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釋迦牟尼佛說如何辨別正法

[複製鏈接]

15

主題

96

帖子

11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太湖散人 發表於 2011-11-12 1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城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對他的出家弟子們說:尚在修鍊中還沒有他心神通功能的比丘,如何透過觀察驗證,知道那已經全然正覺的如來呢?弟子們都回答道:您的教導,是我們了解法的根源,請為我們說吧!我們當會記住不忘。

      於是釋迦牟尼佛便告訴弟子們:你們可以從眼睛看、耳朵聽兩方面來觀察驗證。因為,全然正覺者的言行,必然無任何污穢,必然不會時而明凈,時而雜染的間雜情形,必然是一向潔凈,而非暫時的潔凈;必然無自滿傲慢之類的過失顯露,不論是出了名之前或之後;必然是自然流露正行,而不是因為顧忌、害怕什麼才自製;必然因內心全然斷除欲貪而展現離五欲,不論是與僧團共住或獨住;必然不會鄙視嫌棄任何他所教導的學生,不論他修的好不好。

      除了眼見、耳聞的觀察驗證之外,還要再進一步當面詢問,以確認以上諸點。一位全然正覺的如來,面對以上諸點的當面詢問,必然會一一予以肯定的回答,因為這些都已經成為如來的風範與特質,雖然如來並不會特別的去展露它。

      學生應親近能這樣說法的老師:對法以層層深入來教導;跟他學習的學生會越來越受人尊敬;能以善惡對比呈現的完整方式教導;使學生得以從明確的教導中,生起對正法的現證慧,達成證果,乃至於解脫──如來教導的目標。這樣,學生就能對全然正覺的如來,對如來善巧教導的正法,對僧伽修行的正道生起凈信。這樣的凈信,對別人有關佛、法、僧伽是否究竟的質疑,能很有自信地給予肯定的回答。


      任何人只要能根據以上所講的各點來觀察驗證,就能堅固的建立對如來的凈信,不為其他沙門、婆羅門、天、魔、梵等任何人所動搖。這就是根據法的觀察驗證,知道他已經是全然正覺的如來。

      佛講法都是有針對性的,我想釋迦牟尼佛之所以要告訴弟子們如何分辨正覺,是因為他知道,他預見到未來佛教走入末法時期之後,會有一位大覺者來到世上救度世人。就像《大方廣佛華嚴經》中說的將來會有一位大覺者在末法時期「轉正FA車侖」,大興他所傳的大法,「光照世間」,(原文:「彼無垢面日光明轉輪聖王,隨彼如來,轉正FA車侖,及涅槃后,興其末法,燃大法炬,光照世間者」)。我想釋迦牟尼佛之所以講出此法,就是為了讓包括末法時期佛教中人在內的儘可能多的有緣世人,去追隨轉*輪聖王,去學轉*輪聖王所傳出的正法。



      在佛教中關於如何辨別正覺,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只有解脫者才能辨別解脫者,只有佛陀才能知道佛陀」,我認為這種說法也不算錯,因為在大覺下世傳法度人之時,除了大覺弟子之外,只有極少數常人能夠有幸系統的了解大覺所傳的法,大多數人都難以清晰全面的了解下世的大覺與他傳的正法,那麼就容易被惡人所蒙蔽而犯下謗佛法的罪。那麼對於一個常人而言如果他相信「只有解脫者才能辨別解脫者,只有佛陀才能知道佛陀」,那麼他就算不能得法,他也不會輕易去謗法。

[]               

12

主題

143

帖子

1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76
沙發
有所依止 發表於 2011-11-13 05:43 | 只看該作者
後學以為此文章立意有問題,請各位師兄鑒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11-13 08:22 | 只看該作者
佛陀給波斯匿王的教導是:且當親近,觀其戒行,久而可知,勿速自決!審諦觀察,勿但洛莫!當用智慧,不以不智。經諸苦難,堪能自辯;交契計挍,真偽則分。(雜阿含1148經)

根據佛陀的教導,訪師時首先就要觀察對方的戒行。說法說得天花亂墜,而無戒行,其人必定不堪依止。這一點,中國佛教的教導與佛說正好相反。中國佛教禁止居士翻閱律部,也不許居士觀察出家眾的戒行。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43

帖子

1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76
4
有所依止 發表於 2011-11-13 08: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有所依止 於 2011-11-13 09:09 編輯

回復 Dhammapala 3樓 的帖子

後學也認為律藏是學佛必須要學的
所謂的"不說僧過"應該指的是不說僧與佛法無關的"過",而不是所有的"過".
對於有些僧違背佛法的"過",每個佛子都有權利和義務依法予以指出,
不應該信所謂的"只有佛陀才能知道佛陀"的詭辯論.

後學所用的僧是指平常人理解的意義的僧
不是"四雙八輩"的僧在佛法中的原意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