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別把佔領華爾街當「美國之春」

[複製鏈接]

23

主題

31

帖子

15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ames.lee 發表於 2011-11-1 14: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帶有濃厚左翼色彩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出乎許多人意料,並未止步於小打小鬧,反而從紐約向全美其他城市蔓延,並溢出美國,波及英國、義大利等眾多國家和地區,形成巨大聲勢。
雖然批評者稱,這些草根行動的參與者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卻不知道想要什麼,更提不出明確具體的措施,看起來像一場只破壞、不建設的盲目行動,但恰恰因為這種模糊性,這場「嘉年華」反倒吸引了多樣人群的參與,有失業者、邊緣底層人群、無政府主義人士、工會組織、自由派、環保分子,各表各的訴求。
美國一些保守派人士將抗議者稱作「好吃懶做的傢伙」、「被寵壞的孩子」甚至「暴徒」。但隨著抗議滾雪球般蔓延,人們逐漸承認,這場運動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時代》周刊一項民調顯示,54%的美國人對此運動表示讚許,只有23%的人對此有負面印象;而全國廣播公司和《華爾街日報》的一項聯合調查也顯示,37%的受訪者傾向於支持抗議者,只有18%的受訪者表示反對。
一方面,行動者將怒火、不滿和挫敗感潑向華爾街這一資本主義的象徵之地,導致觀察人士擔憂這是對自由市場的極端化誤讀和傷害,但另一方面,運動對於華爾街的貪婪,以及財富向少數人集中、金錢影響政治等現狀的抨擊,卻也贏得了跨越黨派的廣泛同情。正如《時代》周刊的調查顯示的,對此次抗議運動,66%的民主黨支持者和55%的中間派表示贊同,就連三分之一的共和黨支持者也表贊同。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引用的數據顯示,美國20%的富有人群掌握著逾80%的財富。金融危機以來,失業率長期徘徊在9%以上,中產階級受到擠壓淪落到下層,而華爾街人士不僅無需為金融危機負責,反倒依舊領著令普通民眾咋舌的高薪,這些都點燃了佔領者的怒火。
國內外許多論者由此將「佔領」運動與「阿拉伯之春」相提並論,但其實兩者並不相同。「佔領」運動不以更替政權和變更制度為訴求,同時示威民眾和公權力行事之時也都保有界線,更不以流血為代價。這種理念和利益的博弈過程,恰恰是在美國憲法確立的民主制度框架下展開。
要了解這一點,看看另一場同樣由草根自發形成、聲勢浩大的「茶黨」運動,會有所助益。與左翼人士通常要求向富人增稅、加大政府監管、增加民眾福利等主張不同,金融危機爆發后發起的右翼「茶黨」運動,對政府權力的擴張保持極度警惕,批判政府權力干預經濟和個人自由,抵制增稅,等等。這兩場都帶有民粹意味的草根運動的勃興,基本是美國社會長期以來左右互搏、相互制衡和協商的脈絡延續。
民眾用大規模街頭運動的方式來表達政見和訴求,進而影響選舉。「茶黨」運動便在去年美國中期選舉中成功助力共和黨拿下眾議院多數席位。而「佔領」運動是否能助力奧巴馬向金融界「開刀」,目前還未可知。
佔領華爾街,正是民主制度允許民眾以這樣的方式,讓社會贏得自我修正的可能。正如紐約市議員斯蒂芬•萊文在評價「佔領」運動時所說的:「這就是民主的本質。」
正是有不甘接受現狀、起而行動表達自身訴求的民眾,有憲法條款對表達權利的保證,美國歷史上才有了以大規模示威遊行方式進行的勞工運動、婦女運動、民權運動、反越戰運動等等,一步步拓展民眾權益,推動社會良性發展。
目前還無法預測,佔領華爾街運動能否像過去那些民眾運動一樣產生深遠影響。或許,示威者接下來能明確和細化目標,進而推動立法進程;又或者,這場運動可能不了了之。
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運動通過對財富鴻溝、金錢權力等「頑疾」的警示和批判,將在全球範圍內對「平等」、「公正」等核心價值進行一次強有力的伸張和推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0: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