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善惡共存的問題

[複製鏈接]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柏桐 發表於 2007-7-28 0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和davidliee的一點有關"善惡共存"討論 (剪輯).
前提:不是佛學, 也不是JDJ.

原帖由 davidlee 於 2007-7-27 04:02 發表
一張紙,有正反倆面;一根棍子,有上下倆端。這個意思,是說有比較才有區別。善與惡的關係同樣如此。

善與惡,本身是相對的概念;有了善才有了惡的概念,沒有了善,惡也就不存在了。正如世界上不存在單面的紙 ...


D (david): 善惡同在,您能同意嗎?
B:(柏桐):同意! "惡"是如何定義的?

D: 「善」的反面就是「惡」唄~
B:想蒙??? 還是說說吧, 具體點, 否則怎麼除"惡"呢?

D:在俺看來,如果上帝是至善的,「惡」又不是上帝的屬性,是上帝的對立面;那麼,這倆個對立面一定也是歸屬於同一整體的-------因為善惡是不可分的.或者說,在上帝與惡之上,還有一個主宰-------如果我們非要立出一個主宰的話。
B:  您有個大洞要補, "在上帝與惡之上,還有一個主宰". 可好象補不起來, 這個主宰您給個啥名啊?
我個人也不介意這些. 但是想問問哪些"惡"是人類的共性?

D:呵呵~ 這個洞是俺臨時捅出來的。。。留給別人去補吧。。
您同意俺說的上一半嗎?。。。也就是上帝與惡同在。 (這裡的上帝,指的是那個至善至聖的上帝)
B: 您已定義這個上帝是至善的. 能不同意嗎?  不過我看還是說說人吧.

D: 說說您對人的看法?
B:  我同意您的"善惡同在"的觀點, 不過是在人. 每個人都是善惡同在的. 但哪些"惡"是每個人都共同具有的呢?

D: 人的善與惡,是有時代標準的。。。
B:人的善與惡有沒有與時代無關的? 比如說, "愛"和"恨"?

D: 這就比較難了。。。我們去考證以前人們一直都認可的善惡標準?俺還真不知道遠古時期的人有沒有「愛」的概念。
B:遠古時期就免了吧. 就看看有記載的文明. 應該都有"恨", 當然也就有"恨"的反面, 您同意否?
如果您定義惡為狹義的"犯法,犯罪", 這就不象是每個人共有的屬性, 而更象是少數人的特性.;
如果您定義惡為廣義的"恨,貪,假,..", 好象這些是人共有的屬性. 這些與時代無關吧?

B:也可以用佛教的煩惱來定義惡.

一名「貪」,就是貪愛五欲六塵,不肯暫舍。
二名「瞋」,就是有不如意的事,便發怒氣,或是憎惡。
三名「痴」,就是昏昏迷迷,不明事理。
四名「慢」,就是自高自大,輕慢他人。
五名「疑」,就是對於實事實理,猶豫不定,似信非信。
六名「邪見」,就是顛倒邪正,謗無因果。

如何?

D:不錯!如何解這個扣呢?
B:如果用狹義的"犯法,犯罪"去定義什麼"原罪", 這話題就留給您和JDT了.
我只是想看看, 假如用廣義的"恨,貪,假,.."來定義惡. 是不是人生來就有的?
比如說, 七情六慾之一的食慾. 人天生就有食慾(生存的慾望), 也就是自私自利的源頭之一. 是不是?
正如您說的, "善惡共存". 我想如果人的七情六慾(天生人性)是善的話, 那麼人必定有惡的屬性共存, 就是  [貪」,「瞋」,「痴」,「慢」,「疑」,「邪」等等.
人的智慧給人帶來的"喜樂", 和"痛苦"也同樣是共存的.

D:不過,善惡既然對立,也必是可轉化的。。。善與惡,不過是名詞之分而已。所謂善非善,惡非惡。。。
俺是想說,如果把善惡視為一體,無分別之心,是否就因此「消除了善惡」?也就回復了本相?

B:您說的對, 應該可以轉化. 如何轉化呢?
人之初, 性本善... 人的七情六慾本身是善的, 但是本能地滿足這些慾望, 就引發了(轉化成)惡. 目的是善的, 途徑是惡的. 好象這裡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惡, 好象是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也就是說損害他人的慾望就認為是惡. 恨XX人,貪XX人財物, 騙XX人信任...

是否能「消除了善惡",回複本相?
這七情六慾是肉體的, 是通過肉體的感觀來得到滿足的. 如果假設滿足的受體是靈魂(對有靈魂的人而言 ). 那麼所有的經書就是要讓人們自己以另一種方式來使其靈魂滿足, 而不是通過肉體感觀.  這就 「消除了善惡", 回複本相. 但實際上好象很難真正能做到. 所以才天天讀經. 當然也有的是既有七情六慾,又有經書. 您說是不是更好???

D:嗯~  「滿足」這個詞,在這裡好像還不能完全適當描述。。。還是有請對佛教有心得的網友吧。
B:是個人觀點, 不是佛學, 當然也不是JDJ. 只是按您的"共存"說展開的.
......

===========

能不能這樣理解"惡"?

153

主題

3902

帖子

94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摧毀希望

Rank: 3Rank: 3

積分
941
沙發
davidlee 發表於 2007-7-28 03:44 | 只看該作者

柏桐網友把俺問住了。。

想了想,似乎可以這樣答:

首先要確認,善惡是人定的標準,何謂善何謂惡,是人有了分別心之後才有的概念。。

世界上既然沒有單純的善,也就沒有單純的惡。所以,尋找惡,大概可以從尋找善開始。比如說,「施捨是善的」,這句話其實同時還表達了另一個意思:「不施捨是惡的」。這樣子,尋找「惡」是不是容易了一點?
討嫌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3
 樓主| 柏桐 發表於 2007-7-28 04: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davidlee 的帖子

「施捨是善的」的反面應該是"掠奪是惡的", 不施捨不應該是惡吧.

通常所說的善惡標準是由社會共識而形成的, 是隨時代而變化(進步)的. 今天無論什麼善惡標準, 人們都很清楚. 可就是做不到. 欺騙, 辱罵在這裡也是常見. 為什麼???

在這善惡標準的後面, 人好象有一些本性的善惡. 叫"本性難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3

主題

3902

帖子

94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摧毀希望

Rank: 3Rank: 3

積分
941
4
davidlee 發表於 2007-7-28 10: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柏桐 的帖子

"本性的善惡"? 從邏輯上講好像不大通。。。

例如,在原始時期,掠奪不過是一種生存本能;似乎談不上善或惡。。。
討嫌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5
 樓主| 柏桐 發表於 2007-7-28 10:4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davidlee 於 2007-7-28 10:05 發表
"本性的善惡"? 從邏輯上講好像不大通。。。

例如,在原始時期,掠奪不過是一種生存本能;似乎談不上善或惡。。。


就是這類本能.是惡的源頭.
因為生存本能而掠奪;
因為享受的本能而貪婪;
因為生育的本能而淫亂;
因為愛的本能而恨,
因為求生的本能而劫殺.

如果有人罵您, 您的本能反映是什麼?, 惱怒, 想罵回去!
如果有人殺了您愛的人,您的本能反映又是什麼? 仇恨, 要報仇, 殺回去!

這些是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3

主題

3902

帖子

94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摧毀希望

Rank: 3Rank: 3

積分
941
6
davidlee 發表於 2007-7-28 1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柏桐 的帖子

嗯~ 俺現在,不是很清楚,您要在那個層次上討論這個問題。。。

上面這些本能犯的惡,在有道德之後的人類社會都視為惡。。
討嫌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974

帖子

2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1
7
iamrabbit 發表於 2007-7-28 11:14 | 只看該作者
腦子有點兒亂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

主題

2099

帖子

70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2
8
朽木 發表於 2007-7-28 12:5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iamrabbit 於 2007-7-28 11:14 發表
腦子有點兒亂哈


是不是有撞哪棵樹上了?

借給你一快磚頭。。。。咳,別仍,是給你當板凳的。

咱一塊坐這兒大聽聽

[ 本帖最後由 朽木 於 2007-7-28 12:53 編輯 ]
可雕,看在誰手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9
mm021 發表於 2007-7-28 14: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avidlee 的帖子

其實關乎「善惡」,我曾經想過很多,我和你說說我的理解,要證明,那會相當長。

這並不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物質概念。而是人類對事物做的反思之後的成果。而這個思想領域的概念也一個人本的概念,神道思想中是不適合用的。神做什麼都是沒錯的,他不存在為善或者為惡的選擇。
善惡之所以存在,因為人有選擇權(當然選項會隨著時代不同而不同)。善惡是對立,但是在這對立之間還有相當大的中間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10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7-28 14: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 mm021 的帖子

討論善惡,是不是應該先給「善」與「惡」下一個定義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3

主題

3902

帖子

94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摧毀希望

Rank: 3Rank: 3

積分
941
11
davidlee 發表於 2007-7-28 14: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 mm021 的帖子

同意你的基本意思。

所以聖經是人依據人的思維編篡的,與聖靈啥的毫無關係。

強調「絕對善」的宗教總是行出惡行;這也許是因為善惡相依吧。
討嫌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12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7-28 15:22 | 只看該作者
善惡之所以存在,因為人有選擇權
你的意思是:如果沒有選擇,就沒有善與惡?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13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7-28 15:23 | 只看該作者
強調「絕對善」的宗教總是行出惡行;這也許是因為善惡相依吧。
絕對的善是什麼?不絕對的善又是什麼?請下定義。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14
mm021 發表於 2007-7-28 15: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 同往錫安 的帖子

單一的一個人沒有善惡,善惡還是一個社會概念。

做對自己所處的家庭、朋友、社會群體、國家或者是全人類有益事情的時候叫為善。反之叫為惡。

在我這個定義里,善和惡會因出發點(或者說受益者)的不同,而有不同境界觀點(這和《道德經》里的上中下三德類似)。實際中小惡可能是大善,小善可能是大惡。幸好碰到這種為難選擇的機會並不多。

或許不少人會不認同我的觀點,最大的可能是問「吃齋/素是不是行善?」我先說一下,我認為那不算是(有可能是我的境界還不能讓我領悟到這層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15
mm021 發表於 2007-7-28 15: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 同往錫安 的帖子

是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16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7-28 15:43 | 只看該作者
做對自己所處的家庭、朋友、社會群體、國家或者是全人類有益事情的時候叫為善。反之叫為惡。
恩。什麼才算是有益的事呢?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17
Yzrsg 發表於 2007-7-28 15:4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柏桐 於 2007-7-28 10:48 發表


就是這類本能.是惡的源頭.
因為生存本能而掠奪;
因為享受的本能而貪婪;
因為生育的本能而淫亂;
因為愛的本能而恨,
因為求生的本能而劫殺.

如果有人罵您, 您的本能反映是什麼?, 惱怒, 想罵回去!
如 ...



「本能」的說法是非常好的,但不能站在善惡的立場來看待本能。因為在談到善和惡的時候,我們自己已經先有一個價值取向了,我們是因著這個取向才來評判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的。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場,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不知道JDJ是從什麼立場來判定本能是罪惡的呢?

反觀佛教的立場,實際上和JDJ一樣,也是反本能的!但佛教不說那是罪惡,而是讓人自己去發現本能帶給人的煩惱與痛苦,等到人自己有了價值取向了,自然就分出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了,因為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戰勝本能!因為本能就是貪愛、執著,是擾人心志的,本能可以導致煩惱、痛苦、邪見……因此佛教解脫的目標就是如何戰勝本能(當然,在還包括最初要糾正思想中固有的錯誤認識)。

在戰勝本能的方面,可以說佛陀和他傳播的解脫之道是非常專業的。但是佛陀從來不強迫或者威脅誰必須去修習解脫之道,他只是鼓勵大家學習而已。人們尋求解脫的願望,在當時那個物質文明並不發達的時代是非常普遍的,人們很少有像我們現在這樣可以盡情吃喝玩樂、享受著科技帶來的物質成果,那時的人們要更嚴峻地經受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對他們的煎熬……因此佛教宣傳心靈上的解脫恰好滿足了社會的需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對心靈的解脫需求也逐漸減少,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在了如何分享時代帶來的物質享受。人們越來越忘記了佛教為了指導人排解心靈煩惱的初衷。當物質文明極度發達的時候,人們幾乎看不到本能帶給人的煩惱和痛苦了,而是整日整夜沉醉在本能索取的感官快樂上。這樣,佛法就徹底退出歷史舞台了。

JDT是如何看待本能的呢?JDJ改造待本能的成果又如何的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18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7-28 15: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5 mm021 的帖子

當一個人只能愛人的時候,愛不是善的,也不是惡的,可不可以這樣理解?也就是說,愛本身不是善的,也不是惡的。只有需要選擇愛或不愛時,才有善惡之分?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19
mm021 發表於 2007-7-28 16: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同往錫安 的帖子

什麼叫有益,這其中就面臨著選擇,我是這麼認為的,
對待家庭:分擔他們憂愁,分享他們的快樂,贍養長輩、撫養晚輩、關愛配偶,....
對待朋友:說法有很多,我覺得有一點是起碼的,那就是真誠以待
後面的那些話題太大,內容太多。簡單總結下
貢獻出自己的想法,以找到面對問題和潛在問題的出路。並在可行的時候,加以實行;在出現偏差的時候,及時糾正;在有成果時,不必驕傲居功...

關於「選擇」和「愛」
選擇包含的東西有很多,而「愛」本身包含了,太多東西。不是那麼簡單可以說清楚的。一般層面上可以象你那麼理解{雖然我說比較含糊,但是你的悟性確實不底啊  )。有時候或許選擇不愛,也是為善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20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7-28 16: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8 mm021 的帖子

謝謝!我同意你對「有益」的舉例。

如果有一群人,他們的觀點跟你相反,他們認為他們沒有義務照顧他人,只要自己快樂就是有益的,朋友不必真誠相待,關鍵看有沒有利用價值,他們認為這才是有益的,有助社會發展的。你認為這是善的,還是惡的?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1: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