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爾街事實:美投資者輸定了

[複製鏈接]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1-10-18 05: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華爾街事實:美投資者輸定了
2011-10-17   美國 中文 網 報道

即使人們不去曼哈頓下城宿營,投資者也會對華爾街很憤怒。《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說,同人們經常聽到的說法相反,「羞恥街」常常讓投資者吃虧。

以下是有足夠理由要參加遊行的五大人群:

1)共同基金投資者

不管你是投入共同基金1000美元還是100萬美元,人們都是為美國風險資本投資。但華爾街如何對待這批人?根據《晨星》(Morningstar)報告,基金經理平均要從股票基金拿走1.4%,要從債券基金拿走1%。

聽起來不是很多,但實際上不少,尤其是在收益率很低的今天。《華爾街日報》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基金收費。例如,如果一名投資者30年來每年投入1000美元,投資組合為60%的股票和40%的債券。支付費用之後,投資賬戶總額為10.5萬美元。但是,如果沒有那些費用,投資賬戶總額應為13.7萬美元。華爾街拿走了3.2萬美元。

但是,實際上有些投資者情況更糟:賬戶總額只有5.1萬美元,而他的投資組合總額應當是8.3萬美元,也就是說華爾街拿走了將近40%。

真正的開支肯定更高。今天費用更高,而很多交易開支等暗藏費用還沒有計算在內。華爾街所謂的「管理費」是人們用於控制風險的費用。但實際上,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活躍管理」的共同基金都比指數基金更差。

2)401(k)及同類退休賬戶投資者

多數人在退休計劃中都選擇「大型資本增長型」或「中等資本混合型」共同基金,前者平均每年收益2.4%,後者最高達到6%。如果年齡在50歲以下,人們也許選擇以股票為主「目標日期」(target-date)基金,據說這些基金長期表現總是優異。但它們過去14年並非如此。「目標日期」基金過去十年增長30%,而整體股市上漲150%.

3)對沖基金投資者

從富有的牙醫、網際網路大亨、信託基金名下的孩子、到最富有的大富豪,美國「精英」投資者都青睞對沖基金。結果如何?華爾街拿走了他們的大部分收益。

華爾街對富人大力推銷對沖基金,也收取高額費用--相當於資產2%的收費,還要抽取盈利的20%。

這批投資者希望他們找到了點石成金的大師。在某一點,這批人是對的:多數對沖基金經理都找到了致富之路……只是為他們自己。但對於提供資本的人,就需要要仔細算帳。

兩年之前,艾莫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迪徹弗(Ilia Dichev)和哈佛大學的于格溫(Gwen Yu)研究了1.1萬家對沖基金從1980年到2008年的業績。他們發現,在那個時期,扣除華爾街收費之後,投資者每年平均收益6%。而同期的股市指數基金收益率為11%。即使是投資國庫券收益率也有5.6%。

4)跟蹤華爾街分析師建議的投資者

如果跟蹤華爾街分析師的建議,Netflix的評級在6個月前是「買進」超過「賣出」一倍,那麼買入者今天就要損失一半資產。

湯普森-路透社說,在股市高峰期2000年,只有1%的華爾街分析師提出賣出建議。在2000年3月,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股價相當於預期盈利的120倍,儘管股價高得荒謬,華爾街卻有30多名分析師將它評為「買入」。其結果,當時投資思科,隨後至少損失75%。

在房屋市場高峰期的2005年和2006年,多數華爾街分析師都對建築商股票樂觀。2007年,他們又高度評價銀行股,不僅是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隨後下跌 85%)和花旗集團(Citigroup,隨後下跌94%),也看好華盛頓互惠(Washington Mutual)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後者都在金融危機中破產。

5)投資銀行

人們要批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貪婪,聽起來可笑。對於股東來說,這家銀行連年都沒有盈利。但有人賺錢:美國銀行管理層和工作人員。

其它銀行基本相同。過去五年來,高盛公司僱員拿走工資和福利及獎金800億美元,同一時期股東損失250億美元。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0-18 18:00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也差不多吧,看看房地產,股票,基金都是些什麼人賺錢就知道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1: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