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davidliee的一點有關"善惡共存"討論 (剪輯).
前提:不是佛學, 也不是JDJ.
原帖由 davidlee 於 2007-7-27 04:02 發表
一張紙,有正反倆面;一根棍子,有上下倆端。這個意思,是說有比較才有區別。善與惡的關係同樣如此。
善與惡,本身是相對的概念;有了善才有了惡的概念,沒有了善,惡也就不存在了。正如世界上不存在單面的紙 ...
D (david): 善惡同在,您能同意嗎?
B:(柏桐):同意! "惡"是如何定義的?
D: 「善」的反面就是「惡」唄~
B:想蒙??? 還是說說吧, 具體點, 否則怎麼除"惡"呢?
D:在俺看來,如果上帝是至善的,「惡」又不是上帝的屬性,是上帝的對立面;那麼,這倆個對立面一定也是歸屬於同一整體的-------因為善惡是不可分的.或者說,在上帝與惡之上,還有一個主宰-------如果我們非要立出一個主宰的話。
B: 您有個大洞要補, "在上帝與惡之上,還有一個主宰". 可好象補不起來, 這個主宰您給個啥名啊?
我個人也不介意這些. 但是想問問哪些"惡"是人類的共性?
D:呵呵~ 這個洞是俺臨時捅出來的。。。留給別人去補吧。。
您同意俺說的上一半嗎?。。。也就是上帝與惡同在。 (這裡的上帝,指的是那個至善至聖的上帝)
B: 您已定義這個上帝是至善的. 能不同意嗎? 不過我看還是說說人吧.
D: 說說您對人的看法?
B: 我同意您的"善惡同在"的觀點, 不過是在人. 每個人都是善惡同在的. 但哪些"惡"是每個人都共同具有的呢?
D: 人的善與惡,是有時代標準的。。。
B:人的善與惡有沒有與時代無關的? 比如說, "愛"和"恨"?
D: 這就比較難了。。。我們去考證以前人們一直都認可的善惡標準?俺還真不知道遠古時期的人有沒有「愛」的概念。
B:遠古時期就免了吧. 就看看有記載的文明. 應該都有"恨", 當然也就有"恨"的反面, 您同意否?
如果您定義惡為狹義的"犯法,犯罪", 這就不象是每個人共有的屬性, 而更象是少數人的特性.;
如果您定義惡為廣義的"恨,貪,假,..", 好象這些是人共有的屬性. 這些與時代無關吧?
B:也可以用佛教的煩惱來定義惡.
一名「貪」,就是貪愛五欲六塵,不肯暫舍。
二名「瞋」,就是有不如意的事,便發怒氣,或是憎惡。
三名「痴」,就是昏昏迷迷,不明事理。
四名「慢」,就是自高自大,輕慢他人。
五名「疑」,就是對於實事實理,猶豫不定,似信非信。
六名「邪見」,就是顛倒邪正,謗無因果。
如何?
D:不錯!如何解這個扣呢?
B:如果用狹義的"犯法,犯罪"去定義什麼"原罪", 這話題就留給您和JDT了.
我只是想看看, 假如用廣義的"恨,貪,假,.."來定義惡. 是不是人生來就有的?
比如說, 七情六慾之一的食慾. 人天生就有食慾(生存的慾望), 也就是自私自利的源頭之一. 是不是?
正如您說的, "善惡共存". 我想如果人的七情六慾(天生人性)是善的話, 那麼人必定有惡的屬性共存, 就是 [貪」,「瞋」,「痴」,「慢」,「疑」,「邪」等等.
人的智慧給人帶來的"喜樂", 和"痛苦"也同樣是共存的.
D:不過,善惡既然對立,也必是可轉化的。。。善與惡,不過是名詞之分而已。所謂善非善,惡非惡。。。
俺是想說,如果把善惡視為一體,無分別之心,是否就因此「消除了善惡」?也就回復了本相?
B:您說的對, 應該可以轉化. 如何轉化呢?
人之初, 性本善... 人的七情六慾本身是善的, 但是本能地滿足這些慾望, 就引發了(轉化成)惡. 目的是善的, 途徑是惡的. 好象這裡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惡, 好象是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也就是說損害他人的慾望就認為是惡. 恨XX人,貪XX人財物, 騙XX人信任...
是否能「消除了善惡",回複本相?
這七情六慾是肉體的, 是通過肉體的感觀來得到滿足的. 如果假設滿足的受體是靈魂(對有靈魂的人而言 ). 那麼所有的經書就是要讓人們自己以另一種方式來使其靈魂滿足, 而不是通過肉體感觀. 這就 「消除了善惡", 回複本相. 但實際上好象很難真正能做到. 所以才天天讀經. 當然也有的是既有七情六慾,又有經書. 您說是不是更好???
D:嗯~ 「滿足」這個詞,在這裡好像還不能完全適當描述。。。還是有請對佛教有心得的網友吧。
B:是個人觀點, 不是佛學, 當然也不是JDJ. 只是按您的"共存"說展開的.
......
===========
能不能這樣理解"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