罪業減輕幾分,也給與我一樣正在思考探索的人們提供一個教訓,願他們謹慎小心,免遭墮落。願三寶的事業在世間光大興盛。

懺罪的過程中,般若性空與如來藏妙有的圓融,台、賢、禪、凈、密等純正性合理性的直覺依據在心中現起,至少能說服我自己吧。比如凈土,當哪一天痛苦減緩,我能有限地短暫地契入,這時我格外深刻地體驗到凈土的真實,被阿彌陀佛所攝受的甜美。

同時我鮮明地感覺到罪業的力量阻礙在我與極樂國之間,把我拖回苦海。我在平興寺看資料,苦思辨析,將要對佛法做結論時,凈土境界在心中強烈顯現,我稍加緣念,簡直如同進入我自己的宮殿,立即得到作主人公的自在安詳,當時我想,假使凈土教是真實的該多好,這種安樂太美妙了,可是凈土不合中觀。由於服從理智,我終於放棄。今天看來,那或許是佛陀的慈悲警示吧。全部大乘法也以一種我自己才能領會的方式向我顯示是佛正說;這不是因為我犯了罪,不得不這麼看;我認為,對於求離苦的修行者,說服自己而不求說服他人太重要了。

懺罪的最初,生不起懺悔心,因為,當我們已懷疑是否為聖言,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在探索真理呀!從心識的遭受來看,無疑是罪,見解通不過,那怎麼懺?我們該怎樣從世間緣起相的重重疑問和結論的羅網中突圍出來呢?!

我的遭遇給我烙下了這樣的結論:考察大乘佛法的是否佛說,以及大乘宗派義理的是否符合佛意,首要應當從眾生心地的需求出發。眾生的追求無非離苦得樂,進而追求令親近者離苦得樂,在已無疑問、貫通一切佛法的緣起思想指導下,擴展到無邊,則是追求令一切有情的離苦得樂。

所以,菩提心可說是大乘的標記,又可以說是大乘真是佛說的證據,如果我們承認有完美的覺悟者,此覺者具有完美無缺的人格的話。先以眾生的內在需求為依託,再求與外部現存的經典相符相應,這樣就可以成立大乘的合理性了。只要大乘的旗幟上寫著「度眾生」,以對無上道德的反叛,成立謗大乘罪名。到此,自然顯出大乘的究極義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依此成立大乘的一切。這只是我說服自己的方式,聊博有識者一笑吧。

但眾生哪裡是通過曲折的論證才信仰的呢?讓我們復歸簡明扼要的中心。印光大師等的主張有代表性,將學佛內容歸結為誠敬謙恭。深切的大悲是不會犯錯誤的!這樣,大悲心既是圓滿的道德,在根本上就是圓滿的理證。

至誠祈願三寶善知識拔救我!

我深深地懺悔對三寶的忤逆誹謗。

我深深地懺悔對父母、師長、親友、同學及一切眾生的忤逆傷害。我深深地懺悔我的淺薄、驕狂、輕浮、放任。

我為深重的我執懺悔,它是罪業的根本。

釋寬鏡


評論:閱讀了上面之懺悔文,讓人心中難以平靜,懺悔書中之主人菩薩戒比丘寬鏡師父本是很有善根且極聰明好學之人,由於無緣得遇真善知識,在佛學邪見思潮之圍困中深受其害,嚴重受誤導。

此類邪見否定極樂世界之存在,否定大乘斥之為非佛所說,誣說是後人『部派演化而成』。

寬鏡師父在念佛功夫已上手,由於受邪見之毒害極深,故同意此類之邪見:「我表示贊同大乘非佛親說,是從部派佛教演化而成,自然,大乘經典就是後人撰輯的了;認為凈土從某種外道信仰轉變而來。」

邪見之毒害豈止寬鏡師一人???

此類邪見書之廣為流通,曾是佛學院之教材課程,流毒之廣,毒害之深,難以數計。如今於各論壇上常有看到引用這類邪見之論說的。

想至此,心隱隱作痛!

邪見害人!邪見害人不淺啊!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沙發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10-30 05: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1-10-30 19:54 編輯

                                         出離大乘需要善巧          作者:希爾伯列克


大乘和尚寬鏡公開發表了〈一位菩薩戒比丘的懺悔書〉,茲摘錄其片段內容如下:

「…我表示贊同大乘非佛親說,是從部派佛教演化而成,自然,大乘經典就是後人撰輯的了;認為淨土從某種外道信仰轉變而來;認為密宗已不是純正的佛法(我只是如實記錄當時的經歷,究竟如何,我的學識不足以參與學術討論);認為密宗所證或許是某種禪定境界。…認為台賢禪淨都不是佛法的原本模樣,甚至有外道見解;我不認為有謗法罪,因為佛陀曾贊同獨立思考,用理智信仰,因而我認為對佛法可以自由開明地討論。…」

……………

(1)「在我說極樂淨土是從外道信仰轉變而來的第二天,我突然產生幾秒鐘的恐懼不安,非常明顯,當晚我找到那位師傅,對他說,昨天我的話過頭了,淨土的安慰對於凡夫還是需要的,不宜完全否定。我與那位師傅的交談約兩三個月,中間發生過好幾次不祥的恐懼失落感,我都不明所以,因為時間太短,就沒在意。

(2)「…中午過堂,我正在吃,猛然間,一種巨烈的恐懼向我壓來,那是一種殺氣騰騰、血腥殘暴的無形力量,這種氣氛向我傳達:如果我現在死去,所有人間不可想像的酷刑將同時降臨,把我撕成粉末。我的心識忍受著巨大的摧折,我艱難地喘著氣,身體發抖,我竭力自控,不致狂叫出聲。」

(3)「雖然我不肯承認誹謗了三寶,但我接收的訊息十分明確:我犯了誹謗大乘等重罪。這種毀滅氣氛持續了約半小時,我到底疑惑,不知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上晚殿時,那種感覺再度襲來,這次更增加了凄涼無助、空虛絕望的痛苦,我努力控制才沒有跑出大殿。」

(4)「…夜晚,我如墮地獄,夢境的凶暴無法承受,我只好坐起來。第二天依舊,我坐在床邊,心想我姑且認罪懺悔,試試看吧。我合掌說了幾句,苦受頓時緩解下來。…」這種毀滅氣氛每隔幾天出現一次,每當出現,就被拋進苦難深淵,那種覺受難以言表。

(5)「一年多的閉關懺悔中,我經受了形形色色的內心折磨,不可具述,雖已不似當初的兇猛酷烈,但我越來越感到罪業的深重。一年之中,我一個男子,因痛苦和悔恨慟哭了六七十場,罪業似有所減輕,但沒有徹底轉變。」

(6)「在心識的地獄中,我極力攀緣三寶境界,偶爾有片刻相應。…然而都轉瞬即逝,真可比火燒地獄中難得的涼風。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畢竟不可悔罪。願這篇文字令罪業減輕幾分… 」



從這篇懺悔書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為追尋佛法而決心出家的人,在嘗試「轉換信仰跑道」時,尚且感受到這麼沈重的壓力,幾乎到了身心崩潰的地步。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一般在家人身上,那可能就更令人驚慌失措,乃至不堪設想了。事實上,二十多年來,也真的看到、聽到過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疑似案例,最嚴重的還選擇了自殺身亡,其次是發生重大意外或傷害的,被怪病困擾的,陷入嚴重憂鬱症或精神疾病的,而類似寬鏡那樣,看到黑暗魔影撲天蓋地壓下來的,或疑神疑鬼而感受到令人戰慄、恐懼氣氛的現象則更普遍。一般在家人在接受到這些「警告」的訊息之後,大多會嚇得手足無措,趕快躲回到原先的信仰窩巢裡尋求庇護。雖然也有人勉強熬過來了,但是過程總是非常艱辛,甚至留下一些身心的後遺症。也許有人認為這一切都只是巧合—說穿了,只不過是潛意識作遂而造成疑心生暗鬼罷了!但是對於當事人而言,這些痛苦、煩惱、恐懼、疑慮、憂愁乃至死亡,卻都真真實實地困擾著身心意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正法不是自然會保護奉行的人嗎?為什麼沒有發揮保護的功效呢?



記得巴利律典上有一則故事,提到迦葉尊者當年曾把祀火的法器通通拋到河裡去,轉而皈依世尊。有些法友在改變信仰時,也很乾脆,草率地就把從前修持密宗的法器或大乘經典、圖像等,一股腦兒通通丟到垃圾桶裡去了。他可能不知道,迦葉尊者改變信仰的過程是經過一番緩解、釋放的。根據巴利律藏的記載,佛陀曾為他「九顯神通」而仍不能令他醒悟,後來佛陀直接給予嚴厲的訓斥教誡,才讓他赤裸裸地看到了自己的過錯—深重的我慢,因此解開了潛在的心結,進而下定追隨佛陀的決心。所以尊者並不是在心懷傲慢的情況下草率地轉舵,而是在內心的煩惱業力得到充分釋放之後,才真誠而慎重地皈依於世尊的座下。然而,有些法友卻低估了大乘信仰多年來在自己內心深處,尤其是潛意識裡所累積的龐大能量;他也低估了改變信仰時所可能引發的反作用力,例如:師友、親人、社團輿論、鬼神眷屬…等的反對或干擾。想想看,世俗人若擅自脫離幫會時,可能會有什麼下場?一個人如果尚未充分地打開自己傲慢的心結,就不依世間禮儀,草率地唾棄自己原來的信仰,這些有形、無形、潛在的龐大力量,可能就會像風暴怒吼般,一波又一波地逼迫侵襲而來。這時,如果還自以為是地我行我素,而不依法依律地趕快找到一個安穩的庇護所,如何能夠讓身心安詳而住?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某些法友,一旦想要放棄多年的素食習慣時,內心深處就會產生極大的矛盾、恐懼與衝擊,往往因此而作罷。然而有些法友則似乎蠻有善巧,雖然自己也一樣,沒有勇氣自行捨除素食主義的舊習,但他們善於轉化壓力,藉著法友聚餐的機會,由老師當桌提示「佛陀不主張、不隨喜素食主義」的教導,接著自己公開宣告:「我依佛教放棄素食主義」,然後才開始安心地取用一般食物。也許有人認為這個簡單的儀式是多餘的,何必多此一舉?但想想看喪禮的意義,人都已經死了,為什麼還需要追悼的儀式?難道是死人過不去嗎?當然不是,而是生者過不去,所以才需要一個儀式來緩解內心的衝擊。同樣的,舊信仰都死了—被捨棄了,難道還會過不去嗎?當然不是,而是你和自己的眷屬(包括無形的鬼神)過不去,所以才需要一個緩解的儀式來安撫自己和眷屬的心結,你說是嗎?



曾經見過好幾位退休的同事、朋友,先後飽受身心痛苦的摧殘,甚至因而迅速凋萎,即使是屆齡退休的達官顯貴都不例外。因此,我常常警告想要提早退休,趕著去過自己憧憬生活的親友說:「小人閒居為不善」。當然,大家都不認為自己是小人。其實退休之後會不會成為小人,關鍵就在於閒居時能不能找到適當的精神歸宿—也就是所謂的歸屬感。舉個親身接觸的例子,家母在把持家的責任交給媳婦之後,就前往鄰近的念佛堂而且擔任了煮飯班的班長。十多年間打卡念佛,風雨無阻,樂此不疲,先後念完了好幾輪的四十八大願。姑且不管她老人家命終後能不能往生西方淨土,至少在她退休之後的日子裡,生活目標和信念都很明確。反觀有些法友退休後不久,就飽受老、病苦的折磨,從前的熱誠與信念似乎都逐漸面臨了嚴苛的考驗,有時甚至都快要走不出來或走不下去了。這時,如果再找不到具體的精神歸宿,很可能就會退失預流道而前功盡棄,枉費此生知法、學法的因緣和努力了。看來,想要提早退休以便精進修行似乎還真的不容易,正所謂「退休容易退修難」。可是,經典上不是說「自依止、法依止」嗎?除了法和自己之外,還需要什麼其他具體的精神支柱嗎?經典上不是也說「現見法、離熾然」嗎?那麼一個知法、學法多年的人,難道還不能「現見法」嗎?為什麼依然沒辦法「離熾然」呢?難道他們都不夠正直、善良又缺乏智慧,所以得不到法力的庇護嗎?



為了探討上述案例所產生的疑惑,且讓我們先來問問大家一個科學上的問題:「太空梭發射升空時,需要多大的衝力才能擺脫地心引力的束縛呢?」答案是」 8G 」—要能產生八倍地球重力的反向力量才行。看來修行人也要具有好幾倍的衝力(五力: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才能真正地放下—擺脫重重業力的束縛。可惜,一般人總是低估了牽絆自己的地心引力(業力),卻又高估了本身所具備的衝力(五力)。一旦貿然點火發射出去,太空梭當然會立刻墜海而不能到達新的軌道—預流道上去。一旦摔得鼻青臉腫,難免就會驚慌失措,嚇得趕快躲回自己的老巢廄裡去尋求安慰了—放不下。因此,一旦自己的信念遇到挫折時,我們應該進一步地省思:「並不是正法沒有保護力,而是自己欠缺正確的努力。」



放下—擺脫業力的糾纏,猶如脫離地心引力一般,也不只是單憑衝力而已,縱使推動太空梭的火箭裡已經裝備了8G的燃料,它仍然需要一個堅固的棚架作為發射台,來吸收它起飛時的反作用力,才能安全有效地發射出去。同樣地,一個具有優良五力的行者,也需要一個堅實的棚架作為發射台,才能化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反作用力,進而擺脫業力的糾纏,順利地進入預流的軌道。這裡所謂的「棚架」一詞,其實是取材自山居生活中種植瓜果和藤蔓植物的經驗:如果我們能提供一個適當的棚架給這類植物「依附、攀爬」,它們就有機會欣欣向榮地成長,進而遍布整個棚架,給我們一個濃密的遮蔭或曼妙的花海流蘇,乃至結實纍纍的瓜果。相反的,如果任其在地上匍匐,就很可能被蝸牛吃光嫩芽、被病蟲害感染根葉、被雨水泡爛,甚至被人畜踐踏踩死…等,它成長茁壯的概率就很低,更難期望會有美麗的花卉或甜美的果實。人生亦然如此,父母師長就像是我們的棚架,失去了依怙,成長的歷程乃至存活的機率都會備受煎熬、威脅。退休人士、修行人士也不例外,如果找不到或失去了棚架的扶持力量,他們的生涯將會倍感艱辛乃至沒有成果。



對於原始佛教的信眾而言,這個棚架與國外專家為受虐兒童所搭建的棚架結構是類似的。想想看,我們不也正遭受著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的虐待嗎?因此兩種棚架都需要四根主要的支柱:

(1)歸屬感—透過四事供養,學習尊師重道的禮儀,感受師友相聚的歸屬感(親近善知識)。

(2)應對模式—透過諮商學習正確的應對模式,導正自己偏差的行為(聽聞正法)。

(3)放鬆技巧—透過專注的身心活動,例如經行、瑜珈、氣功…等,學習放鬆的技巧,排除內心的壓力(內正思維)。

(4)多元活動—透過日常的義工、布施、持戒、齋戒…等團體活動,釋放負面的情緒(法次法向)。



簡單介紹一下構成棚架的第一根支柱—親近善知識。根據律藏記載,一位剛受完具足戒的比丘必須隨伴依止尊師長達5~10年之久,一直等到得到師父的認可之後才能離開。從前台灣傳統技藝的學徒也是一樣,必須跟隨在師傅身邊學習三年四個月,對師父要畢恭畢敬,有時還要忍受訶責、怒罵甚至處罰,這期間還要替師娘作雜務,例如:劈柴、掃地、背小孩…等。如果得到師父的賞識,認為孺子可教時,才會毫無保留地把技藝傳授給他。反觀我們自己,號稱虔誠的佛弟子,一年之間都難得拜訪善知識一、兩次,更別說定期(每齋日、每半月、每月)親近、供養善知識了。如果,我們連這一點都作不到,只憑著自行深入閱讀經藏,就認為自己早已具備了四預流支或進入預流向了,這不正是嚴重高估了自己的五力嗎?我們可能會認為「親近善知識不就是為了聽聞正法嗎?而我早已深入經藏聽聞了正法,何勞再親近善知識呢?」事實上「知道」和「做到」四預流支之間差距何止千里?而「做到」和「做對」四預流支之間的距離就更遙遠了。例如:我們可以從《雜阿含經》上知道「依遠離、依離欲、依滅、向於捨」的概念,但這跟我們親身前往山間林下,看到有人正活生生地,投注他們全部的生命能量,實際奉行著(做到)離欲的教誨時,那種身心的感動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我們有幸得以親近那些因離欲而生喜樂、寧靜、安詳(做對)的善知識時,那麼心靈深處所引發的震撼、啟發則是超越語言文字的,因為「身教勝於言教」、「見佛即見法」,這時我們才真正「聽聞了無聲的正法」,對於接下來的「內正思維」和「法次法向」才會採取更具體、正確的行動。因此「預流向」並不是憑著「自我感覺良好」就能隨意成就的。那要怎麼辦呢?很簡單,原始佛教的法友們如果能夠找到真正的善知識,並沿著由「四預流支」所搭建的棚架往上攀爬,那麼此生慧命成長、茁壯、開花、結果的契機就會陸續出現。


依附「四預流支」的棚架就是出離大乘的善巧—掙脫天羅地網,得到安全自在的庇護。(slake)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10-30 20:03 | 只看該作者
大乘佛教徒改信基督教的不少,沒聽說過有什麼不好的後果,反而滿心喜樂,有的還公開作見證。告訴大家他(她)如何離棄假神、歸向真神,甚至將佛教罵得體無完膚,人家也活得好好的。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4
jiandao 發表於 2011-10-31 09:31 | 只看該作者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10-30 07:03
大乘佛教徒改信基督教的不少,沒聽說過有什麼不好的後果,反而滿心喜樂,有的還公開作見證。告訴大家他(她 ...

就我個人來說,認識到:
「…我表示贊同大乘非佛親說,是從部派佛教演化而成,自然,大乘經典就是後人撰輯的了;認為淨土從某種外道信仰轉變而來;認為密宗已不是純正的佛法(我只是如實記錄當時的經歷,究竟如何,我的學識不足以參與學術討論);認為密宗所證或許是某種禪定境界。…認為台賢禪淨都不是佛法的原本模樣,甚至有外道見解;我不認為有謗法罪,因為佛陀曾贊同獨立思考,用理智信仰,因而我認為對佛法可以自由開明地討論。…」


是在接觸基督教之前~~~另外,我自己覺得,大乘也是善法,很多方面豐富發展了釋尊的思想,有些方面有一定的偏離,甚至背離~~~至於歸信基督后,就「將佛教罵得體無完膚」,那恐怕是沒有必要,甚至是原來就沒真正弄明白佛法說了些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43

帖子

1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76
5
有所依止 發表於 2011-11-1 14: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3樓 的帖子

套用倉央嘉措的措辭,
你謗,或贊,佛法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6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11-1 19:27 | 只看該作者
菩薩戒是外道異學;佛教徒若不捨菩薩戒,就永遠與正法不相應,所謂學佛就只是消磨生命。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7
jiandao 發表於 2011-11-2 00: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andao 於 2011-11-1 11:14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11-1 06:27
菩薩戒是外道異學;佛教徒若不捨菩薩戒,就永遠與正法不相應,所謂學佛就只是消磨生命。


哈哈,慚愧,我當年受的就是大乘菩薩戒~~~當然也不能怪這戒律,是我自己把持不住自己的心,不能隨緣任運,利樂自己,利樂他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8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11-2 07: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7樓 的帖子

菩薩戒有好幾個不同的版本,你受的是哪一套?有沒有在手上烙印?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9
jiandao 發表於 2011-11-2 07:24 | 只看該作者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11-1 18:05
回復 jiandao 7樓 的帖子

菩薩戒有好幾個不同的版本,你受的是哪一套?有沒有在手上烙印?

手上烙印?

老兄保守釋尊教誨,信仰純正堅定,持戒嚴密具體,我雖不知道,也是敬佩的。至於我當年的事嘛,怎會太麻煩?大陸佛教界的情形,老兄估計也有所耳聞,請老兄留情,別讓我不好意思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17: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