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新華社:綜合性運動會該削減 不知要花掉多少錢

[複製鏈接]

3079

主題

3102

帖子

4485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gmhou 發表於 2011-10-27 2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社:綜合性運動會該削減 不知要花掉多少錢

  第七屆全國城運會25日在南昌閉幕,全國殘運會19日在杭州結束。就在一個月前,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剛剛在貴州落下帷幕……從今年6月到12月的半年時間裡,就有6個全國性運動會舉行,而這只是冰山一角。五花八門的「全國性」運動會很多都偏離了初衷,更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全國」運動會有12個 1/3是新創

  國內現有12項全國性運動會:2000年後創立的佔1/3。今年半年內舉辦了6個……

  全國12個綜合性運動會——全國運動會、全國城市運動會、全國農民運動會、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全國體育大會、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全國冬季運動會、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全國智力運動會、全國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中國水上運動會。

  其中2000年後開始舉辦的全國性運動會佔了1/3:全國體育大會、全國智力運動會、全國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中國水上運動會。

  今年舉辦的全國性運動會——6月全國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7月全國中學生運會;9月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10月全國殘疾人運動會;10月全國城市運動會;11月全國智力運動會。

  幾乎每個運動會都在強調「歷史最大」

  第一屆全運會1959年舉行,參賽的有29個代表團共10658名運動員。大賽共分36個項目……到了2009年濟南舉辦的第11屆全運會,規模增加到運動員10900人、360個小項,官員、競賽組織人員總規模40000人,是歷史上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全運會。

  1988年,為了培養青少年人才而舉辦的城運會在濟南創辦,共2695人參加了12個項目。而剛剛在江西南昌閉幕的第7屆城運會,共有6034人參加300個小項比賽。

  濟南全運會花了2000億 南昌城運會投資500億

  說完規模,讓我們再談談成本。2009年濟南舉辦第11屆全運會共投入了創紀錄的2000億元。其中興建各比賽場館以及相關設施用了將近600億元,而城建和城市面貌改造則花費了1400多億元。

  南昌城運會對基礎建設進行了大手筆投入。南昌設立了運動員村,在城運會歷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本屆城運會最大的特色。七城會結束后,運動員村將變成學生公寓。據開始時的預算,南昌城運會會務費用達1.8億元,包括城市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費用將超500億元。

  當地政府這樣的高投入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以2009年的全運會為例,濟南財政收入在2009年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而作為國內二線城市的濟南,房價飆升至15000元/平方米以上。而如今,還沒舉辦全運會的瀋陽,也已經把奧體中心當成了未來城市尤其是樓市發展的重點區域,他們期待能夠和濟南一樣,成為房價飆升和城市發展雙豐收的獲益者。 (羅克(微博))

  新華社觀點:綜合性運動會該削減一些了

  我國的綜合性賽會,屈指算來不下10個。以4年為一個周期,差不多平均每年就有三四個,算得上是舉辦綜合性賽會最頻繁的國家,這樣的局面是否應當改革?

  或許每個運動會都有其成立之初的理由。但是,這些形形色色的綜合運動會,從舉辦、組團、建隊,不知要延誤多少工時、農時、學時,不知要花掉多少錢、投入多少人?

  從現在公布的數字來看,辦一場綜合運動會少的也要數千萬元,動輒上億元。如果加上場館、市政等建設項目,投入就更為驚人。

  即使我們不算經濟賬,如果這些綜合性賽會花得值也罷了。但現實是,許多運動會一直被諸如運動員的身份或年齡造假等問題所困擾,一些運動員成了運動會上的常客,一會兒代表農民參加農運會,一會兒又成了大學生參加了大運會,有的還參加城運會、全運會。這與創辦這些運動會的初衷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更可怕的是,這種綜合性賽會大有上行下效趨勢——你全國有,省級部門也迅速跟進。

  某省一位體育官員曾半是訴苦、半是抱怨地告訴記者,他一年忙到頭,全國的比賽忙完了還要忙省里的。他自認為,一大半都是「瞎忙」,沒太大價值。值得深思的是,有相同看法的人不在少數。

  從歷史上看,我國體育體制曾沿用蘇聯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模式,綜合性全國運動會也是如此。隨著時代變革,我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也不斷與時俱進,但對舉辦綜合性賽會的做法不僅沒有太多改革,甚至還有所「發明」。人家過去有的,我們一個不少;人家沒有的,我們卻增加了。

  現在,全國每年都要舉行一屆以提高競技水平為目的的單項錦標賽,也有走向市場化的職業聯賽,旨在推動全民健身的體育活動也越來越多,再搞那麼多綜合運動會,是不是有些重複、多餘和浪費?

  勤儉辦賽,促進體育人才發現與培養,是黨和國家對舉辦大型體育賽事一貫的主張。適度減少這類賽會,把有限的資金更多投到全民健身設施建設上去,這不僅是對群眾利益負責,也是力行節約,量力而行,注重時效的體現。

  取消所有的全國性綜合運動會不可能、也不現實。但逐漸地、分期分批地削減一些、合併一些,應該是可以的。

  新華社記者梁希儀 王昊飛

  「我覺得有三方面的工作可以做。第一,就是先規範整理一下全國的運動會,綜合性運動會,看看到底哪些是給城市帶來了好處,哪些是沒有達到這個目的;第二,那些運動會可以把它化整為零,變成一個常態性的,比如說龍舟、武術節;第三,一定要把體育運動和學校結合起來,因為體育習慣的養成、體育技能的獲得、體育欣賞的培養,一定要從青少年開始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23: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